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励志故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母亲蜗居卫生间送儿进名校”是励志故事吗?
热度 1 Chico 2016-5-25 01:18
乔志峰 武汉女子10年蜗居卫生间打4份工,送两儿进名校。59岁的王秀梅进城打工10年,与患病的丈夫栖身在一间闲置的狭小卫生间里,多年来同时打4份工,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先后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全国一流大学,目前都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当过乡村代课教师的王秀梅说,希望他们一家人在贫困中艰苦奋斗的经历,能够 鼓舞寒门学子,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5月23日荆楚网) 这位母亲身上体现出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为家庭、为孩子她几乎透支了自己的体力和“潜能”。有付出总有回报,她不仅用孱弱的肩头挑起了家 庭的重担,还培养出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她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她也有资格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老人希望他们一家人“在贫困中艰苦奋斗的经历,能够鼓舞寒门 学子,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的话语,并非空洞说教,亦非“心灵鸡汤”,而是有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豁达与睿智,说不定会激励更多的困难家庭勇 敢面对现实、用努力和奋斗去改变命运。 不过,窃以为“母亲蜗居卫生间送儿进名校”不仅是一个励志故事,同时还透着几分伤感甚至是悲哀。为了让孩子接受教育,做母亲的要“拼”成这样,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最起码,折射出当今社会存在的两大痼疾:一是教育成本畸高,老百姓上学难的问题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二是社会救助和福利体制依然未能“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现在培养一个学生的花费的确是个不小的数字,正常的学费开支已经不少,有些地方还要承受乱收费的压力。特别是在某些农村,因子女学习好不断升学,而使家里 债台高筑的不在少数,部分村民中由此产生了“聪明的孩子是致穷祸根,笨孩子是致富福气”的说法。他们的逻辑是,聪明的孩子学习好,学习好就一直能上学,要 花很多钱。反过来,笨孩子考不上学,就不用花钱,还能帮家里干活或外出打工挣钱。其实,如果可以轻松负担孩子的教育费用,相信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 子辍学。说白了,说“笨孩是福”其实是人们自我解嘲的无奈说法。 而那些像王秀梅一样要强的家长,一心想让孩子改变命运,则只好选择辛苦自己,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据了解,王秀梅一个儿子每学期不到200元的学费都 得省吃俭用,总是在学校再三催促下,到每学期快结束时才能勉强缴齐。为什么不能减免学费,还要“再三催促”?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孩子的事,更是 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即便全免费的教育受制于种种条件尚难实现,教育费用至少不该成为国民沉重的负担。 有病人,还有正在求学的孩子,王秀梅的家庭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理应得到来自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帮助,而不能所有责任和困难都让她自己扛。操劳的妈妈和出 色的儿子,他们一路走来,感动了许多人,也得到了一些资助。据了解,街道办事处给王秀梅的丈夫办理了低保,每年另资助扶贫款1万元,徐古桔子园养老公寓每 年资助1万元,企业家“新洲好人”陶宏国资助1万元,北京新洲商会资助4000元……如果没有猜错,这是王秀梅“出名”以后引来的资助,否则她此前也就不 需要“10年蜗居卫生间打4份工”了。 儿子都成才了、社会资助也“蜂拥而至”了,王秀梅一家该过舒心日子了。可是,假如从一开始就有帮扶措施,他们是否就能少吃很多苦、少受很多磨难?另外,有 类似情况的恐非王秀梅一家,他们没有这么“好运气”,说不定至今还在咬牙坚持。因此,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普惠性的社会救助体制,才能让所有的王秀梅式家庭无 须再“拼”。
个人分类: 杂谈|51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博士的求学经历
热度 6 岳东晓 2014-6-8 03:03
民间传说总喜欢创造奇迹的奇迹,爱因斯坦是个超级天才,但有人喜欢把他说成是从笨蛋变民科(注一)。这可能吗? 很多人在谈到爱因斯坦的经历时,总要强调他第一次考大学没考上,发表狭义相对论时是一名专利审查员。好像管道工业余琢磨突然变成了物理天才。这种励志故事往往背离了事实。 先看他第一次大学入学考试没通过。那是1895年,爱因斯坦才16岁,报考瑞士联邦工学院。他总分没有达标,但是数学、物理考得极好。在学校校长的建议下,他上了一年学。1896年,他参加了瑞士的大学入学考试,物理、数学均为最高分,其他科目也都不错。年仅17岁的爱因斯坦于是进入苏黎世工学院学习。这是一所四年制的大学。1900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该大学的学位。 这个学位绝不是轻易能拿的。爱因斯坦未来的妻子Mileva是他在苏黎世工学院的同学,就因为在函数理论的考试成绩不行而没有拿到文凭。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立刻开始研读博士学位。其博士导师首先是 Heinrich Friedrich Weber,研究课题 是热电现象。但两人发生矛盾,爱因斯坦称WEBER的知识落后时代50年,不会用麦克斯韦尔方程。须知,麦克斯韦尔方程正是一个符合相对论的物理理论,只是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脑子没转过弯来而已,还试图用牛顿理论来解释。1901年中,爱因斯坦的博士导师转为 ALFRED KLEINER,后者是苏黎世大学的物理教授。爱因斯坦的研究课题转为分子运动学。 在他与其妻子的通信中,爱因斯坦经常提到与导师的学术讨论。其中一封信中提到 1901年12月19日,爱因斯坦与导师讨论了他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方面的一些新观点,导师鼓励他写成论文发表 。 在博士研究方面,1901年底爱因斯坦就基本完成了博士论文,并 在1902至1904年间发表了多篇热力学与统计力学论文。 但他的博士论文出现一些周折。直到1905年4月,他的博士论文终于通过,标题是《分子大小新的确定方法》,其内容是通过糖溶液的扩散与粘滞系数确定分子的大小。其论文全文参见: einstein-phd-dissertation.pdf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博士论文完成前后,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系列突破性论文。1905年3月,他完成了光电效应理论的论文(后来因此获得诺贝尔奖)。1905年5月发表了他第二篇突破性论文,这篇论文是 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并随后得到实验证明。学物理的在统计力学中都应该学过相关理论。 然后才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论文《 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如前所述,麦克斯韦尔电动力学的方程其实已经是相对论性的(注一),爱因斯坦的贡献在于从相对论性的视角看待电动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绝不是颠覆性的,而是对麦克斯韦尔电磁理论的逻辑诠释。 至于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工作,那是攻读博士期间为了糊口。如果你考察当时很多的科学家成长的经历,爱因斯坦的情况并不算特殊。很少有人能够大学刚毕业就拿到大学的职位,全日制地搞研究。 其实现在在美国读博士也是要工作的,一般是担任助教---除非导师有研究经费并且愿意支付给博士生。 注一: 民科往往指没有基础科学教育,却过于狂妄的人士。民科往往在基本概念都没搞清的情况下,对现有科学发表不靠谱的抨击,其形式完全是反科学的。我就曾多次属文指出民科的一些概念错误。参见 《九驳民科》等新浪博文 。 注二: 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d3a300100onia.html
个人分类: 科普|1014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励志故事被揭穿、法官被迫辞职
热度 6 新闻速递 2012-9-25 03:01
若干年前,克林顿提名一名联邦法官到联邦巡回法院,已经基本获得国会通过。这名法官名声很好,大家一致称赞。报纸、新闻大加报道,包括这名法官讲的一个励志成长故事。 据这名法官说,当年他兄弟在街上骑自行车车,被种族分子开枪击中,当他兄弟在他怀中流血死去之时,他就立志要学习法律,为社会正义服务。后来他考上法学院,最后成为法官。 这个故事被这名法官讲了很多年了,每次参加活动他都讲,听着无不动容。 但这次不同,故事被全国性的宣传,结果被那个死难者的兄弟(与法官同名同姓)看到了,立刻向媒体说,我才是那名死者的兄弟,我在现场。 而这位真兄弟的陈述又被当地一名联邦法官看到,于是举报。 最后这名法官不得不宣布放弃提名,并且道歉。
567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6 17:22 , Processed in 0.019815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