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笔下《1984》、有三类人,第一类人称为圈内人,第二类人称为圈外人,第三类人名称不是太好听,就统称为第三种人吧。 其中圈内人,是精英人士,圈外人是社会的执行力量,是被严格监视的,这一类一旦发现有不对的思想,会被严格审查。第三类,他们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可以发表各种言论,牢骚,包括对圈内人和圈外人发表怨言。因为没有人在呼他们说什么想什么,无足轻重。
这三种人的目标是完全不可调和的。圈内人的目标是要保持他们的地位。圈外人的目标是要同圈内人交换地位。第三类人的特点始终是,他们劳苦之余无暇旁顾,偶而才顾到日常生活以外的事,因此他们如果有目标的话,无非是取消一切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样,在历史上始终存在着一场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斗争,其大致轮廓相同。
在很长时期里,圈内人的权力似乎颇为巩固,但迟早总有这样一个时候,他们对自已丧失了信心,或者对他们进行有效统治的能力丧失了信心,或者对两者都丧失了信心。他们就被圈外人所推翻,因为圈外人标榜自己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把第三类人争取到自己一边来,一旦达到目的就把他们重又推回到原来的被奴役地位,自己变成了圈内人。
只有第三类人从来没有实现过自己的目标,哪怕是暂时实现自己的目标。若说整个历史从来没有物质方面的进步,那不免言之过甚。即使在今天这个衰亡时期,一般人在物质上也要比几百年前好一些。但是不论财富的增长,或态度的缓和,或改革和革命,都没有使人类接近平等一步。从第三类人的观点来看,历史若有变化,大不了是主子名字改变而已。
纵观很多海华对国内人民,国内执政D的嘲笑,讥讽,牢骚,替他们悲哀。他们只不过是被国外第一二类人的虚假信息所蒙敝,这些华人甚至说出中国病毒几带几路之类的话。其实不论美国,中国,政权如何更迭,他们永远是第三类人。如果有点骨气,就算他们别的做不到,不被第二类人当枪使还是做的到的,至少还活得有人的尊严。
这次我发现国外的媒体没有报道实话,而是放大负面,尤其是新冠死亡人数。作为亲历者,亲自陪一个小姑娘给逝去的父亲选墓地,在3月31日中午十点时,公墓大厅只有我们一家在办理事宜。此时距全武汉开始办理新冠期间死亡民众后事不到十天。
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善良和勤劳的人民,社区人员在接发热人员去医院时,这些人,带上口罩,挥一挥手,让社区人员离远些,以免感染。中国的农民工为了生计,可以起早贪黑。中国的年轻人可以用自己的车在疫情中接送上下班的护士,一轮又一轮的接力。我不知道那些整天变态似的捕捉并放大国内每一个负面消息的人是一种什么心理,包括看到国内洪灾还洋洋自得的人。顺便说一句,今年洪峰平静度过武汉。
那些人活的也累,如果国内水深火热,那么他们出国是出对了,更是大加嘲讽。如果国内欣欣向荣,那么他们出国是错了,心理更不平衡。没有一天心里觉得舒坦。
现在国内外汇管制挺严的,一个人一年只能结汇五万美元,多的美元正当途径你也汇不回去,在国内买买买还是挺困难的。当然你一天也不准备回国混那就算了。如果国外大规模排华呢,自己还是要具备点在国内谋生的技能,否则发牢骚容易谋生活挺难的,恨国骂D看不起老百姓还回国避难那就更没面子了。以前美国工资是中国几倍,在美国生活还能买大量低价格的中国制造。现在情况也不同,你揣着多少美元也不一定能买到你想买的。再者在中国,年薪5-6万美元的二三十岁小白领遍地开花,格局为人知识还比你强很多,回去恐怕也不比以前风光了。
那些极度觉得国内水深水热,法西斯啊,独裁的,既然出去了,就充分享受民主自由和美国人的善良吧,比如坚持不带口罩的病人和你走近点,比如让你滚回中国,比如73%的人反华(如果你只认为反的是中国而对在美华人没有影响的话)。学学文章和马伊莉离婚的态度,与中国及中国人民好合好散,“一别两宽,各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