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的

相关日志

分享 我的第一台计算机
热度 18 岳东晓 2012-7-4 11:30
来美国的第二年,我除了在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外,开始同时在计算机系攻读第二个学位。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程用的语言是C++,这也是我学的第一种真正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当时,C++正开始流行,每次在计算机系的走廊上走过,经常听到PLUS PLUS的声音,特别响亮,大家在讨论相关的问题呢。确实,C++是如此丰富强大的语言,搞清这个语言本身就是学问。 C++与其他语言(如C)相比,当然美妙、强大多了,加上同样美妙、简洁的UNIX操作系统,激起了我对计算机巨大的兴趣。回过头来,如果当初学的是KR C,热情可能就低多了。对于搞物理的人来说,计算机这点东东也许是太小菜了,但是很多东西是需要时间的,编程就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对我这种两个指头打字的(2-finger typist)尤其如此。 美国学校的好处就是真正给你提供了学习的物质条件。如果你有兴趣,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在明尼苏大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的机房开到很晚,而我经常在机房的Sun Workstation前弄得两眼昏花才离开。冬天,一出暖暖的教学楼,虽满腔热血也挡不住黑暗中彻骨的寒意。 我想,要是能在家里编程多好。一打听,计算机系提供了拨号服务,我记得其MODEM的速度是1200baud。而我需要的是一个字符终端。 学生时代是舍不得花钱买昂贵的设备的。我也不知怎么找到了一个卖计算机旧零件的店子,里面全是拆下来的零件,大部分是电源线之类,但在一处我看到一个相当漂亮的终端(terminal),上面写着支持各种标准,型号是 TeleVideo 965 (如图),但是键盘与终端之间的连线被切断了。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价格是50美元。 拿回家之后,到处查找相关资料,却一无所获。最后,不得已在USENET上发了一条帖子,求助如何把键盘与终端连上。一两天后,一位德国的人士回了个帖子,详细的解释了那根线连那根线。我依照其提供的指南,把线接上,用透明胶纸缠住接口处,接上MODEM,随着MODEM的欢叫声,成功登陆了学校的机器。当时高兴的心情真是难以名状。这下,我不用顶着严寒去学校的机房了,就在家里开足暖气,穿着短袖可以hack到凌晨。我甚至还写过curses程序,在terminal上开“窗口”。愉快! 后来,我的设备升级了,这台终端也可以退役了。于是登了一个广告要卖掉,很快有一个小伙子带着一个穿着雅致的亚裔漂亮女生来看货,小伙子试用了一下,跟MM说不错,问多少钱,我说你随便说吧,他说75,我很痛快地说, OK!就这样,这台心爱的终端找到了一位一定会细心呵护它的新主人。 严格来说,这台终端不能算是计算机,但却是我记忆最深刻的。 请大家也讲讲第一台计算机的故事吧。
457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扬州懒散游(3)百姓的瘦西湖
热度 11 卉樱果 2012-7-4 11:18
到了扬州已经是第三天了,下午就要坐火车去苏州。虽然游了古街和瘦西湖公园,总觉得这是旅客们的扬州,扬州人的瘦西湖是怎样的呢?难道当地人也要花90元游玩自己的瘦西湖吗? 瘦西湖从北门至南门,南门也称为正门。但是正门再向南,瘦西湖就没有围墙了。一大早,我们决定去公园外的瘦西湖看看。 再向南的瘦西湖两岸是民居,透过郁郁葱葱的树丛,看到扬州人在自家门口聊天。 时辰还早,这家就锁上了门,家人上班去了? 沿着马路,看见这不太起眼的园林大门,就信步走了进去。 园林没人售票,说明是免费的,较之北面的瘦西湖公园,这里更透着平民的亲切。 旧旧的亭台楼阁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一条鹅卵石路小径引向园林深处,隐约传来人声,歌声,乐器声。 哇,这才是扬州人的瘦西湖呢,这才是扬州人的生活~!这位老姐把个扬州戏唱的有板有眼,水袖动作娴熟。 而另一厢,有一早带了棋子到公园找伴下棋的老人静静地对弈。 也有拎着鸟笼到公园听鸟叫的老人,据说鸟也懂得Show off,要看到同伴才会发出委婉动听的鸣叫。 打牌,不知道是四十分八十分还是捉猪猡。 打拳的女子英姿飒爽 而这个庭院,大合唱规模宏大,看了他们的歌谱,不是什么红歌,大多是赞美大好河山的。 不唱不跳不下棋打牌的人们聚在小山坡的亭子上闲谈,相信他们说的都是家常话而已。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会忍不住举起相机,这就是中国文化里的“孝”。 这位老伯是1946年参军的,胸前挂满了勋章,他住在附近的养老院里,每天一早就要来瘦西湖走个圈。 俺家哥哥和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军人合影。 我们庆幸找到了这个地方,这是真正的瘦西湖,扬州人的瘦西湖,素面朝天的瘦西湖,这次来扬州也就不虚此行了。 我们满意地带着我们的相机和行李,离开扬州瘦西湖,来到火车站,这次我们还是买优等车厢,扬州到苏州90元/人,普通车厢是65元。优等候车室几乎没人,这时,我又察觉到在平和的环境下的贫富差异之大。 别了,美丽的瘦西湖,淳朴的瘦西湖~ 点击这里给我的画加加分,谢谢啦 http://www.ingridgallery.com/index.php/zh
个人分类: 旅途走笔|5103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ZT-恰似你的温柔
热度 4 燕山红场 2012-7-4 06:09
我睁开眼睛 , 窗外的一切都朦胧在纷纷飘落的雪花中 , 大概已经是傍晚十分了 . 看看手机才知道我已经躺在家里 2 天了 .2 天前的下午 , 客户提货 , 仓库里人手忙不过来 , 为了按时发车 , 我们和客户几个人一起装了 2 个集装箱的货 , 当时不觉得怎样 , 次日就起不来了 , 骨头散架了一般 . 还发烧的厉害 , 吃了很多止痛药和安定片 , 依然起不来 , 就继续昏沉的一个人躺在留家里 . 居然过去 2 天了 , 不过感觉好多了 . 房间里很安静 ,, 想着也许发烧诱发心脏病 , 就如愿悲壮的客死他乡了 , 电话响起来,不是我的手机?一个细弱的声音从客厅方向传过来:"吉玛您好我在听.... 是她?,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年前的一个晚上,路上大塞车,我跟着车流靠着右侧蜗牛般的爬行,那天很冷,她和一小伙子在路边拦车,我老远就看见了,等我蹭到他们面前降下车窗用汉语问她:"中国人?" "是的,""上来暖和一会吧".他们忧郁了一下,就上了车,原来他们是2位硕士,学校在郊区,要去火车站乘20分钟的火车才能回去,我告诉他们,目前的堵塞很严重,如果不能赶上最后一班火车,你们要考虑住在城里了... 她轻轻的走进来,看到我醒了还很惊讶的说,我陪着你2天了,你迷迷糊糊的发烧不退,大家决定找03来,医生看了我说发烧不够39度,没有其他危险迹象,不归他们急救管了.说我只是累了,又吃了很多安定,休息休息就好了.接着她把2天来公司里的事情说了下,会计报表是她模仿我签字的,提货单也是她模仿签字的.G 和L出差还没有回来. 还有几个无关紧要的电话.我带来的药吃光了,她就擅自买了瑞士产的青霉素给我吃了...她平静的说着,我起床活动下,感觉好多了.去洗澡时想起来一个问题,出来看客厅的沙发上放着毛毯,我又看了走廊尽头的房间,我问她,晚上谁在?她说是她.G和L的妻子玛莎和尤丽亚都在. 她担心我身体有什么不好的感觉和她们2个说不明白,就一直在我家没有离开.我问是不是很折腾?她说没有,安静的都有点让她害怕了.我让她马上回宿舍,我知道她男友醋劲很大,2天没回去,不知道她如何解释的.她说还有几个电话要等,回家乘地铁就接不到电话了,我说出租车回去,公司报销.立刻走. 再次见到她是我发广告招聘助理.她是第一个来应聘的人,这次见面才相互知道了姓名.她要求的薪水很合理,很自然的就留下工作了.事情总要有对比,她的到来让我体会了不同于G和L的工作风格和为人风格.G和L有些故意排挤她,经常买弄他们来的久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尽其所能的讽刺挖苦.还故意当她的面和俄罗斯同事大讲黄段子.可惜没用,她对于工作之外的话题总是沉默的,对那些排挤也不回避也不回应.按时上下班.我对G和L说过,你们的的数学一定很糟糕!一个人在莫斯科本科毕业又拿了硕士文凭,现在博士后在读.这需要多少年都算不明白,还吹牛呢.后来一件事情彻底让她在G和L面前有了威信.有个客户突发奇想,要赊我的货去换别的货卖了后再给我货款,我当然不会同意,他就经常和G磨.这个客户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有一辆枣红色的奔驰,经常穿着枣红色的套装,手里的包也是枣红色的,40多岁的男人打扮成这样,很抢眼的.有天G被客户灌多了就代替我答应了客户.次日,天真的客户就带着租来大货车去仓库提货,G才傻眼了,和我说了情况,我说你自己处理吧.货肯定是给钱才能提走,最后客户连续几天找他算帐,G吓的不敢面对客户.我担心出事,就准备她一起去见客户,到了客户的公司门口,她说我根本不用去,她一个人进了客户的公司.半个小时不到,她和客户一起出来了,有说有笑的......后来我好奇的问过她,怎么就解决了呢?她说没什么,时间过了几天客户的火气也小了很多,还有他知道自己的错误,明明知道你不同意却听一个翻译的.最多补偿他租车的钱.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G和L也不排挤她了,工资也提到和他们一样多了.宛如他们的上司了.她却依然少言寡语.每每遇到事情,她总是跟在我后面,我的想法她完全理会,还能提醒我遗忘的,也是她唯一在我面前主动说话的时候.后来客户洽谈点名要她接洽,再后来老客户的事情已经很少找我了.我轻松了很多,我可以和G出去找新的渠道,这也是G喜欢做的,而L则给她当司机,莫斯科她管理的井井有条. 次日,我爬起来去了办公室转了转,一切如常,我告诉她晚上请她还有她男友以及玛莎和尤丽亚吃饭,谢谢她们的照顾.吃饭的时候我一直哄着他的男友,给足了面子,可他还是用俄语问了她们,我夜里去卫生间怎么办?尤丽亚没等她回答就说我夜里根本没有去过卫生间,一直是昏睡的.我听着他们的交谈,心里想着她在我这里的时间可能不会太久了. 转眼春节就要到了,她要回家结婚了,她家庭条件很好父亲在江南某城也是有权势的人.男友家在长江边,临走前我把贺礼给了他男友.又给她多发了2个月的工资,她拒绝说一份已经太多了,我说这是表示我希望你结婚后还能回来,还有是给你换眼镜的,600度的玻璃片太重了,余下的买些衣服,我们认识也2年了,我发现你好象就2套衣服,冬天的夏天的.他到是被你打扮的体面,头发光光的,今天西服明天运动衫的.语言很好就是去那家也做不长.可别让你父母看到你现在的窘迫样子,本来就反对你们,(她父亲专门电话给我和G还有L,调查她男友的情况)看了你目前的样子就更不会同意了.她依然莫不做声,眼角流着泪,我劝她不要哭了,知道你就是喜欢他帅气.长的天满地圆的.没想到你也如此虚荣.她听后又得意的笑了. 晚上下班我开车送她回家,G和L还没有回来,车上就我们2个人,快2年了,几乎每天如此,我住的地方和她要乘坐的火车车站相隔一条街,有时晚了我和L就直接送她到学校,G下车回家做饭。她总是默默的坐在那里,听我和L胡侃,如果我心情不好,不想说话的时候,她还要找话题,引诱我侃... 3月份她们回来了.因为莫斯科房子租金很高,他们又失去了学生身份,不能住宿舍了.她和G商量就建议我让出来那个三居室的房子.她和G以及L3家合租.她丈夫胆子小,是那种出门是孙子,回家充大爷的主儿.合住就有了些安全感,何况G和L的妻子都是本地人.好景不长,一个多月后,G就把她丈夫暴打了一顿.事情起因是G弄来几条活鱼给大家吃,晚上下班后,她就帮忙收拾鱼,结果在家闲了一天的丈夫就打了她,他忽略了她已经和G.L经过2年的相处,如兄弟姐妹一般.结果G发火了,就暴揍了他一顿.我接到她的电话就赶过去.他已经由帅哥变成熊猫了.我说G你也下手太重了,G说你没看到他打老婆的时候是多潇洒呢,我这才发现她额头隆起,白皙的脸上有巴掌爱抚的痕迹.G说他最可气的是劝他时,他连G也一起打了.而G一打他就求饶了,越求饶G就越有气,结果就这样了.G说到这里又踢了蜷缩在角落里的他,告诉他以后出去工作否则就在家里做饭洗衣服,好好侍侯老婆.她拉我到一边和我说,这里是没有办法住了,他没有了尊严.能不能暂时搬到你那里?   我带着他们和简单的行李回到住处,安顿好他们后,又弄了冰袋给他们敷在淤血处,一边忙着,一边想,我的好日子也开始了.从此我早出晚归,也让她自己上下班,相安数日后,他就来劲了,摔东西漫骂她,我忍耐着不管,可是撕打声越来越大,我进去的时候,他拿着花瓶向我冲过来,我看着他,想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他的性格如此扭曲.他终于停在了我的面前,手里还举着花瓶.   我搬到了G那里,尽管他儿子晚上哭闹不停,总比看她挨打好,几天后他来办公室找我说,让我搬回去.他害怕单独住,也负担不起2居室的租金,我说你还是和G道歉搬回去一起住吧,就这样我们大家有恢复到开始的状态,再后来我把这个生意交给了国内的生产企业来做,我一个人离开了,逐渐的和他们联系少了,偶尔知道他们之间还有摩擦,G和L依然护着她,她依然护着他,他依然不时的伤害她,G偶尔会教他......
20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ZT-房东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2-7-4 06:00
我在莫斯科的第一个房东家里很大.不知道他或者他的家人在苏联时期是如何显赫的人.4室2卫2浴1厨.客厅和卧室中间有一个很长的走廊.厨房在中间 格局非常好.我租的是2间客厅.   男主人是一家公司的副总.女主人在一个花店里做售货员.6岁的儿子白天由外婆照顾.每个周五孩子的外婆还要来这里打扫卫生.包括我的房间,因为女主人太胖了,坐下起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老人收拾好就回家,从来不在女儿家里吃晚饭的.  男主人是个很传统的人,每天按时上下班,也不酗酒.晚饭后总是用一个极大的杯子泡上浓浓的红茶.放很多糖还要配些用蜂蜜和面制作的点心.然后就招呼我去聊天.我们交流很麻烦.一个事情要通过反复的说和手势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对我来说很痛苦,他却乐在其中.一天不聊他就要问我是不是不舒服了?遇见麻烦了?  女主人很善良宽厚.因为共用一个厨房.每次我回家,她都迅速结束正在弄的饭菜,给我腾开厨房.等我做好吃好了,她才继续做饭.某个冬日的晚上.男主人出去应酬没有回来.家里就她和我.忽然有人敲门.我以为是男主人没有带钥匙.就去开门.透过门镜我看见一个酒鬼在使劲的砸门,嘴里喊着一个女人的名字.这时女主人也来了,告诉我不要理睬他,但是,这个酒鬼显然是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嘴里喊着,手里敲着.我要报警.女主人说算了,他喝醉了,警察来了要抓去泼冷水醒酒的.后来这个酒鬼在门口就睡着了,女主人还开门把一个毛毯给他盖上.午夜十分,男主人回来了,摇醒了酒鬼,问了地址,打电话让其家人来接走了.  我公司里的出纳员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东北小伙子,偶尔来不及去银行就把收来的现金送到我这里来,也就住在我这儿了.有天我有事很早就出门走了.出纳起来后,就把前一天收来的钱放到桌子上后也上班去了.那天是周末.女主人的母亲来打扫卫生.我回来的时候,老人就坐在客厅里等我回来,原来她发现了桌子上的钱,就一直等着我回来.她很不高兴的教训了我,很多话我都听不明白.大致意思是,钱不要乱放,为了大家的愉快,你要收好自己的东西.我一个劲的说好好.房东夫妻说,他们回来后让老人回家,老人不肯,一定要亲自见到我回来.我邀请老人吃了晚饭再回家,老人不肯.我说送她回家.也拒绝了,俄罗斯的老太太都很"霸道"也极受尊敬,有时就是警察也要避让三分.无奈我只好看着她瘦弱的背影在漫飘雪花中慢慢的挪向车站.    后来,女主人因为太胖了,不能上班了.我就安排她在家里给我接电话.做一些沟通协调工作. 后来,男主人也兼职推销我的货物.赚的比他的副总工资还要多2倍.女主人的母亲依然天天早上来接孩子晚上送回来. 后来,男主人想请老人帮助做晚饭,每月付给老人100美金.老人没同意.并对我说她的女儿和女婿都和我学"坏"了. 后来,我再也没有租过与房东合住的房子。
1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给TrendMicro CEO的信
热度 34 岳东晓 2012-7-4 03:54
给TrendMicro CEO的信
July 3 , 2012 Eva Chen 陳怡樺 CEO of TrendMicro 10101 N. De Anza Blvd. Cupertino , CA 95014 Dear Ms. Chen, Many users of ZhenZhuBay.com and OHaiWan.com (hereafter " ZhenZhuBay websites ") have reported that TrendMicro's security software falsely reports the two websites as "Spam" type and being "Dangerous". (See attached screenshot). In addition, TrendMicro has blocked their access to the ZhenZhuBay websites. As the owner of said websites, I have submitted multiple online requests to TrendMicro for correcting the false characterization. Our users also reportedly submitted correction requests to TrendMicro. So far, TrendMicro has done nothing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ZhenZhuBay.com is an online Chinese community populated by elite Chinese scholars and persons of high learning. Its system runs on secured Linux servers located in Northern California. I have personally performed a virus scan on the system, and found no issues whatsoever. Internet security services more reputable than TrendMicro found no problems with ZhenZhuBay websites. Specifically, Symantec's Norton Safe Web has reviewed ZhenZhuBay.com and found ZERO threats. McAfee (Intel)'s SiteAdvisor also found no problems with the site. (See attached screenshots taken on July 3, 2012). Since you are Chinese, I invite you over to ZhenZhuBay.com and check it out yourself. TrendMicro's false statement that the ZhenZhuBay websites are "Dangerous" and of "Spam" type has resulted in blocking of access to the sites and loss of associated commercial benefits and advantages. Such false statements may constitute commercial defamation. I hereby request that TrendMicro immediately correct the mischaracterization. Failure to do so may result in legal action, seeking injunctive relief and damages. Sincerely, Dongxiao Yue, Ph.D. attachments:
10000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和 Cateye: 雪莲
热度 9 Chi202 2012-7-4 01:59
雪莲 自你离去后 从此就丢了往日的欢乐 你说要去那雪山顶 做迎风傲雪的孤 鹰 雪山路漫漫 寒风刺痛我的双眼 望着无边苍茫的高原 期待温暖的春天 我苦苦等待在雪山之巅 盼望着你在我头上盘旋 为了再回到我们的从前 甘愿做一朵盛开的雪莲 Cateye原玉 雪山顶上的莲花 俯视着雪山脚下的繁华 为了那一份不屈的圣洁 你流连在这孤独的象牙塔 雪山脚下的红尘 仰望着雪山顶上的佛塔 为了那一片喧嚣 你看不见昆仑山的伟大 雪山顶上的莲花 沐浴着清风明月的精华 为了那一道风景 你愿做迎风傲雪的孤侠
513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婉儿刚才从UPS家偸来的宝贝, 很喜欢哟!
热度 35 婉儿 2012-7-3 14:45
婉儿刚才从UPS家偸来的宝贝, 很喜欢哟!
10578 次阅读|52 个评论
分享 李永案进展--法官可以突然撤销案件而不理睬主要诉讼条例吗? ... ...
热度 6 cannaa 2012-7-3 12:18
李永案进展--法官可以突然撤销案件而不理睬主要诉讼条例吗? 李告麻省医院非法把她关押在精神科的案件突然被法庭撤诉。出奇的是医院作为被告并没有发动议要求撤诉,针对李永的修改诉讼(amended complaint)状, 医院只回应了一个ANSWER。只有三个医生作为被告发了撤诉动议。法官可好,在允许接受这三个医生的动议的同时,撤诉了整个案件,至此,原告告医院的几 条从没有被法官碰过:第一条种族歧视,第三条违反医疗程序,第四条违反州法。案件已经没了。具体过程如下: 09/06/2011 李永递交诉讼状,告医院种族歧视(count 1),(count 2 社会保险),告医院和三个医生违反医疗程序(count 3),告医院违反州法(count 4); 然后三个医生和医院分别发动议要求撤诉count 3 违反医疗程序;医院还要求撤销第四条违反州发。医院没有回应count 1种族歧视; 12/01/2011 李永递交修改诉讼状 (#25), 放弃第二条count 2; 12/15/2011 医院递交回应(ANSWER #26),是针对count 1 种族歧视和 count 4 违反州法的; 12/23/2011 李永发动议(#27)要求法庭解释,为什么法庭书记员发电邮告知李永,这案件要被撤诉,但是被告并没有发新的动议呀。 01/03/2012 助理法官建议(#29)给被告时间发动议,针对原告的修改诉讼状。法官允许(#30)。 02/10/2012 三个被告医生发动议(#31,#33,#35)要求撤诉第三条,违反医疗程序。医院还是没有发任何动议。 02/24/2012 原告李永反对(#39)三个医生的动议。 05/18/2012 助理法官建议(#45)接受三个医生的撤诉动议。原告没有反对。医院作为被告,还是没有回应。 06/29/2012 法官 GORTON 接受助理法官的建议(#46),允许三个医生的动议。(这指令在07/02/2012才输入法庭数据库) 07/02/2012 法庭随即撤销整个案件,案件关闭。 助理法官建议 (#45) 在此: http://www.scribd.com/doc/98940045/045 Notice of Electronic Filing The following transaction was entered on 7/5/2012 at 10:36 AM EDT and filed on 7/5/2012 Case Name: Li v. Huffman et al Case Number: 1:11-cv-11557-NMG Filer: Document Number: No document attached Docket Text: Notice of correction to docket made by Court staff. The order dismissing the case was entered in error. The case has been re-opened. (Moore, Kellyann)
个人分类: 真人真事|59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你是我的珍珠
热度 17 shen_fuen 2012-7-3 11:24
你是我的珍珠
你是我的珍珠 你那温柔的一回眸 足以让我明白 你就是我的珍珠 你那修长苗条的身影 轻盈地 在我面前走过 你的 热 情 和自信 早已让我注目 你那优雅的风度 哦 , 那迷人的曲线 不由得让我一见钟情 你的形体 在那柔软光滑的丝裙里 充分显露 你再不要 问我为什么 你就是我的珍珠 我徘徊在这里 欣赏我美丽的珍珠 因为你在水中发光 你甜蜜了我的梦 原文: You're A Pearl by Ridgewalker One glance was enough for me to realize that you're a pearl Slim and tall you walk by so swiftly. Yet I was captured by exuberance, and confidence You're sheer elegance O, those curves they're mesmerizing. Your figure is so full that the silk-smooth dress is stretched to its max Now you can see how I figured out you're a pearl I come here often to marvel at the pearl that sweetens my dreams and glisters in the water
个人分类: 诗文|4869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谁决定了你的快乐:乞丐的故事
热度 10 Chico 2012-7-3 06:29
我想讲一个乞丐的故事。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是每天坐在纽约地铁的某个入口处,前面倒放着一个破毡帽子,等待人们的布施。路过的人们有时候会往里面放一些硬 币和小额纸币。大多数人只是匆匆走过。虽然他得到的都是一些零钱,但足够他买一些面包活下去。乞丐的日子就这么平淡无奇地过下去,他和那些匆匆忙忙走下地 铁通道的人相安无事。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那个后来令乞丐爱恨交加的人出现为止。 有一天,有个穿着考究的过路人往他的帽子里面放了一百美金。乞丐非常惊讶,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他收到的最大面额的布施也只是几美元而已。他因为那一百美金而记住了这个人的脸。 第二天,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又做了同样的事。第三天,当这个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刚出现的时候,乞丐就已经认出他了。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十几天。乞丐每天都能收到一百美金的施舍。他开始盘算未来。他甚至开始打算为自己添置一辆汽车。 第十六天,乞丐没有在那个神秘人应该出现的时间看到他。乞丐开始感到不安,但仍抱有期待。他告诉自己:也许他是病了,所以没及时来给我送钱。明天他就会出现,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二天,从早上开始乞丐就盯着那个他会走过来的方向,他几乎望眼欲穿。但一直到下班时间,那个人还是没出现。乞丐开始崩溃了:他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这样不负责任。 你能从这个故事了解到什么?谁决定了我们的快乐?钱的多少还是我们的标准被满足与否?那个慷慨的布施者于他是恩人还是仇人?在最初,乞丐的收入非常不确定 的时候,他并没有多少痛苦,他也没有期待。人们给他多少他就要多少。这个时候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没有期待,没有标准。没有觉得每天必需收入一百美金才是正 常的。因此,他没有痛苦。 但事情发生了变化,有个人开始让他习惯一些东西,习惯每天有一百美金入账,这样,他就开始痛苦。如果我们有标准,有参考点,我们就有痛苦。 我们的标准一定正确吗?还是只是因为你习惯了他,其他人也习惯了他,就认为理所当然是正确的。有些标准是你自己亲手打造,诸如你必须喝什么样的茶,穿什么 牌子的内裤。还有些是社会大众共同打造,比如大家都觉得我们出去必须穿衣服。虽然没有人每天告诉你必须穿衣服,但你不会忘了穿。因为这是我们的共同标准。 我们臣服于这种看似真理的标准。但你若生活在一万年前,那时候的标准可能是不穿衣服。大家都光着屁股追赶猛犸象,如果你穿着衣服反而会被耻笑。我们的标准 就是这么不确定。 不要觉得你和乞丐不一样。事实上我们非常像。我们会为了一个 LV 背 包痛苦,因为其他人有,所以我们也觉得必须有,有才是正常的。这是某些人的标准。我们也会为了变成百万富翁而苦恼,因为我们以前是亿万富翁。习惯了亿万富 翁的人理所当然认为当亿万富翁才是正常的。这表示我们和乞丐没有任何不同。我们都被习惯驱使。被标准左右。都不能接受改变——不能接受那种变得更糟的改变。 然而,佛教的精髓之一就是无常,无常即改变,变得更好或更坏。若你不了解无常,你就会痛苦。如果乞丐了解无常,就会知道,不会每天都有人给你一百美金。这 样,在没有一百美金的日子里他也能安之若素。佛教并不要求你不去接受一百美金,而是在没有的时候你也不会沮丧。你要让自己没有标准。 阿秋法王说过一句话:没有的时候不期待,到来的时候不拒绝,失去的时候不遗憾。就是如此。通常,我们没有的时候很期待,到来的时候不拒绝,失去的时候很遗憾。 在最初,我们都是那个乞丐,我们的需求很简单。然后有一个人让我们习惯一些东西。然后我们就开始变的离不开那些东西。 我当然不是在说海洛因。我说的是比海洛因更可怕的东西,你知道要戒掉海洛因是很费劲的事。要戒掉其它习惯也一样不容易。当你习惯了一件事,你就会有标准。你会以你的习惯为标准,然后,你就会痛苦。 但是在没有标准之前,你必须有标准。你必须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标准,那你永远也不会没有标准。 抄自: 灵山居士佛法文集
432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关于刚才删除帖子的说明
热度 15 admin 2012-7-2 16:48
刚才老太爷湾友举报一个帖子违规。内容是一副尿裤子的图,还有一些不尊重语言。老太爷的注册网名在帖中被直接提到,而且认为该贴违规。 处理方式:根据规则 III.1删除,根据规则 III.4 “ 删除内容一般不做声明”。 参见 http://zhenzhubay.com/upload/home.php?mod=spaceuid=1do=blogid=158
553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发些2012欧洲杯的照片:纪念一下!
热度 9 纸老虎 2012-7-2 15:59
发些2012欧洲杯的照片:纪念一下!
还真给这小子说中了。 看看奖杯吧 巴神呀,今天不行啦 看球累了,看看足球宝贝吧 18-阿尔巴: 决赛中进第二个球 精彩吧 playboy 版的当然最精彩啦-哈哈 -
455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妈妈找出俺小时候睡觉的照片
热度 16 纸老虎 2012-7-2 15:06
妈妈找出俺小时候睡觉的照片
584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中产的惨状(上):住大房吃粮券
热度 5 cannaa 2012-7-2 12:18
我的邻居布乐和晨曦是多年夫妻。布乐在IBM工作了26年,任高级软件工程师,收入可观。晨曦虽然毕业于名校卫斯理,和宋美玲和喜来利是校友,但是她这辈 子也没有工作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既然老公能挣钱,晨曦好多年过着当地典型中产阶级家庭主妇的生活,比如到图书馆帮工,社区打杂,参与各种文化圈子。 由 于晨曦不能生育,这两口接连从俄国领养了三个孩子。老大男孩,老二老三是女孩。家里养猫狗,培养孩子的亲和力。家里一辆房车,可以连孩子带猫狗一起出去旅 游。房子是郊区中等型号,但是院子有三英亩,每年财产税一万五千美元。无论房,车,孩子数量,和生活习惯,都是当地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问 题就出在2008年经济危机,布乐虽然把青春献给IBM,工作了26年,无奈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只认利润不认人,把布乐裁掉了。布乐那年55岁,技艺高,工 作面窄,年纪大,工资期望高,高不成低不就,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布乐患上忧郁症,每天吃完早饭,就缩到地下室发呆去了。地下室是改装好的一个套间,有自 己的厨房和厕所。 发呆还好,要命的是布乐根本不去领取失业救济,那也是一笔可观的钱,他的工资的50%,不交税。他破罐破摔,以此报复老 婆对他过去8年的疏忽。布乐的精神状态,晨曦是有责任的。在第三个孩子从俄国领养来后,晨曦就和三个孩子住进了最大一间卧室,和老公再也没有夫妻生活了。 布乐以前忙于工作,好像不觉得怎样。现在没工作,有的是时间胡思乱想,累积的怨气如山洪爆发,开始男的报复女的了。 如此状态持续一年,晨曦要求离婚。三个孩子归妈妈,爸爸扫地出门,他收拾了自己随身用品之后,就开着那辆房车走了。邻居们知道后都试着给布乐打手机发电邮,想知道他去哪了,但是没有回应。直到一个月后,他回应了,原来他在邻州的一个房车聚会点落脚。 离 婚听证那天,有个邻居出庭为女方作证,理由是每次这邻居去他们家,都看到布乐帮孩子辅导功课,从来不见布乐陪孩子打球玩耍。当地习惯,好爸爸要陪孩子 玩,"坏"爸爸才只管督促孩子功课不管别的。这一点和中国人正相反。其实我们都劝这邻居不要作证,像我们,和男方女方都是朋友,替哪一方作证都不好。 他 们的离婚倒是简单,房贷早已付完,但是要让孩子住着,维持原住所是为了最大限度减轻父母离婚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要等所有孩子满18岁后再卖房,然后夫 妻平分所得。401K退休金一人一半。孩子抚养费为零,因为男方没有工作,也不能工作。女方因为从来没有工作过,救济金只有每月$800。食品券每 月$800,这包括妈妈加三个孩子的,吃饭是没问题的。但是房产税怎么办?晨曦的打算是出租地下室套间,在这个区可以月租一千。不过,她说归说,到现在也 没有付诸实践,也不知道日子是怎么过得。上次儿子学校组织到华盛顿旅游,学校给她的儿子全免费,别的学生每人要付$900吃住行费用。 儿 子本来学习不错,考上了当地一个私校。就是因为爸妈离婚后无人开车接送,只好又回到当地公校。不过当地公校已经很不错了,在州里排前五名。这儿子是游泳健 将,走哪都进游泳队,虽然是高中转学,却轻而易举地融入新学校,没有别的孩子常见的高中不敢转学,怕没有新朋友的问题。 布乐偶而回来看看孩子。时间长了,小孩也对爸爸生疏,只有最小的女儿有时想爸爸。 晨 曦一人拉扯三个孩子,自己还在上教师职业的夜校培训,准备拿老师证书,当英语老师,充分显示了女强人的风格,毕竟名校毕业。但是现实并不乐观。孩子在学校 动不动就误掉校车,开始邻居们还帮忙接送,时间长了也不行。家里又脏又乱,地毯上都是硬坷,分不清是猫狗的食物还是排泄物。虽然脏乱,晨曦的品味并不低。 有一次我去她那儿,她拿出几个精美蜡烛给我看,向我介绍蜡烛的香型。她给孩子卧室点蜡烛,让孩子每天在宁静氛围中起床。 晨曦一个劲地督促 儿子(老大)作家务,却从来不要求两个女儿做事。大女儿也有十一岁了,小的九岁。其实他们的院子那么大,儿子只要管着割草就行了。为什么不让女孩做家务? 就在最近,儿子不堪忍受妈妈的唠叨,在手腕上划了一道,被送进医院。我们猜儿子并不是自杀,只是自伤,给妈妈一个提醒,这日子没法过。(未完)
个人分类: 真人真事|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中产的惨状(下):带孩子的沉重负担
热度 7 cannaa 2012-7-2 12:17
听说儿子出事,布乐急急忙忙赶回来。原来十六岁的儿子在iParty找了一份工作,可是晨曦闲儿子不专心做家务,因此把车钥匙收走了。不工作就没有零花钱,儿子气不过,就在手腕上划一道。邻居们也认为晨曦太武断,提醒晨曦,千万不要把儿子变成布乐第二。 多时不见,有邻居请布乐到酒吧叙叙。原来布乐几经折腾,从邻州又转回来,先在附近找了个车房聚集处蹲点。而后,又在不是很远处找了一个非常便宜的住处和他人合租,这样,又把房车停回到自家院子里了。布乐看上去精神状态好一点,他也透露想开始找工作了。 次日,晨曦知道有邻居和布乐去酒吧喝一盅,很生气,认为是管他们家闲事。 晨曦这种性格是怎么来的呢?晨曦原先曾经怀过孕,不幸宫外孕流产,手术不成功,导致习惯性流产,最后只能切除子宫。晨曦的性冷淡恐怕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但是,从俄国领养三个孩子应该唤起她的母性,这一点应该感谢美国的父亲们。美国男人一般不会因为老婆不生育而甩老婆,他们很多都领养孩子,使一个家庭完整。美国的母亲呢,也很伟大,她们总是自己带孩子,没有老人帮忙。这是美国文化,老人不兴看孩子。但是生过孩子的人都知道,一个婴儿需要两个大人轮流交手,否则大人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美国的母亲们默默地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而且认为理所当然,在劫难逃。其结果就是晨曦抱着半岁的小女儿,带三岁的老二和五岁的老大一起住进最大那间卧室,这样夜里好照顾孩子。他们也没想过请保姆,可能经济状况也没到那么好。这种生活方式持续很多年,等孩子开始上学了,晨曦和布乐也没有恢复夫妻生活。这一点邻居们认为晨曦做过头了。 晨曦的孩子可能没有机会见爷爷奶奶。布乐母亲早逝,父亲酗酒,来往不多。晨曦的母亲过世也早,父亲住在外州。他们没有机会请老人看孩子。家里从来不请帮工。布乐原先管草地,晨曦管做饭看孩子,家里卫生没人管。从没见过他们家那么乱的。离婚后,晨曦成了邻居义务服务的对象。冰箱坏了,有邻居换冰箱,正好把旧冰箱给她。割草机发动不起来,有邻居把多余的割草机给她。中央取暖系统坏了,晨曦按照低收入家庭,申请政府低价安装。她还死死缠住邻居里一个能工巧匠,一会水池堵了,请人来修。但是人家来了一趟,发现老鼠屎满池子,要求她先打扫干净再来修。人家来了几回,先用25英尺的金属弯曲条,试图打通下水道,不成,又用50英尺的,这要是请水管工,得花多少钱呢?原来,晨曦太不会过日子,自己的厨房水池也不爱惜。按说当地家家都有下水的蓄水池,没有公共下水道。一般人都不用绞碎机,晨曦的厨房偏偏用绞碎机,她把水池当成垃圾桶了。这下水道不知堵了多久多深,非一日只寒。帮过她忙的人都摇头。比如割草机,这次人家帮助把发动机打着了,下次又不会用了,又喊人家。晨曦也急,她希望儿子能够记住发动破割草机的几个步骤,儿子根本不想当家。况且每次家里来人,晨曦就喊儿子,拿螺丝刀,拿电筒,拿什么什么,儿子能躲就躲,关系非常对立,这才闹出晨曦收缴车钥匙,儿子割手腕的事。他们家找东西也烦,所有的抽屉,柜子都满满当当,可是要找什么也找不到,乱,不归类。 布乐对儿子也不满意。他认为儿子虽然长得细高,是游泳健将,但是喜欢跳舞跳得发疯,有同性恋倾向。也不知布乐的根据在哪,反正就是不满意。 家里的事没完没了,小女儿赤脚在草地走,踩着一根生锈的钉子,缝了几针。两个女儿由于家里拮据,从来不敢买奢侈化妆品,这样和同龄孩子渐行渐远。 有时候想帮她也用不上力,比如布乐想回来帮着接送孩子,晨曦就很生气,认为布乐超出了法庭规定的时间限额接触孩子。冬天大雪,晨曦是没有能力自己清理雪的。往往是邻居帮忙,这其实都应该是布乐的责任。但是晨曦把布乐撵走,然后把负担甩给邻居们。 晨曦呢,本来在邻镇小学找了一份代课老师的半日工,只要工资收入的三分之日小于每月$800,他们就可以继续领食品券。也不知怎么,这一放假,学校通知她下学期不要来了。
个人分类: 真人真事|52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小小口风琴
热度 4 liu7fu 2012-7-2 09:37
我在这里借用一位小学生的作文诗(稍有修改),献给网友们。 小小口风琴 小小口风琴,吹奏美妙音; 一奏天下白,工厂机声隆; 二奏百花开,农村闹春耕; 三奏凯旋归,操场大演兵; 四奏贵诚信,商家忙竟争; 五奏新校舍,朗朗读书声; 齐奏社会主义好,科学发展双文明。
129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色狼是不是也喜欢这样的?
热度 19 水壶灌满 2012-7-2 08:30
色狼是不是也喜欢这样的?
2499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ZT-亲情啊!亲情--- 成为最远的水,转@很多人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2-7-2 05:51
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最后阿姨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 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名牙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付出的代价是,我几乎没有了再跟父母团聚的日子。 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我突然很伤感。我看到机窗里反射的,是自己早生的华发。18岁离开家,一晃20年过去,我不再年轻,母亲也已经衰老。15个小时的空中航行,我一刻都没有闭眼,20年的岁月在脑海里翻腾,我从来没有如此想念与害怕:想念去世时我没有在身边的父亲,害怕母亲这一次也不给我机会。 突然间觉得,算得上功成名就的我,对父母而言不就是一个符号吗?我毕业、工作、结婚乃至生子,他们都没能亲眼看见。一切都在电话里,以过去式的形态向他们告知。好消息,放大了说给他们听;坏消息,等到自己不痛了才肯让他们知道。关山重重,亲情成为最远的水。难道这就是父母送我出国的意义? 情虽亲,心却很难接近 下了飞机,我直接搭出租车去医院。已是深夜,当看到病床上苍老的母亲时,我几乎认为自己走错了病房。可是,床头卡上的名字,还有那依稀可辨的面容明确地告诉我─这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也会老吗?在我的记忆里,她好像永远都言语幽默,永远都喜欢漂亮的衣衫,永远都愿意搂着我的肩膀比个儿。那么多年不在她身边,我不能看着她慢慢变老,只能在这样的时刻,让一夕忽老的她出现在我面前,眼睁睁地目睹岁月的残酷! 母亲是因脑溢血入院的。她一直很害怕手术,直到我回来的第二天,她才同意手术。我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回头看她,她的脸上充满了坦然与信任,彷佛她的儿子回来了,一切就安全了一样。等在手术室外的时间并不好过,同意书上那些可能发生的危险反复在我脑海里出现,挥之不去。 谢天谢地,手术很成功,医生表扬母亲:「她的意志力很强。」阿姨说:「还不是因为她儿子回来了?咱们千军万马也抵不过她儿子一句话。」术后3个小时,母亲醒了。看到我,她笑了。但很快,她用目光求助阿姨,并露出难为情的神色。阿姨说:「贺贺,你出去一下,你妈妈要小便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觉得尽管我与母亲是骨肉至亲,却总有一种陌生与疏离感。我们的话题在简单的吃喝、要不要翻身以及国内外的生活习惯等非常表面的内容之外,再没有更私密和亲近的了。不是不想说,是我们都找不到要说的情绪和话题。 20年不在一起,情虽亲,心却已经很难接近。 我想照顾她大小便,她说难为情;我喂她吃饭,她觉得不太习惯;我扶她下地走走,但明显不如阿姨做得让她感到舒适…看着她与阿姨有说有笑,我的心底有一种悲凉。我和她,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是最亲近的─我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呀。看着病房里别人的儿女与母亲亲密无间的样子,我感到很孤单。 母亲的日记 一天晚上,我回到家,虽然很累,却睡意全无。随便翻看母亲的书,却发现了她的日记。母亲的日记,在我父亲去世之前,里面写的都是我;而父亲去世之后,字里行间全是他。母亲曾在独自一人料理父亲后事的诸多繁琐里追问:直到此时我才问自己,我生了一个儿子,然后为了他的前途将他送到了国外。不管我多么需要他,都只能对他说「我很好,不用挂念」,这样做,对吗? 母亲的日记每一篇都能轻易让我落泪。我不了解她,就像她也不了解我一样,20年几乎没有交集的生活让我们对彼此都很陌生。 我们怎样才能重新认识彼此?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跟阿姨学做母亲喜欢吃的饭菜。果然,吃我做的饭,她很有满足感。我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她看到后很开心,马上穿在了病患服里面。我拿着从小到大与她的合影,让她讲那些过去的事情,她立刻变得滔滔不绝,记忆力惊人─我手上的每一个疤是怎么弄的,连我高中同学的名字,她都还记得一些。我们终于可以不必相对枯坐、亲而无言了。 那天,我下楼买东西,快到门口时,她说:「贺贺,小心车。早点儿回来。」我头也不回地说:「好。」可是,走下楼时,我发现自己的眼睛已经湿了─停留在母亲记忆里的,还是那个走路常常忘记看车的莽撞少年。相隔20年,我们母子是否还能亲如从前? 幸福时光 是医生的话提醒了我。医生说:「你母亲有轻度的脑萎缩,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得帕金森氏症。」我知道,这意味着她的记忆力可能会下降得很快。很多东西,如果我不跟她说,她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了。 母亲出院后,我决定继续留下来。那些天,我陪她去买菜、散步,接待来探望她的客人。然后,在属于我们俩的时间里,我给她讲离开她之后的20年我是怎么过的。 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中是否还有比这更幸福的时光─你把你所经历的一切毫无保留、不加任何修饰地讲给另外一个人听,更重要的是,她对你说的一切深信不疑。开心处她大笑,难过处眼泪也来得猝不及防,就彷佛她一直在那条路上,陪着你经历。 渐渐地,母亲变了。我做饭时,她不再说「小心烫到你」,而是说:「真喜欢你做的饭,跟你做的事一样漂亮。」我外出时,她不再担心外面的车水马龙,而是说:「要是可能的话,就尽量早点儿回来。」 这些变化来自了解之后的信任。母亲由此确信:她的儿子长大了。有一天,母亲对我说:「虽然我曾经无数次后悔送你出国,但现在我觉得这个决定并没有错。你很独立、很优秀,更重要的是,你现在过得很好。这就足够了。」 那些日子里,母亲从开心过渡到对我很依赖─前所未有的依赖。我知道,这是信任的衍生品,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老了,这种老去让我无能为力。 回纽约的前夕,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看着母亲在镜子前整理妆容,我对她说:「妈,你这么漂亮,年轻时一定是既让人爱,又让一些人嫉妒吧?那些事,你还记得吗?」她转过身来,看了看我,说:「那些爱和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儿子现在还夸我漂亮。」我想起了母亲那些日记,说:「妈,过去的事我很好奇,你可以把它写出来给我看看啊。」母亲的眼睛亮了,她说:「你真感兴趣?」我点点头。 在答应了我之后,母亲就开始动笔了。可是,对于70岁高龄的她来说,动笔已经算是体力活儿了。仅写了一个小时,她的颈椎就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于是,我给母亲买了一台小录音机,我说:「妈,您口述吧,这样就不会太累。」 很快,我回美国的日子到了。走的那天,母亲坚持要送我到楼下。我担心母亲会哭,可她却对我说:「我之所以要送,是要告诉你,我不会哭。儿子,我从来没有觉得离你这么近。」的确,母亲没有哭。可是,进了安检口后,我却再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泪水。从18岁那年离家开始,我从来没有哪一次像此刻这样失态。对母亲,我第一次发现,不管做什么,都觉得还是不够,还是来不及。 亲情密码 没想到,母亲居然学会了在网上传送文件。每天,她都会把她的录音发给我,有时是在晚上,有时是在白天。我必须承认,不论多少名著,都比不上母亲的录音那样令我觉得美好。因为母亲所说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唤醒,我还原著她的生活场景,还原著她遭遇每一件事时的表情与心情。 每个星期,我都会定时跟母亲视讯聊天,只是不再假报平安,我会告诉她医院里发生了什么,纽约的菜价,以及我儿子那令人发指的小脾气。 我偷偷打过电话给家里的阿姨,让她带母亲去医院做一次复查。阿姨后来打电话告诉我:「医生说你母亲的脑萎缩没有再恶化,目前看来没什么危险。贺贺,你真有办法。」 我让阿姨帮我把母亲的脑部CT寄了过来,我多少看得懂那些图像。显影灯下,我觉得自己看见了最美的图画。我要珍存它,珍存我与母亲之间独一无二的亲情密码。 一切都会离我们而去,我们要努力找到一种方式,把爱留住。就像现在,我与母亲虽然相隔万里,但我们从来没有如此亲近…
13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你有猪幸福吗? ZT
热度 15 绛紫湮 2012-7-1 10:03
猪有猪的思想,人有人的思想,如果猪有人的思想,那它就不是猪了——是八戒! 这是现在很流行的一句所谓的“经典狠话”。笑过之后想想,不愧是广为流传的话呀,说得还真不错! 想想也是呀,猪本来就只是蠢笨懒惰肮脏贪吃的猪,而人却是聪明勤劳洁净高贵的人,这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如果猪有了人的思想,那它当然就成了妖怪了——谁也不能说猪八戒不是妖怪吧!如果人有了猪的思想,那他是不是就会连猪都不如呀?因此,人不应该以自己的思想去分析猪,人不应该去和猪一般见识,人也不能因为猪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就生气上火,人更不能让猪的思想同化了自己的思想呀!古语说得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所以,当 然还应该是人保持人的思想猪保持猪的思想,人住屋里,猪养圈里,各自生活着各自的生活,各自思想着各自的思想,各自怡然自乐吧! 但是,且慢,在各自怡然自乐之余,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呀,还有个“但是”在等着呀!唉,世间很多事情都坏在这个“但是”上了,但人有人的思想,不让人“但是”也是不行的。 按照上面说的,应该是人比猪生活得惬意吧!但是,再仔细想一想,在这世事纷纭的现实中,到底是蠢笨懒惰肮脏贪吃的猪生活得好呢还是聪明勤劳洁清高贵的人生活得好呢? 有谁见过猪操心过,可猪的日子却是万事俱备只等饭来! 有谁见过猪劳动过,可猪的生活却是饭来张口温饱无忧! 猪没有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种种辛劳! 猪没有人为了情感苦苦追求的种种磨难! 对猪来说,生老病死有人操心,幸福是送上门来的,只管享受就行! 对人来说,衣食住行要靠自己,烦恼是挥之不去的,在等自己解决! 对猪来说,活着是无忧无虑的,是幸福悠哉的。 对人来说,活着是劳心劳力的,是辛苦焦虑的。 显而易见,聪明的人当然不难发现:其实,猪比人过得好多了,猪比人过得滋润多了,猪比人过得幸福多了! 可能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说:猪再幸福,也逃不过那最后一刀的痛苦吧!可是,那只是猪一生中唯一一刀的痛苦呀!而人的一生遇到的尖刀割肉一样的痛苦就少了吗?而又有谁能逃过生活中那些千千万万各式各样的像尖刀割肉一样的伤害和这些伤害带来的利箭穿心一样的痛苦呢!而且,愈是会思想的人,愈是有思想的人,愈是爱思想的人,遇到这些伤心之痛的可能就愈是繁多呀! 至于死后,死后的事有谁会知道呢?猪不知道,人也不知道呀! 对猪来说:幸福是长远的,痛苦是一瞬的! 对人来说:苦难是长久的,幸福是短暂的! 这么仔细想一想,人就会不由地问问自己:你有猪幸福吗? 你有猪幸福吗?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想明白了这一点。君不见,主流媒体的新闻里都在报道,不是有很多人都在抢着想在猪年里结婚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吗?不是有很多人都在抢着想在猪年里生个命好的“猪宝宝”吗?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大吃一惊。你吃惊的是:写这些文字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思想呀?这不就是人有了猪的思想吗?这个人不就成了连猪都不如了吗? 是的,事实上我的确活得连猪都不如呀!我只是一个在城里打工的人呀! 看看城里那些宠物猪宠物狗们奢侈的生活,想想自己这种干着最累的活挣着最少的钱的日子,我知道我的确活得连猪都不如呀! 看看城里那些贪吃贪睡脑满面肠肥的猪一样的贪官污吏们淫逸的生活,想想老百姓们这种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日子,我知道勤劳的人们的确活得连猪都不如呀! 其实,你也和我一样,活得连猪都不如呀!不是吗? 但是,没有办法呀!我们是人呀!我们不是猪,这已经是不能更改的现实了!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既不会有童话也不会有神话,我们不可能在眨眼间变成养尊处优的命好的猪呀! 但是,就算这个世界突然之间既有了童话也有了神话,你会愿意变成猪吗? 你会愿意变成猪吗? ZT 长天雁鸣
6761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ZT-老外讲述在中国的日子,感到一天比一天难混
热度 4 燕山红场 2012-7-1 07:00
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所有人大概都不会想到,20年后,我们会热议“老外在中国”。   老外混中国难了   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所有人大概都不会想到,20年后,我们会热议“老外在中国”。   是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想当年,只要天生一对蓝招子,外配一张一目了然的洋面孔,普通话带点儿化音,双臂最好金毛茸茸――那么,一个高视阔步的老外在中国简直如鱼得水甚至一举成名。但如今,混中国却越来越难。   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地位变了。中国的视野阔了。国人不再仰视洋人。倒过来,甚至因为“君子小人皆爱财”,老外反要仰视财大气粗、在欧美“见货就扫”的“中国扫民”。真所谓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世事实在难料哇!   曾记否,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更多的中国人见识了更多的老外,几千万中国游客,在世博会上与各色老外“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转身又相见”,那才叫零距离感受――“原来老外也有书生和痞子,也有精英和人渣呀?!”   西方金融危机爆发,西方一片无法掩饰的萧条,又让老外在部分国人眼里,从贵宾陡降为“淘金汉”。   大约1200年前,六祖惠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激辩不已。惠能想了想,便幽幽地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   是啊,其实老外还是老外,中国还是中国。只要我们的心,保持一颗大国之民的心――自信、博爱、淡定、理性、宽容,则无论仰我者、赞我者、笑我者、贬我者统统不过是风、是幡,环球世界,岂非同此凉热?!  老外们的“贵宾”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唯真正的中国心,不动!   老外变“坏”?   一向对“国际友人”和“外宾”怀有好奇心的中国人,开始琢磨:怎么周围出现了那么多低素质的老外甚至“洋垃圾”?是本性暴露,还是入乡随“俗”、橘枳之变?   一切争议,从一个猥琐老外在北京街头猥亵一名中国女子开始。紧接着,火车上一名俄罗斯大提琴手的脚丫和“臭”嘴激起了更大的公愤。仿佛是种“举证”的默契,一时间,全国多地陆续冒出了类似的“随手拍”:西安,公车上不肯让座还竖中指的外国人被赶下了车;宁波,两名外籍男子坐在草坪上嗑瓜子还随地吐壳,被劝阻后大言不惭“这是中国,谁都这样!”;广州,近百名黑人因为一起民事纠纷案而聚集示威,追打警察,这是继2009年后的又一次群聚事件……   与此同时,北京启动了清理“三非”行动:为有效维护首都涉外治安秩序,自5月15日至8月底,北京市公安局将集中开展清理“三非”外国人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其间,市民可对在京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工作的外国人进行举报,构成犯罪的外国人将被追究刑责。   一向对“国际友人”和“外宾”怀有好奇心的中国人,开始琢磨两个问题――   怎么周围出现了那么多低素质的老外甚至“洋垃圾”?  这些老外的不文明行为是本性暴露,还是入乡随“俗”、橘枳之变?   大门常开   不要尾随、围观外国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小学生守则》里有这样的规定。90年代中,美国人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作为“美中友好志愿者协会”的一员来到中国长江边上的小镇涪陵教书的时候,像他这样的异域面孔,又搁在这样一个小地方,走到哪儿都会被围观。当时,全中国最有名气的草根外国人,是电视里那个会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加拿大人“大山”。   多年后,当彼得?海斯勒的中文名“何伟”被更多中国人熟知的时候,他已经写出了中国纪实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在《江城》中,他回忆起作为一个“洋鬼子”,初到中国小镇时所感到的令人心力交瘁的压力:“别人对我无关宏旨的关注,老是冲着我戏谑性地大喊大叫,我极力挣扎着要弄明白一个外国人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这样的骚扰也有另外一面,因为中国人对外国人总会有些好奇和迷恋,一旦交谈起来,他们往往比一般人对我要好得多。”观察敏锐的何伟用丰富的笔触点出了中国当地人和外国人之间微妙奇特的感觉:互相怀有好奇、迷恋和恐惧。   2000年,何伟担任《纽约客》杂志第一任驻京记者的时候,中国的门户开放程度比起他初来乍到时已经大相径庭,外国人入境量达到1016万人次(1980年时仅74万人次)。进入新世纪以后,外国人入境人数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着。   截至2011年,外国人入出境总数达5412万人次,其中在华常住外国人(即居住半年以上者)近60万人,是30年前的30倍;在华就业的有22万人,主要为三资企业工作人员、教师、外企驻华机构代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外国人持续较快增长,入境目的和身份日益多样,在华活动广泛复杂,流动性强。”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说。根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统计,2011年来华人数居前十位的国家是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蒙古、菲律宾、加拿大。除了观光休闲、访问、会议商务基本持平外,服务员工、就业都上升了数十万人次。 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以及深圳罗湖口岸是历年外国人入出境人数最多的口岸。北京奥运期间,一句“我家大门常打开”概括了中国开放的程度。在北京接受第6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外籍人员人数仅次于广州、上海,容纳约3万常住韩侨的望京区成了名副其实的“韩国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浙江县级城市义乌是非洲人和中东人眼中的生意宝地;而在上海这座海派城市,隐现着一张张异域文化地图,外籍人士很容易就找到家的感觉……   除了首都及沿海城市以外,中国内陆城市的大街上也不乏老外的身影,当“国际外宾”成为“隔壁邻居”,本地人不再少见多怪。甚至有人用亲身例子“告诫”同胞,这年头千万别以为老外不懂中文而乱讲话,说不定对方一开口就用倍儿溜的京片子或麻辣川话呛得你一愣一愣。在微博视频中一人分饰12角而一夜爆红的“Mike隋”虽然是中美混血,却也打着“老外丝”的旗号博取眼球无数。   泥沙俱下   盛况之下,一些“三非”外国人随着来华洪流进入,我国发生的涉外案件也明显增多,北上广等外贸发达地区尤其是来华外国人犯罪的高发地,涉及金融诈骗、走私贩毒等。广州街头就出现过少数外籍“行骗党”,诈称能用“神水”变出美钞;或声称曾在美军后勤部服役过,有美国政府从未公开发行过的大面额连号美钞兑换。   2011年4月12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各界发布了2010年系列审判白皮书,其中《2005―2010金融犯罪审判白皮书》显示,金融票证犯罪案件中,外国人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占到一审案件的96%。且相关犯罪外籍人多来自东南亚国家。   此外,语言是外国人“淘金”的最便利手段。近年来,北京就查处过多起语言培训中心私自雇用无资质的“外教”事件。   除了普通的刑事、民事案件,涉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道德失范的事例也开始多见。6月9日,一条名为《上海地铁站口三个外国人围殴一个中国人》的帖子在某论坛网站上迅速传开。发帖人张先生称,6月8日下午1点左右,他和同事在地铁二号线北新泾站看到三名外国人对一名年轻人挥拳相向,张先生等人便上前劝阻,没想到双方就此发生肢体冲突。三名中方当事人不同程度受伤并已就医,而据他们所说,三名外国人都是未成年人。让他们气愤的是,直到11日,在笔录过程以及其他场合中,这三名欧美籍外国青年和他们的家长丝毫没有表现出歉意。张先生通过网络呼吁,“警方已经有了路面上的监控视频,希望能够找到在地铁站口的目击者,还原事实真相,用法律讨回公道。”   发生老外猥亵中国妇女的事件后,“童话大王”郑渊洁发微博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中中国的机会,从而涌入中国。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外国人和中国人争夺就业机会甚至犯罪。我认为政府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外国人入境中国的门槛审查其经济实力。”他发起了一个民意调查,11533人参与投票,结果高达94.8%的人力挺“提高外国人入境中国的签证门槛,查外国人的存款、房产、有无工作”,只有5.2%的人支持“保持外国人入境中国签证的现状”。   2011年,全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不断加强口岸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共查获偷渡人员2999人次,查处其他违反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人员4.9万人次,查获网上追逃人员1140人次。   南橘北枳?   3月30日,斯诺克球手奥沙利文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发布会上,当众抽烟引起在场中国记者的不满。“在英国,室内是严格禁烟的,但在中国,你可以随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事情。我喜欢这种风格。”奥沙利文这样辩解。   对此,世界斯诺克协会新闻官马特专门解释说,奥沙利文抽烟不是存心冒犯记者,而是因为感到很放松。   那些在中国闯红灯、耍流氓、吵架喧哗、寻衅滋事的老外,是不是也能用“感到很放松”作借口?中国网络电视台就两个老外在草坪乱吐瓜子壳一事,发起“为什么老外到了中国都跟着‘学坏’了”的民意调查,投票结果很有趣,持自省态度的人多过强烈谴责的。大多数人认为,“正人先正己,国人应警醒,不断提高素养”;“老外的话虽难听,但说的是事实”。少部分人觉得“老外不学好只学坏,说明其自身素质有问题”,“这只是个别现象,没必要小题大做”。   这样的结果表明,国人一方面认同外面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另一方面,也在关注自己的大环境,以及同胞应该负的责任。   来中国生活多年的法国籍歌手戴亮面对近期发生的“英国流氓”、“俄罗斯音乐家”等事件,并不反对对老外恶行的批评,不过,他也能体会,中国的环境很容易让老外们迷失。   “我晚上回家,路上经常有女孩子凑过来搭讪。你知道她们是干什么的,在我们国家,这是不可想象的。”戴亮租住在都市繁华区,夜幕降临,一些“特殊”的女孩按时“上班”,站上街头。“我们国家也有,但不是在街上就能碰到的。外国人会留下什么印象?印象就是你们国家很开放,这个不违法,没什么大不了。”戴亮还说,中国的卡拉OK里,小姐招手即来,西方人没见识过卡拉OK,更没见识过如此方便的“服务”。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的老外变得肆无忌惮。   老外中间流传的另一个对中国的印象是:中国女孩很好骗。戴亮承认,一些老外在中国行为放纵,这是非常不好的,但需要追究的是,为何老外如此放纵?  戴亮向《新民周刊》讲述了他初到中国时的亲身经历。2000年到中国留学不久,戴亮背着吉他在学校的晚会上首次表演,刚下舞台,就有女孩找他。接下来,有3个女孩主动地邀约他。“我想学外语啊。”“你们法国人很浪漫啊。”戴亮很快发现,这些开场白,是女孩们主动约会的信号,这样的热情,让像他这样信奉男生追女生的西方人,有些招架不住。不过,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很多外国青年难以抵挡“进攻”,挽起了姑娘们的手。戴亮说,一些老外会认为,既然中国女孩如此主动和开放,那么,我随便一点也是没有关系的。   这一点,何伟在涪陵时也深有同感,好不容易,才摆脱“小姐”李佳丽的死缠烂打。   小姐的热情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缩影。近现代以来,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因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微妙转变,从昔日的排斥、好奇、围观、恐惧,到一种似有刻意的好感、善待和崇拜。电视推销广告中,不乏挂“洋”头、请所谓“洋专家”现身说法的例子。曾有“洋托儿”告诉媒体记者,洋托儿也和国内演员一样,为了钱才去接拍广告,至于广告真伪、是否涉嫌虚假宣传,那是政府部门关心的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论上说,外国人在中国法律制度上不会享受超国民待遇,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日本人环球旅行者河源启一郎在武汉丢失自行车,3天内,警方帮他找回车子。警方很无奈地表示,并没有对日本游客区别对待。河源启一郎的一番话值得玩味:“武汉警察之所以对我丢车这件事上心,因为一个外国人在武汉丢了车是件没面子的事。‘面子’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我觉得它是个好东西,因为你会不断努力避免丢面子。”   至于“超国民待遇”,河源说当他用中文跟杂货店老板买东西时,店主往往态度很差,而当他改用日语、亮明外国人身份时,对方“态度会发生180度大转变,不但热情,还会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给我指路”。“中国人显然对外国人特别好,我希望中国人对彼此能更好一些。”   因清扫“洋垃圾”、赶走“洋泼妇”等激烈言辞而被部分外籍人士强烈指责的央视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事后也辩称:“对我不满的外国朋友冷静一下,博主对中外种族歧视和排外行为都持批评态度,讨厌洋混混,中国不是他们的天堂。”“扫洋垃圾必要,但也要警惕排外情绪,警惕义和拳运动的变异。反省一下自己,许多中国人的种族歧视也很严重,歧视自己,有自卑感,盲崇白人,对其他有色人种颇有微词。”   在武汉工作生活的法国小伙刘本恩(Benoit Cezard)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在任何一个国家,与移民有关的问题都是媒体的焦点和人们讨论的热点。对我而言,道德问题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性骚扰和强奸这种恶行,放在任何一个国家背景之下都是令人愤怒的,而见义勇为的举动中国人也做过不少,不是吗? 还有俄罗斯音乐家在火车上和那位中国妇女之间的冲突,在中国人之间也时有发生,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当事人是外国人而放大这个事件,而是应该让人们思考这种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便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问题。总的来说,这些人和这些事件都是个案,不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上。人分好人和坏人两种,而不是巴西好人或是英国坏人。”   管好外国人   北京此次展开的“三非”百日行动并非首创。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三非”外国人12万余人,遣返4万余人;2011年,查处了2万“三非”外国人。据统计,“三非”案例中,非法居留的占到80%,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不了解中国法律规定而短期逾期滞留等情节轻微的人员,恶意非法居留占5%左右。   有数据显示,上海市查处的“三非”外国人案件,从2002年的485起猛增到了2009年上半年的1800余起。其中非法居留从437起增到1600余起,非法就业案件从30起升到了100多起,处罚的涉案外国人从525人次攀升到2000余名。   北京理工大学移民法学者刘国福认为:“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来,之前打击‘三非’的行动是有成效的。问题是,打击以后要根据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倒推管理环节上的漏洞,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预防机制以及严密的司法制度,不然问题的根子没有解决,打一下过一段时间又会死灰复燃,问题会周而复始地出现。”   我国关于在华外国人的管理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以及实施细则、《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是1985年代制定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也是1996年原劳动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多年未曾修改。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现行法律法规的滞后问题已经显现。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的《出境入境管理法》进行了二审,新法由《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与《中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合并而成的,特别是对“三非”外国人的处罚力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包括提高罚款数额,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一些非法外国人的拘押场所,加强对非法外国人的清理和遣返。刘国福说,新法案可能本月底就会通过,如果如期通过,这将是管理境内外国人最重要的法律。   以前,外国人案件是全部交由地市一级公安机关处理的,如果由县级公安机关层层上报到省部级,会影响办事效率低。新的出境入境管理法出台以后,会将涉外案件处置权力下放到县一级公安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外事管理警察的培训就尤为迫切。   刘国福举例,广东的出入境管理系统都曾邀请专家给干部作专门培训,但“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做法还不是很多”,“我个人感觉,管理者的疑惑在于有些法律规定不是很具体,执行起来不知道怎么去做;如果国际惯例方面的了解太少,就不太敢做;还有些制度创新虽然很好,但在上级没有具体政策之前,下面没有权限做,因循守旧,管理效果就不好。”总而言之,就是没有经验的基层派出所遇到涉外事件往往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   刘国福还认为,一方面边检口岸、出入境管理机构要从源头提高门槛、做好把关,比如对来自非法移民高发国家的人士进行严格审核,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给入境外来人员提供配套的衔接服务。   “中国一直以来不认为自己是移民国家,对外国人的管理没有放到重要的位置。而国际上的惯例是一国的移民管理机关委托民间机构开设‘融入课程’,根据入境者身份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涉及语言、历史、文化等,帮助外来(移民)者尽快融入当地、接受当地的价值观和法律。移民者还会收到一本指导手册,上面细致地介绍在当地生活中遇到求医、就业、住房、入学等问题应该怎么做,这样对新生活就心里有谱。”刘国福说,这种做法在欧美澳国家都很普遍,但中国还没有相关措施,“其中涉及到师资、教材、场所、预算等很多挑战需要努力应对。”   “沟通才能理解,不然就容易发生冲突。”刘国福指出,像广州发生的黑人聚集围攻事件,不宜过分渲染,但问题需要正视,以免愈演愈烈,“冷静看待,尽快探索方法,比如社区成立外国人理事会、免费发放中英文对照的宣传册等,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而不是刻意隔离。”
153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6 13:06 , Processed in 0.048571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