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联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水中球的负引力与质量重整
岳东晓 2016-10-26 06:17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新闻提到三星公司的量子点显示器(Quantum Dot Display),准备写篇 Quantum Dot 的介绍,其中有个概念叫着 “电子空穴”(electron hole) ,想举个经典力学的例子作为比较,于是联想到水中的气泡的运动。结果发现这个水中空穴的问题还挺有意思。因此,我专门写篇博文。 考虑这个问题,一个体积为V的质量为m的空心球从深水处释放开始上浮,F=ma, 请计算球的初始加速度。水的密度为 d,重力加速度为 g。 很多人可能回答:根据阿基米德两千多年前的发现,空心球受到的浮力是排开水的重量,Fb = d V g。 取向上为正方向,空球上的力为 F = Fb - mg = - (m- dV) g 。加速度 a = (d V g - mg)m = (dV/m -1) g 。这看起来没错。我们总结说,空心球的加速度等于空心球排开水的质量除以空心球的质量减去1,再乘以重力加速度。 对比一般物体的重力公式,我们发现空心球的有效引力质量为 m - dV 。对于轻球,这个值是负的。负引力质量出现了。 但这个结果显然有问题。空球可以做得很轻,排开水的质量与球质量的比可以很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极端情况,球相当大,主要质量来自里面的空气,球壳可以忽略。水的密度(1000 kg/m^3)是空气密度(1.225 kg/m^3) 的816 倍。 上面的结果竟然说空心球的加速度达到 815 g 。不可能。但是问题在哪? 有人可能说,水的阻力呢? 水的阻力与球速度有关,速度为零,阻力为零,而球的初始速度为0 。查看我们上面的全部论证似乎无懈可击。我们只能质疑阿基米德或者其适用条件了。 浮力是全部压力的总和,球下部压强大,这个差别求和之后就得到了浮力公式。但是阿基米德原理考虑的是水处于静止平衡的状态的情况,我们的情况里,球向上加速运动必然会推动水的加速运动,水不再处于静平衡,球附近水的压强跟静止情况不同,阿基米德不能简单套用了。怎么办? 一个办法是运用流体力学,要解微分方程。难道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得出一个基本正确的结果?我这里给出一个思路,这个思路在粒子物理以及凝聚态物理中都会用到。在粒子物理中,当年狄拉克提出一个电子海的概念,他想象真空填满了无限深的负能量的电子,叫着电子海。有人曾问狄拉克,如果真空有无穷多的电子,我们怎么没有被电击倒。对此,狄拉克只能说,处于这个电子海里就像鱼在水中不觉得水的存在一样。当然,现在看来,狄拉克这个电子海的概念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了,但其启发性是不可忽略的。当这个负能量的电子海里的一个电子获得能量成为正能量的电子,那么电子海就会出现一个空穴。计算发现这个空穴的质量跟电子一样,电荷是正的,称为正电子。后来,正电子被发现了。今天,正电子甚至被用于医疗成像,PET 扫描的P就是 positron --正电子。类似的空穴等于粒子的概念在凝聚态物理的能带理论中也有。 我们不妨按照类似的思路计算一下水下空心球的有效惯性质量。为此,我们考虑这个水+球系统,计算当球的速度是 v 时,系统的机械动能 E_k。球本身的动能很简单,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水的动能。如下图,设球本来在位置A,以速度 v 运动到位置 B。 最简单的物理图像是,这相当于原来在B处的水在同一时间内运动到了 A。如果是这样,那么水的动能 E_kw 将是 E_{kw} = \frac{1}{2} \rho_w V v^2 但这并不是实现这个结果动能最少的情况。B处的水可以流向中间的C处,而 C 处的水同时流向 A。这样,水的流速减半。水的总动能是 E_{kw} = 2 \times \frac{1}{2} \rho_w V (v/2)^2 = \frac{1}{2} v^2 系统的总动能 E_k 是球的动能加上水的动能, E_k = \frac{1}{2} m v^2 + \frac{1}{2} v^2 = \frac{1}{2} \left \hspace{1mm} v^2 对比动能公式,我们发现在这个水流假设下,水中球的有效机械质量为: m_i = m+ \frac{1}{2} \rho_w V 也就是说,水中球的有效惯性质量等于 球排开的水的质量的一半加上球本身的质量。当然,这个有效质量与水流的模式有关,但可以看出,这个等效质量也取决于球所在介质的属性。这可以叫质量重整化。 设空心球纵坐标为y, 如果我们写下 水+空心球整个系统的重力势能 U, U= U_0 - V\rho_w g y + mg y = U_0 + (m - V\rho_w)g y 可见,水中球的引力质量为 m_g = m - \rho_w V 也就是说,水中球的等效引力质量等于球的引力质量减去所排开水的引力质量。这个等效引力质量可以是负的。这与半导体中空穴的电荷与电子电荷相反类似。 水中球的加速度是: a = \frac{m_g } {m_i} g = \frac{m-\rho_w V}{m+ \frac{1}{2}\rho_w V} g 。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居然可以引发各种深刻的物理概念。大家可以进一步思考,补充。
个人分类: 科普|7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国家科研和政府扶植资金要规范化
稻草 2016-7-29 08:32
国家现在有两部分资金没有规范,没有发挥出效率。一是科研资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植资金。 正因为没有规范化,因此才出现各种怪现象。1、科研投入大,效果不佳,成果很少。国家每年投入上万亿,没有取得预期效果。2、科研项目资金相当于白给, 国家 也没有回报的方式。3、扶植企业的资金也没有得到回报。联想、华为、华大基因等国家投入了科研资金,只说是科委的项目投入,但没有得到资金的任何回报,政府的钱 白花了 。4、各级政府扶植企业的钱,也没有一个回报的机制,基本是白给,名义上是扶植企业发展,增加税收。这实际是两回事,资金的投入是要有说法的,要有回报,税收是另一回事,是企业发展的事。5、这种白给的方式给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公平,包括经济与政治等的不公平、不公正,对社会是一种负能量。 怎么规范呢?就是规范投入的方式。 一是以贷款形式投入。 二是以债券投入。 三是以风险资金投入。 四是以股权投入。 ......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1月11日的联想——网文收集:俄罗斯“十二月党人”和他们妻子的画卷... ... ... ...
热度 9 燕山红场 2015-11-10 06:25
11月11日的联想——网文收集:俄罗斯“十二月党人”和他们妻子的画卷... ... ... ...
列宾的油画《不期而至》 克拉姆斯柯依( I·N·Kramskoy )无名女郎 1883 年 75.5 × 99cm 近两百年前,在俄罗斯沙皇治下,因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组成的 “ 十二月党人 ” 阵列中,又曾涌现出过多少铮铮铁骨的男儿!今日引用俄国的这段历史资料,与诸位共同欣赏二百年前俄罗斯 “ 十二月党人 ” 阵营中铁血男儿的风骨与风采! 1825 年 12 月 26 日(俄历 12 月 14 日),一群思想激进的俄罗斯贵族青年军官,为了推翻沙皇专制政体,废除农奴制度,在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宣誓就职之时,在彼得堡枢密院广场发动起义,后世称这一历史事件为十二月党人起义。 那一天寒风凛冽,残阳如血。 3000 将士聚集在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像下,他们在一群贵族军官的带领下,不畏强暴,挥自由之剑刺向昏暗暴虐的皇权。然而早有防备的尼古拉一世,派出重兵将广场层层包围,并下令开炮血腥镇压起义者。在武力对比悬殊的的情况下,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失败了;继而,五名策划领导起义的十二月党人被处以绞刑,一百余名参加起义的十二月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服终身苦役。但在俄国历史上,这群年轻的贵族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对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一次猛烈的冲击! 那一天,天气寒冷,白雪覆盖了俄国首都彼得堡城。一清早, 3000 多名俄国陆海军官兵,从各自营房出发,列队走向彼得堡市中心元老院广场。只见他们个个全副武装,表情严肃,刀剑出鞘,一路高呼 “ 拒绝宣誓! ”“ 反对宣誓! ”“ 要求宪法! ”“ 要求民主! ” 的口号。上午 10 时,陆海军官兵们在元老院广场彼得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荷枪实弹,准备战斗。他们的枪口和一阵阵愤怒的口号声,直指正在准备登基为皇的尼古拉一世。 他们是谁?这是一支由具有民主思想的贵族青年和知识分子领导的起义队伍,也就是后来被俄国共产之父列宁高度评价为 “ 俄国第一代革命者 ” 的 —— 十二月党人。 十二月党人大多数出身于贵族家庭并在沙皇统治机构中担任一定官职,但他们并不愿意沉溺于贵族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盲目地为沙皇专制统治尽忠尽德,他们从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努力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他们从少年时代起大多接触过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有些人在学校读书时便开始钻研西方特别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这些著作多半出自伏尔泰、卢梭、马布里等人手笔。 在 1812 年抗击拿破仑大军入侵俄国的战争中,他们曾经响应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号召英勇地进行战斗,直至把法国军队赶出俄国领土。在俄国军队远征西欧的过程中,所到之处大多已进行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诞生了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的土地上,他们真正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感受了人类的尊严。 他们便不由自主地将黑暗的俄国与自由的法国进行了比较,他们在现实面前感到困惑,他们感受到不仅在俄国,在所有欧洲国家,都感到失望和受骗了。感到自己为保卫祖国曾不惜流血牺牲,但难道我们解放欧洲就是为了把锁链套在我们身上吗?难道我们用血汗换来的国际地位就是为了在国内让人们受侮辱吗? 1825 年 11 月 19 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他没有后嗣,按照俄国皇位继承法,他的二弟康斯坦丁应继任皇位。但康斯坦丁却将皇位继承权让给了沙皇的三弟尼古拉。不明真相的军队和居民,在亚历山大死后立即向康斯坦丁宣誓,而宫廷却指定 12 月 14 日向尼古拉一世 “ 再宣誓 ” ,十二月党人所期待的时机来到了。北方协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利用皇位中断,发动武装起义。 1825 年 12 月 14 日,当起义部队集结完毕,并打退了效忠皇室军队的多次进攻后,担任起义统帅的特鲁别茨科依却仍未露面,这就为尼古拉赢得了时间。他调集了 9000 名步兵和 3000 名骑兵,使用霰弹向起义部队进攻。起义者退到冰冻的涅瓦河上,冰面已被炮弹打穿了许多大洞,不少人掉了进去。元老院广场上弹痕累累,血迹斑斑,尸横遍地。 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乌克兰,南方协会马上准备起义,此时,彼斯特尔突遭逮捕。领导起义的责任落在后继者肩上。北方起义失败的消息传来,他们并未因此退缩。同年 12 月 31 日,南方协会举行起义,几百名起义军从科瓦廖夫卡出发,向基辅进攻。途中因迷失了方向,六天后又转回原地,在空旷的草原上遭到沙皇军队骑兵和炮兵的猛烈攻击,被镇压了下去。 尼古拉一世亲自主持了审讯,十二月党人乐观镇定,英勇不屈。 1825 年 7 月 12 日,起义领袖五人在彼得堡被处以绞刑。 121 名起义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对专制制度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了。但是,他们那种为了民主和自由英勇奋斗,无畏生死,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精神,永久地刻在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中。 上面讲到了俄罗斯十二月党人中男儿的丰功,其实在这群男儿的背后,还有一批为男儿做后盾的巾帼!她们的伟绩,在俄罗斯历史上,也依然是惊天地、泣鬼神! 十二月党人是自觉地献身于自己政治信仰的,正所谓 “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 。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则是在把爱情献给自己丈夫的同时,又把青春、富贵、本应是幸福的一生,无怨无悔地献给了丈夫的苦难事业。也就是说,虽然她们没有直接参加十二月党人革命,但是由于她们对于丈夫事业的支持,也就间接地为俄罗斯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卫大尉尼基塔 • 穆拉维约夫从狱中寄给妻子亚历山大拉 • 格利戈里耶芙娜 • 穆拉维约娃的信中写道: “ 亲爱的,自我们结婚以来,我没有向你隐瞒任何事情,唯有这次起义之事。我曾多次想对你说出这个不祥的秘密,可是我真怕你为我终日担惊受怕 …… 现在,我给你带来了痛苦和惊吓,我的天使,我愿双膝跪在你的脚下,请饶恕我。 ” 年仅 21 岁、美丽温柔的穆拉维约娃,当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且正怀着第 3 个孩子。她收到丈夫的信后强忍悲痛,立即回了一封真挚感人的信: “ 亲爱的,请别对我说这样的话,这使我心碎。你没有什么可请求我宽恕的。亲爱的,我嫁给你将近 3 年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天堂里,幸福无比。然而,幸福不可能是永恒的。爱情中有天堂,也有地狱。别悲伤、绝望,这是懦弱的表现。也别为我担忧,我能够经受住一切。你责备自己将我变成了罪犯的妻子,而我却认为自己是女人中最幸福的 …… 请等着我。你的泪水和微笑,我都有权分享一半。把我的一份给我吧,我是你的妻。 ” 当著名的十二月党人沃尔康斯基公爵被流放西伯利亚时,青春美貌的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吻别襁褓中的幼子,不顾重重阻扰,毅然奔赴西伯利亚与丈夫相伴。此举惊动了整个俄罗斯上流社会。当她途经莫斯科时,人们为她举行盛大宴会,隆重送行。这其中也包括她的爱慕者——诗人普希金。特鲁别茨卡娅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样描述她和丈夫相会时的情景:“谢尔盖向我扑来,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阵脚镣的叮当响声使我惊呆了!他那双高贵的脚竟然上了镣铐!这种严酷的监禁使我立刻理解了他的痛苦、屈辱的程度。当时,谢尔盖的镣铐如此激动了我, 以致我先跪下来吻他的镣铐,而后才吻他的身体 ……” 两年后,普希金将长诗《波尔塔瓦》献给这位伟大的女性,该诗《献辞》最后四行这样写道:“西伯利亚凄凉的荒原,你的话语的最后声音,便是我唯一的圣物,我心头唯一爱恋的幻梦。” 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女子,同他们的丈夫一样有着与生俱来的富贵和荣耀,生活在家仆成群的豪宅庄园。她们曼妙的身姿是宫廷舞会最美的音符,她们青春的容颜和浪漫的才情是点缀上流社会的桂冠。 但是,一夜之间她们的命运被彻底颠覆,她们的丈夫因为热爱自由而失去自由,因为要砸碎束缚农奴的枷锁而被戴上枷锁,因为深爱自己的祖国而远离家园亲人故土。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她们与 " 罪犯丈夫 " 断绝关系,为此还专门修改了不准贵族离婚的法律。出人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坚决要求随丈夫一起流放西伯利亚!她们的坚定迫使尼古拉一世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但当局随即又颁布了一项紧急法令,对她们做出限制:凡愿意跟随丈夫流放西伯利亚的妻子,将不得携带子女,不得再返回家乡城市,并永久放弃贵族特权。这就意味着:这些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女性,将告别昔日的富足与优裕,远离金碧辉煌的宫殿,远离挚爱的亲人和家园。 她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爱情和正义,追随丈夫的足迹,奔赴荒凉的西伯利亚。“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公民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她们不愧是“苦难俄罗斯的骄傲”,是迎着暴风雪绽放的铿锵玫瑰。 如果说十二月党人是那个时代的精英,那么他们的妻子就是这精英得以壮健的沃土;如果说十二月党人是社会的良心,那么他们的妻子就是这良心得以滋养的清泉;如果说十二月党人是俄罗斯的脊梁,那么他们的妻子就是这脊梁得以挺立的大地!正是有了这些美丽的天使的舍身相随,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十二月党人,才能如此从容面对西伯利亚的风雪严寒和沉重苦役,坚守着人之为人的不可轻易放弃的尊严与良知。 叶尤杰琳娜 · 伊万诺夫娜 · 特鲁别茨卡娅是十二月党人特鲁别茨基的妻子。当她的马车在饕风疟雪中奔驰了五个星期,来到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省时,省长大人奉沙皇的旨意,规劝她回到彼得堡去,她却坚定地说: “ 纵然我会死去,但并没有什么遗憾!我要去!我要去!我要死在丈夫的身边。 ” 亚历山大拉 · 格利戈里耶芙娜 · 穆拉维约娃是在整整斗争了一个月,才争取到流放机会的。当尼基塔 · 穆拉维约夫在监狱里会见从莫斯科赶来的妻子时,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 我对不起你。你还是回莫斯科吧,我不愿你与我一同身受饥寒之苦。 ” 穆拉维约娃回答说: “ 为了我们的爱情,我要永远跟随你。让我失去一切吧:名誉、地位、富贵甚至生命! ” 法国姑娘唐狄在巴黎听说昔日的情人伊瓦谢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消息,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俄国,并向当局要求批准她到西伯利亚去与情人结婚。她得到了许可,他们结了婚,几年后,在冰雪和疾病的折磨下,一对异国情侣终于倒在了西伯利亚的千古荒原。 严酷的环境,窒息的生活,一度使青年军官瓦西里 · 伊凡绍夫忧郁和绝望。此时,他的家庭女教师、法国姑娘尤米拉 · 列丹久给他写了一封求婚信,并且不久就来到了他的身旁 …… 哦,在以上的历史片断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铁骨铮铮反对专制的十二月党人的威武男儿,我们同样还看到站在他们身后的情侣方阵中,那些不让须眉、不图富贵、青史留名的巾帼英雄… 列宾的油画《不期而至》 这幅油画是列宾 1884 年前后创作的,内容表现的是那个时代俄罗斯一个家庭不同寻常的一幕:黄昏时分,一个 “ 陌生人 ” 的不期而至,仿佛投石击水,在这个平静的家庭荡起了一阵涟漪。 画面中的男子是一位刑满释放的十二月党人。一身风尘洒满了疲惫的身躯,流放的艰辛镌刻在沧桑的脸颊。只有那深邃坚毅的目光,依然放射出夺目的光华,喷射出灼人的正义之焰! 他本是这个家庭的主人,高贵的身世足以让他终生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然而,孤高的灵魂却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良知的苏醒。终于,十二月的一声惊雷,划破了沉沉的暗夜。也宣告了他们梦魇般噩运的开始! 长时间的流放,使他明显地和这个家庭产生了疏离:背向墙壁端坐在桌前的母亲,很快就认出来久别的儿子,悲喜交加的慈母欲言又止;在桌子前陪伴儿女的妻子,也本能地转过身来注视着这位不速之客 —— 曾经熟悉却又陌生的丈夫,久别重逢的惊喜使她不知所措;儿子带着好奇盯着未曾谋面的父亲,女儿则羞涩地注视着这位似曾相识的来客;就连门口的女仆也满脸狐疑地打量着不期而至的男主人。 于家庭而言,这是久别的重逢,是亲情的回归。于俄罗斯知识分子而言,这却是圣徒的凯旋,是普罗米修斯的归来!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 120 多位十二月党人戴着沉重的镣铐,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这是一片野兽出没、人迹罕至、荆榛遍野的蛮荒之地。在漫长的 30 年间,不断有人因劳累疾病而死,但 “ 在关键时刻,他们中无人会往后退 ”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因何而来,更明白自己为何而活着!在困厄潦倒的处境中,他们一刻也不曾放弃斗争。他们给家里人写信诅咒黑暗的专制制度,揭露政府惨无人道的罪行。一时间,十二月党人的书信在俄国各地被人们争相传抄,就像不灭的火炬,鼓舞着生活在黑暗和暴戾中的劳苦大众奋起反抗。他们以 “ 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烈焰 ” 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苍凉的西伯利亚上空,唱响了一曲震古烁今、响遏行云的壮歌! 如果说高贵的血统是与生俱来的,那么高贵的精神却是在日复一日的切磋磨砺中生辉的。平和宁静、从容不迫的心态似乎从来就是这个阶层最显著的标志。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他们仍然兴趣盎然地打猎、耕种、办学校、建新村。到了年底,他们甚至还可以为心爱的妻子置办上一件带着貂皮领的节日外套,俨然世外桃源的悠然。香梅吐艳傲寒霜,青松昂首笑风雪。他们就是绽放的红梅,是挺拔的青松! 十九世纪的俄国知识分子生活在了无根基的飘浮之中,而十二月党人就是他们的代表。一方面,那个时期,俄罗斯的贵族阶层愚昧无知、慵懒散漫,是过着无意义生活的 “ 多余 ” 人。作为他们中间的觉醒者,十二月党人与广大的中等贵族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另一方面,他们与处在社会底层的广大的 “ 无知 ” 农民也是格格不入的。在农民眼里,他们是贵族,是农民起义要消灭的对象。在进退维谷中生存的他们,同时受到来自上层专制君主和来自于底层的广大 “ 无知 ” 民众的挤压,感到异常的孤独。尽管如此,他们又始终脚踏着广袤的俄罗斯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心系着祖国的未来。列宁在自己被后人赞誉为天才论文的《纪念赫尔岑》里写道: “ 起初是贵族和地主、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窄的。他们与人民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事业并没有落空。十二月党人唤醒了赫尔岑。赫尔岑展开了革命鼓动。 ”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品格,追求真理则是知识分子天然的秉赋。而在俄罗斯知识分子身上,两者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恰达耶夫说: “ 我宁愿伤害俄国,我宁愿让它伤心,让俄罗斯蒙羞,我也绝对不说一句谎言,我必须把真理和祖国联系在一起。 ”“ 我比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更爱自己的国家,我希望它获得光荣,我也能够对我的民族的高尚品质做出评价;但是,我的爱国感情与有些人的有所不同 …… 我没有学会蒙着眼、低着头、闭着嘴地爱自己的祖国。我发现,一个人只有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祖国,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益的人;我认为,盲目钟情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首先要献身于真理的祖国。 ” 这个时期,俄罗斯知识分子在爱国主义上曾经存在着所谓的 “ 斯拉夫和欧洲派 ” 的争论。但在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的共识下,两派的目标是一致的。赫尔岑曾生动地将这比喻成朝着不同方向,但跳动的却是一个心脏的双头鹰。 爱真理,爱祖国,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这一主旨展示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宽广心怀和高远境界。 1837 年 2 月 10 日,普希金去世之后,沙皇政府千方百计地压低葬礼的规模,排斥民众参加。但民众却咏着《自由颂》,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向普希金做最后的告别。普希金的一位朋友问一个泪流满面的老人是不是普希金的亲人,老人回答: “ 不是,但我是俄国人。 ” 11/11 -15年 于莫斯科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320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华尔街搞金融的同学们
热度 2 岳东晓 2015-7-17 08:11
昨天在网上搜,注意到几个大学同学的信息,联想其 方枪枪介绍 PE 的文章 ,对他们的工作这才比较明白了。 有一位大学同学,拿的是生物物理的 Ph.D., 但一毕业就去搞金融方面的工作去了。我知道他当时在摩根斯坦利做 Merger Acquisition。昨天一查,发现他自己搞了个风险投资公司,给几个公司投了几千万美金。之前,还担任了什么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并购这个那个,把之前 做MA的经验用上了。 另一位同学,是物理的 Ph.D.,受上面那位同学影响,一毕业后也立刻转去搞金融方面的工作,先是是外汇交易。 据他说,做这些微积分都忘了,只要加减乘除即可。 我查了下,他 现在是 摩根斯坦利的 Executive Director (不知这是个什么级别)。 还有一位同学,也是受同学影响去搞了一阵金融,但干了一年,说太累,退出了。
个人分类: 随笔|5264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花花草草(4)-- 生命的音符
热度 10 xinsheng 2014-9-20 06:52
【推陈出新】花花草草(4)-- 生命的音符
黄瓜、南瓜秧藤其貌不扬,爬满篱笆也未必会有人留意。走近细看那些藤蔓,你会发现枝桠之间的新叶、花蕾,还有小瓜胚,是那么的碧绿青翠,生机勃勃,活泼可爱。更让我心动,还是藤蔓上每个节桠之间那 嫩绿如玉的卷丝,或舒展如流云,或卷卷如心结,或舒卷有致如五线谱音符。。。不管哪种形态,都因着卷丝和枝叶那份苍翠欲滴、生趣盎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音符。 或许还有人记得,我在七夕那天发过博文《图片征诗庆七夕》,里面有一张我当天拍摄的黄瓜卷丝“卷卷相依结同心”图片。那天我在霏霏细雨中撑伞拍摄收获颇丰,还有好多张形态各异的黄瓜、南瓜卷丝和新叶图片未曾展示,现在继续贴上来跟大家分享大自然生命的音符。 1. 2. 3 4. 5.
个人分类: 出新创意|7610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花开时节的意识流......
热度 9 宜修 2014-4-22 12:34
花开时节的意识流......
花开时节的意识流...... 宜修 家里的君子兰开花了。不知道为什么记忆中好像是父母在这里的时候养的,也许是父母爱花的习性留给我的印象吧! 反正只要是跟花有关系的人和事,我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和父母联系上......想必,那是我对他们物化了的思念。 女儿刚才来电话商量到底哪个学期去中国留学合适。尽管我明白这件事不该太感性,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将姥姥、特别是姥爷, 总在电话里念叨她的事儿和盘托出了.....说完之后, 希望,又不希望这会左右女儿对留学时间的影响。可,他们还能再等她多久呢? 写到这儿,不争气的眼泪已经像这花儿上的水珠一般潸然而下....... 一个不敢碰触的话题,想当年,我们潇洒地挥一挥衣袖时,可曾想到过? 本是花开的欣喜时分,却怎禁得心有千千结???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凌晨
个人分类: 馨香一缕|614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从明后两天的犹太新年联想到...过年随笔(旧文重发)
热度 16 宜修 2013-9-5 06:44
从明后两天的犹太新年联想到...过年随笔(旧文重发)
过年随笔 -- 回国观感录 — 宜修 前天在北京街头,听到一个女青年说: “ 我最烦过春节了! ” 这似曾相识的话,陡然让我看见了二十几年前,那个少不经事、又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自己。 小时候的春节,是寒假里几个家长被下放的孩子们,用攒下的零花钱在鞭炮小卖店里淘换着无限憧憬的时光;是年三十儿一大早,在东单菜市场排长队买鱼买肉、大事采购的场景;是几个小伙伴在我家剥着花生、嗑着瓜子、在暖气上烘着爆好的米花,手里打着扑克熬夜的氛围;是交子时分,争相希望自己采买的鞭炮,能与交子时分同步炸响的读秒;是年初一大早,走在门外的 “ 红地毯 ” 上的喜气洋洋! 高中、大学、初入社会时的春节,是阖家年夜饭后,溜出家门与同学、闺蜜、死党、及其后的他 “ 人约黄昏后 ” 的尽兴与甜蜜;是甩着对传统的不屑,洋为中用地在舞池中的徜徉;更是恨不能让春节被圣诞节取而代之的崇洋情结。 直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当贺年的祝福变成了一方贺卡,佳节的思亲剩下了隔空对话,才赫然发现那个与生俱来、曾经甩也甩不掉的春节,已经真的被自己不曾犹疑地远远地抛在了大洋彼岸。才冰冷地意识到:心充斥着被掏空了的寂寥,家也不过是清冷的四壁 …… 此时此刻,惟有在华人超市播放的喜庆音乐中,才能让空寞地心充满节庆的温馨,让采购的年货带来过年的欢乐。从那时起,我的词典里, “ 春节 ” 被传统化地置换成了 “ 过年 ” 。因为惟有 “ 过年 ”这个词汇 ,才让我真切地体验到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与生俱来的传统的传承。各位看官,不知您是否与我有此同感? 在美国,无论校历、还是年历,基督教和犹太裔的节日都被堂而皇之地醒目标出。而华夏绵延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竟连春节都无缘其上。心痛之余,从美国同事处获悉 : 当年,信奉天主、基督的家庭,皆送孩子上教会学校。而犹太家庭的孩子们,大多上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中,犹太裔老师为数众多。每逢犹太年节,犹太裔老师、学生无一例外地全数(对,全数!)请假,至学校到难以开课的地步。因着犹太师生的步调一致,教育机构,不得不作出让步。以致今天所有族裔的学生,都不仅陪着犹太裔一同过年、过节,更对犹太节日的起源、内容如数家珍。文化熏陶之透彻,莫过如此!古今中外,天下谁会主动尊重连你自己都不认同的文化与传统?! 从此,每年的大年初一,我必给自己放假,纵然消费的是辛辛苦苦积攒的假期,但心中洋溢的是一份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温情。 二零一二年元月十三日凌晨于北京
个人分类: 纽约随笔|8370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分娩后的第一餐-从上海高级月子会所联想起秋菊的忆苦思甜
热度 26 宜修 2013-7-17 13:01
分娩后的第一餐-从上海高级月子会所联想起秋菊的忆苦思甜
分娩后的第一餐 -从上海高级月子会所联想起秋菊的忆苦思甜- 宜修 Vano今次回沪省亲,顺便去看望了刚刚分娩后的朋友,给我们带回了国内产妇五星级月子会所的信息。不由得纽约秋菊回忆起自己在美国分娩后的故事...... 因为儿子的胎位不正,秋菊生头胎的他费了不少周折,从凌晨第一次出现阵痛跑去医院开始, http://www.zhenzhubay.com/blog-14-15013.html#.UeYag415c1s , 一直折腾到晚上。因为担心有可能会手术,所以秋菊一整天除了喝水,没有进食任何东西。以至于当听到儿子落地后的哭声,并得知是一个健康的男孩后,秋菊几乎在瞬间之内就疲惫的昏睡了过去......连伤口的缝合也全然不知。 两、三个小时后,当秋菊因为严重的缺水而渴醒时,正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产后休息室内。弱弱的灯光中,秋菊按响了护士铃...... 护士进来问秋菊有什么需要。秋菊告诉她自己饥肠辘辘,更口渴难耐。护士态度非常和蔼可亲地从休息室的冰箱中取出了一小方三明治,同时递给秋菊一小纸杯冰碴儿让卧床的秋菊润喉...... 尽管已经疲惫不堪到好像已经气若游丝,秋菊还没糊涂到把国人产后忌生冷的宝典遗忘到脑后的地步。于是马上问有没有热饮和热的食物。然而不幸被告知:医院的餐厅和门口的小卖部都已经关门,现在只有冰箱里的食品。 秋菊赶紧向护士打探孩子爹的去向,被告知“回家取东西去了。”秋菊问护士能不能请她给秋菊家里打个电话问一下儿,人家很痛快地答应了。少顷,护士回来告诉说:“家里的电话没有人接。” 想到孩子爹可能正在路上联系不上,加之依然疲乏至极,秋菊又在饥渴和疲惫中昏睡过去...... 再醒来时,秋菊发现自己已经睡在了病房的床上。而床边,孩子爹拎来了刚才回家炖好的鸡汤。那一顿产后的第一餐,虽然寡油少盐,味道极为清淡,却让秋菊着实大快朵颐得像一个饥荒中的难民......至于秋菊当时那副吃相儿,唉,不贴也罢了!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七日凌晨录
个人分类: 啼笑皆非|12104 次阅读|4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 13:18 , Processed in 0.034673 second(s), 15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