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难得正经的个人空间 http://bay.zhenzhubay.com/?20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毛泽东与秦始皇/李世民/康熙之间的一个相同之处

热度 7已有 11975 次阅读2012-7-27 01:08 |系统分类:随笔评论

 
№½㎡ 认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低于秦始皇/李世民/康熙三人。这牵涉到很多问题,比如历史地位应该以什么来定义,历史地位的高低应该如何量化,有关毛/秦/李/康的历史事迹和影响如何核定,如何规范化(NORMALIZE)而使之具有可比性,再如何作出定量评判,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获得可比性的最容易的途径。
 
顺便指出,他们之间有一个鲜为人知道的相同之处:秦始皇、李世民、康熙、毛泽东都是胡人之后。
 
秦,赢姓。史书上有记载与赵人同宗,一说出于东夷,乃伯益之后。另一说,秦人祖为西戎部落。周时,酋长非子为周人养马泾、渭之间,献马有功而被赐姓为赢,并赐为异姓诸侯国。秦在西陲立国后,后宫太后与义渠戎王乱,历经年,有二子。后诈而杀义渠戎王,尽吞义渠。
 
李世民乃鲜卑后人。其祖为西魏鲜卑八大柱国,姓大野,后改汉姓李。其祖母,母,妻,皆为鲜卑女子。
 
康熙,女真人。
 
毛泽东,胡人之后。见下:毛泽东是高昌回胡(维吾尔)哈勒氏之后,哈勒忠因战功而赐姓毛。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btrd_id=994253&btrd_trd_id=437456
 
 
№½㎡: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低于秦始皇/李世民/康熙三人,但可享受开国太祖的尊荣.
难得正经:
请详谈,为什么说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低于秦始皇/李世民/康熙三人?
比如,按哪些标准,为什么要按那些标准。
 
№½㎡:
毛是开国元首,在这个位置上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力最大,有硬指标可作比较.
秦始皇的封建制度,被后世沿用了2千多年,嗯,2132年吧.
帝王之都主要是西安与北京,西安都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是李世民.
在北京都,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非康熙莫属,例如,中国版图最大,达1300万平方公里;又如,全国一统,特别是台湾.
 
难得正经:
你这些所谓的硬指标,对秦始皇/李世民/康熙/毛作比较,没有可比性。
      №½㎡:秦始皇的封建制度,被后世沿用了2千多年,嗯,2132年吧.
     毛没活在2132年前,怎么比?秦统一后历二世而亡,怎么比?
      №½㎡:帝王之都主要是西安与北京,西安都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是李世民.
     毛没在西安建都,怎么比?(且先不论西安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是否李世民)
      №½㎡:在北京都,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非康熙莫属,例如,中国版图最大,达1300万平方公里;又如,全国一统,特别是台湾.
      假若用版图最大来定义在北京建都的历朝的文治武功的最高成就,元代时中国版图最大。
 
要比较,首先要找到有可比性的条件和标准。
不然,都是凭直觉凭印象凭个人好恶泛泛而谈,经不起推敲。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回复 ww_719 2012-7-27 01:20
要那样细的标准和条件,那就别比了,比什么比呀,我看都不错,圈阅,哈哈哈...
回复 岳东晓 2012-7-27 01:32
学会独立思维,别把网民缺乏逻辑的推断当成历史。
回复 难得正经 2012-7-27 01:32
ww_719: 要那样细的标准和条件,那就别比了,比什么比呀,我看都不错,圈阅,哈哈哈...
比,还是可以比的。只不过有两大类,一种是科学的逻辑的理性的客观的可重复的比较,而另一种是直觉的随意的片面的情绪化的比较。
回复 岳东晓 2012-7-27 01:38
难得正经: 比,还是可以比的。只不过有两大类,一种是科学的逻辑的理性的客观的可重复的比较,而另一种是直觉的随意的片面的情绪化的比较。 ...
所谓科学思维,要懂得独立求证,别人云亦云,要看人家的所谓推断有没有足够根据。
回复 难得正经 2012-7-27 01:40
岳东晓: 所谓科学思维,要懂得独立求证,别人云亦云,要看人家的所谓推断有没有足够根据。
正是。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12-7-27 02:02
都很厉害
回复 homepeace 2012-7-27 02:34
秦始皇/李世民/康熙 都没有他们创新的理论-主义-思想。和毛不能比。
回复 难得正经 2012-7-27 02:38
homepeace: 秦始皇/李世民/康熙 都没有他们创新的理论-主义-思想。和毛不能比。
同意。
回复 难得正经 2012-7-27 02:41
homepeace: 秦始皇/李世民/康熙 都没有他们创新的理论-主义-思想。和毛不能比。
有否传世的著作和思想,应该是评定历史地位的标准之一。
回复 中西部网客 2012-7-27 03:32
难得正经: 正是。
说你“人云亦云”,你还“正是?”  

看到过东突分裂份子宣称老毛是维族,哈哈,那还搞东突?毛太祖都带头吃红烧肉了,你们还忌讳什么?
回复 难得正经 2012-7-27 03:53
中西部网客: 说你“人云亦云”,你还“正是?”   

看到过东突分裂份子宣称老毛是维族,哈哈,那还搞东突?毛太祖都带头吃红烧肉了,你们还忌讳什么?   ...
人云的有点道理,则亦云。
回复 岳东晓 2012-7-27 05:10
中西部网客: 说你“人云亦云”,你还“正是?”   

看到过东突分裂份子宣称老毛是维族,哈哈,那还搞东突?毛太祖都带头吃红烧肉了,你们还忌讳什么?   ...
那个“茅山道”关于毛泽东祖先为胡人的论证完全是基于无知与弱智---缺乏基本逻辑。
回复 难得正经 2012-7-27 07:08
岳东晓: 那个“茅山道”关于毛泽东祖先为胡人的论证完全是基于无知与弱智---缺乏基本逻辑。
茅山道的文中繁纷芜杂,但其中主要线索是,据清《回部世系源流》,高昌回将哈勒之后哈勒八十,因军功赐姓翦。八十改名为八士,有子哈勒拜着,也颇有军功。

茅山道又据《明史.毛忠传》,认为其中谈到的哈喇拜都,就是八十的儿子哈勒拜着。拜都有子宝,宝之子忠,忠因从明成祖北征,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以守边有功得赐姓毛。

茅山道又进一步认定,毛太华,就是哈喇氏改为毛氏的后人。这里茅山道引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毛泽东之谜》等书,始祖毛太华曾跟随回回大将沐英,远征云南。再根据毛太华与其诸子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的命名上,可以间接表明,毛太华不应该是普通汉人的名字。按照当时以及他儿子的命名来看,他应该叫毛泰一,毛太二。

总之,毛太华是否来自哈喇氏改为毛氏的一支,是关键但直接证据稍嫌不足。可以给予一定的BENEFIT OF DOUBT,留待后人进一步考证。而茅山道,还是花了一点工夫滴。
回复 №½㎡ 2012-7-27 10:05
毛泽东是高昌回胡(维吾尔)哈勒氏之后,哈勒忠因战功而赐姓毛。
送交者: 鲜卑贺葛氏 2010月01月07日17:23:20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搞笑:韩国著名近代史专家得出结论,毛泽东有纯粹的韩国血统。 由 鲜卑贺葛氏 于2010-01-07 16:14:31

ZT

毛泽东的始祖毛太华源出高昌回胡(维吾尔)哈勒氏

毛泽东多年以来被奉为汉族的伟人,其实不然,他是正宗的回胡血统。从他的始祖毛太华,直到他的父亲毛顺生,都是虔诚的回胡人,顽强地保持着回胡的信仰和生活习惯。

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毛泽东之谜》等书所说:韶山毛氏原籍江西,始祖毛太华跟随明太祖的开国大将沐英远征云南澜沧(今云南省澜沧拉祜自治县内),娶了当地少数民族女子,生下4个儿子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带着长子和幼子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到邻近的湘潭县韶山冲,是为湘潭、湘乡、宁乡三县交界。毛氏宗族垦荒务农大约五百年,到毛泽东已传二十代。韶山毛氏家族曾先后四次修族谱。第一次修族谱是在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二修于光绪七年(1881年),三修于宣统三年(1911年),四修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从韶山毛氏家族第一次修族谱到四修族谱,其间经历204年。此记载可以说是准确可靠的。

所以,弄清毛太华的血统,首先要搞清朱明皇朝的开国大将沐英的血统问题。大明朝的开国将军几乎全是回胡人: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越国公胡大海,郢国公冯国用,宋国公冯胜,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卫国公邓愈,淮安侯华云龙,济国公丁德兴,凉国公蓝玉,黔宁王沐英…,他们都被描述为“相貌奇伟、豹头环眼、多美髯”之类的,可见不是寻常汉人。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回胡将军除了战死的,全部被杀死、逼死,只留下镇守边陲的养子沐英。

为何他叫毛太华而他的四个儿子取名为一二三四?

揭开这些秘密,还是要说回朱元璋。由于蒙古人是带领回胡人先灭大理后灭大宋的,因此云南是蒙古人的老解放区。朱元璋佔领长江流域之后,先是派遣所有军力北伐,搞定北方,最后再收拾四川贵州云南的蒙古残部梁王。西征的大将蓝玉和副将沐英都是回胡,他们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带去云南的精兵勐将呢,例如毛太华,自然也该是回胡人。

华文当中,例如周太王、吴太伯、汉太宗、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等太字,都表示第一代的神圣意义,一般人取名哪敢用?这个毛太华,应该是在他死后340年之后,毛氏第一次修谱时把这位传说的始祖定为从回胡人定居为华人的第一代,所以叫做“毛太华”。这个“毛”氏,很多回胡人取汉姓的时候,根据“穆汉墨翟”而取M声的姓氏:马、毛、穆、沐、米、芈、莫、墨、麦…等等,其他还有哈、白、沙、羊(杨)、牛(刘)、谈(斯坦)、回、胡、明等等。

毛太华的儿子为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因为蒙古人规定汉人只许有姓、辈、数,便于统计人口,而不许有难以辨识的名,例如朱元璋本名朱重八。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明初。毛太华如果真是汉人,名字本该叫做毛白一、毛沙二之类的,哪敢叫做“太华”?假託的江西毛氏,也是属于与汉人“联宗”的,必须找一个姓毛的汉人祠堂。

毛太华跟随沐英在云南与蒙古梁王率领的回胡人作战,得到一个战利品,拉祜族的少女作为妻子。这个拉祜,原来叫做“拉胡”,是元初跟随蒙古王子阔端从甘肃青海打到云南的,改信了吐蕃佛教。留在甘肃青海的“拉胡”呢,现在叫做“撒拉”,与“东乡”“保安”等族都属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回胡。1932年以后,汉语中的“回胡”改为“维吾尔”,1949之后又把回胡自治区以外的回民製造为撒拉、保安、东乡等族。

毛太华在云南生下四个儿子之后,为何又要带走两个儿子迁去湖南呢?为何不去江西呢?那时云南正需要屯垦劳力呀?大概是跟随“翦氏营”又去湖南镇压不服明朝的武陵蛮(即今土家族)的。当时有回胡人哈勒•八士受封为荆襄都督,屯兵湖南。

清代编写的《回部世系源流》中记载:“ 翦氏本姓哈,其先出自西域回部,宋时为西域望族。元太祖之西征,回部附之,屡从征伐。有哈勒者,尝从太祖征西夏部落…其裔八十,佐明太祖征伐…赐之姓曰翦,更其名八十曰八士…洪武二十二年,卒于军,奉旨敕葬常德关外黄龙冈。是为翦氏南迁湖广之始。八士有子曰拜着,原任荆襄都督府总兵,自幼随父征讨,习于攻战。八士卒,拜着袭其官。洪武十八年夏四月,奉旨讨五开、曹滴诸洞蛮…其后亦卒于军。奉旨仍葬常德东关外黄龙冈。朝廷以八士父子,…朝廷以八士父子,平蛮有功;又念其同死边疆,乃命子孙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仍率‘翦旗营’营兵,屯田常德桃源,戍守武陵…八士之副将,亦多随从…或力田为农,或服贾为商,皆聚族而居。尊奉回教。虽亦渐习汉人文书,然至今不与汉人通婚姻。至其勇敢好斗,则犹有先人之遗风焉。”

这个哈勒,湖南回胡人历史学家翦伯赞考证:高昌回胡的将军哈勒,1209年(成吉思汗四年,南宋宁宗嘉定二年)跟随回胡王亦都护,杀死西辽派驻高昌的监国,去觐见铁木真,受封为都督、折冲将军,率领成吉思汗统帅下的伊斯兰军队转战南北,哈勒的后代一直在元朝为官。可是在元末的时候,哈勒•八士先后结识了回胡将领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沐英…,加入了反元兴明的行列,直至受封为荆襄都督,屯兵湘中,是朝廷派驻的最高军事长官,也成为湖南回胡人的始祖。

《明史.毛忠传》: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曾祖哈喇歹在明洪武初归附,起行伍为千户,战死;其祖父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死;其父宝以骁勇充任总旗,至永昌百户。毛忠善骑射,常从明成祖北征,明宣德中出征边外,官至指挥同知。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以守边有功得到皇上赐姓毛…

对比《明史.毛忠传》与《回部世系源流》,可知哈勒氏拜着,就是哈喇氏拜都,就是毛氏的祖先,毛泽东的祖先毛太华,就是哈喇氏改为“穆尊”的毛氏。明初,以皖北回胡为主的朱元璋的吴军打败了两湖的陈友谅楚军,并大肆屠杀楚湘之民,导致两湖真空可供退役的回胡军人去填充,遂有湖南的奇怪的回胡部落。
还有更重要的政治原因: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杀以谋逆罪,牵连致死者三万馀人;1392年,沐英病卒于云南;1393年,曾经西征云南的主将蓝玉被杀以谋逆罪,夷三族,坐党论死者一万五千人。这些大肆屠杀回胡功臣的行动,必然致使追随蓝玉沐英起家的毛太华远离是非之地,所以才有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带着长子和幼子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到邻近的三县交界人迹罕至的韶山冲。这两次奇怪的迁徙,都是爲了躲避株连屠杀。所以毛氏在当时地广人稀的湖南山地定居之后,一直隐姓埋名力田为农,维持着回胡的习惯,既不按照汉人的习俗修订家谱,也不诵读儒教经典参加科举。


-茅山道-ZT
回复 №½㎡ 2012-7-27 10:06
【转按】毛澤東被某些面相學家注意的特點是他的“美女眼”,上眼皮的褶皺要比一般的雙眼皮寬,因而看起來頗有魅力。這種眼皮為何沒有遺傳給毛新宇呢?筆者觀察過的朋友,只有維吾爾人吾爾開希也是這種眼神。那么毛澤東與維吾爾人又有什么關系呢?





西域Vighur,被古代華人稱為“回胡”(這兩個字的讀音自古直到今天的南華方言都讀WeiWu),词根源自蒙古语系的“室韦”“呼拉尔”,意思是“联盟”。“回胡”在古代華人的眼中相當于今天的“洋人”“鬼佬”,地位很是崇高,是華人中原得以輸入西方文明的唯一通道。唐朝時改寫為“回鶻”,清朝時稱為“回回”“回部”“回疆”,與“蒙疆”“藏疆”合稱三疆。中華民國時代,因為“回”已在華北方言讀作Hui,所以大約在1929年另造了新詞“維吾爾”稱呼其民,這就割裂了“維吾爾”與“回回”的淵源。

【原文】
毛澤東的回胡血統揭秘
【作者:茅山道】

毛澤東多年以來被吹捧為漢人的偉大皇帝,其實不然,他是正宗的回胡血統。從他的始祖毛太華,直到他的父親毛順生,都是虔誠的回胡人,頑強地保持著回胡的信仰和生活習慣。因此,毛澤東才能獲得格魯吉亞的突厥人斯大林的青睞。他們的突厥回胡的共同基因,決定了他們以伊斯蘭聖戰的方式打造了共產國際,所謂同氣連理。我們略加分析,就可以揭開這個秘密了。


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毛泽东之谜》等書所說:韶山毛氏原籍江西,始祖毛太华跟隨明太祖的开国大將沐英远征云南澜沧(今云南省澜沧拉祜自治县内),娶了当地少數民族女子,生下4个儿子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帶著長子和幼子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到邻近的湘潭县韶山冲,是為湘潭、湘乡、宁乡三县交界。毛氏宗族垦荒务农大约五百年,到毛泽东已传二十代。韶山毛氏家族曾先后四次修族谱。第一次修族谱是在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二修于光绪七年(1881年),三修于宣统三年(1911年),四修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从韶山毛氏家族第一次修族谱到四修族谱,其间经历204年。此记载可以说是准确可靠的。

所以,弄清毛太華的血統,首先要搞清朱明皇朝的開國大將沐英的血統問題。大明朝的開國將軍幾乎全是回胡人:中山王徐达,開平王常遇春,越国公胡大海,郢国公冯国用,宋国公冯胜,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外甥),衛国公邓愈,淮安侯华云龙,济国公丁德兴,凉国公蓝玉,黔宁王沐英…,他們都被描述為“相貌奇偉、豹頭環眼、多美髯”之類的,可見不是尋常漢人。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回胡將軍除了戰死的,全部被殺死、逼死,只留下鎮守邊陲的養子沐英。

朱元璋開國封了二十八侯,但因丞相胡惟庸案,滅掉二十一侯,還有“大明蕭何”之稱的開國丞相韓国公李善長,宣佈“我朝罷相”--秦漢以來首次沒有國務院總理。其他不是回回的湯和等人則太平無事。朱元璋還巖禁胡语、胡姓、胡服、胡饰,不许本类自相嫁娶等。



【毛太華的血統揭秘】
現在,我們再來研究毛澤東的始祖毛太華的問題:
為何他叫毛太華而他的四個兒子取名為一二三四?
為何他在雲南生了四個兒子又要帶著兩個兒子移居湖南?
為何毛氏二百多年之間沒有中舉做官的儒生?
為何毛氏第一次修譜是在毛太華之後的三百四十年之後?

揭開這些秘密,還是要說回朱元璋。由於蒙古人是帶領回胡人先滅大理后滅大宋的,因此雲南是蒙古人的老解放區。朱元璋佔領長江流域之後,先是派遣所有軍力北伐,搞定北方,最後再收拾四川貴州雲南的蒙古殘部梁王。西征的大將藍玉和副將沐英都是回胡,他們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帶去雲南的精兵猛將呢,例如毛太華,自然也該是回胡人。

華文當中,例如周太王、吳太伯、漢太宗、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等太字,都表示第一代的神聖意義,一般人取名哪敢用?這個毛太華,應該是在他死後340年之後,毛氏第一次修譜時把這位傳說的始祖定為從回胡人定居為華人的第一代,所以叫做“毛太華”。這個“毛”氏,很多回胡人取漢姓的時候,根據“穆汗墨翟”而取M聲的姓氏:馬、毛、茅、穆、沐、米、羋、莫、墨、麥…等等,其他還有哈、白、沙、羊(楊)、牛(劉)、談(斯坦)、回、胡、明等等。

毛太華的兒子為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因為蒙古人規定漢人只許有姓、輩、數,便於統計人口,而不許有難以辨識的名,例如朱元璋本名朱重八。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明初。毛太華如果真是漢人,名字本該叫做毛白一、毛沙二之類的,哪敢叫做“太華”?假託的江西毛氏,也是屬於與漢人“聯宗”的,必須找一個姓毛的漢人祠堂。

毛太華跟隨沐英在雲南與蒙古梁王率領的回胡人作戰,得到一個戰利品,拉祜族的少女作為妻子。這個拉祜,原來叫做“拉胡”,是元初跟隨蒙古王子闊端從甘肅青海打到雲南的,改信了吐蕃佛教。留在甘肅青海的“拉胡”呢,現在叫做“撒拉”,與“東鄉”“保安”等族都屬於信奉伊斯蘭教的回胡。1932年以後,漢語中的“回胡”改為“維吾爾”,1949之後又把回胡自治區以外的回民製造為撒拉、保安、東鄉等族。所謂56個民族,就是這麼製造出來的。

【毛氏的祖先是高昌回胡哈氏】
毛太華在雲南生下四個兒子之後,為何又要帶走兩個兒子遷去湖南呢?為何不去江西呢?那時雲南正需要屯墾勞力呀?大概是跟隨“翦氏營”又去湖南鎮壓不服明朝的武陵蠻(即今土家族)的。當時有回胡人哈勒•八士受封为荆襄都督,屯兵湖南。

清代编写的《回部世系源流》中记载:“ 翦氏本姓哈,其先出自西域回部,宋时为西域望族。元太祖之西征,回部附之,屡从征伐。有哈勒者,尝从太祖征西夏部落…其裔八十,佐明太祖征伐…赐之姓曰翦,更其名八十曰八士…洪武二十二年,卒于军,奉旨敕葬常德关外黄龙冈。是为翦氏南迁湖广之始。八士有子曰拜著,原任荆襄都督府总兵,自幼随父征讨,习于攻战。八士卒,拜著袭其官。洪武十八年夏四月,奉旨讨五开、曹滴诸洞蛮…其后亦卒于军。奉旨仍葬常德东关外黄龙冈。朝廷以八士父子,…朝廷以八士父子,平蛮有功;又念其同死边疆,乃命子孙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仍率‘翦旗营’营兵,屯田常德桃源,戍守武陵…八士之副将,亦多随从…或力田为农,或服贾为商,皆聚族而居。尊奉回教。虽亦渐习汉人文书,然至今不与汉人通婚姻。至其勇敢好斗,则犹有先人之遗风焉。”

这个哈勒,湖南回胡人歷史學家翦伯赞考證:高昌回胡的將軍哈勒,1209年(成吉思汗四年,南宋宁宗嘉定二年)跟隨回胡王亦都护,杀死西辽派驻高昌的监国,去觐见铁木真,受封为都督、折冲将军,率领成吉思汗统帅下的伊斯兰军队转战南北,哈勒的后代一直在元朝为官。可是在元末的时候,哈勒•八士先后结识了回胡将领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沐英…,加入了反元兴明的行列,直至受封为荆襄都督,屯兵湘中,是朝廷派驻的最高军事长官,也成為湖南回胡人的始祖。高昌回鹘的创立者仆固俊,其祖先是唐朝名將仆固懷恩,屬于敕勒九部之仆固。

《明史.毛忠傳》: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曾祖哈喇歹在明洪武初归附,起行伍为千户,战死;其祖父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死;其父宝以骁勇充任总旗,至永昌百户。毛忠善骑射,常从明成祖北征,明宣德中出征边外,官至指挥同知。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以守边有功得到皇上赐姓毛…

對比《明史.毛忠傳》與《回部世系源流》,可知哈勒氏拜著,就是哈喇氏拜都,就是翦氏與毛氏的共同祖先,毛澤東的祖先毛太華,就是哈喇氏改為“穆尊”的毛氏。明初,以皖北回胡為主的朱元璋的吳軍打敗了兩湖的陳友諒楚軍,并大肆屠殺楚湘之民,導致兩湖真空可供退役的回胡軍人去填充,遂有湖南的奇怪的回胡部落。

【明清兩代對回胡的殘酷鎮壓】
還有更重要的政治原因:1380年,右丞相胡惟庸被殺以謀逆罪,牽連致死者三萬餘人;1390年,左丞相韓國公李善長被殺、滅族70多人;1392年,沐英病卒于云南;1393年,曾經西征雲南的主將蓝玉被殺以謀逆罪,夷三族,坐党论死者一万五千人。這些大肆屠殺回胡功臣的行動,必然致使追隨藍玉沐英起家的毛太華遠離是非之地,所以才有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帶著長子和幼子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到邻近的三縣交界人跡罕至的韶山冲。這兩次奇怪的遷徙,都是爲了躲避株連屠殺。所以毛氏在當時地廣人稀的湖南山地定居之後,一直隱姓埋名力田為農,維持著回胡的習慣,既不按照漢人的習俗修訂家譜,也不誦讀儒教經典參加科舉。

明朝成祖時,派遣下西洋領隊的太監鄭和,就是從雲南俘獲的回胡,可見明朝對回胡一方面嚴厲打擊殘酷鎮壓,一方面又需要使用他們的經商科技方面的長處。成祖以後的明廷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關內回胡與境外回胡的隔絕,但是反而迫使明教轉入民間,成為強大的反抗力量,並且在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暴亂之中,都有大批的能征慣戰的“老回回營”。

清兵入關以後,深知明教和回胡的厲害,爲了防止明教成為反清複明的旗幟,強令改稱明教為“清真教”,改稱“光明寺”為“清真寺”,并通過文字獄和刪改書籍,抹去明教的痕跡,或者把推翻元朝的明教歪解為“拜火教”。反清複明的民間則稱為回教。不願意受官府控制的教團則轉入地下,不願自稱清真教,仍然自稱白蓮教。吳三桂反清稱帝以後,兩湖再次成為屠宰場。乾隆嘉慶年間,湖北爆發白蓮教起義,教首齊林遇害後其妻王聰兒殉難于茅山。

直到太平天國之前的道光年間,陶澍為首的湖南人開始在政界崛起。為何只有湘軍淮軍才能剿滅強悍無比的太平天國呢?難道是因為湘軍淮軍具有回胡血統?太平天國之後,大清朝從云南到陝甘,爆發了回回大起義,催促了滿清的滅亡。1876年,湘軍首領左宗棠鎮壓陝甘回回之後,又進入回疆鎮壓,并改回疆為新疆。從左宗棠、王震鎮壓回胡的殘酷嚴厲,可以看出他們完全不同於乾隆鎮壓回胡和卓部的剿撫兼用。

同治光緒年間,白蓮教餘部又冒出來,變形為一貫道,傳道者為王觉一、刘清虚、路中一。除了明教、白蓮教、一貫道,還有名稱為先天道、祆(示天)教。
回复 №½㎡ 2012-7-27 10:08
从乾隆版《韶山毛氏族谱》谈毛太华祖籍

文/毛天哲


  据湖南图书馆学者邹华享先生《〈韶山毛氏族谱〉的内容和特征》一文介绍:"《韶山毛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二年丁巳(1737),毛文伯等纂修,已佚。二修于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毛祥纲等人主修。"《韶山毛氏族谱》始修本果已失传否?哲以为邹华享先生一文所言太武断了。哲之同乡柳哲先生(谱牒研究专家、著名的北大边缘人)就在国家图书馆地方志与家谱阅览室查阅家谱时,发现了一部不少学者以为失传的乾隆年间始修的毛泽东族系《韶山毛氏族谱》(卷三),虽非全本,也弥足珍贵。

  在我与柳哲电话沟通中,他谈及国图还收藏了清同治7年编修的《韶山毛氏鉴公房谱》,资料极其丰富,也是非常难得的毛泽东族史研究的珍贵资料,往往为学界所忽略。哲也认为,二○○一年辛巳五修《韶山毛氏族谱》时可能并不知晓乾隆版《韶山毛氏族谱》残本存于国图,也未必知晓清同治7年编修的《韶山毛氏鉴公房谱》的存在,是个极大的遗憾。柳哲亦深以为然。

  乾隆版《韶山毛氏族谱》的残本至今犹存对韶山毛氏族是件幸事,对谱牒研究者来说也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史料,至少可以修订后世谱载中的一些错误。如韶山毛氏族五大房名"震、瑺、鉴、深、石徉(yang)"中石徉(yang)当为"石羊"。在乾隆版的《韶山毛氏族谱》中附载了石羊房的谱系、行传和有关谱序等内容,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又如当代毛泽东始祖毛太华祖籍研究的主要依据是《韶山毛氏族谱》二修中的《源流记》所记述的"渊源遵照老谱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公民居三衢,生子休公...."。为此得出了毛太华祖籍吉水龙城之说。然乾隆版《韶山毛氏族谱》谱中并无专门的源流记,只有毛特英"自记":"吾族由江西迁云南,籍军户者,始祖太华公也。太华公称隐君子,从云南应募来湖南之湘乡北门外,则土名绯紫桥也。复卜居湘潭七都之韶山铁陂者,太华公之子清一与清四也。"又十二代孙毛文伯所撰《会宗说》写到:“粤自吾祖太华公,元至正年间,避陈友谅之乱,由江西吉州仙茶乡迁云南,因与蔡姓者共垛澜仓卫,乱定后,洪武十三年庚申,奉朝廷招募之令,公偕蔡及子清一、清四来湘乡北门绯紫桥,蔡亦分道下屯攸县之陆田,其时族人命传公以由仙茶乡徙云南……”。

  据此,闹的沸沸扬扬的所谓"毛泽东祖籍出自吉水八都"其实并不靠谱,韶山毛氏二修谱中《源流记》述毛太华以上世系与江西吉水毛氏族谱所载的《龙城毛氏始事录》相一致,只能表明韶山毛氏对吉水龙城毛氏在族源上的认同,毛氏世系"源远流长",也让韶山毛氏家族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但完全不等于历史的真实。毛泽东祖籍研究者要探源溯流,也应该依据韶山初修族谱才对。

  《韶山毛氏族谱》二修谱在《凡例》中明确说明:"源流遵照老谱,上奉太华公为始祖,始迁为大宗,崇本也。"对毛太华以上世系"直削不录,存实信也"。这似乎表明族谱纂修者对毛太华以上世系也是心存疑虑的,才会有"存实信"之说。只是一些研究毛泽东家族史的专家、学者们将一个本非信史的《源流记》坐实为真实的历史,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吉水八都"就是古代的"仙茶乡"。

  "仙茶乡"是否就是"龙城"?在信息闭塞的古代可能要查清这个地名有些困难,但在如今网络信息发达如斯的今天要查清毛泽东始祖毛太华祖籍地"江西吉州仙茶乡"绝非难事。在中国,古代地名沿革变化比较常见,但多数地名在各类古人文字记载中还是能留存下一些痕迹的。

  考察毛太华的祖籍地,要考虑到历史上人口迁徙的当时背景。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江西填湖广",说的是元末明初连年的战祸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庐舍成为废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随后,苏、浙、皖、闽、赣人大批涌进湖南,"从征"、"屯垦"、"宦游"和从事商贸活动,又以江西人居多,"江西老表"的称呼也是来源于这一背景。而江西人中,多来自吉安府的泰和、庐陵、吉水,南昌府的丰城、南昌诸县。

  所以要找寻出毛太华祖籍地"江西吉州仙茶乡"的确切地,并非一定要在毛氏族谱内寻迹,也可以参照其他姓氏家族的谱牒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哲果然在《湖南氏族源流》资料汇编中找到了类似的资料,其中有记载"益阳团头坪郭氏"家族的文字:"始迁祖爱公,字寿一,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二十一都仙茶乡迁居益阳城北团头坪。族人分布于香铺岭、响水坝、黄泗坝及沅江、南县、汉寿等地。清乾隆12年(1747)建宗祠于益阳头堡贺家桥。乾隆34年(1769)始修族谱,道光4年(1824)续修,咸丰10年(1860)三修,光绪18年(1892)四修..."据此可知,仙茶乡应该属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查泰和县行政区划沿革可知,自宋淳熙年间起设坊、乡、里、巷,全县划分为若干个乡,乡分为里;泰和城内则为坊,坊下为巷。此后历宋元两朝二百余年沿袭未改。明初坊改为厢,乡分为都,都再分图(图又称里)。全县共划分为6个乡,从东至西依次为:仁善乡、仙槎乡、云亭乡、千秋乡、信实乡和高行乡。6个乡再分为70个都,按数字顺序命名,县城位于四十五都,城内分为东西两厢。此后历明清两朝,除有少量图的增减外,沿袭未变。(资料引述于网络)

  据以上资料可以大致推测,韶山毛氏与益阳团头坪郭氏一样将先祖居地“"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仙槎乡"误记为"仙茶乡",两者音同字不同。这个在古代的先人们口耳相传中所修订的谱牒记录中难免,不应苛求,相反类似这样的谱牒记录反而可信。当然益阳团头坪郭氏的表述中有误,应该是"乡"在"都"上。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七载:泰和县,汉庐陵县地。三国吴析置西昌县,属庐陵郡。晋、宋以后因之。隋属吉州。开皇十一年,改曰泰和县。唐武德五年,置南平州治焉。八年,州废,仍属吉州,曰太和县。宋因之。元元贞初,升为太和州。明复曰泰和县。今编户二百六十里。

  查泰和县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记中可知:德佑元年(1275)二月,文天祥在樟塘募兵抗元,三月,元军攻占县城。七月,文天祥收复太和。元:元贞元年(1295),太和县升为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吉安路。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陈友谅军攻占太和。至正二十五年(1365),常遇春平定太和。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为泰和县(改太为泰),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

  乾隆版《韶山毛氏族谱》创修主修毛尔达(文伯)、毛彝生(文柱)是太华公十二代嗣孙,往上追溯到曾祖,这几代是靠家族内部口头传承的世系记忆,可信程度高。谱叙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在明洪武年间从云南澜沧卫来湘乡,经毛氏族人历代口耳相传,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十二代孙毛文伯撰《会宗说》所记录的“粤自吾祖太华公,元至正年间,避陈友谅之乱,由江西吉州仙茶乡迁云南....”与上面所述的"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陈友谅军攻占太和"的历史真实有着高度的契合。

  故哲认为,毛泽东始祖毛太华祖籍地大致可知矣,即明代的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仙槎乡,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小龙镇、中龙镇、灌溪镇一带,绝非人们现在认定的江西吉水(龙城)八都。

  当然,哲并没有排斥韶山毛氏族渊源于江西吉水毛氏龙城九派中的可能性,也不排除韶山毛氏族与浙江江山清漾毛氏族的深厚的历史渊源。据哲所研究,江西毛氏族大多数渊源自浙江三衢之地,毛泽东公、毛太华公与江西、浙江毛氏族的渊源是割裂不断的。只是我们要以"疑者存疑、信者存信"的史学态度来研究吾毛氏族的历史,当然也包括了研究毛泽东公、毛太华公一族的历史,无论对先人和后者都有一个正确的交代。

  据毛祖榕(龙城派)先生提供的乾隆四十五(1780)年高津凤姿编录的《龙城毛氏分徙源流总略(二)》中文字载述,“...恭公徙太和千秋乡五十九都武岭大佛岭。以上徙皆寺丞之派也。”从历史上看,泰和县在明初才废太和州,复为泰和县(改太为泰),县名传承至今。前面哲所引的泰和县建制沿革中"此后历宋元两朝二百余年沿袭未改"网络资料可能并不是完善的,其中缺失了元代建制的考据。哲以为,类似于"都"的建制大体始于元代,明代可能沿袭元代建制,故龙城毛氏寺丞派恭公的迁徙时间应该在明太祖立国前,而"太和千秋乡五十九都"又地近"太和仙槎乡",极其有可能恭公就是毛太华公的先辈。希望江西龙城毛氏族的后裔们顺着这个思路寻找到寺丞派恭公的完整族谱,那么毛泽东始祖毛太华公的传承世系定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共和国六十年己丑冬十月十三
  毛家小子天哲识于浙江金华

  附表:

明清时期泰和县行政区划简表
回复 №½㎡ 2012-7-27 10:17
毛氏后代:揭开毛泽东先祖毛太华身世之谜
一代伟人毛泽东,祖籍吉州龙城,即江西省吉水县八都镇,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毛泽东的先祖毛太华是如何离开故土,辗转迁徙,历尽艰辛,定居韶山的,这些史实却鲜为人知。

近期,吉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都镇“毛泽东祖籍地游览苑”,在陈列“毛泽东祖先纪念馆”时,相关资料极为缺乏。也就是说,江西人、吉安人对毛泽东先祖的身世研究极少,了解极少,如一段谜。

今年4月上旬,韶山市韶山村党总支书记、十五大代表毛雨时同志到吉水祭拜祖先,认亲访友,并赠送了两套12卷本的《韶山毛氏五修族谱》。据《韶山毛氏五修族谱》记载:“我族始祖太华公,元至正时人也,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王氏,生八子。明洪武十三年庚申,以军功官入楚省,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与之偕行。解组时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两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家焉。”族谱上提供的信息至少有:毛泽东先祖名叫毛太华,祖籍在江西吉州龙城今之吉水八都,元末明初因避乱迁至云南澜沧卫(今永胜县),在澜沧卫生活了多年并留下后裔,立下军功偕二子内迁,毛太华是澜沧卫毛氏和韶山毛氏的共同始祖,永胜是韶山毛氏与吉水毛氏的中转站等。

根据族谱上提供的信息,吉水县委拟组成一个寻亲组,前往云南,试图破解毛泽东先祖毛太华的身世之谜,并串连起毛泽东祖籍——江西吉水,毛泽东客籍——云南澜沧卫,毛泽东原籍——湖南韶山这根红线,架起友谊桥梁,共同携手做好毛氏品牌大文章。


漫漫寻亲路

4月中旬,吉水县委两位领导偕毛氏后裔一人和其他三位同志,持吉水八都《铎塘毛氏重修龙城源流族谱》、《韶山毛氏五修族谱》影印件,踏上去云南的漫漫寻亲路。4月18日凌晨,笔者一行抵达距昆明六百多公里,不通火车、也没有机场的云南省永胜县,也即历史上的澜沧卫,受到当地县委、县政府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永胜县委副书记、彝族同胞沙玛五达、副县长关明洪陪同寻亲组驱车前往毛太华当年生活过的程海乡凤羽毛家湾,开始了实地考察。

凤羽毛家湾距永胜县城约40公里,一路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急弯险段频频。当汽车驶进一条乡间小道时,地势陡然开阔,百十栋白墙红瓦的房屋,依次排列在一座挺拔的高山脚下。数百位毛氏后裔在密密的细雨中迎候我们,他们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迎来自祖籍地的亲戚。我们不禁为这里的古朴民风和热情好客深深打动。我们考察了建于清康熙年间,而今仅保存两根砖柱的毛氏宗祠,造访了数家毛氏“亲戚”,品尝了具有云南特色的农家风味。在与毛氏后裔的交谈中,我们惊诧于毛太华从八都外迁六百多年,而他的子孙竟还顽强地保留了祖籍地诸多乡音和风俗习惯。如最具特色的八都“三句半”官话:打架、吃粥、太阳、鞋,尽管相距数千公里,相隔数百年,但两地语音相差无几。随后举行了隆重的交换谱谍仪式,这时晦暗的天空竟然阳光普照,两地毛氏后代纷纷感念祖先的在天之灵。在谱谍对接、年号排序中,再一次验证了两地同祖同宗。中断六个世纪之久的血缘亲情,今天得以续上。当地毛氏长者还告诉笔者,毛泽东的女儿李讷一行五年前的今天曾前来造访认亲。历史有时会惊人地巧合。

凤羽毛家湾,永胜毛氏的发祥地,位于云南八大高原湖泊之一———程海边际的凤凰山麓,其地形酷似凤凰之一羽翅,故名。散落在凤羽周边的同宗毛氏后裔并以毛姓命名的村庄计8个共三千多人,占永胜汉族总人口的1.25%。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折射出毛泽东先祖毛太华在云南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重重磨难,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和勤劳智慧。

我们从当地的历史典籍、人们的口耳传说中力图揭开谜团。

毛太华宦游云南之谜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江西省吉水县因其处在赣中盆地,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更加饱受各派武装力量的侵扰,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龙城青年毛太华,不堪忍受盘剥欺诈,便背井离乡,向人烟稀少、蛮荒之地的西南方向寻求生路。正如郑艮安在《毛泽东祖籍溯源》中所说:“家居吉水仙茶乡的毛让后裔毛太华,苦于战乱,难以为生。至正中,为避乱,他与蔡姓同乡大举西迁,在云南澜沧卫落脚。”

毛太华从江西吉水西迁大约在元末明初,即1366年之后。因是逃难中,兵荒马乱,前途未卜,没有确定的目标,走到哪里算哪里,有活干能维持生计就停下来,没活干又往前走,故而途中滞留时间较长,约有两三年,到达永胜时,已是明朝初年。永胜当时叫北胜,除了海拔较高,达2400米左右外,地理、气候、自然条件与故土龙城相差不大。加上当地世居的是彝、傈僳、白、纳西、普米、傣和苗等土著民族,社会相对安定。

毛太华等人来到此地,为谋生计,靠帮工度日,属“打工仔”之列。由于年轻,身强体壮,特别能吃苦耐劳,又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深受当地土著民族的赏识和好评,日子过得很安稳。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北胜土知府高策率众内附,朝庭实行“改土设流”,北胜府降为北胜州,明军留下部分军士驻守北胜州。为巩固领地,确保一方稳定,留守北胜州的明军就地招募了一批军士扩充队伍,毛太华应招从军,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其屯戍地在凤山山麓。毛太华娶当地彝女王氏为妻,安家落户,这期间已提升为管辖120名军士的百户长,居住地也即命名为“毛家湾”。在民间,凡是这一时期进入永胜的外籍人都称作是“洪武调卫”来的,他们是当地农耕文明和中原文化的早期传播者。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王朝为统摄金沙江上游的土司地界,调云南中卫(当时云南每卫官军编制6500人)于滇西北边关要地北胜州,设置军政合一的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正式推行“寓兵亦农,屯民实边”政策。次年,首任澜沧卫指挥使王佐率督本卫官兵和所辖北胜、永宁、蒗蕖三州土司军民在州治南构澜沧卫城(即今永胜县城)。毛太华率本百户军士参加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筑城工程,并立下军功,受到嘉奖,赐封为“武德将军”。

此时,毛太华从避乱讨生计到从军作战、筑城建军功,从为人耕作到娶妻生子,从毛头小伙到“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永胜已经生活了三十余年,他已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故乡离他万水千山,龙城只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了。

毛太华内迁湖南之谜

毛太华内迁,为何不回江西而居湖南?如果600年前毛太华直接迁回江西,他的20世孙毛泽东的祖籍、原籍就都应是吉水八都了,但历史不因人们的愿望而更改。

据考察,毛太华内迁湖南,原因有二:其一,史籍记载,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报复当初湖南百姓对反对派陈友谅的支持,曾经血洗三湘。结果,湘潭人口由元时的10万仅剩下2.5万人。明朝政府为了填充湖南人口之不足,于是从邻省(主要是江西)迁入大量人口。毛太华虽从云南澜沧卫来,但原籍江西,也在填充之列,即“以军功拨入楚省”。其二,澜沧卫军屯将士中以湖南长沙府人口居多。至今的永胜人口音颇似湖南腔,词汇也和湖南话基本相同。毛太华的军屯战友中,湘乡、湘潭人极力介绍、鼓动他一同前往,对故土渐渐模糊的毛太华便随同他们迁到了湖南湘乡县北门外居住。十余年后,毛太华去世,其子毛清一和毛清四便迁到湘潭的七都七甲定居,这便是后来扬名天下的韶山冲了。毛氏家族在山清水秀的韶山繁衍下来,传到第二十代孙,便出了伟人毛泽东。

毛太华的长子、四子入楚,二子清二、三子清三留下来继承军户、延绵嗣续,繁衍生息。在凤羽毛家湾北湾毛华诗老人家,笔者还发现了毛清二(号用)的墓碑,碑文如下:“吾族原籍江西吉州龙城,始祖太华宦游从戎,屯戍澜沧卫,后以军功奉调,携长子、四子内迁。明故一世祖旌表忠义、武德将军毛公讳用、字清二老大人之墓。”毛清二等兄弟在永胜毛家被尊为一世祖,永胜境内相对集中居住并以毛氏命名的村庄有河口毛家村、凤羽毛家湾、西湖毛家湾、翁彭毛家村、清河毛家井和片角毛家湾等。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28 21:35 , Processed in 0.045836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