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扫描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六个中国小伙子做出了台扫描仪,震惊了整个美国科技界,总理都鼓励 ... ... ...
热度 4 MingHao 2016-5-10 09:31
相比于传统的扫描仪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开盖翻页,这款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把书放到扫描区域,按下扫描按钮后手动翻页就行了。扫描书跟翻页一样快。0.8 秒扫描 1 张!!!   去年,一个扫描仪引爆了众筹网站Indiegogo,在短短时间,这台扫描仪获得了惊人的 66 万美元 支持!   最关键的是,这完全是由 中国团队 一手开发!纯中国造黑科技啊!   不卖关子,就是下面这款产品。   乍一看,这不就一盏台灯嘛!   其实它真是一台扫描仪,不仅外观突变,操作同样颠覆了传统。   平时我们操作扫描仪是这样。   相当笨重,软妹子直接变成女汉子   而他们确是这样。   一翻一按,就搞掂了   相比于传统的扫描仪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开盖翻页,这款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把书放到扫描区域,按下扫描按钮后手动翻页就行了。   扫描书跟翻页一样快。    0.8 秒扫描 1 张!!!   完全可以和手机拍照相媲美了!   问题来了,我们都会问: 不把卷起的地方按平,拍出来不是会弯弯曲曲么? 还有文字变形怎么办? 既然是拍,那不是还会把手指也一起拍进去了?   答案是:“不会”。   这就是他们的惊人之处了。   得益于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创新的算法。   还支持34种语言的文字识别功能   能把卷起来的书弄平。   也可以去手指印和把背景变白。   甚至把四周没用的边裁掉。   每一页内容处理后通过WiFi保存到云端。   不需要与电脑直接相连,打开 iPad 就可以看到扫描的内容。   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也ok。   这么赞的扫描仪,它叫「Czur」。   出自中国这6位小伙子之手。   他们之所以会开发这款产品,因为:   很简单,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希望使扫描变得更容易,价格更实惠,让更多人可以享受的扫描的乐趣。   确实,它的功能是足够优秀。   关键是,它的价格也是低的吓死美国人,179美元(人民币1150元)。   对了,毒少忘记说了。   其实你想把一个大雕塑拿去扫描也是毫无压力的 。
1063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中日关系 】91岁日本老兵网上建主页 希望将战争残酷体验留给后 ...
热度 1 VANO 2013-10-2 12:12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许多人曾经历过战争,他们想把自己对战争的最真切的体会留给后人。《朝日新闻》曾经创立以“战争”为主题的专栏,并向社会征稿。许多人读了专栏后产生强烈的共鸣,25年前,这群人将这一征稿活动继续了下来,创立了《朝风》文集。然而去年这一文集停刊。一位91岁的老兵说,纵使文集不再出版,我们的故事也要继续讲下去。   “趁着还有一口气,这些故事能多留下一个是一个。”   福岛县须贺川市,91岁的佐藤贞熟练操作在三台电脑和扫描仪之间。最近,他一直都在做这样一件事----将《朝风》中的文章登载到他们的主页上。   《朝风》是一部读者投稿文集,文集创办者都是通过1986年7月至1987年8月《朝日新闻》的“主题谈话室:战争系列”这个专栏结识的人们。当时大约有四千人投稿,他们将稿件收集、总结,并整理成册。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一直将战争挂在心头,或想大声赎罪,请加入我们,把你们的故事传递下去。”在《朝日新闻》战争系列专栏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静岡県沼津市93岁的久田二郎在专栏里写出了刚刚那番话。   据悉,这个“用读者自己的故事编纂文集”的提议,在系列专栏结束后,得到了一百八十多人的响应。于是,于1987年秋天,朝风会终于成立。88年2月,《朝风文集~不忘战争~》正式创刊。因为与《朝日新闻》的缘分,所以取名《朝风》。初期,《朝风》文集每年发行两到三次,每次登载十几个人的真实纪录。   有的士兵讲到,那个时候在南方岛上,饥饿难忍,有人抢尸体身上的东西,甚至有人连人肉都能吃的下去。有的老兵讲述了自己听说的慰安妇的身世,有的老兵讲述了自己的父亲和妻子生下了孩子的故事,有的老兵讲述了从伪满洲的大撤退,还有空袭、疏散、以及遭原子弹轰炸的记忆等等…   佐藤先生也是一位老兵,讲故事时,他的心头也隐隐作痛。“我的双脚曾践踏过中国人的土地,让他们备受苦难......”   佐藤在征兵检查时并未通过甲种和乙种考核,只是通过了略低一等的丙种,随着1944年战况不断恶化,他也收到了红色的召集令,于是他被编入通信部队,派往中国大陆。   新兵的角色是要为大家准备好足够的粮食。当时美其名曰征收物资,其实就是掠夺。我们从中国人的家里面,抢夺他们的大米、黄豆、各种鸡、猪等家禽家畜,甚至把棺材拿来做燃料。   我们还会“强征”人,我们把强征来的男人叫做“苦力”,我们让他们代替马背东西,他们要一直跟着部队,直到走不动了为止。所以在路边可能会零散的看到他们的尸体。   战争结束后,佐藤希望自己生活能稳定,所以没讲出这些故事。然而,从报纸和书中读到许多别人眼中的战场故事,同时从《朝日新闻》的专栏中读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故事时,他的心受到了触动。   “我没有杀过敌人,但是,我去‘强征’过中国人。”他也想把自己对战争的记忆留下,因此向《朝风》投了稿。   2004年由于经历过战争的人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少,于是佐藤建起了网络主页。佐藤原本是电电公社(现在的NTT)的技术员,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由于这部文集的发行量只有一百份左右,所以他希望能够利用网络将它留下并传播出去。他从《朝风》文集中选出那些想要留给后人读的文章,一篇一篇登载到主页上,这样,他也可以听到青年人的声音。   《朝风》文集于去年1月的115期停刊,刊登的战争回忆录达1500篇。   佐藤说“即使我离开了,网络上的记录也永远会留下,战争发生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为了在战争中生存下来,我们会做出什么?当年日本之所以遭受打击,是因为对其他国家造成重大伤害。我希望我们的记录能够唤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8/14 18:31:54
284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8 05:39 , Processed in 0.032192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