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网站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网站

相关日志

分享 外国网站评选出九张最让人毛骨悚然的电影截图,哪个是你的噩梦![18P] ...
zjx 2017-6-14 10:20
告诉你生活真相的9部电影
3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白宫称言论自由《遇见劫匪》不禁止播放
稻草 2016-12-2 11:17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骜】自9月21日以来,全美各地华人在白宫请愿网站发起请愿,要求禁止播放煽动抢劫华裔的嘻哈歌曲《遇见劫匪》(Meet the Flockers)。12月1日,该请愿的签名人数超过11万,白宫方面发表声明回应说,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白宫并不就特定歌曲是否在公众中传播做出决定。 《遇见劫匪》由 美国 西岸的非洲裔饶舌歌手YG创作,2014年首发。歌词内容是教人如何制造一起入室盗窃,而其中开篇就说:“首先,你要找到一栋房子翻个底朝天。找一个华人社区,因为他们不相信银行账户。”该歌曲在视频平台YouTube上的MV显示,两个头戴面罩、手持枪械的人进入一个华人家庭的居所,“打劫”珠宝首饰、钱财现金和衣物鞋袜。   歌曲在美籍华人中广泛引发愤怒和担忧,人们感到受到歧视。很多人认为,歌词鼓励更多罪犯以华人家庭为犯罪目标。有网友称:“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歧视......我们这么努力在美国活着,为了我们的未来及下一代奋斗着,为什么得容忍别人这样对待!?”9月底,一个署名“YC”的请愿者在白宫请愿网站“我们人民”上发起请愿,要求白宫禁止这首歌曲在大众传媒上传播,并调查歌手YG的法律责任。 评论:华人的地位是自己争取来的,就象黑人的地位也是自己争取来的一样。可是,以台湾省籍美漂为主的反华分子,自愿当狗,对美国主流社会卑躬屈膝,自矮三分,这就怪不得别人了,这恰恰也是华人在美国一直被歧视的根本原因了。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维基、百度、新语丝等网站来信
热度 3 岳东晓 2016-10-27 15:13
前些天我发现维基百科网站的出现针对我的诽谤言论,涉案者应该是目前已经被起诉而仍在逃窜的被告。 后来我给维基百科去了封信, 要求删除诽谤内容,并保留涉案用户信息 。维基百科迅速做出了处理。其律师罗杰斯给我回了个邮件, 说明维基百科本身不是编辑等等 。当然,我本来就只是要求保留涉案用户信息。目前我已经给该公司发去证据传票,要求提供涉案人员信息。 在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上,近期也出现了类似诽谤攻击言论。我给方舟子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请他删除诽谤内容。方博士做出了积极回应,删除了相关内容。 后来我发现诽谤犯还在百度百科进行类似的攻击。该犯可谓处心积虑,把上载到 dropbox.com 的文件,作为所谓依据。我请百度删除该诽谤信息,并要求百度保留其身份信息。今天我收到百度公司的回应,称将按规则处置。经查,百度百科上的诽谤内容已经被删除。 过段时间,我应该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处理相关事宜。到时再行通报。
个人分类: 法律|29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门户网站是怎么控制中国主流舆论的
稻草 2016-7-9 10:58
网易、腾讯、新浪、搜狐是四大外资控股媒体,但它也是中国网络的主流舆论控制媒体,在中国政治宣传阵地上,它是占据主导作用的。 它们是怎么来控制舆论的呢?表面上,它可以与中国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但是,它却有控制舆论的非凡手段,中国政府根本就不知道。那么,它们的控制舆论的秘密是什么呢? 一是通过新闻后面的网友评价控制。网友评价本应体现中国的意识形态,但是它们却是按自己的意愿删除贴子,和保留贴子。例如公有企业,它们都保留毁灭公有企业的贴子,删除为公有企业出谋划策点赞的贴子;媒体姓党,它们删除赞成的贴子,保留阴阳怪气的贴子;关于美国的新闻那是一边倒赞颂,删除对美国不利的帖子;反腐败,它们删除反资本家的贴子,把矛头对准党和政府;揭露资本丑恶的新闻,它们保留歌颂资本家的贴子,删除批评的贴子;朝鲜韩国的新闻,删除为朝鲜说公道话的贴子,保留批判朝鲜的贴子,保留赞扬韩国的贴子,删除批判韩国的贴子。 二是通过博客 控制 。就是推荐那些与中国人民唱对台戏的博客,不推荐那些对中国有利的博客。 三是通过专家专栏 控制 。它们请的专家都是自由派或者资本家的狗那些人,天天鼓吹自由化和资本主义。 四是通过历史专栏 控制 。在历史中加进自己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引导中国人的价值观。 五是与资本媒体一唱一和 控制 。新京报是一个资本家卖国媒体,天天除了歌颂资本主义,就是为腐败分子、资本集团撑腰。门户网站抓住这一点疯狂转发,引导舆论,控制中国意识形态走向和中国政治。 中国政府要完全控制一家外资媒体是不可能的,别作妄想了,只能走建立“自主门户”主导舆论的道路。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六个中国小伙子做出了台扫描仪,震惊了整个美国科技界,总理都鼓励 ... ... ...
热度 4 MingHao 2016-5-10 09:31
相比于传统的扫描仪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开盖翻页,这款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把书放到扫描区域,按下扫描按钮后手动翻页就行了。扫描书跟翻页一样快。0.8 秒扫描 1 张!!!   去年,一个扫描仪引爆了众筹网站Indiegogo,在短短时间,这台扫描仪获得了惊人的 66 万美元 支持!   最关键的是,这完全是由 中国团队 一手开发!纯中国造黑科技啊!   不卖关子,就是下面这款产品。   乍一看,这不就一盏台灯嘛!   其实它真是一台扫描仪,不仅外观突变,操作同样颠覆了传统。   平时我们操作扫描仪是这样。   相当笨重,软妹子直接变成女汉子   而他们确是这样。   一翻一按,就搞掂了   相比于传统的扫描仪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开盖翻页,这款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把书放到扫描区域,按下扫描按钮后手动翻页就行了。   扫描书跟翻页一样快。    0.8 秒扫描 1 张!!!   完全可以和手机拍照相媲美了!   问题来了,我们都会问: 不把卷起的地方按平,拍出来不是会弯弯曲曲么? 还有文字变形怎么办? 既然是拍,那不是还会把手指也一起拍进去了?   答案是:“不会”。   这就是他们的惊人之处了。   得益于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创新的算法。   还支持34种语言的文字识别功能   能把卷起来的书弄平。   也可以去手指印和把背景变白。   甚至把四周没用的边裁掉。   每一页内容处理后通过WiFi保存到云端。   不需要与电脑直接相连,打开 iPad 就可以看到扫描的内容。   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也ok。   这么赞的扫描仪,它叫「Czur」。   出自中国这6位小伙子之手。   他们之所以会开发这款产品,因为:   很简单,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希望使扫描变得更容易,价格更实惠,让更多人可以享受的扫描的乐趣。   确实,它的功能是足够优秀。   关键是,它的价格也是低的吓死美国人,179美元(人民币1150元)。   对了,毒少忘记说了。   其实你想把一个大雕塑拿去扫描也是毫无压力的 。
106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事实证明:罗秦告知我的均属实!
楚楚 2016-4-30 11:09
事实证明:罗秦告知我的均属实!
岳东晓在他自己的网站贴出诽谤我的文章,并以讹诈和威胁的手段逼我,以为我不敢正面回应他,但他没万万想到我根本不惧他的威胁和恐吓,给予了正面回复揭露真相,其中有几个罗秦告诉我的问题,岳东晓说是我诽谤他的,那么,之前已经出具确凿证据证实了一些,现在再证明剩下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首先有两个问题是岳东晓和罗秦自己证实的: 1、 罗秦曾告诉我岳东晓一次也没去过孟菲斯,以下截屏是岳东晓自己博文里贴出的罗秦给予岳东晓的回信,里面明确地承认了岳东晓确实一次也没去过孟菲斯,只是强调此事不是罗秦说给我听的。 2、 岳东晓曾向罗家提出要单独开一间宾馆,罗秦回给岳东晓的这个截屏证明了岳东晓确实曾向罗家要求单独开一间房。无论他怎么狡辩原因的合理性,事实胜于雄辩!!在贺绍强和罗秦当时刚打完官司经济困难,尚欠很多钱的情况下,岳东晓向罗家提出了单独开一间宾馆房间的要求。而岳东晓那次回到中国也是为了把自己炒作成“贺梅案”中的民族英雄(事实也证明他那次回国炒作非常成功,成功地把自己炒作成了威风八面的民族英雄),有很强烈的个人私愿,为何不自己掏钱住宾馆?这是否符合一个民族英雄所为?! 3、 罗秦曾告诉我说,岳东晓在帮他们打官司的同时自己也在打自己的知识产权官司,而且一直输,连房子都输掉了,后来又在我们中国政府官员的帮助下获胜了。 这个岳东晓彻底否认,并声称自己和郑一芳的知识产权官司是 2006 年才开打的。事实是:岳东晓又在撒谎、欺骗!有城里网民 111 查到法庭记录:岳东晓最迟是在 2002 年就开始打知识产权官司, 链接在此: http://yeyeclub.com/home.php?mod=spaceuid=888do=blogid=14504 ; 而根据网友们前些天提供的线索,我已在湖南官网红网上查到一篇文章《益阳籍留美博士在美国打赢侵权官司》,该报道的时间是 2010 年 5 月 21 日 ,链接在此: http://hn.rednet.cn/c/2010/05/21/1963291.htm 红网的这篇文章明确的说了岳东晓接受采访时声称:岳东晓于 2007 年 11 月起诉 SUN 侵权,结果输了官司,还被判勒令他在 30 天内把巨额律师费付清; 而 111 更是贴出多维社等的相关报道 http://yeyeclub.com/home.php?mod=spaceuid=888do=blogid=14476 报道中有如下文字:但他认为,对方的策略是加速查封财产的程序,让他在上诉开庭前便主动放弃。 “ 我连房 “” 子、车子都没了,怎幺上诉? ” 根据以上证据,或者是仅凭红网的那篇报道就足以证明,罗秦告诉我的是事实! 不过,令大众大跌眼镜的是: 111 还查到铁证证明,红网的这篇报道是岳东晓为了欺世盗名而撒的弥天大谎!! 那个真 SUN 是输得很彻底的,最终结案日期是 2009 年 12 月 15 日,何来红网所述的“ 2010 年 4 月 27 日,本案重新开庭”并最终得到八名陪审员的共同支持转败为胜之说?! 2010 年 3 月 ~2010 年 4 月,岳东晓确实有一个案子重新开庭,那就是与特拉华州的“ Chordiant ”的官司,且这个官司也没有胜诉,而是以和解私了的。 对于上述 111 的揭露,请民族英雄岳东晓作为公众人物站出来给公众一个交代: 111 所述是否事实?你是否最迟在 2002 年就已经开始了你的众多的知识产权官司中的一个?你是否撒弥天大谎,将两个案子移花接木编造成起诉 SUN 转败为胜的传奇神话欺骗媒体,欺骗大众?《 岳东晓 告SUN反败为胜是一个弥天大谎 》 链接: http://yeyeclub.com/home.php?mod=spaceuid=888do=blogid=14530 4、 罗秦说岳东晓并没有捐过一分钱给他们。我刚开始一直以为是罗秦因自己想出书,而被岳东晓抢了先机,岳东晓以自己为第一作者而把贺绍强和罗秦夫妇彻底抛开出书,从而达到把自己推向民族英雄神坛的目的!岳东晓出名的目的虽达到了,但他也因此招来一心想自己出书的罗秦的怨恨,所以,有可能是罗秦对我说了谎。 直到我认真看了贺绍强于 2004 年写的这封公开信,链接在此: http://yeyeclub.com/home.php?mod=spaceuid=723do=blogid=14503 该信非常清楚的表达:“ 基金会也是由他们管理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从没有用过基金的一分钱。我看基金的帐目也需要核查。因此,我郑重申明,以后岳某们的所做所为与我无关,不代表我的立场。我将调查他们的动机和检查基金的帐目,并保留运用法律手段追究某些不良行为的权利。” 如果此信所述属实,那么贺绍强和罗秦确实没有收到过岳东晓的钱,岳东晓可能捐助过贺梅案的基金会,但基金会捐款的支配权并不在贺绍强和罗秦手上,而是如贺绍强所说是由岳某等支配。 请问:岳东晓及当时的知情者,我的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岳东晓是否参与基金会的账目管理?而贺绍强和罗秦却无支配权? 当然,我其实只是想澄清一些事实而已。因为,我只是将罗秦对我所说公开请岳东晓回答,我并未下结论,根本不是什么诽谤!倒是岳东晓避开我的提问对我进行讹诈、撒谎、威胁、恐吓,不过是暴露出了他的心虚而已!! 试问,如果不是罗秦告知于我, 2012 年 6 月才认识岳东晓的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些连海外华人,甚至连孟菲斯的很多华人都不知道的事实?! (今天还有一篇,待续) 在这个截屏中证明了岳东晓一次也没去过孟菲斯,也证明了岳东晓曾向罗家要求单独开一间房。岳东晓利用贺梅案把自己炒作成民族英雄,连房间费要别人出不说,还提出要住单独的房间。这样的民族英雄还真奇葩!!
2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自动显示围棋棋盘与棋谱记录
admin 2016-3-12 05:51
网站新功能:自动显示围棋棋盘与棋谱记录。 功能作用范围:微博、博客、论坛、私信。 方法:点击上载文件按钮,上传 SGF 文件,或者张贴 SGF 文件链接(必须是珍珠湾的链接)。 示范 http://www.zhenzhubay.com/zzw/upload/up/1/57e0197.sgf
个人分类: 网站信息|9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稻草 2016-1-28 14:55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23 10:41 来源: 统计局网站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分享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2015年11月23日   2014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 之比)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398.5亿元,增长10.2%;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003.6亿元,增长9.8%。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10.8%和84.5%。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   分产业部门 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7个,这7个行业的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比重为61.1%;研发经费在100亿元以上且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了规上工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大类有10个(分行业情况详见附表1)。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最多的6个省(市)为江苏(占12.7%)、广东(占12.3%)、山东(占10%)、北京(占9.7%)、浙江(占7%)和上海(占6.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8个省(市)(分地区情况详见附表2)。    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   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454.5亿元,比上年增加269.6亿元,增长4.4%;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899.2亿元,增长6.3%,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44.9%;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3555.4亿元,增长2.9%,占比为55.1%。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统计范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工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中从事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3.调查方法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采用全面调查取得,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及使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推算等多种方法取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GDP初步核实数据。 产业部门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帖]外国网站上的中国军队抗战罕见照片[21P]
zjx 2015-9-30 17:18
外国网站上的中国军队抗战罕见照片 台儿庄大捷掳获的日军机枪。最左边那位中国军人,手已经断了还是英勇奋战。 这是常德会战,街道市面一片废墟,可见当时战况之惨烈。 这一场战争中国军队师长以下全部牺牲。 昆仑关之战掳获的日军军旗,该战中国军队伤亡一万四千人,日军伤亡一万七千人。 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 这是刚从日军手中夺回的失地。 渡河的中国军队。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重型迫击炮。 1943年常德会战中俘虏的日军。 中国防空阵地。 中国军队的捷克轻机枪。 女兵和他的毛瑟枪。 毛瑟手枪的训练。 中国军队的车载武器。 战地上的中国军队士兵。
7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岳东晓是珍珠湾的耻辱
热度 8 彼岸网 2015-9-19 10:19
今天是九一八,无论你政治观点如何,都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可是身为珍珠湾主的岳东晓在忙碌什么?他在准备针对自己网站网民的诉讼,在对其他华人网站进行法律恫吓: 岳东晓有超人的天赋,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身在美国,本该为华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至少做良好的表率。但他不是用法律所学为华人维权,而是将其作狼牙棒,穿在身上用来证明自己是“男人”,将网上的闹剧搬上美国法庭。 外敌来袭固然是因,枪口对内却是导致九一八的根本。可悲的是,窝里横的一幕又在华人社区上演,而且是在珍珠湾这样一个爱国抗日的网站。网友们,岳东晓是珍珠湾的耻辱,是华人社会的耻辱。
3529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野鸡通天塔问题 -- 新语丝评估(1)
岳东晓 2015-5-16 11:04
在新语丝网站上, JFF 转帖了(抑或原创)一个所谓通天塔问题:【 一个无穷层的“通天塔”,每层的高度都是1米,第n层的 截面是边长为1/n米的正方形。有人要把塔内的墙壁漆个遍, 问:这能不能做到?】(参见文末截屏) 我们权且假定每层宽度是从内墙计算。 新语丝上给出的所谓"正确"解答一时无法找到,但大概是计算塔内的体积, \Sigma_{1}^{\infty} \frac{1}{n^2} = \frac{\pi^2}{6} 。因为塔内体积有限,JFF等人认为只需要有限油漆即可。其给出的答案因而是: YES。JFF aka iMan 的这个答案得到新语丝众人的追捧。 但是,这个解答明显不明白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面积与体积的区别。 Allow me to elaborate. (1)如果我们考虑实际的油漆,那么当塔的边长小于油漆内最大的分子直径 d 的时候,油漆分子无法上去,1/d 以上的楼层内墙都无法沾到油漆而处于未刷漆状态。因此,问题的答案是 NO。 (2)如果所谓油漆是理想化零厚度油漆,那么油漆只能计算面积而不存在体积概念,而这个总面积是 \Sigma_{1}^{N} \frac{4}{n} \approx 4 \ln N 随楼层数对数发散,以有限的刷墙速度无法完成。答案也是NO。 因此,两种情况都是:NO。 由此可见,所谓通天塔问题带有明显的不懂而装聪明的气息,缺乏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可以说, 思维相当混乱。
个人分类: 科普|5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学术要进行自我革命
热度 1 稻草 2015-5-9 21:23
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许多学术刊物,还是审批又审批,这种方式与信息化时代相矛盾,也就是信息化给学术及其刊物带来革命性的一面。 为什么呢?网络给学术人提供了很好的讨论平台。一个例子是,许多的软件技术论坛,就起到了很好的技术交流作用,大大促进了软件技术的进步,象LINUX就是一个开源的软件,成果归所有做过贡献的人,实际是无名英雄了。使用的人,只知道它是免费开源的。 以此为借鉴,学术也一样,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场所实验,却可以网络上民主讨论。问题来了,学术的成果归谁呢? 这又是一场学术革命了。 新中国在1976年以前,是一种学术民主的时期,成果是归团队的,这样,出成果快。但凡成果,也有利益在内,因此,网络平台也给学术人提出非常严肃的学术方式的革命问题。这场革命是避免不了的。
个人分类: 科学技术|44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走路看图之N岸N地智力挑战(5)
热度 1 岳东晓 2015-4-28 01:10
请注意:此题不是物理问题,不需要任何物理知识,纯粹是看图说话。 在《 科普:摩擦力与走路力学总结(4) 》文中,我引用下面这张图: 现在问题出来了, 这张图说的啥呢? 图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化的描述,比数学方程好看懂多了。这个图是讲走路的,而人类直立行走至少已经达到百万年量级,按理说是不需要多解释的。但是 新语丝网站的某些人看不懂 ,所以我只好拨冗详细解释一下。 先看图的说明以及横轴与纵轴: 1. 图标题: 地面反作用力: 正常步法 ; 2. 图横轴: 步法周期百分比 (横轴值从0到100) 3. 图纵轴:力(单位:牛顿/公斤) 标题不用再解释了。横轴这个百分比却是需要稍微思考一下。 横轴步法周期百分比详解 (横轴值从0到100) 首先什么叫步法的一个周期?当一只脚回复到初始状态时,一个周期完成。 一个步法周期是一步还是两步?两步。一步是某只脚向前迈出,只有当另外一只脚再迈出一步时,这脚才复原。所以,一个周期是两只脚分别迈进一步。 图中步法周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我们看看图上原点处有文字 Heel-strike ,意思是脚跟触地。可见这个图中步法周期是从一只脚的脚跟着地开始。 这时候读者脑子里应该出现一副一个人走路的图像了 --- 一脚跟着地。但人是两脚走路的,读者脑子里还得想象一下另一只脚在做什么,以及人体的身体姿态。 摩擦力曲线详解 图中有两条曲线,下面那条曲线标题是“Friction Force" 也就是摩擦力。因此,这条曲线是我们感兴趣的走路时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让我们来个详细的看图说话。 首先我们注意到一个事情,从步法周期的60%左右开始,这条曲线的值是零。为什么? 显然,这是这只脚已经离地的阶段,摩擦力当然是零。 聪明的读者马上要问了,人走路是两脚交替进行,为什么一脚离地时间的比例是 (100 - 62 )% 而不是 50% 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后面的问题很有帮助。 现在我们看看这个摩擦力在脚着地时是怎么变化的。从图中看出,脚后跟着地之后不久,摩擦力很快达到了最大值,然后开始减小,直到为零,然后摩擦力方向改变,从零开始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迅速减小,当脚尖离地时,摩擦力为0,然后一直为0。我们上面知道,后面从 62 到100%是脚完全离地的阶段。问题是,前面这些点对应于什么状态?特别是,摩擦力在什么状态最大? 要回到上面这两个问题,需要想象一下另外一只脚在做什么。走路时当一脚脚跟着地时,另外一只脚当然是处于脚踏实地的状态。因此,上图显示的是,当另一脚踏在地上,图描述的这只脚后跟着地后不久,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图中显示在步法周期的8%附近,摩擦力达到最大;后来在50%附近又达到最大。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图显示 摩擦力达到最大的时候 (步伐周期的8% 与 50%),另外那只脚又是什么状态? 是仍然在地上,还是已经离地? 这个题目就作为N岸N地各位直立行走者的智力挑战好了。这比折腾小学算术益智题更有意义。解决这个问题顶多需要小学算术(可能都不要算术)。但 新语丝鸡师傅目前已经挑战失败 。翰山网“山代王”更是一团浆糊 。 看N岸N地谁能 完全根据上面那张图 给出答案与理由。 如果两天内无人能解,我会公布答案。 PS: 突然想起,鸡两条腿行走的时间更长,没有道理说鸡脑袋能解释走路的规律。特此补充。
个人分类: 科普|623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关于 iMan 与 网站页面新语丝的链接
admin 2015-4-27 04:26
已经有两名网友提出对 iMan aka JFF 永久封杀。 iMan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现象。此人相对是比较活跃、有能量的,对于相对平静的网站来说,这种人在适当时候也能够提供一些活力,珍珠湾各位网管对他并无成见。 但经查,IMan 原是新语丝网站的 JFF (鸡飞飞)。 JFF在新语丝网站是一个长年以说脏话、侮辱网友著称的人物。虽然 JFF 得到相当多新语丝网友特别是女性网友的追捧,最后新语丝也不得不在2011年初将其永久封杀。由于珍珠湾在原则上已经废除永久封杀的处理,之前针对 iMan 制订了 特殊规则 ,一旦违反语 言规范 即 对其进行数据清除。但是这一规则的执行中,遇到珍珠湾多名 iMan 同情者表示明确不满,而没有任何网友明确表示支持这一特殊规则的执行。 反对清除 iMan 数据的珍珠湾网友认为这是在试图堵他的嘴,行掩耳盗铃之策,甚至可能以为网管个人惧怕其提出的种种挑衅或者挑战。 此次 iMan 邀请岳东晓前去新语丝网站就一个力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承诺遵守相应的规则(包括不回避问题、不谩骂等)。本着诚恳对人的原则,岳在新语丝注册了笔名并与之进行讨论。但 iMan aka JFF 毫无信义可言,立刻将讨论变成他单方面的谩骂。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这是岳某第二次遇到 iMan 的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这是岳某的不察,但不会再有第三次。 新语丝网站是方舟子控制。该网站的 prime directive 是禁止所谓 ”方黑”发言, 其成员很多(包括 JFF)对方舟子个人忠心耿耿。因此,岳某在新语丝的发言被删除、ID被禁。而JFF aka iMan 重回新语丝,利用新语丝这个平台为大本营在N岸N地不断散发各种攻击性言论,而新语丝事实上在利用 JFF 这个被新语丝唾弃的人物做文章。单纯通过在珍珠湾对iMan禁言是不可能有效的。 目前珍珠湾采取了直接与新语丝对阵的策略, 正如我在微博中宣示的,是骡子是马,拖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目前这一对策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珍珠湾畏惧新语丝的说法破产了,各种攻击性言论也在收敛。 珍珠湾的运行是基于网站规则。目前网站所有页面都是自动生成,网管的任务仅仅是在出现违规时依照规则进行处理,而违规现象是很少的。 珍珠湾是一个社区,希望大家对网站出现的极个别问题应该公开表示态度,形成一种气氛。 今后,如何维持网站活力与文明度是大家群策群力的问题。 谢谢大家支持。
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50个在线学习网站
热度 2 MingHao 2015-3-27 06:51
原文链接 http://www.bestcollegereviews.org/50-top-online-learning-sites/ 艺术与音乐 Dave Conservatoire — 一个完全免费的音乐学习网站,口号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世界级的音乐教育”,有视频,有练习。 Drawspace — 如果你想学习绘画,或者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就来Drawspace吧。 Justin Guitar — 超过800节免费的吉他课程,有自己的app,还有电子书、DVD等实用内容。 数学,数据科学与工程 Codecademy — Codecademy还用多介绍吗?学编程,来Codeacademy就对了。 Stanford Engineering Everywhere — 有很多免费的工程类课程资源。 Big Data University — 教你如何做大数据分析。 Better Explained — 从整体图景着手,通过图像向你解释抽象的数学(还有其他领域)概念。 设计,网页设计与开发 HOW Design University — 主要教授图像与交互设计。 HTML Dog — 学习 HTML, CSS 和 JavaScript 编程技能。 Skillcrush — 提供职业网页设计与开发课程。 Hack Design — 全球顶级设计师教你网页/app设计,完全免费。 综合 Scratch – Imagine, Program, Share — 为小孩子设计,通过游戏学编程。 Udemy — 通过教学视频教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技能,需要付费。 E-learning for kids — 向5-12岁的儿童提供小学程度基础课程。 Ed2go — 又一个学习技能的线上课程网站,主要面向成年人。 GCF Learn Free — 由 Goodwill Community Foundation 和 Goodwill Industries 创办,教授实用技能。(我已经词穷了。。) Stack Exchange — 嘿!一个类似果壳问答的超赞的问答网站,回答质量都超级高。 HippoCampus — 主要面向中学生。 Howcast — 通过视频学习日常生活小技能。 Memrise — 用游戏化的概念学习语言。 SchoolTube — 面向中小学生,称有50万视频。。 Instructables — 一个DIY网站。 creativeLIVE — 教你摄影、音乐、设计等技能,要付费。 Do It Yourself — 教你成为家居改造达人。 Adafruit Learning System — 提供免费电子设备DIY教程。 Grovo — 学习如何使用上百种网站应用,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大学课程 edX — 免费学习来自全球顶尖大学(包括MIT和哈佛大学)的课程,提供付费的认证证书。 她的课程 。 Coursera — 免费学习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100多所顶尖大学的课程,有提供认证证书的专项课程,由浅入深系统学习一个领域。 她的课程 。 MIT Open Courseware — 创建于2002年,免费提供几乎所有MIT课程的完整材料。 Open Yale Courses — 提供耶鲁大学的课程,既有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也有MOOC。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 — 卡麦基梅隆大学的一个开放学习计划。 Khan Academy — 可汗学院,最早的线上学习网站之一,内容丰富,适合任何年纪的学习者。 MIT Video — 提供超过12,000 个讲座/视频,涵盖数学、建筑、艺术、化学、生物、人文社科、物理等领域。 Stanford Online — 斯坦福大学的线上学习平台。 她的课程 。 Harvard Extension School: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 — 哈佛大学的线上课程视频精选。 Canvas Network — 又一个MOOC平台。 她的课程 。 Quantum Physics Made Relatively Simple — 理论物理学家Hans Bethe向你介绍量子物理学。 Open UW — 华盛顿大学的线上课程资源。 UC San Diego Podcast Lectures — 圣地亚哥大学的视频、音频资源 。 University of the People — 这是一间免学费的线上大学 。 NovoEd — 学习NovoEd的课程,成为未来的领袖! IT与软件开发 Udacity — 职业编程学习的不二之选,提供微学位。 她的课程 。 Apple Developer Site — 学习开发 IOS、Mac OS、Safari 环境下的app. Google Code — 学习开发安卓app. Code.org — 编程一小时活动 的大本营。想学编程?就从这里起步吧。 Mozilla Developer Network — 不要被名字骗了,不是教你开发火狐插件。你可以学习 HTML, CSS 和JavaScript。 Learnable — 也是学编程,超过5000个视频 。 Pluralsight — 学编程(技术盲分不出这些网站有什么区别和特色已经哭了) CodeHS — 在学校、在家学编程! Aquent Gymnasium — 学编程。 语言类 Duolingo - 中文名「多邻国」,据说学习方式非常有效。我感觉它的app设计得不错。主要推荐英语和别的欧洲语言。( @秋纫 补充) lernu.net - 在多邻国的世界语课程出来之前,这应该是学习世界语最好的网站了吧。不过,它除了课程以外还有一个挺好玩的社区,和一些阅读材料。( @秋纫 补充) @玛雅蓝 写过一个网站、app 收集贴: http://mooc.guokr.com/post/610700/ - MOOC平台大集合请见 @watterfall 的 帖子
92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白宫网站的圆周率科普
热度 2 岳东晓 2015-3-23 13:22
刚在科学网看到 一篇博文 ,介绍美国白宫网站也在搞科普,餐巾纸背后的数学。 其问题是:假设有根绳子绕地球赤道一圈,现在如果要把绳子提高两英寸,绳子需要加长多少? 白宫网站写道: 地球巨大 ,所以我们会以为绳子需要加长很多 。 但一算却发现不是如此,绳子只要增加12.56 英寸。 这当然是小学数学。但是我不仅要问,为什么地球巨大,人们就会认为绳子要加长很多呢? 如果是绳子绕一圈的是个立方体,现在要把绳子提高两寸,应该很容易想到绳子每边增加4寸,总共需要增加 16寸,圆形的增加应该小于这个数。 如果人们以为绕地绳子增加需要很长,应该不光是因为地球巨大,也因为对圆形(或者其他弯曲空间)没有很好的直觉。
个人分类: 小学启蒙|58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向顶顶华闻网站表示敬意
热度 6 admin 2014-12-13 06:13
两个多星期前,我收到消息,得知顶顶华闻网站 (ddhw.cn, ddhw.com) 将在2014年12月9日关闭,该网站的网友在寻求能否在其他网站恢复其关键帖子。 顶顶华闻使用 JavaScript 生成其论坛链接主页,考虑到网站已经有多年历史,其在开发概念上是相当新颖的。 为此,我写了一个程序下载了顶顶华闻网站几个活跃论坛的帖子,在 zzwav.com 自动注册了相关的ID,并将这些帖子 (约50万个)导入 DISCUZ 的论坛系统。现在不少顶顶的用户已经进入 zzwav.com 。原顶顶华闻的用户ID已经绝大部分在ZZWAV.COM注册并给与自动生成的随机密码,请发电子邮件至 zhenzhubay.man @ gmail.com 获取密码,登录后即可自行修改密码。 我注意到顶顶华闻网站先是在其网站首页公布了旧帖已经在ZZWAV.COM 恢复的信息。今天,更是注意到顶顶已经 自动将对其网站的访问重导向到 ZZWAV.COM 。 在此,我代表珍珠湾对顶顶华闻网站及其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这种合作表示感谢与敬意。 --- 珍珠湾值班 admin (岳东晓)
个人分类: 网站信息|1370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越自恋,越孤独 (ZT)
热度 4 ww_719 2014-7-30 03:50
越自恋,越孤独 2014-07-28 一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等待回应的心态,像极了一个孩子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 Facebook让我们更孤独吗? 《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封面文章《Facebook是否让我们更孤独》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小说家史蒂芬·马奇(Stephen Marche)在文章的开头,讲了一个老太太的故事。 伊薇特·威克斯(Yvette Vickers),《花花公子》的前模特、好莱坞B级片女明星,在加州的家里孤零零地死去。一年后,老太太风干的尸体才被邻居发现,经法医鉴定死于心脏病。她没有孩子,没有宗教小组,没有任何直接的社交圈。在她死之前,没有给任何家人或朋友打过电话,而是与通过网络找来的“粉丝”在通信。在她死去的消息发布后两个星期之内,就成了Facebook上的热门人物,16057个Facebook帖子和881条Tweet都在讨论她的死亡。 史蒂芬·马奇说,老太太年轻时经常演恐怖电影。现在她的死成了新时代的恐惧符号:对孤独的恐惧。 3月18日,一个叫“走饭”的女孩在新浪上发了一条微博:“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有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几天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女孩叫马洁,“90后”,南京高校学生,2012年3月18日自杀。翻阅她过去的博客,你会发现,她一直在微博上求救,只是我们没有“听到”而已。 2011年9月30日,德国汉堡城铁禁酒令实施前,青年们在Facebook社交网站上发起“最后一喝”大规模聚会,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人参加 我想紧紧抓住你的手,而不是我的鼠标。 我寂寞得如同一个坏掉的马桶。 我是不是失踪了,为什么你们都不在身边。 世上只有一个我,是濒危动物,死了就没有了,可是依然不值钱。 对她而言,是孤独导致了抑郁,还是抑郁导致了孤独,已经难以辨清。但孤独与抑郁,显然在她身上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越抑郁,越孤独,越孤独,越抑郁。 在这个女孩的自杀事件中,网络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当然不能为她的死而指责互联网,但至少让我们警惕,就情感慰藉而言,我们对于网络的期许也许太高——在她的微博里,不是没有人安慰她、鼓励她,只不过一句话所能给予的情感支持,对一个严重抑郁症的女孩来说太轻薄了。如果她当时寻求的是真实世界中真实情感的支持,会有什么不同的结局吗? 孤独是什么? 罗素形容“孤独”,是一个人战栗的目光瞥过尘世的边缘,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测的无生命的深渊。 孤独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体验到孤独袭来的痛楚。它可以是简单而表面化的,比如成为球队里最不可能上场比赛的球员,或者派对上永远坐在角落里的女孩;也可能是尖锐而剧烈的,比如失去了配偶或者亲密的朋友。 在《孤独:人性与社会联系的需求》一书中,进化心理学家约翰·卡乔波(John T. Cacioppo)将孤独比喻成“饥饿”,它们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预警信号,提醒你某种匮乏的存在。 我们需要摄入合理的血糖,作为新陈代谢的能源,从事生命体的各种活动。当血糖不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饥饿,这是信号,提醒你该吃点东西,补充能量了。如果你无视这个信号,我们会耗尽能量,甚至没力气去寻找食物,这是致命的。 孤独及其造成的痛苦、不安所警示的匮乏,不是卡路里,而是连接。它提醒我们远离群体、失去联系的危险——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的祖先是依靠社会合作,而非个人的能力,才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大部分神经学家都同意,人类大脑皮层的进化,不是为了发展音乐、数学,或者任何一种个人的天赋,而是为了处理复杂的社会信息,以保证群体的生存——如果没有群体的合作,我们无法打败危险的野兽,也无法繁衍自己的后代。所以,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是进化的古老机制在警告你,重新加入人群,否则就要付出代价——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甚至老年痴呆症,这些都与孤独有关。孤独的长期负面效应之一是损害大脑的自制力。 对于这种匮乏的信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有些人对孤独天生具有较高的耐受力。他们喜欢独处,在人群中反而觉得不自在。有些人则是天生的交际专家,只有在人群中才能感觉到安全。这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2005年,美国和荷兰联合进行的一项双胞胎研究表明,与神经质、焦虑一样,孤独不仅是缺乏社交造成的结果,更有植根于基因之中与生俱来的成分。 西方最著名的离群索居者是梭罗、华兹华斯、梅尔维尔等。梭罗在哈佛受过教育,却跑到当时最荒凉的瓦尔登湖边隐居,自己盖房子、捕鱼、打猎、种菜,像原始人一样生活;华兹华斯与妹妹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与世隔绝;梅尔维尔长年在海上漂泊,一生潦倒不得意。但对这些人来说,孤独恐怕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痛楚,反而是刻意寻求的境界。比起同类,山川草木更与他们性情相投,大自然才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 但是,作为天生的社交性动物,我们绝大部分人更渴望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靠近一个人,被理解,被关注,被爱。 社交网络的承诺 网络的本义是消除孤独。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就许诺我们一个无国界的乌托邦。刚刚知道“六度空间”理论的时候,我们觉得整个世界是向你打开的——只要通过6个人,地球上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那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孤立的个人能够相互交流,文艺青年可以找到灵魂伴侣,同性恋青年不再觉得自己像怪物,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到Facebook和微博的时代,社交网络的目的,是连接所有人——一个以你为中心组建起来的庞大的社交群,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资本,有着巨大的价值。但在这样无所不在的连接中,我们的孤独感似乎并没有减轻,很可能反而加重了。为什么? 孤独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觉,它与连接的人数或频率无关,而与连接的质量和意义有关。你可以在高朋满座的喧哗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独。婚姻会减轻一个人的孤独感,但前提是你的婚姻是幸福的,否则婚姻只能让你更孤独。信仰也会减轻一个人的孤独感,前提是你的上帝是一个抽象、温暖的存在。 技术倾向于简化生活中一切复杂的事物。人类的关系丰富、复杂,需要技巧、精力和耐心才能处理。但在网络时代,我们最缺乏的是耐心,而最吝于付出的是注意力。所以,社交网络在扩大社交群体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人际关系的扁平化和肤浅化。分手的情侣只需在主页上轻轻点一下“删除”,就可以让对方在自己的世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你能跟刷来的“粉丝”推心置腹吗? 人的天性是珍惜那些得之不易的东西——千金易求,知己难得。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一个人的“知己”数量从1985年的2.94人降低到2004年的2.08人。同样,在1985年,只有10%的人表示没有一个人可以讨论生活中的重要问题,15%的人表示只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到了2004年,这两个比例分别升至25%和20%。 在《一起孤独》中,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女教授谢丽·图尔克认为,社交网络对于友谊的侵蚀,主要是通过将“对话”(conversation)简化为连接(connection)——在网络的连接中,我们永远期待更快、更简单的回应。为了得到最快的答案,我们只问最简单的问题。而对话是慢慢展开的,它需要耐心与技巧,花时间去体会对方神情动作中微妙的变化,从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需要面对面,聆听彼此,包括那些无聊的细节。因为正是在结巴、迟疑、词不达意的时候,我们才向对方展现出真实的自我。而当我们回忆起一个朋友的时候,最动人的往往不是他的一句话,而是他的某个眼神、某个肢体小动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的心智发育时发现,在8岁之前,小孩子没办法从别人的视角看世界。我们最终都会成长,脱离那个阶段,学会理解、揣度对方的心意。但在社交网络时代,我们的心智似乎重新向儿童靠拢。所有社交网络的设计都是基于“自我中心”的。你的广播,你的相册,你的“粉丝”、你的审美趣味(喜欢的音乐、电影、电视剧)、你加入的小组……一切都是关于你。 一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等待回应的心态,像极了一个孩子想要得到大人的关注。孩子总是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兴趣,所以他们发明出想象的观众。人们在Facebook、微博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状态,就好像全世界都在倾听一样。 在心理分析的传统里,自恋并不是一个人多么爱恋自己,而是他/她如此脆弱,必须不断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赞许,才能肯定自我的存在。技术也许没有导致,但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这种心智习惯——一种感觉必须经过别人的印证才能成立,甚至成为感觉本身的一部分。 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的种种行为,无非是为了让自己“被看到”。在别人的目光中,确认自我的存在,得到理解、关注与爱。被爱的感觉,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提高人的热情,哪怕它很可能只是一种错觉或一厢情愿。为了得到肯定和印证,我们处处展示最好的自我。存在变成了表演——晒幸福的,晒恩爱的,晒豪车豪宅的……种种表演,一旦没有得到回应,就陷入巨大的失落或者焦虑之中。 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你都会看到同样的景象:人们通过键盘和小小的触摸屏连接在一起,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泡泡里。我们并不想要真正靠近一个人,他人的目光只是支撑我们脆弱的自我感的工具。 心理学家一直怀疑,社交网络使人变得更自恋。不久前,西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研究第一次证实了二者之间的直接关联。研究者跟踪294名学生的Facebook使用习惯,年龄在18~65岁之间,并测量了自恋性格中“社交扰乱性”的两个层面——夸大型暴露癖(GE)和自命不凡/压榨欲(EE)。GE包括自我陶醉、虚荣、优越性、暴露癖倾向。这种人经常说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不能忍受被忽视,也不错过任何自我宣传的机会。EE则包括“一种自认为值得尊敬的感觉,以及操纵和利用他人的意愿”。 实验结果表明,GE得分越高,Facebook上的朋友数量越多,有些超过800个以上。在GE和EE上同时得分越高的人,在Facebook上越容易接受陌生人的交友请求,也更可能寻求帮助而不提供帮助。 研究者认为,除了手机和社交网络之外,美国年轻人的自恋倾向很可能还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推崇的自尊教育有关。别的国家是否也如此,还没有得到研究的证实。但英国人已经开始抱怨,越来越多的英国年轻人从美国那里感染了自恋症。 在《Facebook是否让我们更孤独》一文中,作者还提到了瑞典的一项长期跟踪研究显示,年轻时的自恋程度与年老时的孤独程度呈强烈正相关。或许这会给很多人敲响警钟。 独处的终结? 不久前,谢丽·图尔克在TED的演讲中提到,有一次,她走进一家疗养院,看到一位失去孩子的妇女正在对着一个小海豹形状的机器人说话。这个机器人看上去像在看她的眼睛,听得懂她说话,很多人都在称赞这个技术很棒。那是她自己的实验室里研发的机器人,本意也是为了陪伴和抚慰老人的孤独。但她觉得那是她15年工作里最复杂、最纠结、最不是滋味的时刻——一个人居然在试图让一个对人类的生活轨迹毫无感受的机器理解她!那个机器人只是完成了一场很棒的表演。它不用面对死亡,也根本不懂人生。 我们不是第一次在技术的繁华背后看到让人悚然心惊的荒凉。如谢丽·图尔克所说:“技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最脆弱的一方面。我们都很脆弱——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所以我们发明出社交网站和社会性机器人这样的技术,使我们可以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况下,体验被关心和陪伴的幻觉。” 当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的时候,独处与冥思是对自我的探索,以获得自我的完整性。现在,我们如此习惯于连接状态,以至于独处变成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只有几秒钟,人们也会变得焦虑、恐慌、坐立难安,随时准备掏出手机,分享关于自己的想法与情感。以前的情况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我想打电话告诉别人”;现在则是“我想要有个想法,所以我需要发短信告诉别人”。 网络时代的价值观是“我分享故我在”——我们并不想在真正亲密的意义上靠近一个人,但一旦断开连接,切断分享,自我也随之消失。 来源网络:江大青年JN
945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网站规则操作变更
热度 1 admin 2014-5-31 11:57
鉴于珍珠湾的良好气氛,网站管理决定中止超过7天的禁言。 换言之,除非另行通知,网站对于违规行为的禁言处理不会一次超过7天。
个人分类: 网站规则|8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色情解释"云计算” 女士慎入
漠孤烟 2014-3-23 12:10
转帖者按:这篇是很久前在中关村的一个网站上看到的帖子。俺个人认为作者非常有才,将一个极其枯燥乏味难懂的话题,写的水生风起。表面上看帖子搞笑且比喻粗俗不雅,但如果我们用向日葵一样的心态去读,会发现还是有些营养的。 祝周末愉快。 技术人员怎么也讲不清楚的云计算,你一直也搞不明白的云计算,听完下面的解释,想必心里能明白个七七八八: 你娶了一个老婆,这叫传统IT架构。 你觉得一个老婆不够,这叫传统企业CIO的困境。 你又娶了一个老婆,这叫双活数据中心。 你在外地又娶了一个小老婆,这叫两地三中心容灾。 你娶了很多风格气质各异的小老婆,以至于形成了后宫,这叫私有云。你的后宫就叫计算资源池。 你从后宫里选出懂事有能的管理其他小老婆,这叫私有云管理方案。管事的那个就是HYPERV或VMWARE。 你不娶小老婆,改成包养很多情人,这叫托管云。 你是穷人,没有钱包养任何人也没钱娶小老婆,你选择去洗浴中心解决问题,这叫面向中小企业的公有云服务。 你在享受公有云服务的同时还得交公粮,这叫中小企业的混合IT架构。 你是富人,但也喜欢去高级夜总会,这叫面向大企业用户的公有云服务。 你有钱,同时包养小老婆和情人,还去洗浴中心,这叫混合云。但是在混合云里,最关键的业务还是会谨慎地采用传统IT架构。 你有钱,包养小老婆,但有一天所有小老婆都来大姨妈,你还得去洗浴中心,这叫CLOUD BURST。 洗浴中心就是云服务提供商。本地最大的洗浴中心是AWS。高端那个比如****是18M。打出商务**的名头的是SALESFORCE。在****上发帖“我们的技师服务态度超过对面家9倍”的是O记。 不开洗浴中心,但是专门卖水床卖情趣床的是等灯等灯。不开洗浴中心,但是做陌陌类应用开发运营的是C记。 本地的洗浴中心都是两个有背景的大老板开的,他们是OPENSTACK和CLOUDSTACK。 场子小且只用本地或附近技师的是本土中小云服务商。如果上头没人罩,本土中小云服务商很难开得长。 开洗浴中心的老板有政府背景,这是城市云。开洗浴中心的老板有黑社会背景,这是电信云。洗浴中心要VIP卡才让进,这是行业云。洗浴中心只面向本小区业主服务,这是园区云。 你的小老婆们和情人们可能因为矛盾而让你的经济问题败露,这叫私有云安全问题。 你去洗浴中心可能染上病,这是公有云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安全问题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 只提供场所,需要你自己去找技师的洗浴中心叫IAAS。 提供场所和技师的洗浴中心叫PAAS。 做到东莞ISO的程度就叫SAAS。 下载AV录像自己打飞机叫VAAS。 一个有很多人分享心得的洗浴中心信息网站,这是开放数据中心联盟。 洗浴中心的行业协会叫CLOUD BUILDER。 下榻一家五星级宾馆,你习惯性地用你用微信陌陌定个位,这叫CLOUD FINDER。 良家妇女下海,这叫传统IT应用的云化。 你去洗浴中心的经验很多,看见门脸就知道洗浴中心提不提供服务,看见新技师就能推测出服务质量,这叫数据分析和挖掘。 你把这些信息和心得有偿分享给其他人,你是大数据服务商。 一个地方不严打洗浴中心,这是智慧城市。
3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12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1 13:47 , Processed in 0.044085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