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英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英伦的没落
热度 18 伊兰泓 2013-6-1 10:41
九十年代初,因工作的关系曾经久居英国,那时对这个日不落帝国有着满腔的敬意和好感,加上与我们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的大律们,个个绅士范儿,对我这东方来的小女子的关照,得体而不过分,那段日子是我记忆当中最美好的部分,各个名胜之地都收留过我的足迹。 今年四月再次去英国,感觉与记忆中的那片帝国有了些距离。入住在伦敦城中心的喜来登王子酒店,沿着记忆中的街道去找寻多年前的曾经。居然发现现如今的伦敦不知道何时来了个颜色革命,不论行人还是店家大多是中东人的模样,神情有些恍惚,不知置身何处。 拐角处的那家古玩店居然还在,只是james不再年轻,当然他不可能记得这个当年只看不买的东方女人(那个时候真的没钱),仍然笔挺着,殷勤着面对每一位走进店里的客人。 只是他隔壁那家手工布艺店没了踪影,那里曾经是我最喜欢消磨时间的地方,各种手工制作书籍、十字绣、刺绣以及各种当时在国内无法见到的毛线着实掏走了我的大部分工资,有些精品至今依然随着我。可见我是个颇怀旧的人。这种寻它不着的感觉破坏了我整个逛街的兴致,自己为自己和老公买了一大束特具英伦感觉的杏色玫瑰,款款地走在布满中东人的伦敦的街道上。 终于找到了一家专营厨具茶具的精致小店,那些英式茶具一套套地勾引着我。有次曾经听老公与Tom闲聊,他们把我们几个常在一起疯玩儿的北京妞损的一踏糊涂,那个老TOM居然说只能想象我们用饮啤酒的大扎杯喝下午茶!TMD的,一定要在这些男人们面前好好喝一次正宗的英式下午茶,想象着自己戴着面网的礼帽、蕾丝手套,翘着小拇指一口口地将茶呷下去,买下一套中意的茶具! 夜晚,一众人先去了一家黎巴嫩餐馆点了它的招牌餐前开胃菜,再杀去一家韩国人开的餐馆,沿街上的酒吧里全是吸着中东长烟的男人们,他们目光冷漠几乎敌意地看着行人,尤其是我,好奇地张望着他们手中如长枪般吸烟的家伙!本想照几张照片,被身边的女友喝住:“别干傻事儿,他们会以为你摄了他们的魂魄,会找你麻烦的!”知道是瞎扯,但还是乖乖地收了相机,以最快的速度开溜! 与其说是英国,真不如说是去了中东啊。什么大英博物馆啊、各种名show啊,这些立志与文明已经将我忘却,我喜欢如同寻常人家的主妇一样,将脚下的街道与街道上的店铺当成是自家门前的那样,随心地漫游,随意地停留,这种自在与悠哉是我最得意的,顶不喜欢那种到此一游式的旅游,不论是大本钟还是埃费尔铁塔,我相信真正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并不多,就如同我们的故宫一样,北京人谁没事儿去那里找那份拥挤与嘈杂啊! 那个周三正好赶上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她的离世再次带给我一个信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真的走进了历史,留下的只是传说,任何人与事都有过曾经的辉煌,我会庆幸自己曾经有机会经历或见证这样那样的辉煌,哪怕是赶上一个尾声,或者是远远地注视那些历史伟人,有心或者无心地为自己平淡的日子留下些许惊喜与感动。 离开英国的时候,机场墙壁上英国皇家礼宾绅士的巨幅照片特别醒目,其实那个日不落帝国也正在向我说再见,感觉历史又将一个奇迹归为平淡,国家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
个人分类: 空中日志|1647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英伦血迹(9)
热度 7 麦燕萍 2013-1-13 07:16
九、家和万事兴 经济危机导致餐馆业利润的减少和房地产市场的萎缩将钟炎荣打击得体无完肤,他从一个家缠万贯的公子哥儿到在异国他乡开餐馆连锁店的大老板,一路走来,虽说也是坎坎坷坷、波波折折,但是起码在经商赚钱方面是只盈不亏的,这也是他信心的最大保证。可是现在的一切,让他有点喘不过气了。 其实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两年,餐馆行业的利润空间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这主要是因为此行业投资不大,起点低,入门条件不高。很多人在餐馆打几年工,从最底层的打杂做起,一步步地做到油煲炒饭面,然后是帮厨和走位(即是在大厨休息的那天,顶大厨的工作),最后是大厨和厨房管理,这个过程顶多需要 5 年时间。在这几年时间里,因为打餐馆工基本上是包吃包住,所以钱是可以完全攒下来的,于是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开餐馆或小吃店的原始积累。等到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很多人就考虑出来单干了。 本身中国人在英国能从事的行业就不多,现在看到餐馆行业有利可图,于是大家都一窝蜂的挤上了这条船。单是在“阿里山之村”那条街,就相继地开了五间中餐馆和小吃店。僧多粥少,于是从价格、服务、品种和份量上都开始了残酷的竞争,价格越压越低,份量却越供越大,甚至还出现了套餐、买一送一等项目,服务也显现多元化,增加了下午茶的服务等。可是是成本却没变,租金还是那么高、原料进货价也未减,连钟炎荣这种大手大脚惯了的人都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了。可是即使是这样,依然是获利微薄。 经济危机的到来,各行业都受到牵连,尤其是建筑业、金融业、餐馆业、广告业和房地产等行业影响更大。钟炎荣的餐馆真的是雪上加霜,开始入不敷出。很多餐馆都开始了裁员,钟炎荣也想到了这条路子。但是餐馆里的几乎所有员工都是钟炎荣手把手培训出来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裁谁都舍不得啊。而且,每个人都不容易,都需要养家糊口,没了工作,一家人都要挨饿啊。最后权衡再三,钟炎荣决定一个都不能裁。为了增加业务养活这一大队人马,唯一的方法就是开源节流。钟炎荣更倾向于“开源”,经过苦思冥想,他想到了送餐的外卖业务,即是将餐送到客人家里或办公室里。想不到,这一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懒人、宅男宅女和办公室忙碌人员的欢迎,外卖的订单直线上升,所得的利润多多少少补充了 EAT-IN 的不足。为了减少成本,钟炎荣有时自己亲自外出送餐。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生意终于可以维持下去。 而让钟炎荣最头疼的是房产,房屋和土地的价格下跌了一半都无所谓,反正这些都只是帐面上的数字,只要不卖掉,也换不来现金,对实际生活影响并不大。最难对付的是那些租户,有班上有收入时,大家都好说话。忽然间失业了,没进帐了,从他口袋里拿钱就如同如虎谋皮了。他们要不躲着你,打电话不接、敲门不见人,要不嘻皮笑脸跟你打哈哈,让你难以开口骂笑脸人。 这一系列的事情搞得钟炎荣应接不暇、心力交悴,血压忽然升高,心率加速,住进了 WHITECHAPLE 医院。 如萍送爱玛上学后,匆匆赶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一下子苍老了十岁的父亲,如萍心里难过极了。她握着老爸的手问:“爸爸,您觉得好一些了吗?” 钟炎荣缓缓地睁开眼睛,懦弱地说:“没事的,只是血压升高了一些,老年人常见病,不要担心哦。” 如萍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爸爸,您这都是累出来的。您以后也不要太过于操心了,餐馆里有我和其他的几位经理呢。关于租金那一块,您就放心好了,我有我的方法。您这段时间好好地休息,什么都不要想,配合医生治疗,早日恢复。家里更不要挂念,我、妈妈和爱玛都会照顾好自己的。” 钟炎荣很无奈地说:“萍萍,难为你了 …… ”。 如萍虽然已经年届 30 岁,但是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每天除了去餐馆算算帐、陪父亲去找找房源地源、到房地产学校读读书、送女儿到上下学,如萍的日子过得非常的无忧无虑。可是,这一次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和父亲的忽然倒下让她一下子成熟起来,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父亲为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都五、六十的老人了,每天还要辛辛苦苦地奔波操劳,他所做的这一切还不是为了给妻女撑起了一片无忧的天空?现在,是自己应该站起来承担责任、独挡一面的时候了。 看到一个漂亮女子上门追债,租客们一下子变得难为情起来,他们也坦诚地谈了自己的困难。租户中一部分是年轻白领,一部分是大学学生。通过交谈,如萍认识到,由于失业率飙升,导致那些金融城工作的年轻白领都下岗失业了。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毕业于商科名校,除了经济外,什么都不懂,但是心志又都很高,不愿低就那些待遇差或辛苦的 LABOR 工作。对此,如萍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他们说过自己父亲的奋斗史,鼓励他们暂时先找一份不对口的工作以对付目前的生活所需,说不准在此期间还可以遇到很好的机会,现在的低就也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如萍甚至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或者餐馆的老客户中推荐这些白领租户,以帮忙他们早日找到合适工作。 对于大学生租户,有些家里经济困难的,需要自己打兼职来赚学费和生活费。由于到处裁员,他们首当其冲地成了牺牲品。只要餐馆忙的时候,比如举办婚宴、会议或者有送餐的业务,如萍都尽量地为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让他们来做兼职的服务生、传菜员或送餐人员。对于那些实在是交不租金的,如萍都允许大家拖一拖,以一起度过难关。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下,大部分的租金问题都以大化小,以小化了了。而且,通过这一事件,租户和房东都建立起了一种互相信任、相互爱护的温暖和睦关系。他们都亲切地称如萍为如萍姐姐,和如萍打成了一片,只要一有房间空出来,租户们都积极地推荐信得过的朋友进来住。 钟炎荣得知了这一切,欣喜地看到了如萍的成熟,他甚感安慰,觉得自己的这一病换来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女儿,这病病得真的不冤!
859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英伦血迹(6)
热度 9 麦燕萍 2013-1-3 01:43
六、成为侨领 两家“阿里山之村”的小餐厅和“武汉大酒楼”给钟炎荣带来了滚滚财源,他的财富指数直线上升,他买了房买了车,提供给一家老小非常富足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病夺去了婉仪再做母亲的权力,也让钟炎荣想要一个儿子的愿意变成空,这成了钟炎荣人生中小小的遗憾。 随着生活和生意的稳定,女儿的逐渐成长,钟炎荣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他开始关注政治、时事和民族问题。 20 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种族主义使黑人和亚洲人遭遇了明显的偏见。在房东太太贴出的广告里,都会注明“不接受狗、爱尔兰人和有色人种”,涂鸦和侮辱词如“巴基斯坦人滚蛋”遍地兼地,以及就业和住房领域直接和间接的歧视。有些地区的亚洲家庭在居家和生意上受到了漫长而持续的打击,诸如涂鸦、往邮箱倾倒排泄物、甚至纵火。 随着种族反歧视运动在北美取得了阶段的进展,比如 1954 年,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 1955 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罢乘来反对公车上的黑白隔离措施一年之久,终于迫使公交公司取消种族隔制。欧洲的现状也有所改变。这一切都大大地刺激了钟炎荣。他开始思考,作为中国人,他应该为海外的中国人群体做些什么,让华人的地位也得以提升,让岳父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船友们时不时会有联系,每年逢年过节都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钟炎荣的好友志新的事业发展得很不错,在姑丈的团队里干了几年,学到了不少技能,扩展了人脉,后来自己出来单干,也有了自己的装修小团队。因为做工精细、为人诚实,志新的装修公司在华人界很有口碑。另一个好友锦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一家机械厂做工人,但在 1957 年的那场经济危机中被裁员,后来到炎荣的“武汉大酒楼”做厨房工作人员,熟悉了饮食行业,在钟炎荣的资助下,也在外地开了一家小餐馆。三个好友经常聚在一起把酒临风,畅所欲言。 由于钟炎荣学历较高,能文能武,加之好善乐施,在伦敦华人界人缘极好,当选为英国最大的华侨社团进和会秘书长。进和会成为于 20 世纪初,是一家华人互助组织,初衷是帮助新移民在英国安营扎寨。 在日本发展的侵华战争,激起了爱国热潮,该社团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国内的抗日战争。现在社团在全英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其宗旨、功能和范围都有所扩大,以便更好地帮助华人在异乡生存与发展,融入当地社会。作为社团的秘书长,钟炎荣有机会更好地参与华人界的活动,他对在英华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更多的了解。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的那场经济危机导致很多华人下岗,比如锦明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是钟炎荣的餐馆实在是无法收留得下那么多人,他经常想:这些人在职场中败下来的原因是英文差、学历低、无技能。社团是否可能开办一些学习班,比如英文班、厨师班、理发班、装修班等,以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的能力?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会长了全力支持,在钟炎荣和志新的赞助下,社团学校开张了,学员们在这里不但学习是免费的,生活上有困难的学员甚至连吃饭住宿都可以免费。社团成为了一个助人助学的大家庭。 通过和更多中国人的接触,钟炎荣意识到大多数在英华人从事的都是纯体力或低技能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很长,比如餐馆工,从早上 11 点到晚上 12 打烊,超过 12 个小时,而且每周工作六天,有的甚至七天。由于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厨房里全是油烟,对身体很有害。于是钟炎荣就倡导大家应积极做锻炼,以强身健体。于是,社团决定举办一年一次华人运动会。运动会不但提供给华人们一次愉快相聚的机会,更是让大家认识到了运动的好处。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钟炎荣积累了很高的人气,他在华人界的地位飙升,后来当选为进和会副会长。 小如萍渐渐长大了,她不但生得如花似玉,而且能歌善舞。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爱学习,没考上大学。这也没关系,反正老爸有钱,进老爸的公司也未尝不可。可在自由世界长大的女孩如萍,执著、叛逆、崇尚独立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热爱音乐、喜欢跳舞,和几个发烧友组建了一支乐队到处演出。钟炎荣夫妇对这个唯一的任性宝贝女儿骂也不是,打也不是,都不知如何管教她了。有一天,如萍带着一个亚裔的男朋友回家,男孩也是乐队的成员。钟炎荣夫妇坚决反对她们在一起,男孩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艺术能当饭吃?而且他们不到 19 岁,太年轻了。但是如萍一旦认准的事,九匹马都拖不回。没办法,钟炎荣夫妇只好同意她们结婚,希望婚后两个能够共同成长、尽快成熟起来,别再做一些不靠谱的事。不久后,孙女爱玛出世了。由于年纪太小,实在是承担不了那么大的责任,加上向往自由,父亲在小爱玛不满周岁时居然离家出走了。经历了这件事,也可能是母爱使然,如萍迅速地成长起来,除了对男人不再信任外,她变得比以前懂事了,不但悉心照顾女儿,还偶尔帮忙父母打理打理餐馆的生意。 一天,志新和炎荣小聚,谈起了来英国多年的辛酸。就是因为长了一张外国人的面孔,他们倍受歧视。去政府部门办点事情,工作人员一看你是有色人种,马上就给人脸色看。甚至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西人的餐馆,有专门有分区就座,白人占据中央位置,其他人种只能坐在右边靠窗的角落。在租或买店铺时,白人业主一看你是外国人,马上对你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多方刁难。即使是西方电影里,中国人的形象都是猥琐、狡猾和易怒的。钟炎荣想起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 他独自驾车到曼城去看锦明,在一车站休息站小憩,由于对地图上的标示怀有疑问,看到一个白人警察站在那里,于是就走过去有礼貌地向他求教。此警察傲慢地听完他的问题,用一种居高临下地语气不屑地说:“连地图都看不懂,还到英国来干吗!”气得钟炎荣在心里狠狠地骂道:“如果我们什么懂,还要你这警察白痴干吗?” 炎荣还想起他的妻子婉仪,婉仪在公司里做财务人员,公司里百把号人,其实真正做事情的也只十几人,其他的要不是老板的亲戚朋友就是公司的资深员工,几乎全是吃闲话的。财务部只有三个人,干活的是婉仪和她的师傅 AMY , AMY 来自法国,也属于备受欺负的外地人一族,另一同事是老板的亲戚,什么都不做,就会成天打小报告,甚至婉仪上洗手间稍微久一点,都被老板抓去批评一轮。婉仪拿的工资最低,干的活却是最多最累的,而培训的机会永远轮不到。公司里的有些人非常自私,只要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绝对会跟你斤斤计较。婉仪在那家公司干了几年,都差点得了忧郁症。还好后来炎荣的餐饮事业有所起色,婉仪就辞职回来家帮忙管理丈夫的生意帐了。 说到心痛处,两个 嘘息不已。他和志新的手握到了一块,他们深知有色人种为争取权利和提升地位任重道远,更深感自己肩上的重担。
12748 次阅读|2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0 18:00 , Processed in 0.041750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