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苏格拉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批判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件 上
MingHao 2015-5-8 04:53
互联网让我们迅速获取信息包括图像影视。。。这真的是万事大吉了吗?不,这 更要求读者拥有良好分析判断力! 批判性思维,这个新概念在国内开始流传,在大学里知识分子里。。。 这是当下中国首先要大力普及的。比如看到微信群里经常有人转发那些明显愚昧无知的文 。我来转贴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文吧 批判性思维是创造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一种以诘问式对话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性质疑。现代的批判性思维在继承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课程首先在北美兴起,随之在许多国家的大学广为开设,并延伸到中小学。从1991年开始,美国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做到“从娃娃抓起”。 而 在中国,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缺乏批判性思维,不会提问题,正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 有鉴于此,7月22 -2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与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举行了第四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学研讨会,并在接下来的6天里举办了2014全国批判性思维教师培训班。 笔者全程参加了研讨会和培训班,收获颇多。尽管对批判性思维早有听闻,但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和学习还是第一次。 很多人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否定性的思维”或“没有情感的思维”,一些人甚至以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文革式的扣帽子、打棍子式的大批判。这些都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批判性思维,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定要否定什么,而是要‘查个究竟’,看看有没有道理。”与会的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董毓说。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有很多种,目前被广为接受的一种是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H.Ennis)提出的:“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 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方法包括:理解和分析问题,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辨别各种数据,评估现有系统的缺陷和局限,进行充实的推理,挖掘有问题的隐含假设,构造新的解释或替代方案,寻找最佳选择,作出全面和平衡的决策,等等。 批判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和反思的态度,其核心精神是 求真、公正、开放、反思 。批判性思维的根本特征是“大胆质疑,谨慎断言”,和胡适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相似之处。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建军把批判性思维态度概括为“合理怀疑、合理置信”。 批判性思维不是“盲目批判”,而是批判盲目;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合理判断;不是压倒对方,而是澄明自己。“批判性思维不是负面批判,也不是专门针对别人的。其实,批判性思维首先是针对我们自己的观念的反思,而且它的过程和目标都是找到更好的观念,做出合理的行动。”董毓说,“争论不是为了争个你输我赢,显得我比你聪明,而是为了完善我们的理性和思想。交锋不是为了打倒对方,而是为了追求真理,完善自己。” “批判性思维是个人自律的基础,善于批判性思维与反思是思想成熟的标志。”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徐瑾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是通向美德与智慧的途径,最大的批判性思维是对人生的反思。” 美国教育部、美国教育协会等联合组建的“批判性思维共同体”网站上写道:“深入批判性思考的基础,对于过一种理性的有意义的人生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想找到问题的根本和理性的解决方法,那么批判性思维是极为关键的。毕竟,无论我们做什么,其质量都取决于我们思考的质量。” “批判性思维对于参与和保护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以及在职业、个人和公民生活中作出明智的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恩尼斯提出,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整个人生的视角来看,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价值无论怎样估量都不为过。”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经指出:“批判思维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独立思考精神,它不迷信任何权威,只尊重真理和规律……批判思维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批判,不可能有创造。“ “批判性思维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意义,早已为世界公认。它是一个人的明辨能力的主干。我们说的独立思考、判断力、洞察力等,其实都来自或依靠批判性思维。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明智的,不为世俗偏见、潮流和利益集团摆弄的人,成为在生活和职业中有判断力和发展能力的成功者,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强大的靠背。”董毓说,“要培养有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除了批判性思维教育,别的教育不能代替。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就是使具备它的人更能创造知识、解决问题、开拓事业、合理决策。它是素质教育的心脏部件,是实现中国复兴梦的必备条件。”
2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论智慧
热度 6 芳草地 2015-4-28 14:59
中国古人称清心静虑,洞察真相为“慧“,称发现自我为”悟“,称无我率性为”禅“。然而也许人们能够做到 率性 无我,也能 发现自我, 但自然的本相却难为人所洞察。 甲骨文的慧字是在心上清扫的意思,是清除我们心中愚昧,明心见道之意。 苏格拉底曾说, 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 智慧的人 ,而不是 有智慧的人, 因为慧乃洞察自然之本相, 人们爱之却难拥有之。 凯勒丰是苏格拉底的挚友,一天他高兴地告诉 苏格拉底,说他从特尔斐神庙得到了神谕,没有人比 苏格拉底更聪明。 苏格拉底听后感到非常茫然,认为自己没有智慧。于是他决定去寻找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来验证神谕是错的。 他遇到一个政治家,发现他并不知道善与美,但却说自己知识渊博。他向一位诗人讨教,发现诗人以自己的天才自傲,目空一切。他请教一位工匠,发现这个工匠和诗人一样因为自己的手艺精湛而狂妄自大。 于是 苏格拉底明白了神为什么说他最聪明,神并非说他最有智慧,而是说他知道自己无知。这是一段 苏格拉底在自己被判死刑为自己辩护时讲的故事。 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始。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有 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多知识。古文知通智,但有时识却如尘埃把慧根掩埋了。 从前曾困惑,为何上帝不让亚当夏娃吃智慧果?吃了智慧果,人就可以分辨善恶,难道分辨 善恶只能是上帝才能拥有吗?其实善恶是关乎道德的,智慧是有关道德的,是对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认识。而知识就像高超的工匠,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因为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人类大脑 是无法完全理会 宇宙的本意的,因此 智慧的起点是从敬畏开始。 想起五四时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文革时民众的愚昧盲从,互联网上的群殴现象,也许我们可以顿悟, 见解独立,也 可以无我率性,但我们的感知却只能触摸自然之表象,而本质却只能通过我们理性去抽象,归纳和推演, 而这种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否就是自然之本相呢?正如老子所言,”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认识自然之本质是何其难也。
个人分类: 文史百家|507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转]谈谈宗教之1:什么是宗教?
雨柔 2015-2-25 03:59
我也一直无法给“宗教”下一个好的定义。觉得Peter Kreeft的定义简洁,易懂,也道出了宗教的必要因素。 作者:ROMANS 4(美国安娜堡) 随手传福音读者原创 在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苏格拉底一把。大家都知道,苏大爷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别人兴致勃勃地要开始讨论一个话题之前忽然安详地来一句:“你刚才说的那个名词到底是啥子意思嘛?”(我是四川人,所以在转述他老先生原话时难免带点口音。见谅见谅) 那么到底什么是宗教呢?“宗教“的定义是什么呢?对于网络时代的人,要找答案太容易不过 – Google一下?(或百度一下?)。不过,好像答案也并非那么显而易见。我刚才自己试了一下,发现光中文wiki就罗列了十种“西方各宗教学家對宗教所下的定義”,有兴趣你可以自己查查看。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那时学的“新概念英语”一篇文章里边那位不幸的钟表匠,他有满屋子的钟表,却不知道当下时间是几点钟。(接着又想起前几天一位微友在微信里的抱怨,好象微信群里除了黄段子,八卦密闻,发得最多的就是各样人生感悟,这位微友原话如下:“微信有太多人生感悟,生活哲理消化不了。看来一个对付办法是眼睛里进来手指上出去,即看到就转发出去,就像以前耳朵里进来嘴巴里出去,没时间在脑子仃留。多是忙人啊,让别人先看先做吧!”)oops,一下扯远了,看来有些东西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 比如我的“跳跃性思维”和对“麻辣烫”恒久的眷恋。(又一个人生感悟啊!) 还是拉回来谈“宗教“的定义是什么。前段时间读到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教授Peter Kreeft 写的一本新一点的论宗教哲学的书“Faith and Reaso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其中有他自己对“宗教“的定义如下:(如果你读得懂英文就别读我后面的翻译,拿“信达雅”做标准,我的翻译水平实在不怎么样。) What Is Religion? The word “religion” is easy todefine. It comes from the Latin word religare, which means to relate, toyoke together, or to bind back. And this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religion:that its essential purpose is to relate us, or yoke us, or bind us to somethinggreater than ourselves—something like God. (“宗教”这个词很容易定义。它来自拉丁词“religare”,意思是关联,结合或绑定 在一起。这告诉我们宗教: 它的基本目的是把我们与比我们更大的对象,比如上帝,关联, 结合或绑定起来。) 出于对作者和词源释意的偏爱,我立刻就接受了他的说法。不过很快我就发现这个定义其实有很大一个漏洞。按Kreeft的定义,宗教必然和上帝有关,但几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根本就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你总不能说佛教不是宗教吧。(虽然早有人说“儒教“不是宗教,”儒教“的”教“乃”教育“的教) 那么到底什么是“宗教“?到底什么是我所认识到的“宗教“? 下次接着聊。
个人分类: 与主同行|7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柏拉图与山顶洞人---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热度 2 岳东晓 2014-6-29 01:40
有人说,整个西方哲学不过是对柏拉图的脚注 ( Europea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is a series of footnotes to Plato.) 。 柏拉图在《Republic》一书中借苏格拉底的名义打了个比喻。假如有一群人从出生就生活在黑暗的山洞里,他们只能看到篝火映在墙上的影子,他们的族规不允许爬一个通向上方的梯子。如果有一个大胆的洞穴人某天偷偷爬上梯子出洞,首先他的眼睛会因为强光而暂时失明。如果他再呆一会,等眼睛适应,就能看见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当他爬回洞里,告诉其他洞穴人自己看到景象,很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甚至被愤怒的群众处死。 这个比喻怎么解释,有很多种,也可能产生各种联想。比如说,你可能联想到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的布鲁诺,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人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开辟新的视野。另一种理解可能是人类永远像洞穴人一样看到的只是表象、只是影子而已,即使你走出山洞,你也并没有看到所谓“真理”,而不过是可见光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接下来的问题在于,眼睛能够看到的只是影子,我们能否获知更为基本、更为深层的知识? 科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在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answer)或解答(resolution)。 你的回答是什么?
个人分类: 科普|1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8 11:25 , Processed in 0.139508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