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太阳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从亩产万斤看毛泽东的科学思维
热度 1 岳东晓 2016-9-10 03:59
1958年6月16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的豆腐块文。文章里,钱假设30%的太阳能被植物吸收,其中的五分之一转换为食物,则粮食亩产可以达到4万公斤。1958年8月,刘少奇派人到山东寿张县考察,调查报告中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刊登于 《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第三版) 。1958年9月,刘 少奇在江苏常熟参观听说亩产万斤,他立刻问: “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 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二版 《少奇同志视察江苏城乡 对工业、农业、教育和劳动制度等工作提出重要意见》(附一)) 。 根据粮食亩产大幅上升的数据,刘少奇认为只需要 1/3的土地种粮食就可以了,其余可以种树、休闲 ( 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二版 《少奇同志视察江苏城乡 对工业、农业、教育和劳动制度等工作提出重要意见》(附一)) 。 民间 的流传是,毛泽东本来不信亩产万斤,看了钱学森的文章就信了 (注一) 。真是这样吗? 钱学森的文章发表4个月后,1958年11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的报告中说: 【 提倡实事求是,不要谎报,不要把别人的猪报自己的,不要把三百斤麦子报成四百斤。 今年的九千亿斤粮食,最多是七千四百亿斤,把七千四百亿斤当数,其余一千六百亿斤当作谎报 ,比较妥当。人民是骗不了的。过去的战报,谎报只能骗人民,不能骗敌人,敌人看了好笑。福建前线,飞机损失对比为我六比敌十四,即一比二点三三。但同民党自吹自擂有必有假,真真假假搞不清。偃师县原想瞒产,以多报少。也有的以少报多。 人民日报最好冷一点 。有些问题讲热了要讲得适合当前。要把解决工作方法问题,当成重点。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实事求是。 】( 《 在为八届六中全会作准备的郑州会议上的讲话第五次讲话 》;参见: 《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九日、十日).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毛泽东的报告信息量很丰富,我们可以从中计算出他认为的可信亩产量。1958年,中国人口是为6.6 亿,耕地面积 16.77 亿亩 ( 封志明等.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 1949-2003. 自然资源学报 - 2005 )。 很多人说起亩产万斤就以为全中国都在放卫星,稍微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根据 毛泽东的报告:当年上报的平均亩产为 9000/16.77 = 537 斤。也就是说,虽然中国个别的地方放出了亩产万斤的“卫星”,但那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各地上报的数字平均只有万斤的5%: 537斤。而 毛泽东在报告中认为,当年粮食顶多只有 7400 亿斤,也就是亩产 7400/16.77 = 441 (斤)。 毛泽东在 1958年11月9日 报告时认为亩产顶多441斤,那他有没有看过钱学森的计算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报告前约两个星期,1958年10月27日,毛泽东去中科院参观一个展览,见到了钱学森。毛泽东对钱学森说,【 《青年报》上写的那篇文章我看了,陆定一同志很热心,到处帮你介绍;你敢说四万斤的数字,不错啊。你是学力学的,学力学而谈农业,你又是个农学家。 】 钱学森回答说他“ 只是按照太阳能把它折中地计算了一下”,至于如何达到这个产量,他不知道。毛泽东 笑道:“原来你也是冒叫一声!” ( 1958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刊第61期《风讯台》 ) 毛泽东说话的方式一向很风趣。从两个星期后的报告中可以看出, 毛泽东根本不信钱学森的说法,但也没有直接指责。 十几天后,毛泽东对虚报产量再次表示了忧虑,并且分析了浮夸的危险后果。毛泽东写道: 【瞒 产 , 除了不老实这一点以外 , 没有什么不好 。 隐 瞒 了产量 , 粮食依然还在 。 瞒 产的思想要批判 , 但 是对 发 展 生 产 没 有大 不 了 的 坏 处 。虚报不好 , 比瞒产有危险性 。 报多了 , 拿不出来 。 如果根据多报的数字作生产计划 , 有危险性 , 作供应计 划 , 更 危 险 。】 (《 记 者 头 脑 要 冷 静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但钱学森发现自己亩产万斤的计算数据错误。不是多算了,而是少算! 1959年春 ,钱学森重新计算并发表在《知识就是力量》(1959第5期)上。根据光合作用方程, CO2 + H2O + (多个)光子 -- O2 + (CH2O), 钱学森文章称:【 “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 按照钱之前假定的6%的能量转换率,每亩干物质产量也可以达到 5万5千斤。 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理论面前,毛泽东几乎是乞求冷静,1959年4月29日, 毛泽东亲自向各地生产队级干部发出一封党内通信 (1959年4月29日的《 党内通信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毛恳切地写道: 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们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 只管现实可能性 。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 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 ,实在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 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许多青年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儿要密。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农怀疑,中年人也有怀疑的。。。 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 讲就是十分危险的 。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 同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 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 ,意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早 在1953年12月,毛泽东就提出由刘少奇主持“一线”工作、自己退居“二线”。1957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时,通报将由刘少奇接班任中国国家主席。1958年底,毛泽东不做下一届国家主席的提议得到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次年初,刘少奇正式担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向各级发出上面的恳求时已经失去行政管理权。他也只能通过《党内通信》来发表“保守主义”的“低调”了。 毛泽东的恳求被置若罔闻。 但历史的惨重教训 证实了毛泽东在1958年所做的"多报危险”的正确判断。 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中,中国从1959年起到1961年发生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 由于对亩产量错误估计,1959年的粮食播种面积比1958年减少了9%,而1960年到1961年又恰逢中国农业受灾面积最大的年份,达到35%。可谓天灾人祸。 连毛泽东自己的女儿都已经吃不饱饭。 1961年,浮夸政策造成的恶果全面暴露。率先支持胆大产大理论的国家主席 刘少奇经过亲自调查 ,思想发生了改变, 曾经倡导公共食堂的他发现自己事与愿违 。虽然刘之后进行了纠正,也并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讨。 对比上述的时间表,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歪曲性历史的所用的手法。有的是将三年灾难从1957年开始,把责任推到毛泽东的头上。上面的历史清楚表明,毛泽东从1958年开始就不断反对浮夸,但他当时已经按之前既定的接班程序退出日常管理;灾难是从1959年开始。有的人称1958年10月,钱学森告诉毛自己的计算错误,而毛泽东不听。实际情况却是,钱学森自己认为的错误是算少了、他更新的结果产量更高,而毛泽东也根本没有相信。毛亲自给各级写信,重申讲 大话、高调非常危险。 钱学森呢? 他也说了:他算出亩产可达万斤只是从能量转换角度计算可能性,怎么实现他不知道。你也不能说钱学森有错。但是,钱学森在那个时候写这种文章显然会引起误导。 很多人也确实被钱学森的文章误导 --- 但被误导的不包括毛泽东。 注一:这个说法来自李锐的 一面之词,没有任何其他证人及文字、录音证据,且与毛泽东的公开文字不符 附一: 少奇同志视察江苏城乡 对工业、农业、教育和劳动制度等工作提出重要意见 第2版() 专栏: 少奇同志视察江苏城乡 对工业、农业、教育和劳动制度等工作提出重要意见 新华社南京29日电 9月19日到2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同志,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长惠浴宇同志,书记陈光同志,农村工作部部长孙加诺同志以及各地、市委负责同志的分别陪同下,在江苏省视察工作。视察期间,刘少奇同志对工业、农业、水利、教育和劳动制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在南京视察期间,听取了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同志,书记刘顺元、惠浴宇、陈光同志等的工作汇报,接见了驻南京部队、军事学院的首长和省级机关的负责干部。 。。。。 在视察中,刘少奇同志了解江苏省农业生产的情况,他非常仔细地观看了各地中稻、晚稻和山芋的丰产试验田。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少奇同志参观了丰产圩的四亩试验田,他亲自弯下身子去数了一下稻棵,并且问乡党委书记:“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一万斤”, 少奇同志笑着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他在和淮阴地委的同志们座谈时说:“我在河北、河南视察的时候,有些县委书记认为少种多收比广种薄收要节省的多,应该把丰产田的经验推广,集中使用人力和物力来种好田地。这样 再过几年,就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地种粮食,三分之一植树,三分之一休闲 。”他又说:“种得少,种得好,但是收得多,这是农业经济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希望各地好好算一算账,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 .................. (附图片) 九月二十一日,刘少奇同志在江苏省淮阴县丁集人民公社和社员们一起深翻土地。新华社记者孟庆彪摄 附二: 1958-08-27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 人民日报1946-2003 - 老资料网.pdf 1958-09-30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 人民日报1946-2003 - 老资料网.pdf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_1949~2003.pdf 在为八届六中全会作准备的郑州会议上的讲话第五次讲话(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九日).pdf 党内通信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生产队养猪场住了6天--党史频道-人民网.pdf
个人分类: 毛泽东|6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捕光捉影A] 纽约港掠影
热度 13 xinsheng 2014-11-27 06:19
【推陈出新】[捕光捉影A] 纽约港掠影
这组图片称之为“拾遗”更贴切些。 夏天的某个周五下班后跑一趟纽约港,一口气就拍下一大堆照片,不久前曾先后贴出过《 纽约大都市气魄 》、《 纽约都市印象 》、《 鱼缸里的鱼 》等几组照片,这两天翻箱底又整理出好几张图片。看着还觉得顺眼,就拿出来分享一下从曼哈顿码头到staten Island一路的风景及返程看到的火球。 1.港口眺望纽约曼哈顿下城区、布鲁克林和总督岛 (点击可查看横幅大图) 2. 自由之塔与纽约下城区楼宇 3. 著名的 Verrazano-Narrows Bridge ((点击可查看横幅大图) 4. 自由女神 5. staten island 码头的太阳能光电板 6. staten island 码头的艺人 7. 天灯 8. 很近也很远 9. 燃烧的火球
个人分类: 出新创意|2384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游泳池水温(科普3)
热度 3 岳东晓 2014-7-12 22:43
前面我写了《 科普游泳池水温--傻蛋为何蠢得做猪叫 》与《 游泳池水蒸发对水温的影响---科普(2) 》。 在木一剑链接的启 发下,我搜索"swimming pool cover heat loss",找 到这个美国能源部关于游泳池节能问题的网页 ,内有一张图片( http://energy.gov/sites/prod/files/styles/large/public/outchart.gif?itok=5osbk5Fb) ,现转帖如下 上图非常清楚,室外游泳池70%的热量损失是由于蒸发。这与我之前的分析完全吻合。更为详细的说明,参见上述能源部网页。 在这里我再次重复几点: 1) 池水温度升高与降低取决于其能量的收支状况。能量来源当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其他因素可以忽略,这是根本无须思考的问题 --- 根本不存在其他提供大量能量的源。 2) 白天一池水失去内能的最主要机制,我认为不是辐射也不是传导,而是 phase transition. 3) 人体根本就没有测量温度的机制,没有任何一个器官能够感知外部的温度,人能感到的只是热量的丧失或者吸收快慢。 4)游泳池最高温度的时间由太阳光与水面的角度决定 详细的分析参见 《 科普游泳池水温--傻蛋为何蠢得做猪叫 》与《 游泳池水蒸发对水温的影响---科普(2) 》。
个人分类: 科普|12167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科普游泳池水温--傻蛋为何蠢得做猪叫
热度 3 岳东晓 2014-7-10 06:01
前言: 刚看了iMan转帖的傻蛋文,纯粹抄袭网络,但对搜索结果却一窍不通,他智商明显低于iMan。 iMan对我的相关物理陈述没有提出质疑,说明他比傻蛋有脑子,在我点拨之后,他应该感觉到这其中有道理,于是把话题转向其他的方面,也就是人对水温的感觉, 不断提问,而不敢进行陈述,避免了被打回原形。 而傻蛋则把那鸡蛋脑袋主动伸出主动充当了金箍棒下的试验品。湖南有句俗话,蠢得做猪叫。这个形容傻蛋非常形象,你蠢点要是不做声,其实别人不知道,蠢得做猪叫,就是说蠢而且像猪一样的叫唤,让人家都知道其蠢。 。为了打这出头蠢猪现原形,下面我就游泳池水温度变化 与人对温度的感觉做一个科普。 首先,有一个前提必须明确,整个讨论是针对猫眼前些天的写晚上游泳的感觉,背景是南加州的夏天,而且是白天烈日当空后的夜晚。离开了这个背景,就是在脱离主题,没有意义了。比如说,我提到下午四点,当然是指南加州夏天的下午四点,而不是南极洲。 我在前面评论中提到,游泳池的水温取决于其能量的收支情况,能量来源最最主要的是太阳能,其他均可忽略,关键问题是失去能量的机制,我认为这个失去能量的机制主要是phase transition,对于水来说,当然就是蒸发。水在进行这个由液体到气体的phase transition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这是小学生都应该知道的。 这里我就相关的物理过程稍微分析一下,说明我判断的数学基础,算是提供一个指南。 设游泳池水体积为V,水密度为 \rho ,水温为T,水比热为 C ,游泳池面积为A, 气温为 T_a ,单位时间吸收能量为 J_{in} , 单位时间失去能量为 J_{out} ,池水的温度变化dT满足 V\rho C dT = dt 温度的变化计算取决于右边对时间的积分。 J_{in} 的贡献包括(1)太阳能;(2)空气的热传导;(3)空气的热辐射;(4)水池底及墙的热辐射;等等。但在白天,我们可以简单忽略(2)--(4)。 太阳能的能量流密度S约为1.3千瓦每平方米(垂直照射时),设太阳光与游泳池法向的夹角为 \theta , 则 J_{in} = e AS \cos\theta 。 其中e是吸收太阳光的效率,简单来说就是入射光能量减去反射光能量的比例,估计池水反射的阳光约为20%,因此e约为80%。 注意上面这个角度是随时间变化的,对上述式子积分即可得出太阳贡献随时间的变化,直到太阳西下,这个贡献是递增的。但水池也同时在失去能量,失去的总能量也随时间递增。什么时候水温最高? \frac{dT}{dt} =0 的时候,也就是当 J_{in}=J_{out} ---吸收的太阳能量流等于失去能量流的时候。相关角度公式为 \theta=\cos^{-1}\frac{J_{out}}{eAS} 。我估计是下午四点,当然,这是个估计,具体计算等我有时间再做。 至于为什么水池失去能量的最主要机制是蒸发(相变)? 具体计算我也只能等我有时间之后再做,但从估计的角度这是一个显然的事情。人体温度跟游泳池水温接近,都是约为300K,如果皮肤干燥,气温稍低也不会觉得冷,而如果皮肤是湿的,气温略低,就明显感觉冷。可见,水的相变带走的热量远大于其他因素。其次失去能量因素,我认为应该是人体的红外辐射。空气传导可能是最次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空气虽然也对水辐射,但其能量密度应该非常小,因为空气密度很小。你考虑一下红外线在空气中的吸收度,经过time reversal,就应该可以看出,空气辐射很小。但水本身的辐射则应该解近黑体辐射。相关的物理,要真搞明白得懂量子统计,等我有时间再科普。 上面提到人的冷热感觉,其实是人对热量失去速度的感觉。所谓温度计是基于有一个物理值是温度的函数,那么其反函数就可以确定温度了。 比如说水银柱的长度,热敏电阻的电阻等。人体内并不存在一个温度计器官。 而人体感觉的冷热是失去热量的速度,这不但取决于外界物体的温度,还取决于外界物体的其他物理素性,因此,人根本无法进行温度的判断。所以,你的神经系统可以让你在90度的桑拿浴中呆在15分钟,但不能忍受90度的热水烫。类似的吗,同样零摄氏度的塑料与铁块,后者会感觉很冷,而前者似乎相对暖和。 人跳入水中是否感觉温暖需要计算的是人体的热量散失速度(并与入水前热量散失速度比较),而不是水的温度。
个人分类: 科普|13005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9 13:15 , Processed in 0.046264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