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纽约时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川普当选不到72小时,亚裔已成族裔仇恨的牺牲者?
热度 1 MingHao 2016-11-12 09:30
川普当选不到72小时,亚裔已成族裔仇恨的牺牲者?
包括曾在白宫当实习生的CNN华裔记者陈维瑞(Wilfred Chan,以下均为译音)与德州、伊利诺州、明尼苏达州、纽约等许多亚裔青年与学生,近两天纷纷陈述在大选后,因族裔肤色被恶意攻击“中国佬滚出去”(Get out Chink)、“中国佬你滚回自己的国家”(Go back to your country you Chink)等不好经历。 川普入主白宫成定局,上述种族仇恨似有越演越烈趋势,纽约时报社论10日已公开吁请川普“谴责仇恨”,尤其希望川普能够立即否认所有“挂上”他名字的攻击,文中强调,虽然不是所有的族裔攻击案例都可验证真假,但所形成的恐惧气氛已无庸置疑,“或许川普没办法靠一己之力停止,但他应该要尽可能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根据陈维瑞9日下午6时推特发文,他在选后12小时内,收到许多族裔攻击的贴文,包括“这不是你们的国家,是白人创造的国家,美国本来就应该是白人的”、“把非白人全部遣送出境”等充满族裔歧视字眼的文字,陈维瑞写着“想了解特朗普选民吗?对于泡沫的另一边怀着担忧吗?这里让你小小体会一下我过去12小时尝到的味道”。 而就读明尼苏达大学的女学生涂凯希(Kathy Mirah Tu),在脸书陈述,9日下午她走在校园附近,被一名白人男子叫嚣“滚回亚洲”,一开始涂凯希不愿引起麻烦而假装没听到走过去,没想到该名男子将她拦下,指责她充耳未闻没有礼貌。 涂女开始试图解释,表示自己是美国公民,该不明男子接着嘲讽她是因“平权法”(Affirmative action)才可以念大学,这让辛苦准备才得以入明大的涂女十分气愤,两人出现争执,而对方动手狠抓她手腕,涂女反抗,这时原本一旁观看的白人男子友人报警,警方到场后,竟将涂女铐上手铐,虽警方最后仅给涂女口头警告,但涂女“觉得心碎”同时,也将经历全部公开。 明大校园警察局稍后曾出面说明,警方并没有接到任何类似案件的报案,也没有警察到涂女指出地点处理类似事件,但明大警方已进行了解。涂女这则脸书贴文,迅速起4万多人关注,并有5400多则留言。本报10日晚间,曾试图与涂凯希联系,但未获回应,留言也没有阅读。 芝加哥地区一推特用户Ninja As In也发文说,一位差点被车子撞到的亚裔,遭川普支持者辱骂“滚出去,中国人”。还有一位在密苏里的推特用户Todd表示,他德州的华裔朋友,被一群戴着印有“因为川普是总统”英文字样的白人耻笑“中国佬”。 金莎娜(Sannah Kim)9日下午3时也在推特发文说,她住在纽约的表妹,日前经过川普支持者集会活动地点时,被无缘无故辱骂中国佬你滚回自己国家”。 原本认为谁当选,不会影响美国民主自由的华裔家长,看到突然陆续发生的亚裔受辱案例,也开始感到紧张,两个儿女分别在纽约、宾州求学与工作的倪太太说,10日晚上,赶紧给孩子们打电话,提醒注意安全。已经移民美国27年,两个孩子都在美国出生的她说,希望新政权可以尽快厘清疑虑,让大家恢复平静生活。
10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数学不会撒谎--微分几何与美大选民意调查
热度 2 岳东晓 2016-11-11 08:53
我在《 美国政治制度与2016竞选民调总结 》一文中,引用了一个民意调查 http://cesrusc.org/election/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这是 南加州大学-洛杉矶时报的“天刚破晓”调查 ( USC -LA TIMES daybreak poll)。在美国众多的调查中,这是唯一一个一直预测川普获胜的调查 -- 其余均预测克林顿获胜。它也因此遭到了反川普人士的猛烈攻击。《纽约时报》甚至发表了一篇长文,挑出其各种毛病。很多人对其百般嘲讽。 现在结果出来了,“天刚破晓”也就成了唯一正确预测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的调查--川普团队多次说根据他们的内部数学模型显示将很可能赢得威斯康辛与宾夕法尼亚,但毕竟不能作为独立机构的公允结果。“天晓”调查的 设计者Arie Kapteyn 其实是一个强烈反对川普当选的人士,他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其方法原本是用于经济调查,他内心很希望“天晓”调查结果错误,但眼睁睁看着川普获胜。他说: “I’m very unhappy” about Trump’s victory. But that’s the way it is.” “天晓”调查的方法、算法、数据、甚至计算代码都是公开的,任人去研究。那么“天晓”调查有什么不同呢? 这个调查是事先随机挑选了几千名可能投票的选民,然后每天对其中几百人随机进行民意调查。所以其调查取样在这几千人范围内,但这不是跟其他调查的根本区别。其根据区别在于怎么计算每一个调查结果的权重。 在进行随机取样的时候,可能发生取样的数据构成偏离统计的现象。例如,一次取样·100人,可能正好有 45个女性调查对象,55个男性。而我们从人口统计知道,男女比例应该接近1:1。所以,这个取样本身就存在偏差。“天晓”调查会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对权重进行调整。像举例的情况,因为女性少于统计比例,那么她们的选择会加大权重;男性抽取的数量超出了人口统计的比重,权重就会相应降低。 “天晓”调查不仅是根据性别,还根据很多其他指标进行权重的调整。如年龄、种族、教育、是否美国出生等等。这就需要对多个指标的权重调整进行迭代比例拟合计算 (iterative proportional fitting)。相关计算的收敛性 1970年由 FIENBERG 等运用微分几何进行了证明。不过,根据“天晓”调查网站的介绍,如果他们的代码进行 50 轮迭代计算还不能收敛,就中止了。 除了复杂的权重调整,“天晓”调查另一个特点是它不只是问调查对象会投谁的票,而是问得更为仔细,包括被调查者参加投票的几率以及投给谁的几率。这是一个重大差别。被调查者可能愿意投一个候选人的票,但是可能对支持候选人的热情度不够,懒得去投票站排队。另外投票者可能倾向投某一个人的票,但还没有完全决定。对每一份调查答案,“天晓”调查的计算中会把三个数乘起来,该人的权重 W,投票几率 V,投票给川普或克林顿的几率 R/D ,然后求和。 比起其他调查来,“天晓”调查显然更为 sophisticated。最终,数字没有撒谎,数学也没有撒谎。
807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MICHAEL LUO表白反共与杨文彬揭发抗日
热度 6 岳东晓 2016-10-12 01:53
刚看了 《纽约时报》华裔编辑被路人骂“滚回中国” ,顺着其中的英文链接看去,这位年轻人在其公开英文信件中写道:【 My parents fled mainland China for Taiwan ahead of the Communist takeover. They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graduate school. They raised two children, both of whom went to Harvard. I work at The New York Times. Model minority, indeed. 】(“ 我父母在共党接手之前从中国大陆逃到台湾 。他们来到美国读研究生。抚养了两个小孩,都上了哈佛。我在《纽约时报》工作。模范少数民族,确实是吧。”) Michael Luo 年纪不大,出生于美国,并没有经历国共内战等等,为什么在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提到自己家人逃离中国大陆共党呢? 那个路人对 Luo 说“滚回中国”,道义上确实不对。这个对错与Luo 是否来自中国大陆根本没有关系。难道LUO如果是出生在共产党中国那人就可以这么说了?当然不是。在其他种族的人看来,中国人都一样,哪知道你是反共还是亲共、大陆还是台湾。难道 LUO要在自己脸上刻个“反共义士”、“杀猪拔毛”以证自己清白?如果对方是近视眼,看不清字呢?或者虽然看清了,却不相信你真的是反共义士呢?更何况,根本没有证据表明那个路人是因为反共才这么说。海明在桑兰案中使劲表白自己反独裁、在文革中受了迫害,显然以为美国联邦法官会因此同情他。结果呢?法院狠狠训斥了他一通。法官肯定觉得莫名其妙。 LUO如果要讲道理,根本不需要提什么自己不是来自中国、不是共产党,而是应该从普适的人类基本原则以及美国宪法出发。 道理是什么?最基本的道理应该是, 这么说话很容易引起听者对说话者的暴力反应, “those personally abusive epithets which, when addressed to the ordinary citizen, are, as a matter of common knowledge, inherently likely to provoke violent reaction“, 因此可能不属于言论自由范围。美国白人对法律是尊重的。 LUO 读了哈佛,应该会从宪法原则出发讲这个最基本的道理。 但LUO说不出什么道道。其潜台词显然是,我不是大陆的共党分子,我家是反共义士,如果你跟中国共党打起来,我会为你而战,你为什么要歧视我啊。我多可怜啊。 其实这是一种低级的,试图通过出卖自己种族其他成员而换取外族对自身个体认可的,弱者的心理。反共应该去对着直接反共。即便是你确实是从内心反大陆共党,在这个时候这样对外人表白,也是一种对自己种族的出卖。汪精卫的“逻辑”不就是这样吗?他说我强烈反共,所以投靠日本人共同防共。蒋介石就知道反共就去打共产党,没有必要投日。 对照 链接中的中文 翻译,这段的第一句是“我的父母在1949年前来到台湾 ”。逃离共党改成了1949年前。 为什么有这个差别呢?说明这个翻译者很明白,如果按英文准确翻译,很多中文读者可能就不会同情LUO了。 多伦多杨文彬在网上强烈叫骂,要来加州跟我打官司、顺便来加州玩一趟,留名美国司法界。我不理他,他更为疯狂,跑到各个网站叫骂。那么好,我就成全你鸡师傅。你说你这不是诽谤,我说是,两人在法庭上好好辩辩,让陪审团当当裁判,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本以为他会像个男人欣然应战,结果他是东躲西藏。好不容易把他给薰出来。主审法官是个日本人。虽然我跟杨从未在日本问题上有过什么争论, 杨文彬却开始大力揭发我是抗日的 。可以想象,如果法官是个美国白人,杨文彬应该不会揭发我抗日 -- 说不定白人法官有亲戚被日军打死呢。其实出生于美国的日裔,对日本军国主义并不见得有多深的感情,对日本的罪行就算认可也不敢公开赞赏。但杨文彬 一看主审是日本姓氏,立刻开始揭发我抗日, 赶紧递交投名状:太君,这个姓岳的,抗日的干活! 想想看,iMan 就算是输了,也不至于有多少损失,他家领导让他跪下洗衣板、责骂几句在没用的网上惹事也就算了。但向日本人出卖抗日者这是多大的原则问题?换在中日战争期间,那就是绝对的汉奸,可以就地正法,家庭成员都成汉奸家属。为了这点事情,竟然在美国法庭上做出向日本人出卖抗日者的行径。这说明什么呢??人格缺乏。换在是抗日战争期间,可以想象杨会怎样。 跟这个LUO一样,其实都是没有一种自尊的底线。把面子看得比天大,把自己的灵魂当典当品。 所以啊,北美华人要有尊严,先得搞清底线,自尊自强。 否则,无论是世界顶级的哈佛毕业还是末流的 Fasan Universitat,都是一样被人歧视的。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117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纽约时报:安邦万亿资产属于谁?
热度 1 稻草 2016-10-1 08:52
纽约时报:安邦万亿资产属于谁? 作者:傅才德,安思乔 最近,《纽约时报》对安邦保险集团的所有权结构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公司申报文件得出了一份名单。名单上的90多人是39家公司的股东,而这39家公司又持有安邦的股份。时报发现,他们当中至少十几人来自温州平阳县一带,且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安邦董事长吴小晖的亲属和熟人。来自平阳的吴小晖曾从事汽车销售工作,当过反走私稽查员,后来娶了邓小平的外孙女。但最近几年,吴小晖本人和邓小平的外孙女卓苒均未被列为股东。   那么,安邦真正的所有者是谁?其股东是代他人持股吗?对安邦今年提出的收购要约进行审核的美国监管机构也提出了这些问题。   在寻找答案期间,记者在最近几个月前往平阳地区,采访了数十名当地居民,包括名字出现在安邦股东名单上的几个人,以及吴小晖的亲戚。9月初发表的两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时报的不少发现。但其他很多线索仍有待发掘,其他很多问题也仍未得到解答。    以下是其中部分问题:    安邦最初的所有者是谁?   安邦在2004年10月26日召开了首次股东会议。那次大会的会议记录提供的线索,指向了安邦惊人崛起背后的强大家族。吴小晖、陈小鲁(革命元帅陈毅之子)及他们的亲戚,共同掌握着安邦最初七家企业股东中六家的股份或高层管理职位。剩下一家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一家国企,而吴小晖担任汽车经销商时卖的便是该公司生产的汽车。几年后,吴小晖的妻子——邓小平的外孙女卓苒——或是和吴小晖的家人,或是和陈小鲁一起,成为其中多家企业的所有者之一。但这些股份往往掩盖在一层又一层的壳公司之下,鲜为人知。    吴小晖是如何结识并通过婚姻成为红色贵族的?   记录显示,陈小鲁、吴小晖和卓苒最初持有的股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时经常有他们三人中的至少两个人,或者更多的时候是吴小晖众多亲戚中的一个人,共同持股。对认识他们三个的人士进行的采访显示,与陈小鲁的关系是吴小晖能和卓苒成婚的原因之一。陈小鲁的密友陈平表示,没有陈小鲁,吴小晖永远不会认识卓苒。在90年代,陈小鲁聘请卓苒在自己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在位于北京市中心的领导人居住地中南海,陈邓两家曾是邻居。邓小平的传记作者、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称两家关系亲密。    吴小晖在安邦扮演着什么角色?   几年前,傅高义教授第一次见到吴小晖,地点在北京。当时在场的还有卓苒及其母亲邓楠。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傅高义表示过去几年里在若干场合见过吴小晖,北京和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都有。傅高义称,吴小晖更注重建立人际关系,而他手下的员工则更注重业务细节。他说起有一次在坎布里奇当地一家非常有名的海鲜餐厅的豪华午宴上见到吴小晖时的情景。“不是很在意细节,更关心你认识什么人、你是什么人,如此这般,”傅高义说。    持有安邦股份的是吴小晖的什么亲戚?   吴小晖的三名亲戚提供的信息,将安邦股东的姓名同吴小晖家人的姓名对应了起来。这三人要求不具名。   这些亲戚连同吴家在平阳县周宅村的一些邻居表示,吴小晖的父亲叫吴传信。此人曾被安邦最初七家企业股东中的一家列为法人代表。直到前几年,他还持有安邦背后另一家持股公司的股份。吴小晖的弟弟吴家齐和另一个亲戚吴晓薏也一样。这三人均未列为现任股东。   吴小晖的妹妹吴晓霞、表弟林聪、表妹林海,以及他母亲这一边的另外两个亲戚林康和林强,均被指是现任股东。直至最近,这五名亲戚通过企业股东间接持有36.9亿股安邦股份,占总数的大约6%,价值超过170亿美元。    广告   在现在的股东名单上有很多其他姓林和姓吴的人,提供上述信息的亲戚未给出这些人的身份。当安邦出价16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艾奥瓦州的信保人寿保险公司(Fidelity Guaranty Life)时,纽约州的监管人员曾问过公司,股东中几名姓氏相同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据一位了解情况者说,该人要求匿名。安邦在5月下旬撤回了那笔收购。    亲戚们是怎样成为安邦股东的,为什么?   吴小晖的一个亲戚是安邦最早的股东之一,此人已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他解释说,他当时是应吴小晖之求提供帮助,与公司没有太多关系。“他让我们参股,我们就参股呗。具体我们也不问那么多,”这名亲戚说。    吴小晖是谁?他的妻子是谁?   吴小晖来自一个长期信奉天主教的家庭:在周宅村,他婶婶的餐桌上摆着一个十字架,她戴着有圣母玛利亚画像的项链。但亲戚们不知道吴小晖是否也信教。多年来,他偶尔才回趟老家。但一位年长的亲戚说,吴小晖与母系表弟林聪、表妹林海的关系很亲密。吴小晖前年到老家给外公和爷爷“上坟”后回家吃饭,只待了几分钟就走了,那名亲戚说。“他又不喝酒不抽烟,一直以来的习惯......实在没办法了倒一点葡萄酒礼貌一下。”   吴小晖的亲戚,以及周宅村的其他村民知道吴小晖和邓小平外孙女的婚姻关系。但他们都不认识她本人。上述亲戚说,据他所知,吴小晖从未带着卓苒一起回老家与家人见面。    为什么吴小晖使用两个名字?   在安邦保险公司的记录里,吴小晖以吴小晖和吴光辉这两个不同的名字出现,在不同时期被列为股东或董事会成员。亲戚和村民说,这两个名字都是他的:吴光辉是吴小晖的大名。一个亲戚说:“吴光辉就是吴小晖。他大名就是吴光辉。大家都叫他小晖小晖就这么叫。就变成吴小晖。”安邦提交的文件里,最初的董事会成员名单中是吴光辉,不是吴小晖。   公司文件显示,吴小晖这个名字在2013年11月取代了吴光辉的名字,出现在董事会成员名单上。同在那个时候,吴小晖也取代了时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的胡茂元,成为安邦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    平阳县周围还有谁持有股份,他们是什么人?   其它的一些持股人的姓氏似乎和吴小晖家乡附近村镇的人有关。例如,时报确定的90多名安邦股东中,有13人姓黄,还有7人姓梅。许多人看来有亲戚关系。这些人是透过一长串壳公司持有安邦控股公司股份的最终股份持有人。过去几年,这些安邦控股公司经常更换所有权和所有人。   名单上有一个叫黄茂生的人,他是来自附近灵溪镇的商人。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自己与吴小晖有商业关系,但不愿详细说明。在黄茂生的老家山北村,记者采访了几位村民,包括村党支部书记,他们说,黄茂生是当地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们把一栋两层楼的白色大农宅指给记者看,农宅周围环绕着稻田和蔬菜地,黄茂生年迈的母亲仍然生活在那里。但她拒绝回答记者的问题。   山北村的村民提到的另外四个名字,与安邦股东名单上的姓名一一对应:黄茂生的弟弟黄茂前和堂兄弟黄茂川、黄茂海。村民称黄茂前在温州做汽车经销商,黄茂川和黄茂海是农民工,曾在外地打工赚钱。村支书黄登记表示,黄茂川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去世。他还说另一个人黄茂晓也是黄茂生的兄弟。通过控股公司,与这五人同名同姓的人总共持有至少26.4亿股安邦股份,目前价值约120亿美元。   尽管黄家人看起来持有股份,但村支书和接受采访的山北村其他村民均不知道黄家与安邦或吴小晖有任何关系。大部分处于劳动年龄的成年人都会离开山北村,去附近的镇子或城市找工作或做生意。村支书说,在外面取得成功的那些人回到村里时,往往不会炫耀自己的财富,以免更穷的村民来借钱。 2016年9月29日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4796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郗小星的起诉
热度 3 MingHao 2015-9-12 10:45
http://www.nytimes.com/2015/09/12/us/politics/us-drops-charges-that-professor-shared-technology-with-china.html?_r=0 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在5月遭逮捕,美司法部指控他向中国提供美国企业的超导技术“秘密”,以换取“名利双收的职位”。但是,时隔数月,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他的起诉,原因是他们弄错了证据。 《纽约时报》9月11日报道,执法人员称,电路图泄露了暖手器(pocket heater)设备的设计方案,该设备用在半导体研究之中, 郗小星当时签订协议称将对这一设计方案保密。但是,数月之后,有专家发现司法部门的证据有误:这一图纸并非是暖手器。 郗小星称,我不期望他们像我一样懂所有的东西,但是,他们怎么能不咨询教授就起诉我?让我的名誉受损?他们不应该这样做的。这不是一个玩笑,也不是一个游戏。 费城法院的发言人梅莫格( Zane D. Memeger)并没有详细地解释为何决定撤销该案。 美国多次指控中国人窃密 郗小星的律师Peter Zeidenberg称,尽管很复杂,但是,美国政府似乎根本就没有咨询过专家就对郗小星提起指控。因此,执法人员才弄错了证据。我们明白当局就打击中国窃密一事压力很大,但是,当局似乎还没有确定这是否是犯罪行为面前就迅速下结论了。他们看到了郗小星给中国科学家发送邮件就认为这是最坏的结果了。但是,这些邮件都是美国政府和大学鼓励的国际学术交流。这些技术也不是敏感材料,也并非是禁止讨论的。 Peter Zeidenberg称,如果他们是加拿大裔美国人或者是法国裔美国人,或者是他来自英国,这会引发美国政府关注吗? 根据美司法部5月的起诉书显示,2002年至2003年前后,郗小星利用学术休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时,得以接触到一种给二镚化镁超导薄膜制备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设备;2004年,他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研究资助,寻求向那家美国企业购买一台这种设备,对方起初没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后同意郗小星使用,为期12个月,郗小星则签署协议书,承诺仅用于测试目的,不会向第三方复制、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散布这台设备,也不会对这台设备施以“逆向工程”。 协议书强调,那家企业向郗小星提供这台设备,并不构成它的“商业化”,而只是用于“测试目的”。起诉书和宾州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没有提及这种设备到底叫什么。 2002年9月,郗小星和同事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制成大电流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材料。先前,研究人员发现二镚化镁在超高温条件下具有超导性,而郗小星和同事成功用二镚化镁制成高质量薄膜材料,不仅表面平坦,还可以载送每平方厘米1000万安培的大电流。当时还是副教授的郗小星告诉媒体记者,这一新材料工艺有望投入实际运用,比如用于制造新型微波器件。 暂不清楚起诉书所说设备是否就是用于制造大电流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材料,也不清楚郗小星与那家起诉书没有提及名称的美国企业在这方面到底是什么合作关系。 美司法部起诉书的重点不是与超导技术相关设备,而是郗小星“多次复制、出售、转让、散布或以其他方式分享这台设备及其技术”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进行或得到“他指导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受益者则是“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目的是帮助这些中方实体在超导技术领先世界。 起诉书指称,郗小星大约在2002年加入中国政府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年至2012年前后,郗小星策划并实施从那家美国企业骗取技术的“阴谋”,向中方实体提供技术并协助它们进一步发掘和使用这种技术,为他本人和中方实体牟取“经济利益”。 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 起诉书称,作为交换,郗小星反复寻求在中国获得一些“名利双收的职位”。 郗小星长期从事氧化物和镚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研究,是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旅美多年后,他加入美国国籍。
382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令计划之弟令完成或掌握情报潜逃美国
热度 1 稻草 2015-8-5 08:44
据《纽约时报》3日报道,几名都不愿具名的美国官员表示,最近几个月,中国政府一直向奥巴马政府施压,要求遣返令完成。今年4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和中国公安部达成一项协议,中国接受美国认为需要被驱逐出境的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作为回报,美国将帮助中国追捕逃到美国的富有逃犯,这些人有可能也违反了美国的一些法律。 报道称,“商人令完成出逃事件,加剧了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近期两国在诸多议题上都存在分歧,包括美国政府机构数据的大规模网络失窃,和中国咄咄逼人的领土主张。” 《纽约时报》表示,截至目前,奥巴马政府还没有同意北京对令完成的遣返要求,报道预测令完成有可能“叛变”,这或将成为“情报领域的一项非凡成就”,对中国造成打击。文章称,奥巴马可能借此报复中国所谓“黑客盗取”美国政府工作人员信息的事件。“熟悉这一案件的几位美国官员表示,如果他寻求政治庇护,将可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叛逃者。” 美国“Slate”网络杂志4日评论称,对令完成的追捕说明即便中国最富有、最有“关系”的人也不能在这场大规模的反腐中受到保护。但反腐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报福利”。因为令完成是一个价值较高的目标,当前奥巴马政府正想各种办法对付中国所谓的黑客行动。从令家去年一年发生的事情来看,不管他掌握什么机密,他都很可能在美国找到接纳他的“听众”。 对此,中国前驻美国资深外交官何伟文4日对《环球时报》说,美媒认为令完成“掌握大量情报”,这纯属主观臆测,并非事实,他只不过是令计划的弟弟,而非本人。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最高层就此事如何沟通,现在“无人知晓”。猜测奥巴马总统会拿令完成与中国进行政治议题的“交换”并无实际意义。   令计划现年58岁。1980年代,他在胡锦涛主管的共青团里节节高升,并最终在1999年到2012年间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和主任。他是胡锦涛的私人秘书,也是关系最亲密的部下,他的职位拥有极大的实权。   “这真的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是权力运作的精髓。”波士顿大学(Bosten University)帕迪全球研究学院(Pardee School of Global Studies)研究中国政治的傅士卓教授(Joseph Fewsmith)评价令计划之前的职位时说。   令计划本来有望跻身中共中央政治局。自1942年以来,除他之外的所有中办主任,后来都进入了政治局,其中包括原总理温家宝。   但2012年3月18日,令计划的儿子驾驶一辆黑色法拉利在北京发生车祸,因此丧生。车中有两名女性,其中一人死亡。   令计划这起事故的拙劣掩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在政坛失势。他未能进入政治局,而是被降职到了一个相对而言没那么重要的职位。2014年12月,他正式受到腐败调查。   但针对令计划的腐败调查远远超出了这起法拉利撞车事故的范畴,而他的弟弟令完成在其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为一名高层官员,令计划的举动受到监控。但他弟弟是一名普通公民,受到的限制要少得多。声誉颇高的中国媒体《财新》报道称,令完成是一家总部在北京的投资公司的老板,他借此取得巨额财富。这家公司在恰当的时机对一些企业进行投资,这些企业后来成功上市,为这家投资公司带来了2.25亿美元的收益。房产记录显示,他利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公司购买了卢米斯的一栋住宅。除此之外,一家与该公司地址相同的公司至少还拥有两个高尔夫球场,其中一个在卢米斯附近,另一个在内华达州卡森市。   令完成是中国方面要求遣返的、身在美国的数名中国公民之一。两国建立了一个讨论此类案件的渠道,称为“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组”(U.S.-China Joint Liaison Group on 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中方时常通过这一渠道就他们的案件向奥巴马政府官员施压。   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公开发布了一份据信身在美国的外逃人员的名单。据说,化名王诚或杰森·王(Jason Wang)、现年55岁左右的令完成却不在这40名外逃人员之列。可见高层领导人认为他的案件多么敏感。   美国司法部发言人马克·雷蒙迪(Marc Raimondi)说,司法部“已多次表明,对那些中国想要的逃犯,如果他们在美国被指控洗钱或其他刑事犯罪的话,本部门将积极大力地对他们提起诉讼”。   但他补充说,“仅仅提供一个名单是不够的。”雷蒙迪说,司法部敦促中国提供证据。   房地产记录显示,2013年底,令完成用王诚的名字与李平一起,在卢米斯的一个封闭式住宅小区,从NBA球员本诺·尤德里(Beno Udrih)手中卖下了一套房子。中国媒体认定一位与李平同名的电视台前主持人是令完成的妻子。   令完成在卢米斯的邻居雷·马特森(Ray Matteson)及妻子很快就与隔壁这对夫妻交了朋友,这对夫妻自我介绍叫杰森和简·王(Jason and Jane Wang)。马特森夫妇曾至少三次邀请他们到家中吃饭或喝饮料。令完成是带着礼物去的,有一次送给马特森夫妇的是令氏老家山西产的一瓶白酒,还有一次送的是两大瓶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酒。   马特森夫妇说,他们的邻居对令家卷入高层政治斗争、令氏的两个哥哥被逮捕或侄子死亡等事,从未透露出任何暗示。   “在我的脑海里,他毫无疑问地是个绅士。”马特森说。他和另一位在卢米斯见过杰森·王的人证实,杰森·王与被中国媒体称作令完成的男子是同一人。但他们两人从照片都没有认出自称简·王的女子就是中国电视节目前主持人李平。   令完成会给自己的隔壁邻居发短信。他的英语不好,所以他经常使用表情符号,比如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或一个笑脸。他会把他认为好笑的视频链接发给邻居,还向邻居咨询过从哪里可以找人来清洗房子的窗户。   马特森说,去年10月他最后一次同令完成见面,当时两对夫妇在马特森家里一起吃了晚饭。但是,如果令完成藏在美国的话,维持加州房产的平凡琐事把他拴在了卢米斯,他需要支付业主协会会费,还需要雇园丁来保证房子周围的灌木和草坪有人修剪。   马特森与令完成最后一次联系则是在5月。当时,令完成房子的报警系统被激活,保安公司让马特森与令完成联系一下,以获得进入令家房子大门的密码。   马特森夫妇说,他们在社区里从未发现过任何异常迹象,只是几个月前来了几名国土安全部的官员。他们说,他们在尝试联系令完成。   令完成目前的签证身份无从可知。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发言人克里斯托弗·本特利(Christopher Bentley)说,办理庇护案件通常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他说,在案件办理期间,寻求庇护者可以获准合法地留在美国。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纽约时报:凤姐爆料纽约唐人街
新闻速递 2015-6-9 01:05
罗玉凤 (1985年9月23日 - ),昵称 凤姐 , 中国 重庆市 綦江县 赶水镇 人,是中国大陆的一位 网络红人 。她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 古汉语 ,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笨后300年白痴无人能及”。现主要研读经济类和《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2009年10月下旬开始,罗玉凤在 上海 地铁 陆家嘴站 散发相当雷人的征婚传单,开出七条令人啼笑皆非的征婚条件,事件被人记录并上传互联网,引起激烈讨论。很多网民认为她是在炒作 。 2010年底又在其 微博 透露绿卡申请受挫而去外地餐馆打工。她在抵达纽约后的四年中辗转于纽约多家美甲店打工谋生,直至2014年底 。 http://m.cn.nytimes.com/people/20150514/tc14fengjie/ 5月初,《纽约时报》推出了深入调查美国纽约、加州多地美甲沙龙工人骇人生存境况的系列报道(上篇: 纽约移民美甲师:指尖上的泪与痛 ; 下篇: 美甲师成有毒化妆品牺牲品,美国监管严重落伍 )。时报调查表明,大多为亚裔和拉美等地新移民、拿着自上世纪90年代就几乎未变的极低薪资的美甲师,支撑起了纽约等地自2000年以来美甲沙龙的爆炸式增长;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受到了雇主盘剥,有时甚至遭到打骂,还长期在充满有害化学物质的恶劣环境下工作,许多人自身和下一代的健康受到损害。报道发表后,纽约 出台了紧急措施整顿美甲业 。 人称“凤姐”的中国网络红人罗玉凤在近年移居纽约后,也成为了纽约美甲师大军中的一员,也应该算是最出名的一个中国人。 罗玉凤现在在新浪微博上有472万余粉丝。她1985年出生在重庆綦江县赶水镇一个农民家庭,当年在嘲笑声和骂声中走红。2009年,她在上海街头发征婚传单。在她的那一系列包括清华北大经济学硕士毕业、东部沿海户籍、有国际视野、过往女友无堕胎史、国家机关雇员不予考虑等严苛的征婚条件被人在网上曝光后,她瞬间成了热点人物。 其后,罗玉凤在公开采访和微博中表现出的对自己外貌和学识的自信令舆论哗然,尤其是她说自己的智商上下三百年无人可匹敌的言论,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与此同时,她的演艺事业则蒸蒸日上——做车模、进行广告代言、参加综艺节目录制和电影选角,她俨然成了明星。多年以来在微博上走红热度不减的罗玉凤对纽约时报中文网说,名气并未给她带来太多收入,她也苦于在媒体报道中,一直被塑造为一个可笑的形象。 “我在中国时,是一个丑陋和反面的形象,”她说。 罗玉凤在采访中说,她在2010年从当时所居的城市上海赴美国纽约,是因为她不适合在中国呆着,且她要去美国追求她成为华尔街金融家的梦想。而她在抵达纽约后的四年中辗转于纽约多家美甲店打工谋生,直至去年底。她在采访中不愿透露自己现在的职业。 她的突然离开引发了中国网友的新一波讥讽,和对她如何解决了美国居留和工作签证问题的种种猜测。2010年11月10日,她在微博上表示美国签证通过。11月28日,她在微博上 说 ,“我到美国了,我要去找奥巴马了。” 那条要见美国总统的微博被转发了逾3600次,吸引了4000余条评论——几乎都是对她的人身攻击和对奥巴马表示的同情。 近几年,罗玉凤则时常在微博上谈起做美甲师的甘苦。“我的所有顾客、大部分同事和老板都不知道我曾经的经历。在工作时,我会使用一个化名。所以那段时光我曾经是快乐的,”罗玉凤在采访中谈起她的美甲师经历时说道。 罗玉凤于美国纽约的近照。 COURTESY OF LUO YUFENG 在罗玉凤阅读了时报的系列报道后,纽约时报中文网就此报道和她在纽约美甲业的工作经历与她进行了一次访谈,同时问及了她在美居留工作的签证情况、她赴美并在美甲店打工的原因,及她对“美国梦”的看法。她也解释了韩国人占据美国美甲业顶端、中国福建人在美甲沙龙找工作最不吃香的原因。 以下访谈内容根据纽约时报中文网对罗玉凤的邮件采访和微信补充问答整理编辑而成,未经罗玉凤本人审定。 在纽约美甲店比在中国好 纽约时报中文网: 你现在还是在纽约全职做美甲师吗?你做美甲师已有几年?可否介绍一下现在工作美甲店的位置、老板国籍、员工情况? 罗玉凤: 直到去年12月份,我一直在指甲店做指甲。我做指甲的店位于曼哈顿23街,老板是韩国人,七个员工中五个韩国人,只有我和另一个同事是中国人。我之前在布鲁克林做过一家韩国店,老板是韩国人,员工全是中国人。我在纽约做了四年美甲师。 纽约时报中文网: 那么,当时为什么决定去美国? 罗玉凤: 我到美国,是因为在中国实在呆不下去了。我离开中国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而我最不擅长与人交往,所以我在那里呆不下去。而美国是一个商业帝国,它犹如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喜欢商业。 而且在中国,连辛苦的工作也找不到。在美国,只要愿意工作,就能找得到工,我很满足。我到美国,是因为我梦想有一天进入华尔街工作,成为一名金融家。我到美国来,是冲着自由女神像去的。 纽约时报中文网: 去美国和你当时在中国国内受到的舆论压力有关吗? 罗玉凤: 这个没有关系。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中国人骂我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我适合中国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当时到美国后,为何选择做美甲行业而非其他行业? 罗玉凤: 我需要留在纽约,这里有更多机会,而留在纽约只能在指甲店工作。而后来我继续从事这个职业,是因为工作间隙,我可以把手机拿出来,背诵我之前存在里面的英语单词。如果从事其他工作,比如餐馆服务生,我没有这样的机会。 纽约时报中文网: 为什么留在纽约只能在指甲店工作?能否再稍加解释? 罗玉凤: 这么说吧,我在中国时从事过更多压力非常大、收入非常低,而且更受歧视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能在指甲店工作不错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在国内做过什么你所说的“压力非常大、收入非常低,而且更受歧视的工作”?能否举个例子? 罗玉凤: 比如家乐福收银员。 绿卡难拿,“黑工”遍布 纽约时报中文网: 你做美甲师时一周工作几天?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收入大概是多少?底薪小费分别是多少? 罗玉凤: 我大概在美甲业做了两年半时间,才能进入曼哈顿,找到可以休息两天的工作。[我在曼哈顿的美甲店工作时]每天工作10小时,从早上11点到晚上9点。平均每天收入100块(美元,约合620元人民币——编注),底薪65,小费每天有40块左右,不过每天只做五六个客人,每个客人平均给我8块钱小费。工作比较轻松。 我刚工作前两年,一直在布鲁克林黑人区工作,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12小时,没有底薪,但是每做一个客人有8元的提成。一天做10个客人有80块钱的提成。再加小费啥的,一天有100块钱,忙的店有120块钱,就是比较累。老板和客人的脾气都不太好。优点是可以随意聊天,每天都像逛菜市场,比较自在。缺点是工作时间长,很累,工作环境差。大多数处于黑人区的指甲店经过简单装修就开张了,环境脏乱差,心情不好。不过手上没有客人的话,聊天看报纸都可以。老板不会管。 纽约时报中文网: 你当时以何种签证留在美国?现在用的是哪种签证居留工作呢? 罗玉凤: 我2010年以旅游签证赴美,目前没有绿卡,但有临时居留身份、工卡和工作许可。 (罗玉凤婉拒了在采访中透露更具体的签证信息。——编注) 纽约时报中文网: 你在美甲店工作的时候,美甲师同事大多是在美合法居留、合法工作的吗? 罗玉凤: 我的美甲同事大多是偷渡来的福建人。他们中大部分没有绿卡,约不到三分之一有合法居留身份,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有指甲执照。 纽约时报中文网: 时报纽约美甲业系列调查报道中提到,刚刚入职的美甲师很多都被老板收取了“培训费”,并无偿工作了一段时间。你是否遇到了此种情况? 罗玉凤: 刚入职的时候,我交了100美金的学费,在指甲店呆了半个月没有收入,但是没有付出劳动,没有做过客人,只在自己手指上涂指甲油练习。后来我朋友说要赚钱,就要离开我学工的店,去其他地方找工作,然后我就走了。虽然我常常被指甲店拒之门外,但最终在一家位于布鲁克林黑人区的指甲店找到工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在你从事美甲行业的过程中,有无像时报采访的纽约美甲工那样被克扣小费、被老板视频监控、被辱骂、挨打的经历? 罗玉凤: 克扣小费的情况有,但是我觉得收入跟我付出的劳动相比,对比不是很强烈我就不会去问老板要。在华人开的指甲店被辱骂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我经常换工作。但是在韩国人开的指甲店这种事情没有发生过。挨打的经历没有。 忙出来的病 纽约时报中文网: 时报报道中发现有美甲师流产、生出不健康的婴儿或自己患癌的情况。你的美甲师同事是否有过这些情况? 罗玉凤: 指甲店从业人员患癌死亡的情况我听说过,但没有证据表明这是吸入粉尘造成的。胎儿流产的情况我听说过,不过孕妇并不是大工(资深技术工人),而是刚入行的小工。相反,大多数指甲店从业人员为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她们在工作时间怀孕,怀孕后为了赚钱,继续工作直到生产前几天,生产一个月后又回到指甲店继续工作。我没有听说他们的小孩有健康问题。我也经常在周末见到这些孩子被父母带到店里,他们跟别的小孩一样活泼可爱。 做指甲对工作人员真正的健康威胁来自于,做指甲的时候客人一个接一个,没有时间吃饭,老板也不给我们吃饭时间。夏天的时候,每天都要下午3点钟才能吃饭。时间长了,我患了胃病,晚上常常疼得睡不着。后来进入曼哈顿工作就成了我的梦想。我进入韩国店工作后,不管店里有多忙,老板都会让我们按时吃饭,让客人等,我的胃病就慢慢好了。我做过两家韩国店,基本吃饭时间都有保证。而孕妇在指甲店工作导致流产,这主要是因为夏天的时候,指甲店非常繁忙,工人需要每天工作12小时,而且必须不断地跑来跑去招呼客人及为客人提供服务。为客人去死皮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工作期间没有任何时间休息。工人也没法在下午3点钟之前吃饭,如果孕妇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肯定会流产。我一个朋友在长岛工作,怀孕三个月的胎儿就在这种情况下流产了。我找工作的时候,太忙的店我也不去,一天12小时、一周六天无任何休息的工作实在吃不消。我建议怀孕的妇女如果不是在店里做到大工的位置、不用跑来跑去招呼客人及做脚的话,应立即避免在繁忙的指甲店工作,回家休息待产。或找一家工作没有那么忙的店工作,能按时吃饭和休息,给自己和胎儿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行业顶端的韩国人 纽约时报中文网: 时报报道中提到,韩国裔美甲师找工作最吃香,工资比于其他同行高出15%-25%。据你的经历,韩国裔美甲师是纽约美甲界的“一等公民”吗? 罗玉凤: 韩裔美甲师是纽约美甲界的一等公民。因为韩国人的指甲店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他们毫无疑问成为美甲业金字塔最顶端的存在。年轻漂亮的韩国女人能够任意挑选工作机会,而且收入比一般人高。 事实上,从前年开始,我就只在韩国人老板开的指甲店做工了。很多跟我一样拥有指甲执照,而且工作经验较长的指甲业从业者,也都只在韩国人开的指甲店做工。其他族裔的指甲店不去。曼哈顿的富人区的指甲店客人素质高、小费好,老板不欺负人,起薪也高。曼哈顿的指甲店大多是韩国人开的。但是韩国老板只招工作经验丰富、英文水平高,而且有指甲师从业执照的人,所以事实上绝大多数指甲业从业者都无法在曼哈顿的指甲店找到工作,但是如果能够进入曼哈顿的指甲店,那就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大约3000-6000美金/月)。据我观察,能够进入曼哈顿富人区指甲店工作的人,大多具备高中或以上学历,年龄20-45岁之间,容貌端正。韩国老板优先信任及聘用韩国籍美甲师是普遍现象,而且信任他们,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老乡帮老乡嘛。 韩国人的指甲店之所以成为指甲业最顶端的存在,这个跟他们本身比较勤奋有关,韩国老板亲民、和气。最重要的是他们把小小指甲店当成企业来经营,自然人人以进入韩国人指甲店工作为荣。据我观察,我工作过的所有韩国店老板都有很多本子,对店里的所有情况都有记录,管理非常有条理。所以大多数指甲店从业人员,都以进入韩国人开的指甲店为荣,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而从顾客的角度来说,中国人和韩国人长得差不多。而且我们面对顾客时都说英文。所以我们究竟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他们是不清楚的。街上开的指甲店,哪个是韩国店,哪个是中国店,顾客根本没有印象。只是从我们这些从业人员来说,那是云泥之别。 不过我和我的同事们即使感觉到韩国同事更受老板重视、底薪更高,我们依然认为在韩国人的指甲店工作比在中国人的指甲店工作更舒适,最起码我们被辱骂的情况没有了。而且不会被随意要求加班。 纽约时报中文网: 找不同区域、档次的美甲店的工作好像要求不太一样。 那些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没有身份的务工者,他们因为没法考取执业执照,所以基本上无法在曼哈顿的任何一家指甲店找到工作。即使拥有执业执照的从业人员,曼哈顿的指甲店依然分为很多等级。商业区、富人区的指甲店,因为收费高昂,客人要求也高,所以很多年纪大于45岁的从业人员可能被拒之门外。另外一些人则是工作经验不长,或者文化程度较低,英文水平、工作技术不达标而被拒之门外。曼哈顿指甲店分为高档店和普通店两种。高档店要求高,普通店要求低,一般工人还是能进去工作。我曾经在14街一家普通店找过工,手脚$25,老板不断地催促快快快,工钱低,环境让人失望。我呆一礼拜就走了。之后找工,只要问到是手脚$25的店,我都不去。之后就只去韩国店了。高档店一般手脚一套35元。 文化程度低、年纪大的及男性从业人员,无法在曼哈顿找到工作。他们一般会去布鲁克林、布朗士、皇后区或者康州、宾州指甲店工作。听说有经验的收入也能达到一天120元及以上。布鲁克林黑人区工作的话,一天最少100块钱还是有的。刚学指甲出来三个月,收入就能达到这个标准。就是说指甲店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跟工作经验、年龄、性别及容貌美艳有太大关系。工作经验越长、越年轻漂亮的从业者,越有可能找到轻松、体面、管理人性化的指甲店工作。 种族歧视严重,福建华人碰壁 纽约时报中文网: 时报报道中提到,纽约美甲行业存在 种族等级制度,沙龙老板不掩对西语裔美甲工的偏见。你认为纽约美甲行业是否存在种族歧视? 罗玉凤: 至于说种族歧视问题,这个是有点严重。墨西哥人、西班牙人、尼泊尔人、越南人或者其他有色人种从事指甲业可能会收到比其他工人更低的底薪,一般人每天的底薪少5美金,也会受到更多的辱骂。可能他们也会受到其他歧视。但是据我观察,这些种族的人在从事餐馆或者租房的时候,也会受到歧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过碰到比较好的老板,会无差别的对待每一个工人。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黑人在从事指甲业工作的时候,没有受到歧视。 我在福建籍老板店里工作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我比福建籍同事更受歧视,他们的收入跟我一样。但是却受到老板优待,能学习拔眉毛及colour gel(甲油胶,一种涂上后须用光疗灯照干的指甲颜料——编注)等技术。而我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我的这两项技术都是在非福建籍老板那里学到的。 而相反的,非福建籍华人老板又对福建籍美甲师抱有歧视。我们找工作时,老板会问我们是哪里人,如果工人回答说是福建人,她几乎立即就失去了工作机会。福建籍美甲师进入曼哈顿富人区工作的机会可能会很少,甚至可以说希望非常渺茫。她们中的大多数会因为英文水平、技术水平、年龄问题和工作执照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甚至可能因为我所提到的问题,因为回答自己是福建人而失去机会。我认为年轻漂亮、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拥有合法身份的非福建籍华人以及韩国人拥有进入曼哈顿富人区及其它富裕地区工作的优先权。 纽约时报中文网: 为什么特别歧视福建人? 罗玉凤: 其实福建人本身,也不愿意和福建人打交道。偷渡而来的福建人,需要偿还偷渡费,这使他们将赚钱作为首要目标,他们到美国的生活内容大多以赚钱、为自己在家乡福建赢得荣誉为主。而且他们的活动大多以家族为单位。与来自其他地区的人口相比,他们更难融入美国社会。所以跟其他地区的人口相比,福建人即使拿到绿卡,成为公民,他们在心理上,依然将自己定位为福建“美国人”。而其他地区的人口会迅速将自己定位为美国人。 指甲业是一个技术产业,需要技术工人对于创造美丽有一个基本的热爱。如果一个美甲师进入这个行业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创造美丽,他们很容易与他人拉开距离,更难获得在富人区令人羡慕的工作机会。 更重要的一点,福建籍美甲师跟其他地区的人口相比,平均少受三年的文化教育。在曼哈顿工作的华人美甲师或华人老板大多受过高中或以上文化教育,他们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甚至其中不少人拥有本科学历。福建籍美甲师中的大部分仅有初中学历,没有身份。他们只能在布鲁克林等贫困地区工作。我在曼哈顿接触到的美甲师大部分以福建籍以外的华人为主。 老板梦,美国梦 纽约时报中文网: 时报报道提到一些沙龙鼓励客人多给美甲师小费。你是否认为顾客多付小费能帮助提高纽约美甲师的生存境况? 罗玉凤: 我不认为客人多付小费能提高美甲师的生存状况。很多时候沮丧并不是由钱决定的。比如我从指甲店下班回到家已经夜里12点了;比如我做到一半客人突然对我大喊大叫要求stop(停)……比如我为客人涂了三遍指甲油她依然不满意。比如我受到老板呵斥,我很想回家却又不得不做下去。 纽约时报中文网: 你对纽约美甲业生态的整体评价是什么? 罗玉凤: 我觉得还好,我很多朋友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几年了,大家普遍觉得这份工作比餐馆工作更舒适。而美甲师和老板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个普通务工人员进入一家指甲店里学习,之后开始工作,三到五年后他就能花3万美金买下一家指甲店自己做老板了,这让我受到莫大的鼓舞。即使我在指甲店里受到老板辱骂及客人挑剔,我的内心依然充满希望。因为有一天,我也能做老板。 纽约时报中文网: 《纽约时报》关于纽约美甲业的系列报道是否在你的美甲师同事中间引起了反响? 罗玉凤: 我没有和同事们交流,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我觉得它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在我做过的工作中我对它比较满意。我从小身世坎坷,出身卑微,被歧视和辱骂的情况一直存在。指甲业工作跟我做过的其他工作相比还算不错,因为它给了我留在纽约的机会。我无法在法拉盛(纽约皇后区亚裔移民聚居区——编注)和唐人街工作,而唯一能让我留在纽约而且避免在华人社区工作的机会就只有做指甲了。这是我一直做这份工作的原因。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给客人涂指甲油和拔眉毛,他们漂亮了开心了我也开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 可否介绍一下你现在在纽约的住宿情况? 罗玉凤: 我住在纽约皇后区,我住的房间有七八平米。厨房和厕所共用,不过除了生活费,我没有任何存款。 纽约时报中文网: 计划在美结婚、长居,还是考虑回国? 罗玉凤: 计划在美结婚和居留,不再回国发展。 纽约时报中文网: 能否谈谈你对“美国梦”的理解? 罗玉凤: 美国梦就是人人平等自由啊。现在我在我30岁的这一年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我觉得在指甲店混终究不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即使我一直努力学习英文,但工作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我觉得离开指甲店,好好学英文,找一所语言学校学习。再找一所大学拿一个学位,找一份我真正喜欢的工作。 纽约时报中文网: 找到语言学校了吗? 罗玉凤: 过一段时间再说。 纽约时报中文网: 你的新浪微博现在是由公关公司运营,还是你亲自来发? 罗玉凤: 新浪微博由我自己打理和发布。 纽约时报中文网: 在纽约美甲业工作,与老板、同事、客人打交道的经历,对你对于美国及种族问题的看法有何影响?有没有改变去美国之前对这些的印象? 罗玉凤: 我7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之后我父亲抛弃了我,而且拒绝支付抚养费和看望我。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跟随我母亲在我继父家生活,倍受歧视。我的生命力缺少亲情,我对父母也没有太多感情。所以我把所有的美国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和兄弟姐妹,我对他们没有任何意见和偏见。 纽约时报中文网: 会觉得自己到美国之前对那里的理解、对那里种族包容度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吗? 罗玉凤: 在我做美甲师的日子里,我在黑人区、白人区、西班牙人区、印度人区都做过。我没有看出任何一个种族跟其他种族有什么不同。我对美国的感情从来都没有改变过。黑人是善良的、美丽的;西班牙人是可爱的;印度人比较大方;白人常常会询问和关心我们的生活。我觉得还好。美国一直都是我理想中的样子。
5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FBI在读你的邮件?莫须有华裔女间谍案
热度 2 MingHao 2015-5-11 04:31
2014年10月20日照片上的 陈霞芬 在俄亥俄州维明顿(Wilmington)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办公室突然被捕! 陈霞 芬 受到经济间谍的指控。 面对自己无从谈起的指控,陈霞芬从此渡过噩梦一般的5个多月。但到开庭之前,检察官突然放弃了对陈霞芬的多项控罪,但是并没有作出任何解释。 《纽约时报》报道说,陈霞芬的麻烦的起因是她每年去北京探望父母。在2012年去北京的时候,她的一个晚辈亲戚因为私事想求,想让陈霞芬联系她过去的一位同学走关系,当时这位过去的同学已经身居水利部副部长的高位。 陈霞芬在2012年稍后一段时间的电子邮件显示她同这位副部长当年在北京见过面,因此美国联邦调查局据此怀疑,她可能向中方提供了与美国大坝有关的信息。 美国检控机构没有对有关调查进行评论,但是无疑美国执法机构正面临新的压力,要他们调查有关盗窃机密案件的线索。 更详细见: http://news.sinovision.net/politics/201505/00339718.htm 英文链接: h ttp://www.nytimes.com/2015/05/10/business/accused-of-spying-for-china-until-she-wasnt.html?_r=0 美国媒体10年以前就开始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散布你的邻居在美国华人可能就是间谍 ,华人团体曾经要求媒体道歉。我都记得大概在2006有个media campaign齐声说在美国 华人雇员可能是间谍。。。这极大损害了华人的形象!联想历史上的排华法案,可见很 多人对华人的偏见根深蒂固。 散布威胁论的,很大一部分是轮子干的!
9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媒称中国房企租老外帮忙卖房:白人最受欢迎
热度 1 稻草 2015-5-2 09:36
  外媒称,在中国,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没有在其郊区边缘兴建雄心勃勃的新区。然而过度开发已导致了一批鬼城出现,高耸的成排豪华公寓全部空置,在中国内陆地区一些小型城市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官员当初声称,这些新开发项目将成为蓬勃发展的全球化城市,而毫无生气的街道看起来是在否定这样的言论。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8日报道称,该报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解决方案:“租外国人”产业。   在中国西部省份,《纽约时报》拍摄了一个专业公司,这个公司集合众多外国人,将这些外国人租出去参加活动。顾客可以从一个标有外国人肤色与国籍的名单上挑选租用的外国人,白人最受欢迎,价格也最贵。最常见的顾客就是房地产公司。他们认为,在偏远的开发项目中出现外国面孔,即使外国人只在这里待一天,也暗示了这块区域的“国际化”。“国际化”这种时髦术语在一些小地方通常意味着“买买买”。   这些公司通常会招募一些在中国的普通外籍人士,付钱让他们扮演任何角色,以便让顾客很好地感觉到其房地产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常被宣传成“著名人士”的音乐家和模特是最受欢迎的扮演角色。然而《纽约时报》记者也发现一些西方人士会冒充商人、运动员、外交官或是普通市民。   《纽约时报》记者称,作为一个外国人,有时候他也会成为“秀场”的一部分。即使他在一旁摄像,组织销售活动的司仪也会指着他对看客们介绍称,开发项目的销售获得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报道称,虽然要衡量出外国人对房地产销售的影响不太可能实现,但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则表明,至少在房地产开发商眼中,这一策略有效。不过随着中国房价持续下降,这一策略是否足够有效则是另一回事。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共和党猛批奥巴马姑息独裁 将全力阻止在古设使馆
热度 1 稻草 2014-12-19 09:49
  改善与古巴关系的决定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批评声主要来自共和党人。以参议员麦凯恩和格雷厄姆为首的共和党人痛批奥巴马此举是“姑息专制独裁者、恶棍以及敌人,减损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格雷厄姆说,奥巴马政府此次宣布恢复美古关系是“在糟糕时间想出的糟糕主意”,“我将全力阻止在古巴设立使馆”。共和党人萨尔蒙认为,奥巴马此举“给每个流氓政府和恐怖组织发出信号:美国政府愿意同他们对话,即使损害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这等于把每个美国公民置于危险境地。   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称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最差的谈判者”,称古巴未承诺任何在人权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改革措施,美国就与古巴达成了协议。民主党参议员梅南德兹批评说,“美国总统认为自己伸出和平之手,卡斯特罗兄弟就会对古巴松手,简直荒谬”。同时,有意竞选2016年总统的杰布·布什也表示,“与古巴修复关系是奥巴马外交政策的又一个错误和对行政权力的过度使用;伤害了美国的信誉也破坏了美国支持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古巴的诉求。”   专栏作家欧文18日在《纽约时报》撰文批评奥巴马,称美古关系的一大风险是“恢复得过快”,他提醒说:美国对这个岛国的贸易禁运时间跨度“超过奥巴马的年龄”。   支持奥巴马的舆论也不少。《纽约时报》17日的社论认为,奥巴马这项颠覆性的变革,将为美国外交政策领域“最具误导性的一篇”画上句号,“历史将证明奥巴马是对的”。《大西洋月刊》发表题为“荒唐的古巴政策终于结束”的文章称,奥巴马做了应该做的事:被古巴扣押的美国公民回家了,50年的对古敌视结束了。历史告诉美国别无他途。无休止的贸易禁运没有任何效果,但我们过去50年一直这么做,并一次次地失败,是时候试试新思路了。   英国路透社18日称,美古长达50多年的对峙中穿插着间谍事件、难民问题和导弹危机,冷战结束后,华盛顿在挤压古巴上愈发形单影只。路透社今年7月到10月间所作调查显示,43%的美国人对和古巴建立外交关系持开放态度,20%反对,37%持观望态度。白宫称奥巴马有意在其2017年离任前解除对古巴禁运。路透社称,尽管希望美古邦交正常化的美国议员数量在增加,但这些人基本属于民主党阵营。现在的问题是,中期选举后,共和党把持了国会。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30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城郊贫困化镜像
热度 3 稻草 2014-8-26 15:43
  一个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被警察枪杀震动了美国社会。不少舆论将这一已经演变为持续骚乱的原因归结于种族痼疾,然而在种族矛盾的背后,是弗格森作为大都市城郊社区连续十多年的经济衰退和人口的贫困化。而像弗格森这样的城郊社区,全美还有1000个。   弗格森骚乱:种族痼疾还是另有原因   在过去数年里,非裔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一度让世人对美国在祛除种族歧视痼疾的成就表示满意。然而,弗格森骚乱让这个幻象不攻自灭,并引起美国社会的整体反思。   纽约时报认为,弗格森事件源自于圣路易斯地区根深蒂固的种族关系紧张和歧视,弗格森的种族结构在近几十年也经历了剧烈变化。1980年的时候,白人占据了弗格森地区的85%人口。然而到了2008-2012年,弗格森地区已成了一个黑人主导的社区,黑人所占比例达到67%。   9日下午,黑人青年布朗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弗格森地区街上行走时,被一名白人警察连击数枪身亡。有目击者说,布朗当时没有携带武器,并且举起了双手。此次事件引发抗议活动,并演变成骚乱,至今仍未平息。   在社交媒体和新闻界对这一事件铺天盖地的传播当中,弗格森的画面和它的历史逐渐浮现在世人面前。专家认为,在种族矛盾背后,弗格森提供了一个美国城郊社区贫困化的样本。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助理伊丽莎白·尼伯恩长期研究美国城郊社区问题。她日前在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撰文分析说,弗格森事件的根源是圣路易斯市郊区不断蔓延的贫困现象。   弗格森:城郊社区贫困化镜像   尼伯恩提到,在最近几年里,弗格森地区经历了经济上的显著变化。城镇失业率从2000年的不足5%上升到2010-2012年的13%。对于那些有工作的居民来说,排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平均收入降低了1/3。使用联邦住房选择优惠券的住户在2000年时大约300个,但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期,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800个。   这些变化意味着贫困化的飞涨。在2000-2010年之间,弗格森的穷人数量翻了一倍。到了2012年,大约1/4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44%的居民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两倍。   弗格森并非城郊经济大幅衰退的孤例。   2000年及2008-2012年间,在全美100个最大城市带的城郊社区当中,那些超过20%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郊区在数量上翻了不止一倍。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全美几乎每个主要的城市带都出现了郊区贫困化的现象,而且贫困人口呈现出愈发集中的态势。在2008-2012年期间,城郊地区38%的贫困人口都居住在贫困率超过20%的社区,53%的贫穷黑人也生活在类似这样的社区。   然而,在类似于弗格森这样的社区,政府公共部门的变化与这些社区迅速变化的现实并不同步:包括警察在内的领导阶层,并不能反映出已经重塑这些社区的人口结构变动。   此外,贫困日益恶化的郊区地带还频繁被很多小的、支离破碎的市民所塑造。弗格森只是圣路易斯县91个司法管辖区的其中之一,这意味着对于日益增加的社会服务需求,弗格森公共部门显得资源缺乏、能力不足。此外,由于公共服务的缺失,让通过经济机会来摆脱贫困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随着类似弗格森等这些地区贫困人口的日益集中,这些居民发现面对持续下滑的教育条件、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以及失业的增加,他们更加无力。   尼伯恩援引《沙龙》专栏作家布兰妮·库珀的观点说,城郊地区的贫困集中化意味着众多穷人被束缚在一起,当他们与所谓的美国梦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不远,他们却找不到办法来摆脱困境,也没有渠道发泄怒火时,这个时候暴力就会蔓延。   还有1000个弗格森   早在2011年,尼伯恩就曾撰文对城郊社区贫困化做过剖析:中西部城市郊区的制造业崩溃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工作岗位的流失将许多人推向贫困。此外,就像经济衰退推高了整体贫困率一样,它还加速了郊区贫困化。并且,贫困化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的下行,形成恶性循环。   尼伯恩的声音获得了一些呼应。专栏作家魏德纳认为,弗格森的骚乱虽然因种族问题而起,但究其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贫困、经济凋敝,以及经济机会的不平等,而且弗格森和圣路易斯这样的“遗忘之城”在美国还有很多,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骚乱当然不意味着还会出现1000个弗格森,然而这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样的社区每天还在不断增加,它们面临着相似的深层次问题,只不过比喧闹的弗格森更安静一些罢了。”尼伯恩说。(北京商报韩哲 赵毅波)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927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Obama夫人给女儿们订的家规(ZT)
热度 5 宜修 2014-3-24 08:39
奥巴马的女儿玛利亚和萨莎,行为举止格外端庄得体。《纽约时报》为此挖出了几条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家规。这些家规,当然不能保证培养出杰出的女儿来。但是,毕竟米歇尔是一位受了一流教育、并把自己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孩子教育上的母亲。 第一,每次出门旅行,不管学校是否要求,都必须写一篇旅行报告,讲讲自己看到了什么。我(Michelle?)一向认为,写作是帮助思考、观察的最好武器。有个故事说,一位世界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收了个博士,年轻人第一天来到实验室,得到的任务是观察一条鱼,并报告其所有的特征 。他半个小时就大功告成,结果导师直摇头,说他什么都看不到。反复几次,导师还是摇头,说他目不识泰山。直到他最后开始画那条鱼,才发现有那么多东西自己居然没看到!写作对于思想和观察而言,也是如此。 第二,平时不许使用科技产品。奥巴马14岁的大女儿Maria,也只有周末才能动手机。两个女儿不到周末不能看电视,计算机只能在做作业时才用。在苹果产品成为青年时尚的今天,这样的规矩十分重要。要知道,硅谷那些高科技工程师,往往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禁止使用计算机的“低科技”学校。真正的创造,还是要徒手培养。 第三,玛利亚和萨莎必须参加两种体育训练。一种是她们自己挑选的,一种是米歇尔规定的。理由是:你不仅要体会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乐趣,还要知道怎么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并不断进步。这在当今过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风潮中,实在是个好规矩。 第四,孩子们必须吃完蔬菜。如果说饱了,那就离开饭桌,不到吃饭时间不能回来。 当然 ,“第一家庭”肯透露给媒体的,总是正面的东西,未必代表其教育的全部。但,这对于我们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上述几条规矩所体现的良性原则。在我看来,孩子之所以总喜欢电视和网上的垃圾,总爱吃垃圾食品,是因为他们的脑子和肚子里健康的东西太少。孩子像块海绵,不停地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水分。而家长的职责,是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净水。 摘自朋友转来的微信消息
个人分类: 家有少年|39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人如何评价《红色娘子军》
热度 2 稻草 2014-2-6 11:24
《红色娘子军》到美国演出,引起巨大轰动,《纽约时报》当时是这样评论的:“中国的演员们能自如地拜托古典芭蕾的固定程式,充分体现了中国民间舞蹈的风格,使舞台表现力更具戏剧性,从而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从中可以看到东方和西方艺术完美的结合。”美国人都说,good,good ,very good。“中国民间舞蹈风格,东西方艺术完美的结合!”在法国巴黎演出也引起了巨大轰动。   美国权威级舞蹈评审家——安娜·基塞尔柯夫,观看后那是赞不绝口:“完全征服了美国观众。舞蹈演员轻而易举地表现了从古典芭蕾语汇到民间舞风格的过渡,他们舞姿优美,受过规范的训练,具有强大的实力。”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底特律正式宣告破产
热度 2 稻草 2013-12-4 08:11
旧金山12月3日电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联邦法院于当地时间12月3日上午做出裁决,批准底特律正式宣告破产,美国曾经的汽车之城风光不再。   《华尔街日报》消息称,美国联邦破产法官斯蒂芬·罗兹做出裁决: 底特律市符合联邦破产法第9章的相关规定,符合申请破产保护的资格。这意味着底特律于今年7月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正式得到通过,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负债超过180亿美元。   《纽约时报》认为,如果底特律符合破产债务重组资格,城市应急管理小组将通过加税、裁减政府公务员等措施减少公共支出,还清部分债务。计划或将于2013年底提出。   许多法律专家和政府官员都认为底特律符合破产保护条件。底特律市目前债务庞大,欠下180多亿美元的长期债务和数十亿美元的短期债务,使底特律的破产成为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   底特律破产后,有关各方将就债务数额、偿债情况等细节展开论辩,任何一个裁决都将引来工会组织、退休人士等债权人的诉讼。破产律师称官司可能会耗费1到3年,开销昂贵。   底特律是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也曾是美国第四大城市。1896年,亨利·福特在位于底特律的厂房里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底特律也因此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之都。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08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两个美国人谈文化大革命
热度 4 稻草 2013-11-11 23:03
  1968年5月17日,纽约时报掌门人赛.利.苏兹贝格问密洛凡.德热拉斯,在中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和30年代斯大林的大清洗相比。密洛凡说,“不对,这只是表面现象。毛泽东确实象斯大林一样被奉为上帝一般的人物,但是有许多重大差别,毛泽东的办法同斯大林不一样。斯大林在党内使用的是大清洗的办法,而毛泽东没有杀害任何党的领导人,即使他不同意他们。毛泽东懂得,俄国现在成了这个样,是一个新的特权阶级发展的结果。他在设法防止在中国发生同样的事情。但是他只要活着,他只能在他一生中做到这点。”   美:赛.利.苏兹贝格 《 七大洲风云四十年 》 。下册261页   尼克松和基辛格知道,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至今依然是领袖的传奇式的人物,一位真正的中国革命家,和那些俄国的共产党官僚决然不同,他仍然 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物,为了文化和思想上的革命,曾不惜把中国搞乱。那些俄国人是弄权的专家,是第二,第三代的领袖,他们把共产主义同国家垄断大权混为一谈,他们害怕群众性的乱,认为这种事违反党和国家的利益。毛泽东则是第一代的正宗的共产主义者。   美:马文.卡布尔 伯纳德.卡尔布《基辛格》。上册413页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77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纽约时报:国际投行聘用中国高官子女非个案
热度 2 cat 2013-8-25 23:38
作者:DAVID BARBOZA 2013年08月21日 上海—— 十多年来,华尔街最大的银行一直在雇佣中国政府高层官员的子女,期望能通过他们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打开门路,带来生意。 这些雇佣行为并没有被大肆宣扬,但也并不是秘密。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孙子曾在高盛(Goldman Sachs)供职、前总理温家宝的女儿曾为瑞信(Credit Suisse)工作。2006年,吴邦国的女婿帮助美林(Merrill Lynch)赢得了协助大型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市的交易,工行那次的上市融资规模是220亿美元(当时约合1730亿元人民币)。当时吴邦国是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 尽管雇佣中国政界高层子女的做法在华尔街银行中或许并不鲜见,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最近展开的一项新调查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雇佣国有企业高管的子女是否越界?证交会正在调查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对两名中国官员子女的雇佣,来确定这么做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赢得生意。这种做法可能违反了美国的反腐败法律。 这项调查是周日最先由《纽约时报》报道。调查的关注点已经促使这家纽约银行在香港的竞争对手,开始匆忙评估自己的雇佣行为的潜在风险。摩根大通尚未被控以任何不端行为,该银行也表示正在配合调查。 许多大型银行拒绝发表评论。然而通过一系列采访,银行业者和律师却表示,雇佣政府官员子女的做法十分普遍,以至于各家银行会展开竞争,看谁能雇佣到政治人脉最强的刚毕业的大学生。 “如 果一个都请不到,你的处境可能就很不利,”奥睿律师事务所(Orrick, Herrington Sutcliffe)驻上海的律师孙捷(Jeffrey Sun)表示。“对外国银行来说,如果没有这些人,就很难进入那个圈子。你需要情报,需要能获取信息。这就是得到信息的一种手段。尽管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巧的事实’,但现实生活就是这样。” 尽管华尔街的银行收敛了在中国的其他做法,但雇佣高层官员子女的行为却并没有停止。 近些年来,美国官方加大了执行《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的力度。这部法律实质上禁止了美国企业为了在业务中赢得“不正当优势”,向外国官员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回馈。因此,银行职员不能为中国官员的旅行、餐饮、娱乐埋单。 “我连带香港的官员去看橄榄球赛都不行,”香港银行业的一名职员抱怨道。“那样做会被当成贿赂。”该职员要求不要公布姓名。 但法律专家和香港的银行业者表示,投资银行仍在继续竞相雇佣中国高层官员的子女,因为这种做法被认为风险较小,且极少有公司因此受到公诉。 尽管这类高官子女中的很多人会努力工作,但其中一些受雇后却只领工资,对他们极少有甚至没有工作的预期。 “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从来不到办公室,”一位香港银行业者表示。“但所有人都在这样做。一家国有企业的老板把孩子安置在我们的竞争对手那里,这直接导致我们损失了生意。” 法律分析人士表示,这种做法广泛普及的部分原因在于,存在很好的辩护理由。银行是一个依靠关系的行业,而跨国公司雇佣人脉很广的人员,这种做法在全世界都在发生。 而且,那些在大型银行得到工作岗位的中国高层官员的子女,受教育水平很高,拥有世界顶尖大学的学历和MBA学位。 分析人士说,华尔街大型银行采取这种雇佣方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的监管机构很难证明,一家投资银行之所以能赢得一单交易,仅仅是因为他们雇佣了某个人。 曾在投资银行任职的戴维•M•韦伯(David M. Webb)说,“ 全球的银行都会聘用人脉丰富的人来拓展现有的关系, ”他说,要想证明这和银行赢得特定的交易“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相当困难”。韦伯现在是驻香港的企业管理专家。 外界并不清楚,美国当局为什么会在此时开始关注雇佣高官子女——也就是所谓的太子党——的行为。 证 交会和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此前提出的涉华案件,大多数与跨国公司被控以礼物、娱乐和旅游活动贿赂中国官员有关。2007年,朗讯(Lucent)就出资供中 国政府官员315次前往拉斯维加斯、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等地游览,与司法部达成了和解。 根据公开记录,以及《纽约时报》查看到的一份政府机密文件,在摩根大通一案中,证交会已经开始进行民事调查,目的是查明摩根大通香港办公室雇佣唐双宁之子和中国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之女一事是否违反美国的反贿赂法。唐双宁是中国国有企业光大集团的董事长。 在雇佣二人后,摩根大通赢得了与光大集团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Group)的交易,后者的经营受到铁道部的监管。今年,铁道部在经历一系列腐败丑闻后已被分拆。 在周一发布的一份声明中,中国光大集团否认了自己在选择摩根大通作为承销商时存在任何违法行为。 案中的铁道部官员及其家庭的背景让人好奇。 摩根大通于2007年聘用了张曙光的女儿、斯坦福大学(Stanford)毕业生张曦曦(音译)。后来她离开了这家银行。她的父亲,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于2011年因腐败指控被羁押,时至今日,仍未受到起诉。 根据《纽约时报》查阅的记录,尽管中国政府官员的年收入很少能超过1.5万美元,但是张家却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沃尔纳特拥有价值100万美元的房产。 然而,美国调查人员仍然需要证明,通过雇佣张曦曦,摩根大通在她父亲的影响之下,直接赢得了生意。 威廉•F•麦戈文(William F. McGovern)曾是证交会官员,现在纽约高博金律师事务所(Kobre Kim)供职。他表示,“这些案件要想成立,单靠银行雇佣了一名共产党官员的亲属这个事实是不够的,还需要很多别的证据。” 他说,政府调查人员“可能正在内部电子邮件和交易记录中搜寻证据,说明雇佣是为了拉拢生意而做出的腐败利益交换。这个任务可并不容易。” 如果调查人员的确发现证据,表明摩根大通在中国赢得投资银行业务,直接与雇佣两名官员的子女相关,就可能会给中国的金融领域造成极大的震动。 翻译:王童鹤、张薇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7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查处摩根大通实际剑指中国银行体系
热度 2 稻草 2013-8-20 10:35
美国一直以来苦于中国银行体系没有国际化。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中国银行业要进行私有化浪潮,因此,美国必然出手,抢夺进入中国银行体系的政治资本,用反腐利剑,让中国官僚贪腐体系俯首称臣。这样,美国凭借华尔街强大的金融能量,完全可以在未来若干年控制中国的银行业,使之为美国服务。 下面是转载文章: 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卷一宗涉及中国「官二代」的贪腐疑云。美国传媒引述美国官方机密文件披露,美国联邦政府正调查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在本港是否透过聘用中国高官子女,以获取巨额商业利益。涉及的中国机构和人员,包括光大控股及中国中铁,以及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之子唐晓宁和前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之女张曦曦。摩根大通方面表示,目前正全力配合监管机构调查。   《纽约时报》报道,他们早前获得的一份美国政府机密文件显示,摩根大通曾雇用唐双宁的儿子唐晓宁和张曙光的女儿张曦曦。其中在唐晓宁进入摩根大通工作之后,光大集团成为了该行的重要客户之一,而此前业务寥寥。而在前年,摩根大通成为光大银行上市的12家财务顾问之一,不过,光大银行至今仍未完成赴港上市计划,而摩根大通去年则获得了光大国际出售资产的大单,此外摩根大通和光大还在分众传媒私有化项目上有合作。   涉光大集团及中国中铁   报道指出,张曦曦被摩根大通的香港分公司雇用时,与铁道部业务关系密切的「中国中铁」正在酝酿整体上市,摩根大通被选为保荐人之一。「中国中铁」07年上市,筹得约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巨额资金。其后内地铁道部曾聘请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替京沪高铁筹备上市,但因前年七月温州高铁追撞事故发生而胎死腹中。张曦曦的父亲张曙光,曾被视为中国高铁的领军人物,前年在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贪污案中涉案被捕。   两人曾入职香港分公司   报道又指,唐晓宁2010年入职摩根大通香港分公司,去年12月离职。张曦曦则于08年8月入职摩根大通香港分公司,至前年8月离职。但美国证交会(SEC)的反贿赂部门,在今年5月要求摩根大通出具有关唐晓宁和张曦曦等人的相关资料。同时,证交会特别要求摩根大通提供决定雇佣张的所有相关人员的讯息。   不过,报道承认,美国官方的调查文件并未显示摩根大通的聘雇政策,与该企业赢得交易的能力存有任何明显关联,亦不能说明这些员工是不合格的。   据指出,这是继多家外资药企被曝光涉嫌在中国透过贿赂来推销后,又一宗涉及外资企业受争议事件。摩根大通香港分公司发言人昨回应称,公司在上周的有关文件中已公开披露这一问题,目前正全力配合监管机构调查。ug
2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陈光标儿子《纽约时报》登广告宣示钓鱼岛主权
热度 5 稻草 2013-8-6 10:00
中新社纽约8月5日电 (记者 李洋) 中国企业家陈光标之子陈环境在8月5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宣示钓鱼岛主权。   陈环境在这篇文字中引述日本著名学者井上清的有关著作,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是不容抹煞的;不仅所有中国人这么认为,绝大多数美国人也这么认为”。   陈环境称,“井上清教授并不因自己的日本国籍,而颠倒历史事实,去附和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派胡言,而是抱着尊重历史的道德良知,旗帜鲜明地说出钓鱼列岛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他引用了井上清有关钓鱼岛的不少历史研究结果,例如引用明朝嘉靖年间胡宗宪为抗倭斗争编制的《筹海图编》的图录,“显示钓鱼岛被算在福建沿海的中国所领诸岛内”。   陈环境形容井上清是“一位敢于追求真理的了不起的日本历史学家”。他表示,井上清的著作《钓鱼列岛的历史和主权问题》“已经明确告诉世界人民,其中也包括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井上清的《钓鱼列岛的历史和主权问题》考证了大批中日两国的历史文献资料,非常清晰而具条理地从各个方面来解释钓鱼列岛的归属问题,有力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据陈环境自述,他是一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将主要学习环境科学,“学成后将履行对父亲的承诺,第一时间回到祖国”。此文同时配有陈环境的两张照片以及他的联系方式。   陈环境的广告同时用中英文刊出,占去《纽约时报》5日A5版的半版篇幅。他的父亲陈光标去年8月也曾在《纽约时报》刊发半版广告,宣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当时曾引发轰动。(完)
333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不能不看的纽约时报广场的杭州宣传片(ZT)
热度 17 宜修 2013-1-24 13:1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LPbUa-JhkE This is so beautifully and professionally done that You Must Watch and pass on to others. 紐約時報廣場的杭州宣傳片,拍得驚豔、美麗、大氣。 這部片子剪輯技術(蒙太奇)用到了極致 " http://www.youtube.com/embed/1LPbUa-JhkE?rel=0 "
个人分类: 街谈巷议|8916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罗姆尼是这样说的,你相信吗?
热度 2 新手登陆 2012-9-1 23:23
不能再向中国借钱?应该从中国抢钱?像八国联军? 罗姆尼提名演讲两提中国 称不能再向中国借钱 2012年08月31日 18:27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