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Chico的个人空间 http://bay.zhenzhubay.com/?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2)“甚深”

已有 599 次阅读2024-8-7 23:57 |个人分类:佛教文章|系统分类:个人日记

陈重文 译述

(编按)本文将《瑜伽师地论》 (大正藏30册831页上~下或《杂阿含经论会编》中册27页~29页)一段解释“甚深”之文译成白话,有助于对缘起深义的了解。文中黑体字为原论文,白话解释附于其下。

  复次,缘起本性最极甚深,而有一能开示令浅,当如此由二因缘故:一、由大师善开示故,二、即由此补特伽罗成就微细审悉聪敏博达智故。若说、若听是诸句义,应知如前摄异门分。

  再者,有关缘起的本来性质是最为深奥、极为深密的。如有一位能够将它开示得成为浅近而让人容易明了的话,当如是由于具备二个条件而来:第一,是由于大师(从阿含圣典我们知道过去仅只佛陀一人被称为大师)能够完整而巧妙的加以开示的缘故,第二,即由这位(能够开示的)众生已经成就微妙细密详慎而聪敏博达的智慧之故。不管是说或听这些句子的内容,应知道如本论前面的“摄异门分”所说的内容。

  当知此中诸缘起法,略由四相最极甚深!何等为四?一、由微细因果难了知故,二、由无我难了知故,三、由离系有情而有系缚难了知故,四、由有系有情而离系缚难了知故。

  又当知道此中诸缘起法,简略的话,它是由四种内容而呈现出最极甚深的!是由那四种内容呢?一、由微妙而细密的因果很难明了知道的缘故,二、由于无我的道理很难明了知道的缘故,三、由于极力要离开各种系缚的众生,仍常被微细烦恼所系缚住而自己还很难知道的缘故,四、由于被系缚住的众生于已远离系缚的这点内容也很难被理解的缘故。

  云何微细因果难可了知?谓依观察圣谛道理,始从老死,乃至识缘名色,所有“ 有支”有缘体性。

  什么叫做微妙而细密的因果很难明了知道呢?指依从于观察四圣谛的道理,也就是从老死开始观察,乃至观察到识与名色为缘的整个“有支”的所有体性都是互为因缘的(各支都必须依附其他的条件才能形成其体性而存在) 。

  云何名为(‘有支’)有缘体性?谓于是中‘有’因缘生,未永断故而有‘生’生,‘生’既生已。唯当希待后时‘老死’。当知此中生之因缘,亦名为‘生’;因缘所起,亦名为‘生’。‘有’前生故而有后‘生’,有后‘生’故而有‘老死’。此中前生(即‘有’)是后生(即‘生’)因,亦老死缘;后生唯是老死之缘。

  那么什么叫做‘有’支的有缘体性呢?指在此中‘有’由因缘(众缘和合)而生,由于未能永断此一(形成)‘有’的因缘而有‘生’(生命现象)生出,‘生命的现象’一旦生起之后,只有等待未来'老死'的来临。当知道此中造成'生'的因缘(形成‘生’的条件,指‘有’),就称为“生”,所有的条件(因缘)和合等起以后的现象,也叫做“生”。‘有’在前边先行生起,然后才有‘生’在后边接著生起,由有后边的‘生’出现的缘故,所以就有‘老死’的现象产生。在此当中前边生起的(有),是后边生起的(生)之因,同时又是老死之缘;在后边生起的(生)只是老死之缘。

  [说明]
  关于缘起法的一般解说大都是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有、生,缘生、老死(即生缘故有老死之意)等,即以二支为一对,并惯以二束芦做譬喻,本论却以三支为一对来做说明为其特色。以三支为一对来做说明可以发掘出更微细而奥妙的道理(本文无暇详说,请参听拙录‘阿含经选读’录音带),但这显然是从舍利弗和摩诃拘絺罗的问答而来,杂含288经摩诃拘絺罗回答舍利弗说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止;若去其 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大正2.81页中)

  如是一切,总摄为一;略说名为生缘老死;当如是名初老死支有缘体性。

  如上所说明的一切,都是在总括说明‘有缘体性’这一件事;如简略的说明,就称为‘生缘老死 ’;应当知道这就叫做逆观缘起的第一老死支的有缘体性。
  [说明]
  十二支缘起的每一支都有其各自的,繁复的‘有缘体性’,但十二支之间其各自的有缘体性,又都有互摄的关系在 ,所以说‘总摄为一’。但从相邻来看,每一支又必须依其前支或后交才能成对而存在,这乃称为略说,即所谓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生缘老死等。前述《杂阿含288经》所说:“若 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一即总摄,二即缘起的略说,总略又互为因缘而交相穿插,此种关键,在‘识缘名色,名色缘织’的倒转逆观 表现得最清楚!名色的‘名’(只有名称而无实质的存在)已包含有受、想、 行、识,那么识缘名色,或名色缘识,岂非重叠?事实则不然,‘名色’指的是有情的客观存在(特别指称身体及其全体的生理机能),‘识’则指的是有情的主观存在(精神机能)。从外在来观 察,客观的名色包含有形成主体的识和形成客体的色。没有色,则识无所依附;没有识,则色无法成为有情而生长,佛法认为‘识’是形成生命现象的三大要素之一(其他二者是寿命和体温),其故在此。因此识缘名色(或称缘识有名色),而后有情的生命得以成长,名色 缘识(或称缘名色有识),然后生命得以形成。《杂阿含294经》对此关键说明如下:“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缘生触——此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苦、乐受 觉,因起种种(业)。”(大正2.83页下 )此中可谓非常扼要的把‘总摄为一’和处处略说十二缘起支的相互穿插关系很精简的传达出来。

  如说生支,如是有支,取支安立,当知亦尔。
  就像对生支的说明一样,同样的关于有支、取支的说明设立,应该知道也是同样的情形。

  ‘取’差别者:谓无差别欲贪,名取;取之差别,安立有四。
  取支(跟其他各支)的差别是:指不论属于那一类(无差别)的欲贪都叫做‘取’;但就其内容也可设立四种不同的差别。(案:此指四取,即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等。)

  如是‘爱支’,或求欲门发起诸业,或求有门发起诸业;此二业门所有诸爱,当知归趣爱、非爱受。
  就这样,爱支或由追求而入欲界之门,并发起造作种种欲界之业:或由追求而入有界(即色界)之门并发起造作种种色界之业。这二种业门的所有诸种渴爱,应该知道都归趣到属于爱受(欲界受)和非爱受(色界受)二类。

  [说明]
  这是说我们之所以进入欲门(欲界)发起诸业,都是为了获得爱的感受(爱受)而来。又所以进入有门(色界)发起诸业,则为了获得禅定的支林功德(非爱受)而来。欲门诸业,大都是属于欲、恶等不善之法,(欲指追逐五欲,恶指被五盖。)也就是说由于六触入所触就产生了‘受支’,以受为因、为集、为生、为触乐觉,就有‘爱支,以爱为因、集、生、触,就有‘取支’,取若不得满 足或所求未遂就因、集、生、触出众苦来(见杂阿含292经),本篇追求爱受,却生出众苦来,所以欲门诸业乃被称为欲、恶、不善之法。为了摒除众苦以得乐受,因此以持戒为因,以呵斥五欲、弃除五盖为缘的修学禅定,一旦静虑开发,就有觉、观、喜、乐、定等五支功德,所以色界的有门乃称为‘非爱受’。

  又即此‘爱’,由六处门所起无明触所生‘受’为缘,故转。
  又此一爱支,是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能感受外来刺激的门户,在接触外来刺激时,是由无明(不见缘起)的错误判断所生起的感受为前行条件,才转生出来的。

  复有余受,非此爱缘,谓明触所生,及非明非无明触所生。
  但也有其他的感受(作用),不属于‘爱’的条件范围,指由‘明’的接触作用所产生,以及‘非明非无明’的接触作用所产生的那些。

  【说明】
  
瑜伽师把所有的感受作用,归纳为是由十六种感触(接触)而产生((十六触)兹列表如下:
  眼、耳、鼻、舌、身、意触(六触) 所依境
  有对触                所取境 
  增语触                分别境
  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触 - 领纳境
  爱触、恚触、无明触     染境
  明触          净境   染净境
  非明非无明触     非净非染
  上述由五种不同领域(境界)所归类出来的十六触,总括起来,其实只有有对触(由对待境界所生的一切触受作用)和增语触(应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一切存在境界)二大类。(参阅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三,大正30-594页上)了解这一点,则以下所说的其义自明。

  又即此受,当知一切皆用相似触为其缘。此复云何?谓明、无明相应,是增语触;与此相违,是有对触。

  还有这一受支,应该知道一切都是应用与触相似(与触有关系)的做为条件(而产生)。这是什么意思呢?指不论与‘明’或者与‘无明’起相应的,是属于增语触的范围。(案:明或无明是理而非事,它们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必须应用语言文字的施设来表达,所以称为增语触。)与上述的增语触不同的,就是属于有对触的范围。(案:有对触一定要有所依或所缘的事物才能产生。)

  又此明触及无明触所随增语触,如其所应,当知彼用听闻正法或不正法,于所缘境若正、若邪,(起)闻思、修智相应诸名以为其缘。

  又为了表达是产生明触或无明触所跟随而来的增语触,就如跟它起对应的,当知道他或用听闻正法、或用听闻不正法而于所对的境界(所缘)或与正境界、或与邪境界,由他的闻、思、修智与之起相应做为条件而产生那些形容的名称(诸名,即增语触)。

  非明非无明触所摄有对触,当知彼用若内、若外诸色为缘,如是总名‘名色缘触’。
  非明非无明触所涵括的有对触,当知道它是以或内或外的一切物质(内指身体、外指身体以外的一般物质现象)做为条件,这些乃总称为‘名色缘触’。

  又即六处略为二分,谓名及色,与触为缘。当知此中意处非色,与余非色诸法相应,如是一分说名为名:诸余色处,总为一分,说名为色。
  又‘六处’支可以略分为两个部份,就是以‘名与色’的部份,与‘触’的部份做为条件。

  又应知道在六处之中,‘意处’不属于‘色法’的部份,它与其他不属色法的现象起相应,这一部份就称之为‘名’;其余的那些色处的部份(指眼、耳、鼻、舌、身等内色处和色、声、香、味、触等外色处,以及法处的一部份),就称为‘色’。

  又此名色,于现法中,由续生识为缘牵引,及能执持令不散坏;又即此识,续生已后,依名色住,或于同时,或无间生,依彼而转;故于现法,此亦用彼名色为缘。
  又此一‘名色’支,即在当下,是由相续而生的‘识’做为条件而牵引出来,并由识执持著它令不散坏;又此一'识'支在相续而生以后,是依于‘名色’而持续(住)著,就在同时以及没有间断的续生之下,依随名色而转变;所以在当下,这也是以‘名色为缘’

  应知先业所引名色与识,展转相依,展转为缘,如是当知‘识缘名色’以为后边。
  但是应该知道的是,由过去业所牵引出来的名色与识,是展转互相依靠,展转互相为缘的;就是这样的应知°识缘名色'是缘起有支的最后边了。

  所有有支随老死相,如前所说,随其所应有缘体性,如是名为微细因果难可了知。难了知故,当知缘起名为甚深,最极甚深!

  所有的有支一定是跟随老死的内容而来,就像前面所说的,都由随著与其起相应的有缘体性而来,这就叫做微妙而细密的因果很难明了知道。很难明了知道的缘故,所以应知缘起的现象叫做非常深奥,最为深奥、极为深密的!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9-19 19:59 , Processed in 0.030880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