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客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亲 情
热度 8 四合院的闲人 2015-3-14 10:40
亲  情
亲 情 四合院的闲人 2008年春天,我和姐姐结伴去广东老家。我们从潮州下飞机先看望八舅及家人,然后乘巴士到大埔老家住了2天,再由表弟开车沿路经梅县叶剑英故居开往深圳,和11位亲戚小聚后连夜乘火车去了广州,表姐夫妇把我们接到酒店住下。在广州我们看望了两位姑姑和大姨、姨夫及表姐夫的妈妈(91岁的老人家),并和大姨家、舅舅家的表亲们见面吃饭。我们还去了七星岩、从化温泉,逛了广州商店。算一算,我们先后见了近50位亲戚,吃了许多从来没有吃过的食品和菜肴,每天都十分充实幸福。 ——我的山东南下干部八舅(最小的舅舅),在自己的小院内 ——左边我表妹潮州市人大代表(一位普通工人) ——潮州市韩江 ——著名古桥 广济桥 ——可以开放通行船只的桥 我是第一次回广东大埔的老家——这是父亲不停地对我们提起的、由海外亲人们出资建造维护的老家祖屋。老家早已不是当年的贫穷山村,而是一个恬静中略显现代的县城。 我们的祖屋“育生楼”是以我爷爷的名字命名的。门前是一个大池塘,小楼共三层,一层是厅、储物室、书房和厨房,二、三层为卧室,有点像美国的Singlehouse,只是后院有比较高的围墙。在婶婶的管理下屋内非常干净整齐,而且舒适现代。我俩每人一间卧室, 睡 舒服的 席梦思上,如同住在自己家。 。 窗外是青山绿水,鸡鸣狗叫的农村景色,住宅间的小路铺了水泥,树木和绿莹莹的自留地,错落地遍布在没有完整规划的原湖寮村中。 叔叔 是大奶奶最小的儿子,被爷爷留在老家照顾祖屋。50年代曾被错划右派,后摘帽。叔叔改革开放后曾任大埔侨联主席,前两年的十一 期间骤然病故。 婶婶年事已高但乐观开朗,每天除了做拿手客家菜,慈祥地看着我们把美味菜肴一扫而光,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婶婶好奇地问我:北方人是不是一生只洗3次澡?让我笑弯了腰。还问北方是不是冷得没办法上厕所?如何取暖等等。我明白了她指的是东北,幸好在那工作过,所以我们聊起东北的生活习惯,不停地开心大笑!连那只叫“啷荡”的大黄狗,也亲密地摇动着尾巴。 清晨我们在街边吃到家乡小吃米粉汤,跟随表亲们上山拜祖、为曾祖父扫墓。站在家乡的山坡上,看到一栋栋白色的小洋楼、绿色植被、池塘和远处的农田,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感受山清水秀的大埔,终于脱离贫困的帽子,成为地区的一颗观光明珠。晚上我们还到县城中央小广场跳了一场健身舞。 ——吴家祠堂 ——叔叔和父亲在祖屋的照片 父亲少年时期的中学还在,学生们成群结伴地进入校门。父亲就是从这里被地下党老师发现并引导他们三位同学一起步行到延安,参加抗战的八路军。他老人家临去世前一年,为这所学校捐赠了自己的全部书籍,那份少年的惦念和热爱成为永久的记忆。 家乡很陌生又很熟悉,因为家人的多次讲述,让我似乎回过老家一般。我们的堂弟及堂弟妹在深圳工作,特意回老家和我们团聚。堂弟妹也是本地人一定让我们去家里看看。一进宽敞明亮的家门,弟妹的妈妈就拉住我的手不放,热情得像见到自己的孩子,水果茶水一一端出,那么的朴实忠厚。在大城市住久了,淡漠了相互之间的接触和感情的流露,这样的情景令人心生感动。 —能干的客家妇女 堂弟开车带我们去20多里外的客家花萼围楼。进门时,一位老爷子收费5元。围楼壮观,挂满灯笼,给墨色屋顶添加喜气。围楼很少有人居住,有外乡人,几乎都是老人妇女。 从二楼向下看,地上的青石板和水井在围楼中闪闪发光。 ——客家围楼(可惜没有单反机) 无意中我看到一位初中生男孩在一间有蚊帐的卧室里看书就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你怎么还住在围楼中? 他很腼腆地说:这是我的家,离我学校不远。 男孩睁着明亮的眼睛问我:北京很大吗?天安门故宫都是我想去的地方。 我说:那就考北京的大学吧,那有很多你想不到的东西。 他含笑地低下了头。 我想,北京,遥远熟悉的名字,一定吸引着无数莘莘学子朝着梦想努力着。 一个有梦想的人,一定有不同凡响的人生。 就如同路遥笔下的孙少平,他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哪怕千难万苦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代表的是中国人最平凡的心,也是最《平凡的世界》。 当年如果我的父亲不走出这个家乡这座连绵山恋的地方,他怎么能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和成就。 ——山里的中学生们 ——另一座围楼 堂弟还带我们去了附近的华侨建造的著名房舍和另一个客家围楼,我们被海外华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努力所感动。漂亮的房舍已经无人居住,原来的主人及后人都弃家而去,但房子对外开放,10元即可参观。据说,大埔乡每户几乎都有海外华人,仅仅我们爷爷和他的哥哥都离家去马来西亚的新加坡谋生(后成为新加坡国家)。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那个贫穷地遭受过战乱的大埔乡湖寮村,爷爷的“育生楼”在老家已经建造近百年,村里祖宗的祠堂里供奉着百位亲人的姓名(按照族规没有女性的名字)。 亲情是什么呢?除了血浓于水外,还有就是古老朴素和亲和的民俗民风。 广东大埔湖寮村——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血缘的发祥地,它让我们永远牵挂和思念。 ——在育生楼前与婶婶和 “啷荡”合影 ——潮州市广济桥 2015.3.12发自北京
个人分类: 家园|6981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9 19:47 , Processed in 0.025314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