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建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请为中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热度 30 cat 2013-6-1 20:24
受邀请本人近日(时间待定)将去中国驻美大使馆经济处就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问题与他们座谈。在去之前想征求一下大家对中国经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虽然身在海外,不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出多少力,但能出个点子也是不错的贡献。虽然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不一定会被采纳,但给他们做个参考 ,能使中国的 经济建设更加有效和少走弯路就是个贡献!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尽管可能不成熟,完全可以拿出来讨论讨论,同时我还可以代为转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大家群策群力,说不定真能为中国的经济问题找出不少好办法来! 如果你想把你的想法直接寄给国内或中国大使馆也是件好事!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中国经济建设出力了! 谢谢大家!
13894 次阅读|65 个评论
分享 吵架,骂街,与社区网站建设 (三)
热度 15 乔雨风 2013-5-5 10:06
吵架,骂街,与社区网站建设 (三) -乔雨风- 我们上文讲到,骂街有三个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的定义是, 即使如果一个不具备了,结果就 不成立了。 条件一: 得有一条街 条件二: 得有一个容得下很多看客的一个大广场。 条件三: 看客同骂街双方或一方必须知根知底,了解事情的来拢去脉,往日恩怨情仇。 VANO 就说了,先“把那条街先灭了再说”。这正是我想出的主意。 什么是“那条街”?什 么“湾口”呀, “村口”呀, 就是那条街。 釜底抽薪, 没有了街, 也是无法骂街了。 肯定有人说, 这是馊主意。“自在飞花”讲“好像大家最恨的是第三, 最喜欢的也是第三”。 没办法,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其实我担心的并不是吵架骂街, 而是这个湾的长期发展。 这个网站现在基本只有一种声音, 一群人, 志同道合也好, 臭味相投也好, 基本上是排他 的。 这个只能容下相似的声音, 相似的人的问题是由网站的设计造成的。同网站的湾规关系 不大。 其实不只是这个湾, 其他海外华人的网站也是这样。 请记住这句话, 由于所谓“湾口”, “微博广场”的存在, 总有一天让一群人, 或一种观点主导这个公共场所, 这个网站就定性 了, 不会发展了。 例子: 那个MIT 就是一个WSN 留学生的网,女孩都不多。 “华人”由于一帮女人天天讨论买 包包生孩子, 就成了“大妈网”。 BK村就是右派网, 我们这个湾还不好定义, 你说它是爱 国抗日网吧, 连不同形式的爱国抗日都容不下, 人家也走了。 你说人家为什么走? 因为那个“大街”被更强的人占领了。 大家私心里一定担心, 如果没有这条大街, 我的文章是不是就没人看了?其实是一种错觉。 没有了大街, 就形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沙龙”或聚集点。想谈抗日的, 就上老岳家。想 悠闲的, 就同鹏哥家。 想听北京话的, 就去ww家。 如果墨鱼同老岳斗嘴, 我们照样看热 闹。 其实有的东西放在大街上, 也没几个人看。 比如8288 发的那些视频, 看的人不多。不过 我很喜欢, 有时去献花, 你放哪里我都会去看。 大街去掉, 以链接"类似 (观点, 内容, 地域, 等等。。。)”文章来推广博客文章, 效果不会比现在差。 想想WALMART, COSTCO, 如果只贩卖一种东西, 是不可能做大的。 也许我这些话会引起网站主人的反感。 人家愿意怎样玩, 后果自负。 我其实没有理由在 这里评论的。人家这样做自有目的。我确实也是吃饱了,闲的。 其实还是希望这个网站发展,现在这个样子,真有点半死不活。 请你们做一点他人不敢尝试的吧, 大不了再回到从前。 从哲学上说, 这种“大街”, “大广场” 的东西, 也反映了中国文化。 我们要大一统, 美国人搞联邦。 “天安门广场”世界最大, 美国“时代广场”就是一个十字路口。 我无意评论那种文化好, 其实各适合于自己的历史和现状。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 那种 网站模式才能发展。
23241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吵架,骂街,与社区网站建设 (二)
热度 17 乔雨风 2013-4-30 22:22
吵架,骂街,与社区网站建设 (二) -乔雨风- 上初中时,我们家搬到了新楼。两幢大楼,一个六层,一个十二层,中间有一个大院。 一个院住的,大多是我爸爸的 同事。不过, 邻里间的交往明显地减少了。因为如果关上门,即使是同一单元同一楼层,也不知道邻居家里怎么回事。 也许是人的素质高了一点 (这话其实一点不准确,什么叫素质高呀?比如赵忠祥, 赵本山, 那个素质高?),也许是捧 场的人不多了,骂街的人明显减少了。 偶尔也有人在院子里骂, 不过效果明显打折扣。首先是大家都关门关窗,一般 也听不见有人在骂街。另外即使是有人围观,由于大家彼此对情况不熟悉, 对骂出来的一些大院典故,参与者历史, 以及来拢去脉不甚了了, 哄笑喝采的人明显减少。 看的人呆若木鸡, 骂的人得不到加油, 双方缺乏互动。所以骂街 的现象越来越少。 后来我出国了,第一次回国发现家里搬到了更好一点的社区。 邻里之间更不来往了,隔壁住的是谁都不知道。 每家一 个防盗门,外面放炮都听不到,不要说是吵架了。 看不见骂街的了, 似乎国人的"素质"提高了 --- 直到有一天我接触了海外这些中文网站 - 原来都在这里呢。 网上骂架继承了骂街的精髓, 与之发扬光大。由于不用真名, 看不见真人, 不用担心人家一扁担拍过来,所 以说起话来更肆无忌惮。另外由于可以穿马甲, 没有帮腔的自己也能弄出几个来。 进一步分析国内骂街现象越来越少的原因,发现其实是骂街的三个必要条件不具备了, 并不是人或文化改变了。 条件一: 得有一条街 条件二: 得有一个容得下很多看客的一个大广场。 条件三: 看客同骂街双方或一方必须知根知底,了解事情的来拢去脉,往日恩怨情仇。 国内的小区越来不具备这些条件了。 我们这些社区网站, 什么湾呀, 什么村呀, 完全继承了以上条件。 第一第二条在虚拟空间很容易满足。 第 三条是社区网站优势, 由于网友流动性不大, 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 谁"鄙视"了谁, 永远记得。 乔老爷的下一个建议, 就是通过改变网站版面结构, 来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不是改变什么人, 也不是再 定什么规矩。其实我已经暗示了,你能猜出来吗?
1754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吵架,骂街,与社区网站建设 (一)
热度 26 乔雨风 2013-4-29 08:02
吵架,骂街,与社区网站建设 (一) -乔雨风- 小时候家里住在一个大杂院,干部,工人,市民,医生各种职业的家庭住得很紧凑。谁家有个矛盾, 一个大院都知道了。上小学的时候,大院里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吵架了,有时是一个家里的夫妻吵, 有时是儿女同父母吵,有时是兄弟姐妹吵,有时是邻居互相吵。 吵架一般是在屋里吵,不过由于那时房子隔音不好,或者干脆开着门开着窗户,一个大院的都能听 到。这时“吵架”就开始向“骂街”方面发展了。 不过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骂街。吵架一般是两个人吵,骂街是一个人骂,即当对手已经退出了, 一个人留下继续骂。一骂一小时,一骂一条街。经常听人们不无羡慕地说:那老张家媳妇真能骂,骂 半小时都不带重样的。 (写到这里插一句。最近湾经常有一些火药味,我写这个可能会被某些人认为我在讽刺谁。如果这样, 你真是自找苦吃了。其实我这里的“吵架,骂街”都不是贬义词, 无论好坏,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人先看心理医生, 再不行就开枪。我们先“吵架” 再“骂街”,不过是渲泄的方式渠道 不同而已。至于吵架的各方,我都觉得很可爱的。说可爱,是因为只要是来这个爱国网站的,都值 得我们爱,至于吵的原因,有时是因为讲话方式和态度,确实是让人哭笑不得的。) 好了,继续写我的论文。吵架一般是有一个或几个争论焦点的。骂街就不同了。骂街没有一个争论点, 重点是把对方骂倒,骂得哑口无言,至于内容可以任意发挥。一般高级一点的骂街要纵横古今,风趣 幽默,时常博得观众看客的一阵哄笑。低级一点的可以脏话连篇,夹杂一些性暗示,或性明示,问候 八辈祖宗,要对方无地自容。那时还没有春节晚会小品一说,不过精彩一点的街骂,就是本山大叔小品 的前身。 我在北方长大,一直以为骂街是北方文化的特色,觉得那吴侬软语骂起来肯定不给力。后来听南方朋 友讲,他们那里也骂,这才知道骂街不是北方文化的特色,而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最近一上海阿 姨在香港地铁里大骂一港男,迎来网上一片喝彩,被誉为“客场作战也能大胜,从此对上海女人改观”。 这个没见过骂街的朋友无法体会其韵味,我不妨摘录一点: ———— 近日,在网上流传一段港铁上两位乘客大爆粗口的视频,而这场骂战的导火线只是因为一次推搡。 据现场网友描述,当时这位 上海女士被人推到撞到香港男,并立马赔礼道歉,说對唔­住(对不起)。 但港男不知为何突然发脾气,叫上海女返大陆并爆粗口。 结果上海阿姨发飙,用粤语与港男对骂,并在港男说大陆人穷后亮出自己上海人身份。网友看完 短片大呼“上海阿姨威武!”, 现在,我们来看下翻译的现场实录。     骂战一开始,港男占据主导位置,破口大骂上海阿姨。他不仅爆粗骂娘,更说“要好好学做人”“ 扔你烂??去海北同 台北都死光”。上海阿姨回击:“就是会说粗口,垃圾人一个,没文化”“香港被 你害啦,香港没你早發達啦。”     港男随即回应“你哪个国家啊,大陆,台湾,韩国,粉肠?...”港男之后继续大曝粗口,并骂: “你是大陆的啊, 大陆穷呀。”上海女亦不甘示弱“我是上海人,我们在跳澎恰恰 ,你还在吃番薯!”     港男听罢,回骂“问候你老母”等粗口,上海阿姨力争上游,“脱下裤子看下你下面什么形,脱 裤子啊,你干嘛不脱裤, 不脱你就是没资格,干嘛不回去*你妈。我回家脱了裤子等你,最好让你 妈妈知道她儿子下面长什么样子。你脱啊脱啊!” 港男一边骂神经一边回避。   港男回头思量了下,再度出招“你们中国人都贪污啊”。但上海女亦抵死回应“*,你们也贪污 啊,连曾荫权都贪污啊!”     两人吵架波及旁边乘客,乘客纷纷下车或躲开,上海阿姨后来居上,大跳脚怒骂港男,回敬 港男粗口。   港男最后败下阵来,随乘客下车躲风头,但上海阿姨依旧不依不饶,冲上去大骂“四八公, 脱裤子啦,你去死吧,快去死!” 似乎要摆个精彩结尾 ——————   这场骂充分表现了骂街文化的精髓,要狠,要脏,要有性描写。最后争论的事情本身已经没人理会, “曾荫权都贪污”也被当作骂街的武器。 (未完待续)
24911 次阅读|5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3 09:55 , Processed in 0.023793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