||
China played a key role in building America’s economic dominance.
为什么美国人不应该害怕中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在美国经济主导地位的建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能引起美国人的经济焦虑。中国代表着严重的经济竞争——它的崛起迫在眉睫,挑战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预示并加剧了人们对美国衰落的担忧。
对中国实力的担忧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在对日本和德国崛起的十年担忧被证明是毫无根据之后,随着制造业工作转移到亚洲和拉丁美洲,美国人看到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国内关闭。与此同时,中国进口产品充斥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20 世纪末痛苦的去工业化进程摧毁了美国中产阶级,并留下了广泛的焦虑。唐纳德·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竞选口号利用了这种情绪,传达了对美国历史上一个想象时期的怀念:当时美国是全球贸易中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当时其经济主导地位尚未受到威胁,就业机会尚未流向海外,廉价商品尚未充斥其市场。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对中国产品的无限需求似乎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是 1970 年代后对廉价一次性消费品渴望的结果。一些领导人担心美国的消费习惯将导致无法弥补的贸易逆差。然而,这种认为美国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观点源于对美国历史的短视理解,当时北美人直到 19 世纪中叶才向西推进穿越大陆,才开始与亚洲进行贸易。
如果我们回顾中美贸易关系的悠久历史,就会发现自 17 世纪以来,亚洲贸易就深深影响了北美人的生活。殖民者对中国商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尤其是茶叶、丝绸和瓷器。事实上,欧洲人对通往亚洲的替代路线的需求推动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新大陆的航行。西班牙征服者征服了墨西哥和秘鲁,奴役土著人开采银矿,西班牙航海家追踪穿越太平洋运送银矿所需的贸易风——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购买抢手的中国商品。
早在美国成为一个国家之前,亚洲生产商和消费者就将波士顿、费城和纽约等地经济整合到更大的全球经济中。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波士顿倾茶党将亚洲茶叶倾倒到港口以抗议英国的税收,中国商品甚至触及了殖民争端的核心。
美国人热切地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避免使用海军支持的英国对手更粗暴的策略。他们与美洲原住民交易海獭皮,与夏威夷人交易檀香木,与马里亚纳岛民交易海参——无论中国最渴望什么。一些美国商人甚至梳着满族发型,穿着丝绸长袍。他们向中国商人献殷勤,与他们做生意。
但中国与外界的关系在 19 世纪发生了迅速变化,为今天许多美国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奠定了基础。1793 年,清朝皇帝拒绝了外国解除对外贸易限制的要求,声称他的“天朝帝国”“没有必要进口外来蛮族的制成品”。在 19 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两次失败后,皇帝屈服并接受了大多数外国的要求。
欧洲人将他们要求自由开放进入中国市场的呼吁转变为彻底的军事侵略和殖民。中国“百年屈辱”之后,内部叛乱和外国干预撕裂了其社会结构。这场动乱促成了 1949 年共产党的崛起及其关闭中国经济的决定。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当邓小平领导的共产党进行经济改革以扩大中国的制造业基础时,美国人迅速开始吞噬充斥世界市场的廉价出口产品。在接下来的 25 年里,这一进程加速了。
2016 年,中国经济崛起成为政治辩论的话题,最终导致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协定是为了对抗中国的经济实力而制定的。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美国对包括钢铁和铝在内的各种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随着两国都威胁要对对方征收额外关税,紧张局势继续加剧。
18 世纪末,美国人比英国人更精明、更有创新精神,从而与中国商人达成了有利的贸易条件。他们脱离旧世界帝国的独立性使他们能够与中国商人达成妥协、建立伙伴关系并表现出灵活性。美国商人以比国家垄断企业更快、更高效的方式运输货物,震惊了他们的英国对手。在二十年内,对华贸易帮助美国建立了一个新国家的经济主权。
未来的美国政治领导人应该效仿这一做法,将美国定位在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市场中。中美关系的历史既揭示了保护主义的问题,也揭示了灵活性带来的机遇。事实上,与中国的贸易可能再次成为美国繁荣未来的关键,就像两个多世纪前许多美国人认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