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正月十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说说“过年”和姥姥
热度 11 四合院的闲人 2015-3-5 12:32
说说“过年”和姥姥
说说“过年”和姥姥 四合院的闲人 很久以前, 过大年, 我们期盼的是改善伙食和烟花炮竹,另外还有一件新衣服。鞭炮是小鞭,最厉害的是二踢脚。 大年初一,父亲会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们在院子里挨家挨户地敲门拜年。大家都双手握拳,弯腰作揖,说着“恭喜恭喜”之类的话。 回到家,我们给姥姥磕头拜年。姥姥端坐在椅子上,我们一个一个地在她老人家面前趴在地上脑袋轻触地面。姥姥是山东济宁人,个子不高,小脚,很慈祥。此刻她会抿着樱桃小嘴,脸上露出微笑,眉毛下弯,递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小红包,里面只有几毛钱。作为孩子,可高兴了。 ——在重庆歇马场中间是姥姥 父母从长春转业到北京, 姥姥也一同来帮助妈妈照顾我们。快过年时,姥姥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她和阿姨一起蒸几屉馒头、豆包、糖包,把它们放到厨房外面的背阴地的一口棕色的小瓦缸内冻起来,上面用木板盖上,压上一块石头 (怕野猫顶开)。过年期间,不再蒸馒头。买了瓜子花生先藏起来,等到大年初一再拿出来待客。 ——长春 ——弟弟 我们住胡同的宿舍大院,四进的院子分东西两个院子。过年时大人孩子们特别多,人来人往,家里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候。大人们拜年联络感情,孩子们则尽情的疯闹,跳皮筋跳绳跳间藏猫猫,没完没了。 傍晚,大人们站在自家门口喊 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夹着几声数落和叫骂,此起彼伏,至今还觉亲切和顺耳。 我们爱捡大哥哥大姐姐们放鞭炮落在地上的小鞭,插在墙角或者地砖上,用一根细香点着,跑开,听“啪”的一声响,高 兴的咧着嘴笑。因为是女孩,家里的钱有限,父母不让放鞭炮,但一旦敢放了,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姥姥喜欢收藏东西,特别是爸妈给她买的点心,放着舍不得吃。有时,悄悄地吧我带到她屋,从桌子的柜子里拿出点心盒,取出两块硬邦邦的红蛋糕,说是专门给我留的。长大才知道,哥姐都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而且全以为自己独享。姥姥真有智慧啊,她没有文化,却把自己的7个子女照顾的井井有条,也把我们几个外孙儿招呼的服服帖帖。姥爷40多岁去世的,据说,他在山东济宁有些名气,是某军阀内任职。我三姨是遗腹子,从没见过她的父亲。后来,大姨、我妈和三姨都参加了解放军。 每逢过年,总让我想起姥姥,也许她代表着老派的春节过年形象吧。姥姥的大襟衣服、免裆裤和黑色的小脚布鞋(用麻线纳的底),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模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天晚上 她 洗脚时,我爱坐在小板凳上帮忙添热水。因为一天的活动,那双小脚无法承受。十个脚指头都被弯曲地压在脚面下,脚趾的骨头弯折,生生地压断的,可以想象当年姥姥裹小脚时,多么痛苦不堪!听说妈妈裹了一天就大闹天宫,坚决不裹,宁可不嫁人了!我还喜欢摸姥姥的胳膊,柔软的凉凉的,舒服极了。 记得自己小学住校时,每天夜里最想的人就是姥姥,在被窝里悄悄地哭过。那时,我怕见不到她,摸不到她,吃不到她做的饭菜。那就是儿时的记忆吧。 文革前夕,姥姥要求回济宁,她说,自己老了要回老家入土才安。 不久,我们先后都离开了温暖的家。当工人、插队......。 从此,再没有见过姥姥。过年,自然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 如今,春节越过越现代,老规矩老习俗和那位贤淑慈祥姥姥一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全家合影(我十三岁时) 2015年3月5日周四正月十五于北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54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1 21:43 , Processed in 0.021426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