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杂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量子纠缠
热度 1 稻草 2017-6-16 13:11
新华社快讯:中国科学家15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这意味着量子通信向实用迈出一大步。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6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胡新民:文革时期几位中央领导人的生活
热度 5 燕山红场 2015-2-9 03:34
胡新民:文革时期几位中央领导人的生活
什么时代都会有特权和贪腐现象,文革十年期间也一样,不过只是很少而已。 李素文   2014年第八期《名人传记》杂志,刊载了该刊记者对江青秘书杨银禄的采访。杨银禄谈到了一则江青关心他的往事。有一次杨银禄得了肠胃炎,发烧,江青来杨银禄办公室看望,后来还要自己的厨师为杨做营养餐。江青对杨银禄说:“我叫程师傅给你做饭,用我的钱,粮票你自己出,做点软的和可口的。”当年权倾一时的江青,连富余的粮票都没有,现在想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在文革十年时期,很多东西都要票证,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特殊。   说到粮票,还有一位国家领导人曾为此遇到过尴尬。1974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的劳动模范吴桂贤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参加了中央的一个会议。开完会,中央把吴桂贤留了下来,让他们在中央工作,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当时吃饭要交粮票,由于事先不知道会留在北京工作,吴桂贤没带多余的粮票。最后还是急忙请家属把粮票寄过来才解决的。以后每个月的工资和粮票都由咸阳寄过来。   到中央工作后,她的工资没变,从1973年到1977年,她的工资一直是67.2元。中央办公厅每天给基层来的同志补助1元伙食费。到北京的头一个月,伙食费花了60多元,她吓了一跳,只好对炊事员说实话,叫他们降低标准。中央政治局开会时,喝龙井茶,每次收费3角,月终结算。因为会议太多,茶水费就很可观。她因经济拮据,就推说不爱喝茶,算是节省了一笔开支。   另一位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李素文,在中央工作时也不得不精打细算。工资仍然是原来的62元,还是在沈阳的原单位发。后来经李先念等领导研究批准,中央有关部门给了她每月18元的补助。她丈夫怕她出门在外应酬多,每月给她寄50元,甚至夏天北方发的降温茶也给她寄去。   她那时最怕的是家乡来人,不是不欢迎,是囊中羞涩。因为在故乡人眼中,李素文当了大官,他们到北京来看李素文,一定能吃好玩好。可李素文就难了。招待差,人家说你慢待说你忘本;招待好吧,月底就得“扎脖”。果然,有一个月家乡来了四五拨人,结果,月底她只好大葱抹大酱了。她记得很清楚,一次,沈阳市财贸部的老部长来看她,她左右掂量,最后只得包饺子招待老人。和吴桂贤一样,每次到国务院、人大开会都只喝白开水,因为喝茶是要收费的。组织上安排出国访问时,服装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她只好到对外友协去借皮箱和衣服,访问回来再把那些东西归还人家。   说到出国,李素文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1966年9月,组织上安排她随中阿友好代表团到阿尔巴尼亚参加中国国庆活动,文革前出国还有10美元零花钱,文革开始后一分钱也没有了(到邓小平上台时又恢复了,他老人家出国时把这十美元全买了法国牛角面包)。女性同胞总该整整发型、理理发吧,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后经大使馆安排,她最后找到了一个老华侨开的理发店,说明情况,才免费理上了发。   还有一则关于毛泽东的史实。有一次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外出采购到了北京市友谊商店,他们看中的商品却需要外汇。尽管售货员了解到他们是中南海的,还是因为没有外汇而不予供应。工作人员回到中南海后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回答,你不买不就行了嘛。   这些发生在文革十年时期的人和事,在当时很普遍。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有人还认为那个时期特权、贪腐也很普遍。毋庸置疑的是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会有特权和贪腐现象,文革十年期间也一样,不过只是很少而已,与“普遍”二字是挂不上勾的。如果我们对照当今社会万象,不管怎样,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个人分类: 转帖|17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禾原文学2014年第三期
热度 11 我是虔谦 2014-12-15 11:52
禾原文学2014年第三期
春光烂漫的2014年12月 (是的,春光烂漫),迎来了禾原杂志的第三期。过了今日,我们就该对今年禾原草创期短短两个月不到的行程做个小结了。 2014年最后一期里,在小说方面,我们重点推介了海外著名爱情小说女作家红妆的长篇小说《爱上你,爱上痛》。红妆爱情小说在海外非常热络,仅万维博客一个网站,《爱上你,爱上痛》的单篇点击常在1-2万之间。红妆还著有其他长篇小说多部,一如既往地受欢迎。 新疆女作家纯懿,一个出远门要坐轮椅的弱女子,写出了《玻璃囚室》这样一部非常独特的长篇小说。纯懿的女性柔情、敏感、灵思和力量,完全冲破了轮椅的界限。 年轻的作者王东旭的短篇小说《瘟疫》,其现实主义的内涵,值得一读。 若妖的短篇小说《哑巴》,是本期特别推荐的短篇小说。作者在这部处女作里,已经能够直面人性,自己的,他人的;能够把文学的笔墨重点用来描绘人生和人性,这是难能可贵的。更具体的介绍请点击小说链接。因为其他缘故,很遗憾本期无法全部刊载,只能选载。 散文方面,施雨的获奖散文(“文化中国•四海文馨”首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优秀奖)《住在汉字里的快乐》,一如既往地显示了作者隽永的文字文思。 本期特别推荐了刘俊民的纪实散文《一朵异域的玫瑰》,敬请关注。 诗歌方面,一来、叶虻、太史不悲、丁纯蓝等诗人的作品各有特色,希望读者喜欢。 禾原文学2014 年第三期 禾原文学2014年第二期目录 禾原2014年创刊号目录
个人分类: 禾原文学|9433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介绍《环球科学》杂志
ytsword 2014-1-25 19:02
因为身边亲友职业的关系,我十二岁左右便开始对针灸发生浓烈兴趣,亲身经历体验见证无数针灸的确切功效。 近日闲逛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在其《中医批判》栏目中,见到几十篇方粉们写的批评针灸的文章,有部分写得相当低能弱智,害我在深夜里忍不住爆笑,不知可有吵醒了邻居的狗。 《环球科学》是一本严肃的科普杂志,我将从其中选取一些有关针灸研究的文章转帖到湾里, 以下是《环球科学》的自我介绍。 关于环球科学    国际合作伙伴: 《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全球科技媒体第一品牌,全球科学家智慧与卓越见解的分享之地。创刊160多年来,她始终站在科技最前沿,为全球超过500万读者提供有关科技的前瞻报道与深度解读。迄先为止,先后已有1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数千科技精英为其撰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前沿科技进展。《科学美国人》也是最常被大众媒体、研究机构和政府报告引用的杂志。在欧洲、美国、亚洲,国家科技顾问、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始终把《科学美国人》作为科学和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科学美国人》的影响遍及全球,在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巴西、俄罗斯、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同步出版国际版本,成为沟通科学与大众的最佳平台。 作为独家授权的中文版,《环球科学》沿袭了《科学美国人》严谨、客观的报道风格,同时专注本土话题报道,集纳世界级科学大师、商业领袖及科技观察家和专栏作家的思想智慧,以多元化、国际化角度为社会精英阶层提供有关科技和商业的重要参考。 同时,《环球科学》还是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nature)的版权合作伙伴,每月精选《自然》的精彩文章,开辟"自然新闻"栏目(naturenews),推出更快、更前沿的科技趋势报道。 内容特色: 身为一本非娱乐性严肃刊物,Scientific American在创刊至今超过100年的时间中,始终关注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见证了100多年来世界科学的每一次进步,深受主流知识阶层喜爱,成为精英群体了解世界变化的必读刊物。每一期它都会为读者提供七个方向的主题探讨,内容涵盖、IT、医学、电子、经济、天文、地理、人类、自然、哲学等各大领域,以生动活泼、通俗晓畅的文字,深度剖析每个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满足每一位社会精英的需求。 得益于内容的及时性与公信力,《科学美国人》创刊百年来长盛不衰,成为指引世界科技走向的风向标。据Eros Morgan意见领袖调查显示:《科学美国人》是全球最具公信力、客观度及科技话题影响力的杂志。 编辑风格: 兼顾深度与权威性的《科学美国人》,它的每篇报道至少经过半年以上的准备、策划、论证,再邀请科学家、著名专栏作家或资深撰稿人撰写,反复求证;透过不同的角度,对科学话题进行深入挖掘,并在议题中融入社会与人文观点,使每一篇文章经久耐读,历久弥新。 与合作伙伴有着共同追求,《环球科学》沿袭了《科学美国人》严谨客观的编辑风格,坚持"科学家+翻译家+记者"的编辑方针,力求原汁原味的呈现《科学美国人》精髓,同时关注国内重大科技动态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努力拓展科学与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我们的重要作者: 他们眼中的杂志: 当政报和大众报被人冷落和遗忘时,我们的杂志将始终保持它的优点和价值。 —— 鲁弗斯 波特(《科学美国人》创始人) 我很欣赏《科学美国人》,因为它把世界科学更广泛地介绍给了读者。 —— 爱因斯坦 我觉得有许多值得看的科普书,我特别推荐的是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 Scientific American现在逐期都有英文的翻译,你们去看看这个我觉得是非常有用的。 —— 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我非常喜欢《环球科学》,看这本杂志是一种享受,能从杂志里面学到很多新东西。 —— 赵忠贤(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环球科学》是我的良师益友,每期必读。虽然《环球科学》刊登的文章大多数不是我自己研究的领域,但论题广泛,内容新颖,思路活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是我学习其他领域科学知识的启蒙老师,也是我拓展知识面、吸取其他学科营养的百花园地。衷心感谢《环球科学》! ——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 美国有一本著名的高级科普读物 (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学美国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和国际上都很受欢迎。这本杂志的影响之所以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一是该杂志的撰稿者多半是在某一学术领域甚有建树的杰出科学家,包括若干诺贝尔奖得主,所发表的文章均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也是公众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 二是多半是先由科学家写出初稿,然后由科学编辑根据内容加以修改,特别注意文字的生动活泼(即可读性),改完后再回到作者手里,由作者根据修改稿件再改,着重考虑科学上的正确性。这样几易其稿后,出版的作品才既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易为公众所接纳。 —— 杨雄里(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Scientific American是一份水平相当好的科普月刊。它的可读性很高,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请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执笔,将他们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或发明,用流畅的文笔加以叙述,赋予生活上的意义,也给予这些发现或发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定位。数十年来,我每个月详读SA的一些文章,感觉上不仅仅是多了一份知识,更让自己多拥有了一份对人类文明的感受。 —— 曾志朗(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作为新的《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更适应国内科学和人文大环境,也更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环球科学》能对中国的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 李淼(中国科技大学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30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守 望
楚楚 2013-8-20 18:24
这也是一篇被《读者》转载过的文章,首发于深圳的《女报》杂志。现发于此,希望能温暖你、感动你!! 守 望 文 / 楚婉苓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一家三甲医院里做医生。我主管的 26 床是位姓张的工程师,在他的床号卡片上写着:肝癌,晚期。面对这样的患者,我知道我的一切努力都将是枉然。 半月以后,我在为张工做腹水穿刺时,发现腹水已经呈血性。做完穿刺我暗示张工的妻子随我来到办公室。我尽量用医生惯有的冷静口吻告诉她:“一般在发生血性腹水后患者的生存期不会超过两个月,请你有所思想准备。”张工的妻子一下子呆住了,然后哭着哀求我,希望我无论如何要帮张工熬到 7 月 9 日以后,因为他们唯一的女儿今年高考。我满怀同情地看着她,答应会尽力去做。 然而,张工的病情仍在继续恶化,持续的癌性疼痛以及因腹水不断增多而导致的难以忍受的满胀感,把早已不成人样的张工折磨得大声呻吟。张工的妻子每隔两、三天便跑来找我:“楚医生,为老张抽腹水吧,看他那样子,我实在受不了。”有一天,当张工的妻子第五次找到我时,我不得不狠心地对她说了实话:“照目前张工这种情况,如果频繁抽腹水,只会加速他的死亡。”张工的妻子缄默了,好一会儿,才低低地吐出一句话:“那就不抽吧。”然后,她转过身,佝偻着身体,踽踽地向病房走去。我注视着那个憔悴而沉默的背影,那一刻,我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在她那干瘦的身体里承受了多么深的悲伤! 这以后,张工的妻子再也没有提出要我去为张工抽腹水,甚至连张工的呻吟也少了。只是,有一天,护士晓梅对我说:“今天我给 26 床换床单,发现 26 床的垫絮都被他扯掉了好大一块。” 张工 16 岁的女儿并不了解父亲的病情已严重至此,她满怀感激地对我说:“楚姐姐,谢谢你关照我爸爸,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到时,我爸爸就会很高兴,他的病也会好一些的。”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竟充满了喜悦,单纯的女孩始终坚信她父亲的生命会像星星之火,重新燃烧。 然而,死神的脚步却越逼越近。 6 月 13 日上午,张工第一次出现肝昏迷,我们全科医务人员当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张工的妻子始终握着丈夫的手,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她爸,为了我们的女儿,你要活着。”两天后,张工终于醒了过来,张工的妻子将脸偎近丈夫的头,泪雨如倾。 这之后,张工又出现过两次肝昏迷,可每一次他都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在张工发生肝昏迷期间,为了不影响女儿的临考心理,张工的妻子执拗地不再允许女儿来病房探望她父亲。 在我们无声的祈祷中,张工终于熬到了 7 月 9 日。那天,碰巧我休班。在医院门口,正欲外出的我遇见考完最后一门课的张工的女儿。她高兴地告诉我:“楚姐姐,我考完了,考得很好,我爸的病也会好的。”她蹦跳着急于要跑去告诉她父亲这个好消息。我站在那里,不知为什么突然喉咙发紧,心里悲哀到极点,一丝不祥的预感深深的箍紧了我。我转身快步走向病房。站在病房门口,我清楚地看见张工早已浑浊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一滴清澈的泪水从他多皱的眼角流淌出来,他定定地看着女儿,艰难地牵动着唇角,笑了。 当天午夜,张工再一次进入昏迷状态,一直不安地守在病房的我和值班医生当即对他进行抢救,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三天后,张工终于放弃了最后的挣扎永远离开了人世…… 26 床就这样空了,我也再没有那对母女的消息,但我相信,她们一定会好好地活着。因为,那位坚强的父亲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还送给了女儿一份最珍贵的礼物,让她读懂了生命的真谛!
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国家地理杂志获奖作品 - 建筑
热度 14 雨柔 2013-6-19 03:52
国家地理杂志获奖作品,多数是人与动物。建筑物不好拍,原因很简单,它们是死的,没有生命力。有生命力,才能激发人的情感。我对拍建筑物没有体会,但是我们可以向那些同好者们学习。摄影的第一步,是多看,多欣赏。看了这几张片片,我感觉拍建筑物要放在:线条,光线,色彩,细节上面。摄友们还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大家做个交流吧~
个人分类: 摄影|13153 次阅读|45 个评论
分享 [明星美图]霍思燕登杂志封面 仙踪曝光宛若精灵[13p]
热度 3 zjx 2013-1-17 13:58
霍思燕登杂志封面 仙踪曝光宛若精灵
402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普京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权势人物
燕山红场 2013-1-4 23:38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1月4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为2012全球最具权势人物。 实际上普京在此项排名中位列第二位,第一位则是空缺。该杂志评级者认为,“大家还在等待当代那个愿意肩负最困难和最危险挑战的人出现”。 在此项排行榜中,位居第三位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而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分别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总统奥巴马。 紧随奥巴马之后的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分别排在第八位和第九位,在全球十大最具权势人物排行榜中殿后的是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
1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6 08:43 , Processed in 0.030639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