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欧几里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老糊涂的雾霾论证让我糊涂了
热度 4 岳东晓 2015-3-21 01:57
在《 建议参加辩论的同学们向林肯学习 》文中,我提到林肯自学了《几何原理》,他的【 每一场辩论、每一场演讲,都是按照欧几里得几何证明的逻辑路线】。 刚看了老糊涂对柴静视频的分析,称赞一下。但也感到怅然。为什么我写的很多人看不懂,老糊涂写的文青们都说能看懂呢?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蓝色是我写的,红色是糊涂语。 岳:【 这张图显示的是 。因此,只要这张图的数据大于零,那么死亡率就是随PM2.5值上升而上升。这张图显示,PM2.5值每增加10,心血管病死亡率平均将上升1.3%,呼吸系统病死亡率将增加0.6%。因此,柴静说 完全符合论文的数据与结论 。 】 糊:【 在PM2.5增加10个单位的时候,死亡率是增加(纵坐标0),表明死亡率与PM2.5的正相关性(不是正比),这正是柴静说的,PM2.5上升,死亡人数增加。 】 岳:【 原图中最上面的黑色柱子只是记载PM值的参考信息,完全可以去掉,对于 的结论没有任何影响 。 】 糊:【 这几个黑柱子可有可无,一点不影响柴静的结论,即死亡人数与雾霾之间的正相关性。 】 岳:【 关于柴静视频中最上面那条红线,柴静的改动对 的结论也没有影响。但如果她改动了这条曲线,动机是什么? 如果柴静像方舟子一样错误理解了原图,那么她的修改也许可以理解(为作假),但上面的证据显示,柴静并没有像方舟子那样错误理解。 】 糊:【 这几条拟合曲线其实很多余,没有任何意义。。。用拟合得出的方程也不能预测下一年的死亡增加百分比,用这五个点来做曲线没有统计意义(statistical significance),就算correlation R^2=1 也是白搭。 】 通过对比我与老糊涂的陈述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我的陈述方式是几何式的,前面是论证,最后才是结论,而且为了使我的这个最后结论尽量准确 ,句型往往过于复杂。 而老糊涂的陈述方式是结论在前,证据在后,而且他这个结论很简单。 对于广大文青来说,他们需要是理解结论,而不是理解这个结论的依据。因此,老糊涂的陈述方式非常有效。 科学如何用其真知说服大众,既是一种 art 也是 science 。 那么林肯为什么能够运用欧几里得逻辑说服美国的精英与人民? PS: 空气中悬浮物是否造成死亡增加不是想当然的,是一个需要科学分析确定的问题。那篇论文的分析就结论,PM2.5-10的增加对死亡率没有影响 ( a null association is found between PM2.5- 10 and daily mortality.
个人分类: 科普|1657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看希腊随笔有感
热度 8 岳东晓 2013-11-19 06:10
罗马虽然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明却征服了罗马。当时的罗马贵族都把子女送到雅典学习,就像今天华人富翁送小孩到美国留学;凯撒被刺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用希腊语说的;而不久后的《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就;即使到Marcus Aurelius --就是电影《角斗士》最开始那个年迈的罗马皇帝,其著作《静思录》也是用希腊语写的。 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征服扩张,欧洲各蛮族开始使用拉丁语。后来罗马帝国灭亡,拉丁语却已经深深扎根于西欧,凯撒的《高卢战记》成为欧洲学习拉丁语的课本,西欧学界、西欧教会也大多使用拉丁语。 一千多年之后,英国出了个牛顿,他用拉丁语写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之后若干年,英语成为世界标准。今天,不但绝大部分旧的知识是用英语记载,绝大部分新的知识也是用英语表达。 西罗马灭亡之后,希腊语的东罗马帝国又延续了一千年,但希腊人早已经退化了,早已雕塑不出与出土文物接近的艺术品,拜占庭王朝的绘画、雕塑相当呆板,希腊也没有再产生柏拉图与欧几里得之类的学者。 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学习发展希腊文明,成为世界强权,在科技、艺术、学识方面遥遥领先。 今天的希腊只能靠展览其祖先的作品度日。 汉人从汉朝后即开始走下坡路,被满清种族奴役近300年之后更是退化严重,必须努力学习啊。
个人分类: 历史|934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建议参加辩论的同学们向林肯学习
热度 9 岳东晓 2013-6-3 06:42
副标题:建议参加辩论的同学们向林肯学习 大家都知道,林肯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基本是自学成才。后来当了律师,议员,再后来当了总统,写了不少精彩的演说,江泽民都能背诵:"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可见影响力之大。 林肯当律师的时候,曾经与一个强大的对手进行专利诉讼,对方律师当然是名牌法学院毕业的高人。结果呢,林肯赢了。后来,林肯竞选议员,其对手也很强大,会希腊语、拉丁语,学过逻辑与雄辩术,相当于美国贵族了。结果一辩论,林肯又赢了。一直赢下去,最后林肯当了总统。 除了诚实的品格之外,林肯赢在他说话有说服力。那么,林肯说服力从何而来?秘诀在哪? 我看完电影《LINCOLN》之后,曾写过一篇博文“ 电影《LINCOLN》与欧几里得 ”。那篇博文里提到一本书 《亚伯拉罕-林肯与理性的结构》, Abraham Lincoln and the Structure of Reason ,在亚马逊网站上评论很好,几乎5星。《 亚伯拉罕-林肯与理性的结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林肯为什么能赢。 这两位作者发现,林肯的每一场辩论、每一场演讲,都是按照欧几里得几何证明的逻辑路线,换句话说,林肯把几何证明转化成了演讲,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乃至无懈可击---或者有懈可击但却超过了对手的逻辑能力。 林肯没上过学,怎么会欧几里得思维呢?书中是这么写的:林肯先是学过一些几何测量, 后来40岁时 ,开始认真学习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每天点着蜡烛仔细攻读,有一晚上,他终于读懂了,兴奋得跑出去,找不到人说话,就跟马夫分享自己的新知识。
个人分类: 科普|9301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0 15:23 , Processed in 0.053419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