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读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习-川会视频读者的有趣评论
热度 2 岳东晓 2017-4-8 13:35
刚在YOUTUBE上看了这段习近平-川普一起散步、谈笑风生的视频。下面一位读者评论到: “The guys with the briefcases carrying the nuclear launch codes behind the two is creepy and scary.” (两人后面提着核武发射密码箱的两人真是诡异吓人) 如果真是这样,确实挺吓人。 倒不是别的。美国的那个个子大一号,如果把中国的打翻把密码箱抢走怎么办? 小箱子里装的啥呢?
46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石头砸到汽车与皮球撞墙的等价
岳东晓 2016-6-19 13:17
看看下面这个视频,石头为什么为砸到汽车呢?力学问题都是可以算的,不会算就是装。石头飞起砸到汽车的物理问题 我之前进行了运用中学数学的计算 。很多读者不喜欢看数学式子,一看就头疼。所以,我这次尽量不写式子。其实,这个石头砸到汽车的问题与皮球从墙上反弹回来是完全对应的。 皮球打到墙上,我们都知道皮球会反弹回来,如果皮球、墙面完全弹性( 没有机械能损失) ,那么皮球反弹回来的速度与最初的速度相同(注一)。如果皮球是垂直于墙面飞过去,弹回来是原路返回(垂直于墙面)。如果皮球不是垂直于墙面飞过去,而是成一个角度,那皮球遵循所谓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是因为,皮球接触墙时受力是垂直于墙面的,在平行于墙的方向,没有作用力,皮球在平行墙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如下图(图是网上找来): So far so good. 这是大家的经验都能接受的。现在回到 石头砸到汽车的问题,有的读者可能疑问,本来是汽车拉着石头跑,怎么石头比汽车快,追过去打到了汽车呢?要解释这一点,最简单的是从汽车角度看石头与绳子。先假设绳子就在地面高度,从汽车上看,汽车是不动的,石头开始则是往后运动,然后被绳子拉住,之后会怎样?想象一下,用绳子系住石头,把石头扔出去,石头会往回飞的;如果是理想的绳子(无机械能损害),石头会在绳子伸长然后回缩下,极短时间内以原来的速度反向。从汽车角度看到的是石头先是往后退,然后被绳子反扯后,以同样的速度冲了过来,而汽车则是坐以待砸。换个角度,从地面看,则是石头以两倍汽车的速度追了上去。 以上考虑的情况是绳子拉直时与地面平行,如果是这样,石头会从汽车底下钻过去,而不会砸到汽车上面。那么绳子与地面成角度如何呢? 还是从汽车角度看,上图与下图是否完全对应? 在平行于绳子方向,石头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反向。在垂直于绳子的方向,石头速度不变。绳子相当于一面无形墙的法线。上图中角度1、2相等。 所以,从汽车的角度看,石头以汽车的速度、两倍角度飞起追击(注二)。 有了上面的基础,绳子非理想的情况我们也可以计算了。绳子垂直方向速度不变,而绳子方向速度反向、大小减小某个因子。 注一:这里我说速度准确的词应该是速率(speed) 注二:注意,从地面看去与从汽车看去,石头飞起的角度不同 科学网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85561.html
个人分类: 科普|7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六一节,再关注下孩子们的教材问题吧
稻草 2016-6-2 21:01
六一节,再关注下孩子们的教材问题吧 ——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西化问题的认真研究 作者:吴斌    【摘要:网络舆论有时也是靠不住的,“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事件”中,广大网民的判断是否准确?人教社教材是否存在“西化”问题?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下结论。本文将通过详细剖析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出处、作者与时代背景,并参考相关教师用书,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具体分析该教材是否切实存在“西化”问题,值此“儿童节”之际刊发,与广大读者与父母们共同探讨。】    目录: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材核心主题——品质、价值观方面,西化问题最为严重 1、一年级下册7单元:奇怪的媚日情结 2、二年级上册5单元:中国孩子不如兽? 3、二年级下册2单元:终于褒扬中国人了,然而…… 4、二年级下6单元:终于褒扬了中国孩子,然而比例还是堪忧 5、三年级上册2单元:中外比例1比2,而中国人也是依靠外国才能成功 6、三年级下册4单元:“这些孩子真棒”--外国形象传递的“现代意识” 7、四年级下册2单元:中国的都是略读 8、四年级下册7单元:难得的1比1 二、在培育“环保”品质意识方面,造假也要歌颂外国 改编也要洗白白人 1、违背常识造假也要歌颂外国小孩 反衬中国小孩 2、中国孩子的环保形象: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3、灌输白人至上:篡改历史,强行洗白白人的恶劣环保形象,洗白西方对印第安民族犯下的罪恶 三、在体现“智慧”方面,外国形象对中国形象进行无情碾压 1、中国人的智慧形象:放在识字课中 2、为了记住“智慧”外国人的名字,强行植入识字 3、愚蠢的中国古人 4、外国智商对中国全面、彻底、无情碾压 四、为殖民主义洗白: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认识一个怎样的世界? 1、可怕的是,连殖民主义都洗白 2、“异国风情”组织的单元牵涉德国法西斯 五、全力歌颂美国父母: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怎样认识自己的父母? 六、阳光明媚的民国与奴隶式新中国: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怎样认识历史? 七、爱国主义和革命先烈——人教版保留了什么? 1、革命先烈,从简处理 2、中华之根安在? 八、人教版教材的西化是通过篡改、杜撰、伪造等方式刻意为之的   2016年4月20日,署名宝贝安静的文章《 和平演变要从你的孩子搞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严重西化 》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此文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严重“西化”问题,该文在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各个平台被广泛传播,阅读上亿。4月27日,人教社官方公开回应舆论,称教材西化“不符合事实”。4月28日,观察者网发表署名林书友文章《小学课本里真的藏着“和平演变”?》质疑宝贝安静的观点,然而,该网绝大多数读者在表情栏选择“荒谬”的评价,其评论中也一边倒地支持宝贝安静一文的观点。   人教社发布的微博声明及观察者网的文章,遭受舆论的广泛质疑。   在人教社官微后面,网友一边倒地、理性进行质疑和反驳,热门评论是:   偶尔喝多不算坏:【前几天微博上热议马步芳,进而引出马本斋,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问我,马本斋是谁?我说,像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女儿问:岳飞是谁?我说:像霍去病、戚继光、郑成功一样的人。女儿说,这些奇怪名字的人又是谁?我无语。我试着问女儿,你知道的外国英雄有谁?女儿说,爱迪生、华盛顿,尤其是爱迪生救母。】   天上白玉京82840:【有没有崇洋媚洋,有没有去红色化,你们心里最清楚。】   快绿公子:【不管是不是造谣,人教社作为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教材出版社。在语文和历史的教科书一定要以中国的立场及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让中华代代相传下去。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对西方的历史了然于胸却连杯酒释兵权和三顾茅庐说的谁都不知道。教育是国本的国本。切不可以西洋为重,只可为辅,中学必须为本啊】            4月28日观察者网《小学课本里真的藏着“和平演变”?》一文,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将小学生要用6年时间去消化的教材内容简化成一堆数字,其文太过匆忙,仅仅得到了一份一年级至三年级的统计数字。此文将小学课本丰富的内容和精心的设计,笼统地简化成一堆数字,然后得出在数字上中国外国的结论。   文章后网友评论,一边倒地反驳和质疑:       http://www.guancha.cn/LinShuYou/2016_04_28_358503.shtml   结果,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此文“荒谬”,热门评论中也是一边倒地质疑人教版教材:             当然,网络舆论有时也是靠不住的,很多时候,真理往往在少数人一边。那么【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事件】中,广大爱国网民的判断是否准确呢?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是否存在明显的“西化”问题呢?笔者想来想去,觉得只有认真研读下教材才能下结论。    笔者一开始从内心里和主观上非常抵制【我们的小学教材已经严重西化】之似乎耸人听闻的结论,我以为,我们国家的问题,不至于烂到这种程度吧? 但是从4月底到5月末,笔者抽出大量时间认真研读 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及相关教师用书 的结果,却发现事实还是超出了笔者当初的想象。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12册,每一册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来组织单元学习,即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诸如品质、亲情、真情、智慧、爱国、科学知识、山水风景等主题。观察者网《小学课本里真的藏着“和平演变”?》一文,把不同的主题混在一起统计成数字,诸如把中国山水和人的品质培育混在一起统计成数字,然后得出因为中国外国,所以没有西化问题的结论,这种分析并没有实质意义。   笔者的研究结果如下:人教版教材确实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西化”问题。其要点如下:   1,篇幅最多、最重要的两大主题(“品质”与“智慧”),西化最为严重。在这两大主题中,教材通过刻意的编排、伪造、篡改,使得相关单元中大量充斥着对外国人的歌颂,比例远远超过中国人,使得外国人“品质”与“智慧”碾压中国人;   2、能够进行西化的主题单元,或多或少都进行了西化处理;如“父母之爱”的主题单元,在精读课文中100%安排了歌颂美国父母的文章;   3,对于“爱国”、“革命先辈”等不容易西化的核心主题,教材进行简化处理、异化处理,爱国主题单元中重点安排了怀念民国的文章;   4,多次将民国时代写得阳光明媚,却将新中国前三十年写得奴隶时代一般;   5、无原则、无底线地歌颂外国人,甚至出现了刻意美化殖民主义的倾向。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材核心主题——品质、价值观方面,西化问题最为严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最核心的主题,是“品质”和“智慧”教育,这关系到一个中国儿童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育。这两大主题,也是教材篇幅安排最多的两大主题。小学语文教材12册,总共有12个单元涉及“品质”教育,9个单元涉及“智慧”教育。在这整整21个单元里,“西化”问题极为严重。    如12 个单元的品质教育, 4个单元涉及“环保品质”,8个单元涉及怎样做人、诚信、努力、互助等品质教育。在4个“环保”单元中,中国小孩频频以“捉小鸟”、“扔垃圾”的形象出现,作为对比阅读,教材却频频通过造假、删改等方式,违背现实常识和历史常识,去歌颂西方白人的环保意识(如《燕子专列》、《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而在后面这8个“品质”教育单元的精读课文中,只有一个单元,中国人正面形象与外国人正面形象在数量上保持1比1,而其他所有单元,中国人的“品质”均被外国人碾压,或者被动物碾压。   可以说,人教社教材在塑造品质、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中,外国形象全面胜出。先分析涉及怎样做人、诚信、努力、互助等品质教育的8个单元的具体情况:    1、一年级下册7单元:奇怪的媚日情结   第一次出现“品质”学习,是在一年级下册7单元。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两篇赞美动物,两篇赞美外国孩子:   ——《小白兔与小灰兔》,赞美小白兔勤劳   ——《两只狮子》,赞美了其中一只狮子勤劳   ——《小伙伴》,赞美外国小朋友互相给予、帮助和关爱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赞美外国小朋友诚实   我们来欣赏一下《小伙伴》的这张插图。      这里笔者还要特地提一下第四篇文章,即《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原本是个朝鲜的寓言故事,在80年代我国的连环画中,文中小孩子的形象是这样的:         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意图,到了人教版教材里,小孩子的形象就变成了这样:         可以看到,人教版插画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在朝鲜原寓言中,小孩名字叫“宋金”,而到了人教版这里,变成了“雄日”。   难道讨厌朝鲜就要媚日吗?而且,就算现在朝鲜制度有些封建色彩,日本难道就没有军国主义问题?朝鲜人民、朝鲜儿童何辜?笔者才疏学浅,实在想不出人教版这样篡改的用意。    2、二年级上册5单元:中国孩子不如兽?   第二次出现品质教育,是在二年级上册5单元。这个单元有4篇文章,主要谈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其中,三篇讲动物如何和谐相处,一篇讲中国孩子如何自私自利、勾心斗角。   我们来看,第18课,动物们是这样和谐相处的:      第20课,动物们这样和谐相处:      第21课,动物们这样和谐相处:      我们再来看看,19课《蓝色的树叶》里,中国孩子是这样的:         是不是会留下中国孩子不如动物的印象?这其实还远不仅仅是中国孩子不如动物的问题。   笔者必须要提的是,《蓝色的树叶》一文根据乌克兰作家瓦·奥谢叶娃作品改写,原文主角是外国人,名字分别为卡佳与莲娜,却莫名其妙被改写成中国人名:林园园和李丽。   然而,同样是奥谢叶娃的作品,《三个儿子》,由于是对外国孩子的赞美与歌颂,所以,人教版并没有对其进行改写,保留了外国人名,选进二年级下册第23课。    3、二年级下册2单元:终于褒扬中国人了,然而……   第三次出现品质教育,是在二年级下册2单元,4篇文章,一篇讲泉水,一篇中国人,两篇外国人。   终于出现了对中国人的褒扬,然而,此处出现的是雷锋,中国名人,依旧没有中国孩子,同时,又多出了两个外国孩子。   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出现了一个外国孩子,萨沙,“教师用书”对此文的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也就是说,这位外国小孩激励中国小孩“挺起腰板”。   我们来欣赏一下插图:      另外,最令笔者不解的,是第八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讲的是,“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但是,这种文章,为什么要和雷锋一起,放在这个主题为培育品质的单元里呢?难道中国没有其他好品质的人和故事了吗?就算你偏偏要找外国的故事,那也找个切题一点吧,别让人有种硬把私货塞进来的感觉。    4、二年级下6单元:终于褒扬了中国孩子,然而比例还是堪忧   第四次出现品质教育,是在二年级下6单元,有四篇文章,两篇谈中国孩子,两篇谈外国孩子。遗憾的是,其中一篇谈中国孩子的是略读文章。也就是说,精读文章中,外国孩子依旧是2比1全面超出:   21课,《画家和牧童》,赞美唐代牧童勇于指出著名画家的错误。   22课,《我为你骄傲》,赞美了外国孩子的诚信。      23课,《三个儿子》,赞美了三个外国小孩的孝敬。此文作者就是《蓝色的树叶》的作者,当然,这篇文章没有被改写成中国孩子。       5、三年级上册2单元:中外比例1比2,而中国人也是依靠外国才能成功   还需要继续讲下去吗?   好吧,为了防止洗地大军说笔者“片面采样”,笔者就继续讲下去好了。   第五次出现品质教育,是在三年级上册2单元,4篇文章,讲了四个中外名人,让学生们体会他们的高贵品质,分别是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和宋庆龄。不过,宋庆龄是略读课文。   然而你以为这就是1比2了?   NO。   在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中,李四光之所以能有发现,是因为“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是因为英国。这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如果你以为笔者才疏学浅没读懂,那么,“教师用书”上白纸黑纸写着:“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也就是说,在两篇外国名人介绍之余,人教版开始介绍中国名人的时候,也要强调,中国名人之所以成名,那是多亏了外国。   当然。李四光去英国留学是事实,近代历史上中国的许多发明创造也的确有西方的功劳。但是问题是,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上我们长期站在世界的前列,只不过最近一百多年我们落后了。我们应该有一种整体看问题的态度,教材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整体的态度。要先搞明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让孩子们多接触、多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总是不忘机会宣扬崇洋媚外。       6、三年级下册4单元:“这些孩子真棒”--外国形象传递的“现代意识”   三年级下册4单元,精读课文中,一篇中国孩子,两篇外国孩子。   其中,14课《检阅》,是旨在塑造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文章,该文讲述的是波兰儿童队员在国庆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获得大家喝彩。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让中国孩子们通过重点体会“这些孩子真棒”,来学习“现代意识”,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不是笔者瞎猜,笔者从不像某些洗地党做瞎猜、不负责任之事。“教师用书”中明确写道: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究竟什么是“现代意识”?难道只有来自西方国家的才是“现代意识”?自尊、自强、平等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渊源比西方早太久太久,为什么一定要安排一个西方国家的故事来传递这种观念呢?      这插图,就是一面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旗帜。    7、四年级下册2单元:中国的都是略读   四年级下册2单元,是教孩子们如何“做人”的,由此选编了四篇文章,两篇精读,歌颂了外国人的高贵品质;两篇略读,才是讲中国人的。   第5课,《中彩那天》,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第6课,略读,《万年牢》,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第7课,精读,《尊严》,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第8课,略读,《将心比心》,歌颂中华民族“将心比心”的传统美德。    8、四年级下册7单元:难得的1比1   四年级下册7单元,单元主题是教育孩子要“认准目标,努力上进”。终于,在中国人编的小学教材里、关于品质教育的单元里,中外比例达到了1比1的平衡,想想真是有点小激动。   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外国名人伽利略,褒。   26课,《全神贯注》,外国名人罗丹,褒。   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中国残疾人画家,褒。   28课,《父亲的菜园》,中国人,褒。   但是,请大家注意,前两篇选择的都是西方历史上的超级名人,是各自领域内的伟大人物,但是选择的两个中国人,分量却明显不够,完全不能和伽利略、罗丹相提并论!难道灿烂夺目的中华五千年历史选不出名人了吗?    二、在培育“环保”品质意识方面,造假也要歌颂外国 改编也要洗白白人   再来看下环保方面的教育。培育“环保”意识,其实也是培育“品质”的一个延伸。不过,人教版小学教材总是把它单独拿出来,作为整整一个单元主题,我们也就根据这种分法,进行分析。   关于环保单元,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一年级下册3单元,第二次是二年级上册7单元,第三次是三年级下册2单元,第四次是六年级上册4单元。    1、违背常识造假也要歌颂外国小孩 反衬中国小孩   首先,笔者想重点分析三年级下册2单元。   这单元围绕“环保”主题,组织了4篇文章。这4篇文章实际上呈现两两对比阅读的结构,可见在编排上极为用心。   第五课《翠鸟》与第六课《燕子专列》形成对比阅读,在《翠鸟》中,中国小孩没有环保意识,想要捉小鸟,结果被老渔翁制止;而在《燕子专列》中,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在冰天雪地下,“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这种对比,不可谓不明显。   贴图为敬。首先是《翠鸟》的课文:      然后是《燕子专列》的课文: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年春天,瑞士有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向北方在迁徙,遇到风雪,气温骤降,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为此,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救助燕子,并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这是对外国故事进行无限地美化夸张。   瑞士鸟类研究所(Swiss Ornithological Institute)是瑞士研究鸟类最大的机构,瑞士鸟类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瑞士是有过用火车运输燕子的事情,但一些细节跟中国教材中描述的不一样,相差有点大:   ①书上说是春天,实际上是秋天。 ②书上说的燕子从南向北飞,实际上是从北往南飞。 ③书上只说了火车,实际上除了火车还有汽车。 ④书上说是成千上万只,而实际上只救出了几百只。   显然,瑞士小姑娘“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是彻头彻尾违背常识、为了对比(中国小孩)而对比所捏造的谎言。   除了对比中国小孩和外国小孩,这组单元里另外两篇课文也形成了神奇的对比效果。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中国人滥伐树木,最后造成村庄的毁灭;第8课《路旁的橡树》讲述外国工程师仅仅为了保护一棵橡树,就对筑路设计进行调整,凸显了外国工程师的环保意识与决心。       2、中国孩子的环保形象: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环保主题的单元,还分别散落在一年级下册3单元、二年级上册7单元,和六年级上册4单元。   安排了这么多文章,难道真的没有对中国孩子的肯定吗?说到这里,有些人一定要拿出二年级上册7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红领巾”真好》,这篇文章称赞红领巾真好,在清晨里去为小鸟放鸟巢。插图如下,虽然比不上《燕子专列》里的贝蒂,但至少还是肯定的吧:      遗憾的是,这是一篇诗歌,是对红领巾进行抽象的肯定。紧随此文之后编排的是一篇《清澈的湖水》,马上对中国孩子的环保意识进行具体意义上的否定。教师用书是这样分析的: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我们再看,一年级下册3单元中,中国孩子是这样的:       3、灌输白人至上:篡改历史,强行洗白白人的恶劣环保形象,洗白西方对印第安民族犯下的罪恶   最后一次出现环保主题的单元,是在六年级上4单元,这单元里出现一篇“惊世骇俗”的改编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文章改写自《西雅图的天空》,原文是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一篇动人心弦的演说,发表背景是在白人对印第安人进行长期屠杀和掠夺后,美国政府强迫西雅图签约,要以15万美元买下印第安人200万英亩的土地。印第安酋长知道反抗只会带来更多的屠杀,无奈发布演说,演说中充满着对白人严重破坏生态和种族灭绝的控诉。   人教版编写组屡次编故事凸显中国孩子破坏环境,又编故事凸显外国孩子保护环境,来教育中国孩子的环保意识。这次,《西雅图的天空》可不是什么“故事”,而是血淋淋的真实历史。如果按人教版一贯逻辑,应该凸显白人破坏环境,凸显印第安人保护环境,来教育中国孩子的环保意识。   然而,人教版say:NEVER!   白人破坏环境?才不写。绝不写。《西雅图的天空》里核心对白人的控诉,被教材编写组删得一干二净,又改写得面目全非。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史,对印第安土地的破坏史,变成了印第安人主动“放弃”和“转让”,变成了白人“善待”环境。   欣赏一下改写的文章片段吧,还能说什么呢:      再摘录一点《西雅图的天空》:   【白人不能体会我们的想法,这点,我知道。   在白人眼里,哪一块地都一样,可以趁夜打劫,各取所需,拿了就走。对白人来说,大地不是他的兄弟,大地是他的仇敌,他要一一征服。   白人可以把父亲的墓地弃之不顾。父亲的安息之地,儿女的出生之地,他可以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天、大地、母亲、兄弟都可以随意买下、掠夺,或像羊群或串珠一样卖出。他贪得无厌,大口大口吞食土地之后,任由大地成为片片荒漠。   你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红人的眼睛只要一看见你们的城市就觉疼痛。白人的城里没有安静,没地方可以听到春天里树叶摊开的声音,听不见昆虫振翅作乐的声音。城市的噪音羞辱我们的双耳。晚间,听不到池塘边青蛙在争论,听不见夜鸟的哀鸣。这种生活,算是活着?   红人珍爱大气:人、兽、树木都有权分享空气,靠它呼吸。白人,似从不注意人要靠空气才能存活,像坐死多日的人,已不能辨别恶臭。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我们珍爱大气,空气养着所有的生命,它的灵力,人人有份。   白人终将随风消失,说不定比其他种族失落的更快,若污秽了你的床铺,你必然会在自己的污秽中窒息。】   其实,做这样的改编,最令人发指的,是强行用印第安人自己的口去美化白人、洗脱白人的种族屠杀罪和环境破坏罪。我不知道,今天的美国教材,是否还敢做出如此肆意践踏印第安人历史、强奸印第安人感情的事情来。   没关系,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教版编写组做到了。    三、在体现“智慧”方面,外国形象对中国形象进行无情碾压    再分析9 个单元的智慧教育, 识字阶段(一年级)以外,有8个单元涉及“智慧”主题,其中精读课文中,歌颂外国智慧的有10篇,歌颂中国智慧的有4篇,贬低中国智慧的有3篇。   “智慧”、“思想方法”、“观察发现”、“怎样看世界”等主题,与品质教育一样,是人教版小学教材的重点。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除了在“识字”阶段(一年级下册)的智慧主题单元中、中国形象全面胜出以外,其他从二到六年级的所有智慧主题单元中,中国形象的智商均处于被全面碾压的状态。    1、中国人的智慧形象:放在识字课中   根据人教版的设定,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笔者分析了所有有关“智慧”主题的单元,中国形象唯一一次胜出,被安排在了一年级下册5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没有外国形象,有两篇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主角就是司马光和曹冲。   有些人据此津津乐道,为人教版洗地。稍微做一下调查便知,这地实在难洗啊。一年级下册,重点是“识字”,不是阅读理解。所以,老师教学这两课的重点,不是让同学们理解体会古人的智慧,而是让同学们认得“司”、“假”、“缸”、“别”、“慌”等字。    2 、为了记住“智慧”外国人的名字,强行植入识字   二年级下册4单元,是一组以智慧为主题的单元。精读课文中,两篇赞美外国人,一篇赞美中国人。   第一篇,13课,《动手做做看》,赞美的是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和外国小孩伊琳娜。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学界从来都是译作“朗之万”,而课本之所以改成“朗志万”,是为了让中国小孩识字。更夸张的是,通过“朗志万”这个外国名字,中国小学生必须要会认和写“朗”与“志”两个字。整整两个字。   此刻,我已经听到小学生在组词:   朗,朗志万的朗   志,朗志万的志   ……         随后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赞美的也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阿切尔的名字和他的国家他的城市,都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尔,阿切尔的尔   英,英国的英   伦,伦敦的伦   敦,伦敦的敦   好吧,后面这三个地名好像靠谱一点,然而也全部脱去了汉字本意,抽离了汉字的中华文化根基。   明眼人都知道,一个人长期侵染在某种文字的表达方式之中,他的志趣、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很可能受到其影响。   一个长期阅读学术论文,尤其是翻译的国外论文,其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写作方式很可能受到这种翻译文体的影响。这在目前国内的学术界、理论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作者是中国人,但是写作的词汇、句式却全是翻译体,思想也是翻译体,晦涩难读。   一个长期阅读国外翻译小说的青年作家,他对文艺的理解、他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也很可能深受翻译小说的影响。举个例子,年轻时候的余华,其小说风格就深受胡安·鲁尔福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很深。他的许多句子、语调和胡安·鲁尔福颇为相似!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余华身上,上世纪90年代成名的许多作家身上都存在这种影子。那时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流行的时候。   所以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了认字,难道非得选择外国的词汇和名字吗?为什么差不多一半比例的课文都是外国人、外国故事呢?又不是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干嘛要这么多外国人呢?小学生连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好,连中国名字还叫不上多少个,连中国的省份还不知道几个,却为什么要学那么多的洋名字、洋词汇?难道是要让外国的名字、词汇更顺口,在牙牙学语时候就感到无比亲切吗?的确,牙牙学语时候的记忆一定是最亲切的,也是最持久的。这时候最方便培养崇洋媚外的情结!    3 、愚蠢的中国古人   树立反面教材,进行反面教育,其实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毛主席就反复强调反面教员的重要性。不同的是,毛主席喜欢拿国民党做反面教员,而人教版编写组喜欢拿中国人充当反面教员。   从第一节我们可以知道,聪明的中国古人,被放到识字阶段去了。而剩下的中国古人,就有点蠢了。   二年级上册4单元,智慧主题,5篇文章,凡是动物都是聪明的,唯一一篇中国古人是愚蠢的,即《我要的是葫芦》。   二年级下册7单元,智慧主题,两则寓言介绍中国古人,分别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三年级下册9单元,智慧主题,两则寓言介绍中国古人,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我们来欣赏一下愚蠢的中国古人:   我要的是葫芦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而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韩非子《矛与盾》,被改写成一篇外国文章《矛和盾的合集》,而这篇文章,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7单元,这个单元正好也是关于“智慧”主题。教材编写组似乎对歌颂中国古人的辩证思维十分不感冒。于是,《矛和盾的合集》歌颂了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从古人到今人,都很聪明智慧,值得学习。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矛和盾的合集》一文所在单元虽然是关于“智慧”的,却没有一篇中国形象的文章。其中,26课,《科利亚的木匣》,赞美了科利亚的思考“层次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逻辑性,令人信服”(教师用书语)。27课《陶罐和铁罐》、28课《狮子和鹿》,均是拟人化文章。   识字阶段(一年级)以外,真的没有对中国古人的赞美了吗?人教版还不至于做得如此决绝,保留了一点火种。   二年级下册8单元,智慧主题,第一篇是29课《数星星的孩子》,介绍的就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衡,赞美了张衡善于观察与刻苦钻研的精神。   然而,人教版随后就安排了一篇歌颂外国小孩的文章,即30课《爱迪生救妈妈》,来体现中国孩子聪明,外国孩子也聪明的道理。然而,这是一篇造谣文章。文章开头写到:“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讲述的是爱迪生如何聪明地帮助妈妈做急性阑尾炎手术。可是,人类做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时,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已经年过四十了。       4 、外国智商对中国全面、彻底、无情碾压   以上介绍的几个单元中,虽然间或有中国正面形象出现,但是外国正面形象已经明显地超过中国。然而,这并不算什么。在关于智慧主题的十分重要的另外两个单元中,精读课文里100%全是外国人。   100%。   其一,是三年级上册4单元,4篇文章,全部为外国人:   13课,《花钟》,赞美著名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      14课,《蜜蜂》,赞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15课,《玩出了名堂》赞美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      16课,《找骆驼》,赞美外国老人的智慧。      另一个单元,是六年级下册5单元,精读课文全部是赞美外国人,赞美中国人的全部放到了略读课文。   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赞美居里夫人;   19课,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赞美了神州五号工作人员;   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赞美了美国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的智慧。   21课,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赞美了一位中国教师。   还能说什么呢。对了,六年级下册5单元,可是小学阶段课文学习的最后一单元,面临初考的孩子们,需要反复研读这里面赞美外国智慧人物的文章,而关于中国人的文章嘛,反正是略读啊,不会考的。    四、为殖民主义洗白: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认识一个怎样的世界?   如上所述,无论是改编也好、伪造也罢,在人教版的强行灌输下,外国人在“品质”、“智慧”两大方面,均毫无瑕疵,全面碾压中国人。中国儿童在接受整整6年的如此反复洗礼下,脑子里对这个世界产生一个怎样的认识?展现在中国儿童面前的,只能是一副“西方好,西方好,西方就是好”的唯美画面。   经过6年的洗礼(就不用洗脑一词了吧,虽然充斥着伪造、杜撰和改编)后,中国儿童对于西方,只存在了唯一的价值判断:“好”,而彻底丧失了是非判断。    1 、可怕的是,连殖民主义都洗白   这部分参见本文第二节第3小节《灌输白人至上:强行洗白白人的恶劣环保形象和人权罪恶》。    2 、“异国风情”组织的单元牵涉德国法西斯   五年级下册8单元,是围绕“异国风情”组织的单元。第一篇重点精读文章,就是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此文选入教材是不合适的。   我们来欣赏一下课文,季羡林赞美了他留学时代的德国是一个“花的海洋”,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崇高境界的圣地。季羡林,1935-1945年留学德国,正是德国法西斯时期。   现在的德国教材,会有赞美德国法西斯时期是一个“花的海洋”,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好时代的文章吗?教材选入此文,显然是有问题的。          五、全力歌颂美国父母: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怎样认识自己的父母?   人教版唯一一次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写的单元,是五年级上6单元。   5年级,正是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时期。   这个单元,精读文章,又百分之百歌颂了白人父母,哦,不,是歌颂了美国父母。   100%   这组文章的第一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编写组早就知道这篇文章是纯粹是伪造杜撰、为了赞美美国父母而赞美的鸡汤文。教材编写组每隔两三年就要修订一下,唯一修订的地方就是开头第一句话的时间。请看:   ——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课文是这样的——“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事实上,1989年美国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是旧金山。   ——2004年6月份印刷的课本,课文的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地震了,不过地震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按理学生只在宿舍,但前面却只写教学楼,并没有出现类似宿舍的词语。   ——2005年6月,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变成了“有一年”。   ——2009年12月,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2012年,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又变回了“有一年”。   ——2016年,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总之,无论如何要保留此文,让中国儿童看见:   “瞧!美国父亲做得多棒!”   这组文章另一篇精读,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是讲述美国父母对子女成功的爱与教育。      人教版教材也不是没有讲述“中国家庭”的文章,一次是一年级下册2单元,一次是三年级下册5单元。但是,在讲述中国家庭时,其主要方面不是讲“父母之爱”,即不像宣传白人对子女的爱、奉献与教育一样,去宣传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奉献与教育,而是引导中国孩子要孝顺父母。   简单点讲,就是不具体讲中国父母之爱,只具体讲外国父母之爱。可是,不讲中国父母之爱,光一味地引导孩子“孝顺”,孩子怎么“孝顺”?   孩子盼着有“中国父母”,还是盼着有“外国父母”?    六、阳光明媚的民国与奴隶式新中国: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怎样认识历史?   新中国前三十年,是这样的:贫穷灰暗,“极其瘦弱”、“脊背弯曲”的母亲在“噪声震耳欲聋”的纺织工厂里像奴隶一般工作。   这篇文章来自5年级上6单元《慈母情深》,正是与上述歌颂美国父母放在一起的。作者梁晓声,1949年生,他找他母亲要钱,显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情景。梁晓声尽可能地将他母亲描写成一个奴隶模样,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插图为敬:               相较于新中国的童年,民国的童年是怎样的?   在五年级下册2单元,有一组专门围绕童年而编写的文章。其中有两篇歌颂民国时期的童年阳光灿烂,一篇歌颂外国人的童年。   所以,相较于上述新中国时期阴暗的童年,民国的童年是这样的:   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林海音,1918年生,这篇文章歌颂了民国童年:   “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教师用书语)      7课,《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1911年生,这篇文章歌颂了民国时期童年是: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教师用书语)   补充一句,单独来看,林海音和萧红的作品其实也是好作品,艺术性、文学性都很好,但是作为教材却是必须有综合考虑的,需要考虑其整体感受。把这两篇民国时期的童年故事和建国后的童年故事做对比,究竟会得出什么样的感受呢?民国的童年比建国后的童年美好太多太多!!!我想,即使是萧红和林海音自己,也不会赞同这种整体感受的。但是我们的人教版教材却做到了。   不仅仅如此。   人教版在设计“爱国”主题单元时,也刻意鼓吹热爱民国。   出现爱国主题单元,有两次。   一次在二年级上册3单元,4篇文章,分别讲国庆、首都、申奥、两岸同胞。这个阶段,中国儿童还处于识字阶段。   一次在六年级上册2单元,这个阶段,中国学生已经到了塑造价值观的重要时刻,而且,六年级的课程,也是初考的重要内容。   于是,编写组安排了两篇精读,一篇《詹天佑》,虽然故事发生在清朝,但文章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临危受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笔者觉得还是有营养的。   第二篇精读是《怀念母亲》,季羡林在留学期间写的,日记白纸黑字注明“1935年”,实际上是对民国时期的无比怀念和美化。结合上面提到的“阳光明媚的民国与奴隶式的新中国”,再看此文对民国的鼓吹,试想,国民党如果反攻大陆成功,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也不过如此吧。       七、爱国主义和革命先烈 -- 人教版保留了什么?   人教版教材,在哪些主题上,中国形象是有优势的呢?   1,以革命先辈为主题的;   2,以灿烂的中国文化为主题的。   这并不构成洗地的资本。只要现在中国还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那么,无论是谁编写官方小学教材,都必须保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是,这两个主题,是很难进行西化处理的。   但是,你以为,人教版编写组放弃了吗?    1 、革命先烈,从简处理   歌颂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而选入教材的,精读文章仅仅7篇,其中2篇在一年级(识字阶段)。如果加上略读文章,被提及的英雄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狼牙山五壮士、李大钊、郝副营长、张思德、王二小、雨来。   五年级上册8单元是“毛泽东”专题,处理得很有艺术感。该单元4篇文章中,精读两篇,一篇是诗歌《七律·长征》,一篇是《开国大典》,这两篇,一篇是讲长征,一篇是讲开国大典,毛泽东本人的形象并不丰满。值得强调的是,自四年级下册开始,但凡编古诗词为课文的,一般都选编三首,而“毛泽东”主题诗歌,却仅仅编了一首。   该单元另外两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毛泽东形象比较丰满,具体讲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事业牺牲长子的高贵品质与宽阔胸怀,均为略读。   在这单元以外,一年级下6单元也出现了一次毛主席。    2 、中华之根安在?   关于灿烂中华文化的主题单元,包括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四大名著和世界遗产,可谓是面面俱到,却暗藏杀机。    (一)、文化源流上的杜撰和误导。   第一次出现“中华文化”主题,是三年级上册5单元,有《孔子拜师》、《盘古开天辟地》、《赵州桥》三篇精读文章,这里,也是全教材第一次对圣人孔子进行的介绍。孔子是中华古文化的集大成者与后面两千年文化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关键人物,然而,小学教材却胡说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第传授”给孔子,笔者不才,想请教这个历史细节是在哪部史书上看到的?对于孔子这样重大的历史人物,是否可以随意进行误导和篡改?       (二)、混乱的先祖:黄色文明之“祸”与蓝色文明之“福”。   四年级下册,出现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篇是《普罗米修斯》,分别在第3单元和第8单元,分别讲述的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祸与普罗米修斯给全人类带来生命之火、幸福之火,对比十分强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却被教材说成是“多灾多难的祸河”、“忧患”。      《普罗米修斯》一文,讲述“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教师用书语)      当然,公允地说,教材三年级上册18课有《盘古开天辟地》,三年级下册31课有《女娲补天》,也是对人类祖先的描写。即便如此,在四年级下册讲述“中华民族摇篮”黄河之祸,超出一个小学生的辩证理解范围,恐怕是不太合适的。    八、人教版教材的西化是通过篡改、杜撰、伪造等方式刻意为之的   我们知道,爱国、革命故事,一直是小学语文的核心主题,但是由于这两大主题的特定内涵,西化处理的操作空间不大。但是,人教版教材也有办法。人教版在安排“爱国”主题单元学习时,有三大手法,第一,简化处理,只安排两个单元;第二,将一个单元放在识字阶段,即二年级上册,这阶段重点是识字,而不是内容吸收; 第三,另一单元的重点文章安排一篇怀念民国的文章。   人教版安排“革命先辈”主题单元学习时,也有三大手法,第一,简化处理,歌颂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的精读文章仅仅7篇;第二,部分文章移到识字阶段,前述7篇精读文章,有2篇安排在一年级(识字阶段);第三,空洞化处理,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专题,精读两篇,一篇是诗歌,一篇是讲开国大典,毛泽东本人的形象十分空洞。该单元另外两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毛泽东形象比较丰满,具体讲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事业牺牲长子的高贵品质与宽阔胸怀,均为略读。   人教版在“品质”、“智慧”等各个主题单元进行西化处理,是刻意为之。编写组通过篡改、杜撰、伪造等方式,造成西化的既定事实。   如《蓝色的树叶》一文,该文讲述了中国孩子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故事,但这原本并不是中国故事,而是出自乌克兰作家瓦·奥谢叶娃作品,原文主角是外国人,名字分别为卡佳与莲娜,却被改写成中国人名:林园园和李丽。   吊诡的是,同样是奥谢叶娃的作品《三个儿子》,是对外国孩子优良品质的赞美与歌颂,人教版却没有将其改写为中国人名,而是保留了外国形象,选进二年级下册第23课。   更为吊诡的是,人教版还会进行逆向篡改。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韩非子《矛与盾》,被改写成一篇外国文章《矛和盾的合集》,原本体现中国古人辩证思维的经典故事,却成了歌颂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从古人到今人,都很聪明智慧的文章。   人教版不单通过篡改、造假来歌颂西方白人,还会通过篡改歌颂日本。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原本是个朝鲜的寓言故事,歌颂小孩诚信,主角原名宋金,却被改成一个日本人名“雄日”,配图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可见,哪个故事选择怎样的人物形象,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精心设计的。《蓝色的树叶》一文,实际上是12个品质教育单元中唯一一次出现虚拟的中国小孩人名,这个虚构的、篡改的故事却是用来贬低中国小孩。相比之下,教材有许多虚构的故事赞美外国小孩,如《燕子专列》,伪造故事歌颂外国孩子,讲述瑞士小姑娘贝蒂“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如《我不是最弱小》,虚构外国小孩萨沙的故事,“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教师用书语);如《检阅》,虚构外国孩子博莱克的故事,“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用书语)。   为歌颂白人把篡改、伪造做到极致,当属《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此文出自《西雅图的天空》,原文核心是对白人种族屠杀、破坏环境的控诉,却被教材编写组删得一干二净,又改写得面目全非。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史,对印第安土地的破坏史,变成了印第安人主动“放弃”和“转让”,变成了白人“善待”环境。   人教版教材部分文章隐含极端错误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如人教版教材编写组频频把歌颂民国的文章编入教材,同时,也把丑化新中国的文章选入教材。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新中国前三十年,是这样的:贫穷灰暗,“极其瘦弱”、“脊背弯曲”的母亲在“噪声震耳欲聋”的纺织工厂里像奴隶一般工作。这样的描述来自五年级课文《慈母情深》。   相较于新中国的“黑暗”童年,人教版在歌颂“美好童年”时光的时候,却大量采用民国的童年记忆:   民国“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教师用书语)   民国时期童年是:“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教师用书语)    写到这里,我觉得,网络上如果没有那么多对人教版教材西化问题的议论、指责和滔滔民意, 如果全部是替这类教材叫好的文章,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谈谈韩春雨老师的国内重大成果
热度 1 MingHao 2016-5-9 10:14
韩春雨 副教授在 《 Nature Biotechnology 》的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gregoryi Argonaute”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科学网上,已经有几名老师介绍了。我这里就不用重复介绍,鉴于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 我这里不多谈技术细节。 其实,我很少介绍国内的重大发现,特别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唯独我专门介绍了这个, 一个是因为他确实有可能是真的,其主要就是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打压。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这个最先报道的官方媒体,保不齐就是科学网,手机微信不算的话。 我之所以等了几天才提这个事,主要是看看国内反应,我一看媒体继续冷漠对待, 感觉有可能是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为这个东西极有可能触动了一些官员利益, 这类新闻往往要长期压制,除非下面群众闹起来,或者对其先进行招安,最后不得不报道。 科学网在大家努力下,逐渐风气会好起来,现在对假大空的项目批判的多了,对真正的工作 的介绍会越来越多起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帮助中国走出黑暗的中世纪。 你们可以看看其他老师谈的,但是我这里讲的一个关键问题,很多人还是没有重视。 DNA编辑也好,还是我们各种不同的对生物体的干涉作用,其核心技术主要是 靶向到目标。 韩老师的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提高 一些指标。 DNA前导序列是关键,过去的 前导 是一段RNA序列,深入研究过核酸的人其实并不多, 搞过RNAi的人知道,RNAi之所以能成功,就是最后导入了双链序列,因此这是关键。 DNA与RNA 一个双链,一个单链,性质有天壤之别。 RNA也有双链(比如某些病毒),但是他的双链会引起细胞的一系列反应,叫做 RNAi 。 所以,这不是小改动,难度很大。 国内很多同行也许会嫉妒,但是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改进。 不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你解决了a问题,他会有b问题, DNA双链是稳定了,也能把你的私货带到指定位置,但是 他还是需要受控于一DNA相关的机制,细胞不是死人,你进来一坨屎,他都不管? 因此后面还需要一些不同动物实验。 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联系韩老师,人家吃了肉,你也可以喝点汤。 特别是拿了经费,不知道怎么花的老师们,赶紧联系韩老师, 另外我告诉你,你给我50万,我可以帮你做一个实验设计系统,投入 实际应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设计软件和数据库系统。 对于重大发现,我貌似除了支持小保同学,就是韩老师了。 对于小保的支持,不是因为她的美貌,主要是理化所的水平, 即使作假,这班人来中国,也是轻易灭掉一个中科院。 所以,批小保的各位老大,看看自己的德行,有没有资格。 下面我说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另外,回国后,我也发现了一些搞得不错的重大原创性工作,有些是 朋友们做的,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费支持的。可能其他老师也有类似工作, 这些工作的发表是个大问题,现在国际上一些学霸,守在csn文章,特别是 子刊上,对于中国青年学者的创新性发现虎视眈眈,一旦发现好肉,立刻吃掉, 有些讲点道德的,就是压你稿子一年,然后自己把实验做了,和你一起,或者 稍稍延后发表,与你共享成果;还有一些不道德的,把你毙了,他发出来,后者 很少很少,但是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超级大鳄积累雄厚,设备经费充足,兵强马壮, 只要知道的你idea,可以在审稿期间做出比你更高更强的成果。 我讲的这点非常重要,大家熟悉的 张生家事件,张抢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针对国外学霸大鳄,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国内这几个,他都没有入眼,谈不上和他们 抢。 Nature Materials的审稿拖延,引起了张的警觉。 所以,中国重大成果的首发,我建议大家有关系倒是可以考虑中国科学 这类期刊,快速发表。 关系这个东西么,也可以用到正道上。先发出一个大概其,不放太多内容, 主要的再发国外。还可以爱一把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张生家,抢发论文,虽然我个人觉得做人有点不地道,但是从一个高度, 把成果以国内单位名义发到国内期刊,是有贡献的。因此,xx大学处理这个事件, 要从国家利益高度出发,不能简单纠结为个人利益争斗和学术不端,xx大学和xx大学的领导们, 你们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从这个高度看问题? 以前我们的工作没有人看,现在水平上来了,老外要看看,这就好比 鬼子进村,看到漂亮的花姑娘你就倒霉了。所以我们第一版,要脸上涂点灰, 别让鬼子给糟蹋了。我现在第一版基本上不放核心的,要就要,不要就算, 等大修时偷偷放入核心的,让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去剽窃。 有老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fumingxu 2016-5-8 18:06 问一个问题:韩老师的结果出版后,会不会被“高精尖”团队轻易超越? 博主回复(2016-5-8 18:55) : 可以很不客气的讲,即使我们国家某个领域出现一次重大突破,也绝对不可能维持,当前这个生态环境,你觉得可能维持么? 所以,有条件的话,应该立刻送韩老师到国外一流实验室交流,保持这方面优势。 后来发现韩老师 是咱们生物信息学的同行了 韩春雨 理学博士 ,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 石家庄裕翔街26号,邮编050000 电话: 13472110750 E-mail: hanchunyu@hebust.edu.cn 个人信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4年1月11日 教育经历 2000.9—2003.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 2000.9—1997.7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 1996.9—1992.7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 教学经历 2008 至今 生物信息学 (69 学时 )
4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iMan姓杨坑爹问题的证明方法
岳东晓 2015-9-11 04:38
在《 iMan 的姓氏之“谜" 》一文中,我们提到杨文彬表示不能确定自己是iMan ( ” the current Defendant Wenbin Yang is unable to confirm that if he is the right and proper party to be named in this suit ")。 这就给广大读者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iMan 姓什么?怎么证明?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读者:【 这些问题,我会在回应杨文彬的 QUASH 动议时解答,现在留给大家思考好了。】 摆在我们面的问题是: 请证明 iMan 是南京化工学院毕业的杨文彬 。 一般遇到这种问题,大家想到的是 直接证明 :调出 iMan 的IP地址,从IP地址传讯加拿大通讯服务商,服务商积极热情地配合执行加州的传讯(good luck),提供IP地址对应的账号所有人信息,然后呢? 在《 从特那包案看杨文斌案 》一文中,我们看到特纳包在原告锁定其账户所有人之后,抛出了【 (1)可能是一个寄养在他家的小孩干的;(2)可能是家里的客人干的,(3)可能是小偷干的;(4)可能是他姐妹们干的 】种种可能性,虽然他最后没有能逃脱,但耗费了原告相当的精力。这个证明 iMan 姓杨的问题似乎相当坑爹。 正面证明这条路显然不是那么容易。iMan 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有恃无恐,躲在计算机后面称"我是男人”,说iMan 姓氏问题是个 “million-dollar question." 但我们还有一种证明方法,叫着反证法,英文叫着 proof by contradiction 。这个证明的思路是这样的,设需要证明的结果不对 ,然后得出一个矛盾。 我们先把问题转化为等价问题:“请证明杨文彬是 iMan"。具体证明如下 1)杨文彬要 quash 传票,不愿在加州州法院打 iMan 诽谤案; 2)假设杨文彬不是 iMan ,那么杨文彬会宣誓说他不是 iMan; 3) 杨文彬没有宣誓说自己不是 iMan --- 这与杨文彬不是 iMan 矛盾; 4) 杨文彬是 iMan QED (有读者说,上面的2 是绝对的吗? 这个问题又留给NN作为思维训练了) 以上证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几乎是请君入瓮,难怪 G. H. Hardy 说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美的武器之一呢( "one of a mathematician's finest weapons")。确实,很多问题正面证明不了的,用反证法很灵。我在贺梅案中就成功运用了反证法,证明贺家要回贺梅不是为了逃避被美国驱逐。问题在于,你得想到运用反证法。在想到这一点之前,NN对杨-IMAN等价性是的判断是缺乏逻辑基础的。如果杨文彬的脑子能够想到这个,他就不会说什么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 iMan 了 -- 干脆 man 点,直接认了。 当然具体到法律文件,就写得不是这么迂腐了。我向法院递交的相关论证如下 (杨文彬还提出了管辖权的问题,鉴于这个比较专业,我有空再普法):
个人分类: 法律|8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答读者提问: 电荷在电磁场中的动量
岳东晓 2015-7-3 11:22
科学网有读者提问:【请教一个量子力学基本概念问题。、在经典力学中,力学 (kinetic, mechanical) 动量是直接可测物理量,而正则动量是导出量,一般不能直接测量,例如电子在电磁场中的正则动量。量子力学有个基本假定,每个可观测物理量对应于一个力学 算符,它有完备的本征函数系。量子力学中动量算符是指 正则动量 算符,然而电子在电磁场中的 正则动量 不是可观测物理量。这和量子力学基本假定矛盾吗?俺知道 电子在电磁场中的正则动量算符法为 Aharonov-Bohm effect 实验支持。Y. Aharonov and D. Bohm,Significance of Electromagnetic Potentials in the Quantum Theory,Phys. Rev. 115, 485-491 (1959)。】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深刻,我先这里试图回答如下,再补充。 先对相关物理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根据经典物理,电荷在电磁场的拉格朗日量为 L = \frac{1}{2} m v^2 - q\phi + q v_{i} A_{i} , i = 1,2,3 因此,正则动量为 P_{i} = \frac{\partial L}{\partial v_i} = mv_{i} + q A_{i} ,哈密顿量为 H = P_{i} v_{i} - L = \frac{1}{2} m v^2 + q\phi = \frac{(P_i -qA_i) (P_i - qA_i)}{2m} + q \phi 量子化: = i , 因此, P_i = - i \frac{\partial}{\partial x_i} , 哈密顿量因此为 H = \frac{(-i\partial/\partial x_i - qA_i) (-i\partial/\partial x_i - qA_i)}{2m} + q\phi 速度算符为, V_i = i = i \frac{2}{2m} (P_i-qA_i) = \frac{P_i -qA_i}{m} 可见, 粒子的机械动量 p 就是 P_i-qA_i ,等于正则动量 P_i 减去 qA_i , 换言之,正则动量等于 机械动量加上 qA 。这与经典物理当然是一致的。 现在有个问题, 向量场 A 不是唯一的,而是可进行所谓规范变换,增加一个标量的梯度 , A^{\prime } _i= A_i + \frac{\partial}{\partial x_i} \Lambda (x) ,而完全不改变物理(包括粒子的机械动量)。 因此,正则动量是随规范选择而变的,并非唯一,比如说,你可以选择某种规范,给正则动量增加一个常数。 现在我们回到读者的问题,【 量子力学中动量算符是指 正则动量 算符,然而电子在电磁场中的 正则动量 不是可观测物理量。这和量子力学基本假定矛盾吗?】 我的回答是: 可观测量对应于一个 Hermitian 算符,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并不是任意一个 Hermitian 算符 都会对应于一个可观测物理量。 以 一个一维的势井内的 动量算符 p = -i \frac{\partial}{\partial x} 为例,在零边界条件下,它是个 Hermitian 算符,但不是 self-adjoint , 没有本征态。
个人分类: 科普|6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善恶的分别
热度 5 岳东晓 2015-5-8 02:27
善恶的分别 作者: 岳东晓 于2011-8-25 03:15发表于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 法律相关 | 已有10评论 什么是邪恶?一个人希望其他人倒霉、受苦,这就是邪恶。 善良则相反,是一种希望别人好的心理。 有读者问: 你对贝克是希望他倒霉受苦,还是相反? 有几名读者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所以我回答如下: 我当然没有任何希望让贝克受苦的愿望。过去没有,现在更没有。相反,我其实还间接帮过他与贺家联系。为什么? 尽管贝克干了不少坏事,他关心贺梅可能是真的,何况他小女儿与贺梅关系很好。 贺梅案是一起维护华人基本权利的案件,打个比方说,是在防守,在保护自己,而不是要摧毁对方。我们过去寻求的是与贝克达成妥协,让他们在承认贺罗父母身份的前提下可以看望贺梅,甚至共同抚养。但贝克却坚持要剥夺贺夫妇的父母权,摧毁贺罗,置之于死地。这就是以损害他人为目的邪恶心理。网上某些希望贺家家破人亡的也是这种小人的邪恶心理。 我在给田纳西最高法院的文件中写道 :我毫不怀疑贝克先生为贺梅流的眼泪是真的,但我要问为什么你们要断定罗秦的眼泪就是在演戏??(“ I have no problems believing that Mr. Baker’s alleged tears were sincere and real, and Idefinitely will not call him hysterical. But I have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how the Court made afinding of fact that the Mother’s tears were “theatrical”) 我们在取胜之后,依然让贝克看望贺梅。 明白这之间善恶的区别吗? //////////////////////////////////////////////////////////////////////////////////////////// 以上是2011年贝壳村发生给贝克捐款买房子让贺梅离开父母时写的。有人也许会问,试图消灭日本军国主义是不是一种“ 希望其他人倒霉、受苦”? 这个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吧。
个人分类: 随笔|5188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理科诗初论
热度 6 岳东晓 2015-1-19 09:40
我曾经在万维网对某些文科同学的诗做了批评。文科诗在理科思维看来一般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拓扑结构过于简单,往往是 一维的;二是想象力不够,没有新意;三是知识面窄了,内容显得单调。因此文科同学的诗往往缺乏活力与深度,而变成重复性的纠结与呻吟,显得虚假甚至装腔作势。 诗歌要发展必须寻找新的路子,以适应科技时代人们对文字组合艺术的需求,我且称之为理科诗。 理科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呢? 我认为有两点(1)诗的内容不能违背基本的自然原理与逻辑;(2)正确区分主观与客观。 理科诗的风格方面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比拟,而是通过文字激发读者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温度、压力、空间、时间想象以及这些想象随时间空间的变化,trigger 读者 的 emotional response。 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 http://zzwave.com/home.php?mod=spaceuid=2do=blogid=27602 ,试图在读者大脑中产生一个包含颜色、温度、声音、物质状态、距离、空间位置的反差以及他们的随时空的变化。例如,“ 起伏的湖面是波光微微的结晶”,包含了水到冰的相变以及微观视觉,而“ 清冷的空气 呼吸纯洁与热情”,包含温度的反差,读者应该都能感到,那种冬天吐气如兰、热乎乎的带着白色水汽的情景。又如,“ 背后地平线处冰雪湖边的城市 或者它的钢筋水泥”,一是准确交代了景象中人面向的方位,二是准确描述了漫长时间之后建筑物可能的变化,而准确往往意味着真实。 在《 冬天的阳光 》一诗写道“ 回来吧 等你回来 等你的是冬天的阳光”,这是在描述耳边响起的话语。“等你的是冬天的阳光”是准确的气候陈述,但读者显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文科比喻性地写“you are my sunshine" 就没意思了。
个人分类: 随笔|673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回应 lawandorder 律师
热度 2 岳东晓 2014-12-16 09:10
lawandorder 律师您好, 彼岸网友们不少是高学历,有的还是理工科,对简单的中英文阅读都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逻辑能力也不错,你的错误他们理应能够看出来,但他们似乎像小学生一样把你当成老师一样恭敬,这就可能使他们有一定的盲目、盲从。虚心好学的他们被你这老师误导也不好。所以,下面我就你的一些观点做简单的说明。 1) 我写的【“Han 先生本人继续散布大量诽谤性、挑衅性、攻击性言论,本人再次呼吁 Han 先生停止攻击、诽谤,而是等待法律的裁断。”】 如何理解? 有点逻辑能力的读者都应该看出,从我的这段话中无法推出如果【翰停止】这些做法【就不告了】的结论或者暗示。我仅仅是请求 Han 先生停止在网上的这些恶意的、搞得乌烟瘴气的做法,等待相关案件的依法进行。 您写道【如果翰有任何攻击性言论,如果情节严重,他还可以举报警方,请求对翰进行刑事调查。】 我的【攻击性言论】一词,并非指涉嫌刑事犯罪的言论。这一点,我想读者也都应该理解。 2) 您写到:【由于翰的以上行为,岳要启动本来不想启动的侵权诉讼。反向推理,如果岳本人自己的侵权案有力度或有赔偿价值,他一定会启动,也不会和翰的行为表现性质连在一起。】 先不论你对本人文字的理解错误,光看这个所谓“反向推理”就完全没有逻辑。你可以尝试从你的第一句反向推出第二句。 Hanshan 的诽谤性言论是在侵权事件中针对侵权作品及作者产生的,联邦法院对此应该具有 supplemental jurisdiction,这个概念你在读书时应该背诵过,但可能要运用起来就糊涂了。建议复习思考一下。 另外,在侵权过程中的言论与版权案很可能有关,因为这些言论也许能证明侵权者的意图及对侵权行为的态度,而不是像你认为的那样,侵权案中的诽谤【和版权法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点,我先只点到这。你如果不明白,我可以拨冗继续阐述。本人一向是很 open 的。 3)你写到:【他说已经搞到翰山真实姓名,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程序,将进一步核实相关信息。” -- 后面我理解他的含义,即,指控匿名被告和实名被告的法律程序上有不同程序要求,首先要满足法律程序要求请求法院下令传票ISP提供注册人的真实信息。但是,翰的网站是自己的网站,诉状中直接指控网站一石两鸟,程序上的担心也没有必要。】 你的阅读理解力、法律判断继续成问题。首先,我所说的【进一步核实】包括对其姓名的核实,对其姓名只是【基本确定】,而不是完全确定。其次,我的起诉书(draft)中当然包括网站,但起诉网站丝毫不能简化程序,Hanshan 网并没有公开的联系地址,即使起诉网站,我还是得经过一个获取其地址的程序才能 serve process。 4)我在通告中写的是【被侵犯版权者可以要求 "statutory damages" 或者 "actual damages and profits" (17 U.S. Code § 504), 以及 injunctive relief (17 U.S. Code § 502), 并要求被告支付 costs and attorneys fees (17 U.S. Code § 505 ).】 “可以要求”的意思是 "may request“或者 “may demand",根本没有说被告必须支付律师费。你将我的文字为理解为被告必须支付律师费完全不合逻辑也显示你法律概念不清。如果是必须支付,一般应该是说输的一方必须支付,而不光是被告。 至于版权案中 prevailing party 是否能成功要求对方支付律师费,这有一系列的判断要素,而不是随意的。我在知识产权方面打过几场官司,而我也可以基本判定你完全没有这个经验。曾有一名被告知识产权律师在法庭上说,拿知识产权律师跟普通律师比,那是苹果跟橙子的比较。话虽狂妄,但也不是完全无理。 5)天香公主提出的律师费问题,我看倒是颇有见地,不愧是理科思维,阅读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就是强些。 天香公主写道【岳东晓说的"要求被告支付 costs and attorneys fees",我倒是觉得这对他来讲是个两难命题。自己打官司吧,花钱少但也没法要求对方付律师费了。请律师打官司吧,那万一从对方那要不回律师费呢?】 首先,【万一从对方那要不回律师费呢】一句说明天香公主应该看懂了什么叫”要求“。"要求”是不一定能够满足的。天香公主明白,我的文字表明原告不一定能从对方那拿到律师费,这包括对方没钱或者成功逃脱的情况,但更包括法院不判对方赔律师费的情况。 其次,天香的问题也当然是我会考虑的问题。但一个案子自己上还是找律师,诉讼人完全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应变,而不是说自己上就不能再找律师了。通告也只是列出相关法律指出诉讼双方可能承担的经济责任,而不是在宣告必将提出的法律诉求。 至于你给公主的回答,如前所述,基本不靠谱。 6)也许您还有其他的观点,我没有看到,但如果您提示我,我可以拨冗解答。另外,您如果为 Hanshan 的辩护做出过什么承诺,希望到时您能够履行这个承诺,而不是像某些匿名ID一样,遇到事情就销声匿迹了。 YDX
个人分类: 法律|979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从火车压死两名华人谈起
热度 3 岳东晓 2014-5-24 05:07
前天看到报道,两名华人博士在铁轨上摄影,没有察觉有火车来,双双被撞压而死。有读者表示质疑,说火车声音那么大,为什么他们没听见?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看下面这段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v0_Ci3ql4gs 其实,我们平时听到火车的巨响是在火车从我们面前横向经过的时候。火车行进时的声音主要是车轮与铁轨衔接处发出的。如果人在铁轨上,面向机车头,在火车直线运行时,则基本听不到火车内燃机以及车轮发出的声音。而且从上面这段视频可以看出,从正面看很难判断出火车的速度,它在远距离看起来几乎是不动的。 那么像这两个华人被火车压死的情况,铁路运营公司有没有法律责任呢?虽然他们在铁轨上行走很可能构成 trespass, 但相关案例表明,铁路方面仍很可能有法律责任。有个加州的案例,两名登山者离开小路走入了一个铁路隧道,结果迎面来了一辆火车,两人掉头就跑,火车也立刻刹车,但为时已晚,两人丧生。虽然铁路方面在隧道外有警告牌,不得trespass,但最终法院还是判决铁路方面有过失。当然,这是民事责任。 如果火车司机远远就看见一大群人在铁路上,却没有在远距离处开始刹车、而只是鸣笛警告,而造成多人死亡,这样的事件完全可能构成谋杀罪。首先,这些人的死亡是火车司机造成。这一点因果关系可以简单判断,如果火车司机在看见人群后立刻刹车,这些人就不会死。有人认为,是人群堵在铁路上自己不走,但这不是杀人的有效辩护。 在法律上,构成杀人的恶意包括将人致死或者对人构成严重身体伤害的意图,这是显然的;也包括另一种:完全不顾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对生命的伤害的风险。 打个比方,假如有人堵在你家车库前不肯走,你不能开车将其碾死。他堵在你门口,并不会造成他的死亡,造成死亡的是你开车的动作。类似的,如果你开车出门,马路上一群人在游行示威,你也不能冲过去,直到撞到人了才踩刹车。你不能说,他们让开不就行了? 像网传火车压死几十名群众的事件,既然司机远远看到人群,那么他必然知道,如果人群留在原地,其火车会导致人们死亡。这个司机的刑事责任多大,取决于他发现人群时的距离以及他所采取的措施。如果距离足够,那么火车不能迅速减速将很难构成他的减罪因素。正因为火车不能迅速减速,而他作为司机非常清楚这一点,在他发现人群之后,就更应该在适当距离开始刹车。 读者可以稍微想想,火车司机完全可以将车速降到人步行的速度,这样即使到了跟前,没有散去人们也可以避让。 当他根本不考虑继续前进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恶果,继续高速开进最后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其刑责难逃。 那些为火车碾死群众叫好的,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生命缺少珍重的体现,这是一种封建社会、甚至奴隶时代的流毒,看看中国历史就知道了。这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种族的鄙视。其恶果是显然的,那就是互相把生命当成草芥。国民党杀共产党狠辣无比,小孩都不放过,对日本人却以德报怨,不正是这种劣根性的体现吗? 那些谈起日本军国主义来讲仁义,谈起血腥对待同胞却拍手叫好的,应该深刻反思。 为什么不把对同胞的那股狠劲用到罪恶滔天、死不悔改的日本身上?
个人分类: 法律|10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张浚否定岳飞建议的蝴蝶效应
热度 3 岳东晓 2014-4-25 03:52
有网友转帖了一篇文章内称:【岳飞才华出众,做人却很短路。都督张浚原本很欣赏他,有一次以某地人事安排事宜征询其意见,哪知岳飞认为统统不合适。张浚多次提携岳飞,岳飞却并不给他面子,张浚很不爽,便经常找他麻烦。穷于应付的岳飞没招儿,只好向皇帝请假进行休假式疗养。他以为母守墓为名,不理军事,朝廷多次催促他回去上班,他都置之不理,部下跪下来相求也不好使,直到第六天,火气渐消的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军营。】 这段文字串联讲了两件事(1)岳飞回应 张浚的人事安排;(2)岳母去世岳飞守墓。 作者当然对相关历史是清楚的,却用秦桧式奸诈的春秋笔法,掩盖关键事实试图误导读者而否定岳飞,变相鼓吹奸诈的鼠辈人生。难道我们今天的世道堕落到了讲真话是做人短路、说假话才算明智、岳飞愚忠、秦桧睿智的时代? 对此问题,读者当扪心自问。但下面我把真实历史简述于下,至少说明阿谀假话也不见得高明。 绍兴五年(1135) ,右宰相 张浚请求朝廷平定洞庭水寇杨 幺,宋庭派遣 王燮领兵征剿,结果大败。后朝廷派岳飞出剿, 岳飞向 张浚保证 八日成功,果然一日不差。 张浚绝非嫉贤妒能之辈,他大赞岳飞神算、无人能及,并向朝廷力保岳飞可以担当重任。岳飞因此得到提拔,并奉命到武昌守备,却突然接到家中来信( 绍兴六年三月) ,说岳母去世。岳飞自小是母亲带大,感情极深,听到消息当场晕倒,醒后大声痛哭,自责未尽儿子的孝道。无情鼠辈只怕也将这个丧母之痛视为岳飞愚呆了。岳飞立刻赶回家,为母守制。而且此时,岳飞因长期在南方作战,水土不服,眼睛染上严重的疾病。岳飞于是上奏朝廷希望遵循礼法,守孝三年。但朝廷没有批准,李刚等人也写信劝说岳飞摆脱哀思、振奋起来。岳飞忠孝不可两全,只好带着母亲的木刻雕像,前往湖北镇守。 岳飞奉 张浚之命就淮西的军队人事安排商议是绍兴七年的事情。此时左相赵 鼎已经辞职, 张浚是独相。他想派 王德、郦琼前往。岳飞认为这两人本来就不合,如果令王德在 郦琼之上,矛盾更会激化 。结果 张浚不听岳飞的建议,反而面有不悦。仍派王德为正 职 、 郦琼为副职统领淮西军。 王德、 郦琼 两人果然发生冲突,无法调和,最后 郦琼领兵数万哗变,带着 百姓数十万 叛宋去了。 宰相张浚错误的人事安排导致如此重大的变故、给宋朝带来如此的损失,非常后悔没听岳飞的建议,于是向宋高宗引咎辞职。宋高宗询问 张浚道:“卿去之后,秦桧可否继任?” 张浚说:与秦桧打过交道,知道此人阴暗奸诈。 宋高宗于是说,那不如重新启用 赵 鼎。 张浚表示赞同。但 赵 鼎上任后将 张浚的亲信排除 ,而重用秦桧为枢密使----也就是全国军队统帅。秦桧对 赵 鼎像哈巴狗一样听话,使 赵 鼎对秦桧印象大好 。最后, 秦桧反过来设计排挤 赵 鼎, 赵 鼎这才又 看清秦桧奸人嘴脸。但历史已经无法逆转。 赵 鼎自己被秦桧流放、后来被逼自杀, 赵 鼎的 门生、儿子也已经被捕下狱,但秦桧突然暴毙得以逃生。秦桧独掌宰相大权10多年,皇帝都被秦桧玩于股掌之间,秦桧死后,皇帝长吁一口气说“这下不用在靴子里藏刀子了”。 张浚 不听岳飞的建议的“蝴蝶效应”也好、第一推动也罢,间接导致秦桧上台,最终导致宋朝 忠臣良将,被秦桧诛锄略尽,极大地损害了南宋的军事、政治与经济,也为南宋最终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张浚以上级身份征求岳飞意见一事的教训是什么? 当然不是岳飞的所谓“做人短路”。假使有时光机改变历史,变成岳飞阿谀 “给面子”地赞成 张浚 的安排, 张浚”很爽”地任用 王德、郦琼 , 那么岳飞不但是对国家不负责、对上级的欺骗,而且最终还是同样的结果。如果要改变历史(也就是历史教训),那是 张浚应该认真考虑自己都承认神算无人能及的岳飞的建议,改变原来的人事计划,而不是把岳飞的反对意见当成不给面子,为了维护面子而坚持自己的错误安排。 其实, 张浚如果有半点理智,完全可以派王德去淮西, 郦琼另外安排他处即可,根本不必死犟着100%维持自己的原计划。 但世人往往把意见的不同看成对自己自尊的冒犯。这就是人性的悲哀。而要自觉走出这种原始低级的动物情感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必须遵循科学逻辑。 人类自从猿进化成为智能动物已经上百万年,却进展缓慢,但从牛顿科学以后不过区区三百多年,可谓上天入地、远眺宇宙起源、细窥夸克希格斯、技术日新月异,关键就是科学与工程界对人类的贡献。而这两者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原因之一就是抛弃了低级感情因素的阻碍。可以想象,如果科学界整天像其他领域一样勾心斗角、揣摩心思而不是直面客观真理,会是什么结果?
个人分类: 历史|99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剩饭后被罚款的故事的正确思维
热度 5 岳东晓 2014-1-4 05:45
那个在德国吃饭浪费之后被罚款的故事 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见文末附件)。但我看了之后,发现读者们的分析基本不靠谱(注一)。 德国老太太管“闲事”请中国顾客节约粮食完全可能,市政工作人员开50马克罚款单也完全可能,最后工作人员说要节约粮食也完全合理。 但这个故事没有在任何地方说罚款的原因是浪费粮食,上面的事实链也无法推断出罚款是因为浪费粮食。 故事的作者“省略”了一个关键的细节,那就是被罚款的原因 (注二) ,但作者并不一定是一个在文字里捏造事实的人。 而恰恰是读者们接受了一个暗示,从剩饭之后被罚款的事实陈述,转到因为剩饭被罚款,然后试图推断这个故事是虚假的。但这个故事完全可能真实,被耍猴的是读者,作者看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会哈哈大笑。 所以啊,一定要学会think straight,而不是加入隐含的主观假设。 注一: 有读者认为给老太太们分菜不可能。这有什么不可能呢?我看恰恰证明这个故事真实。白人老太太去中餐馆点了几个菜分享,采用分到各自盘子的方式,合情合理,要是都拿着筷子夹菜倒是可能性更小。另外,有读者说罚款收现金不合理,这也完全是没有根据的瞎猜当地法律规则。我随便”GOOGLE “Cash fine Germany", 就找到这个 ” Some fines may be collected on the spot, provided the has enough ready cash on hand ..."(开车不系保险带等罚款),说明在德国某些罚款是收现金的。而且一般人如果有现金,应该选择交现金,否则还得登记姓名、地址。 注二:这个原因是什么,大家只管放开想象力 附件: 故事相关原文:【「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妳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桂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阿桂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马立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 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阿桂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 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个人分类: 科普|14588 次阅读|46 个评论
分享 守 望
楚楚 2013-8-20 18:24
这也是一篇被《读者》转载过的文章,首发于深圳的《女报》杂志。现发于此,希望能温暖你、感动你!! 守 望 文 / 楚婉苓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一家三甲医院里做医生。我主管的 26 床是位姓张的工程师,在他的床号卡片上写着:肝癌,晚期。面对这样的患者,我知道我的一切努力都将是枉然。 半月以后,我在为张工做腹水穿刺时,发现腹水已经呈血性。做完穿刺我暗示张工的妻子随我来到办公室。我尽量用医生惯有的冷静口吻告诉她:“一般在发生血性腹水后患者的生存期不会超过两个月,请你有所思想准备。”张工的妻子一下子呆住了,然后哭着哀求我,希望我无论如何要帮张工熬到 7 月 9 日以后,因为他们唯一的女儿今年高考。我满怀同情地看着她,答应会尽力去做。 然而,张工的病情仍在继续恶化,持续的癌性疼痛以及因腹水不断增多而导致的难以忍受的满胀感,把早已不成人样的张工折磨得大声呻吟。张工的妻子每隔两、三天便跑来找我:“楚医生,为老张抽腹水吧,看他那样子,我实在受不了。”有一天,当张工的妻子第五次找到我时,我不得不狠心地对她说了实话:“照目前张工这种情况,如果频繁抽腹水,只会加速他的死亡。”张工的妻子缄默了,好一会儿,才低低地吐出一句话:“那就不抽吧。”然后,她转过身,佝偻着身体,踽踽地向病房走去。我注视着那个憔悴而沉默的背影,那一刻,我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在她那干瘦的身体里承受了多么深的悲伤! 这以后,张工的妻子再也没有提出要我去为张工抽腹水,甚至连张工的呻吟也少了。只是,有一天,护士晓梅对我说:“今天我给 26 床换床单,发现 26 床的垫絮都被他扯掉了好大一块。” 张工 16 岁的女儿并不了解父亲的病情已严重至此,她满怀感激地对我说:“楚姐姐,谢谢你关照我爸爸,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到时,我爸爸就会很高兴,他的病也会好一些的。”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竟充满了喜悦,单纯的女孩始终坚信她父亲的生命会像星星之火,重新燃烧。 然而,死神的脚步却越逼越近。 6 月 13 日上午,张工第一次出现肝昏迷,我们全科医务人员当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张工的妻子始终握着丈夫的手,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她爸,为了我们的女儿,你要活着。”两天后,张工终于醒了过来,张工的妻子将脸偎近丈夫的头,泪雨如倾。 这之后,张工又出现过两次肝昏迷,可每一次他都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在张工发生肝昏迷期间,为了不影响女儿的临考心理,张工的妻子执拗地不再允许女儿来病房探望她父亲。 在我们无声的祈祷中,张工终于熬到了 7 月 9 日。那天,碰巧我休班。在医院门口,正欲外出的我遇见考完最后一门课的张工的女儿。她高兴地告诉我:“楚姐姐,我考完了,考得很好,我爸的病也会好的。”她蹦跳着急于要跑去告诉她父亲这个好消息。我站在那里,不知为什么突然喉咙发紧,心里悲哀到极点,一丝不祥的预感深深的箍紧了我。我转身快步走向病房。站在病房门口,我清楚地看见张工早已浑浊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一滴清澈的泪水从他多皱的眼角流淌出来,他定定地看着女儿,艰难地牵动着唇角,笑了。 当天午夜,张工再一次进入昏迷状态,一直不安地守在病房的我和值班医生当即对他进行抢救,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三天后,张工终于放弃了最后的挣扎永远离开了人世…… 26 床就这样空了,我也再没有那对母女的消息,但我相信,她们一定会好好地活着。因为,那位坚强的父亲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还送给了女儿一份最珍贵的礼物,让她读懂了生命的真谛!
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再论湖南人为何强大导读
热度 12 岳东晓 2013-1-9 05:27
看罢读者们在《 再论湖南人为何强大 》一文下面的评论,不禁感叹,满清奴化流毒如此之深,导致汉人居然读不懂我的文章,只好再写篇导读。 其实我那篇文章通篇论述的是,湖南人之强大不是因为基因的优势(注一),而是因为更多的保留了汉文明的传统。换言之,其他汉人只要去除满清奴化的流毒,少看红楼辫子戏、多读史记汉书,追索、效仿汉代祖先的光荣,就能在世界文明昂首傲视。这也能减轻湖南人的负担。 有网友提到甲午战争期间,淮军在朝鲜平壤溃逃之后,湘军战倭寇于牛庄,全军覆没,以此证明湘军不行。牛庄之战是湘军最后的绝唱正好说明湘军的坚强。为何辽东之战不能当地征募大个子兵员保卫家园、压死倭寇,却要个子相对瘦小的湖南子弟离开江南鱼米之乡,千里迢迢忍受东北严酷的寒冬,在冰天雪地里与倭寇流血厮杀、冒死罩着东北?这本身不就说明问题吗? 满清依赖湖南汉人,更忌惮湖南汉人。湘军在镇压拜上帝教耶稣基督的兄弟之后,对其后宫佳丽数千人秋毫无犯。湘军最后一名杰出统帅为中华民族夺回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满清朝廷以及李鸿章都主张放弃新疆。是湖南人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带着湖湘子弟杀入新疆、逼退俄国毛子。但之后,湘军更被清廷忌惮,被压缩裁撤、退出舞台,淮军成为主流。直到淮军被倭寇击溃,清廷这时才临时抱佛脚、想起招募湘军。 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有6万湘军。此时湘军临危受命,千里跋涉来到北方,不过5千人枪,而倭寇两倍于湘军(日军兵力1万2千)。在牛庄,湘军奋勇战斗,日军突破外围之后,湘军与倭寇巷战,往往战斗到弹尽粮绝,湘军将官几乎全部阵亡。湘军虽败,但也让倭寇知道我中华民族有不可侮者。 甲午50多年后的朝鲜战争,网友称是林彪的部队。殊不知那林彪小豆子算出我军一个兵团火力不如美军一个师,畏惧美帝国如同老鼠见猫、吓得浑身只打摆子,毛泽东无奈,只好将彭德怀从西北召回。志愿军数届司令副司令乃至兵团司令都是湖南人,不是湖南人抢攻,而是别人不敢上也。即使上了朝鲜战场的,如38军军长梁兴初,一听对手是个黑人团(一个团也就3千人),就吓得三万人不敢出击,贻误战机差点被彭德怀斩了,在彭德怀严令之下,38军才有之后的辉煌战绩。 有网友说我提出满清奴化汉人的流毒有伤满族民族感情。此言大谬。历史就是历史。汉人并非单一基因,而更多的是一个文化概念。今天的满人已经汉化、纳入中国文明的框架之下,至少应该算是广义汉人------有几个满人说满语住帐篷? 川岛芳子、溥仪被视为“汉奸”就是满人至少是准汉人的证明。也就是说,我们汉人已经不把满人当成外人。但若满人自己列于中国文明之外,以清廷奴役中华的历史为荣,则是与中国文明为敌。满人应该坚决否定满清王朝对中国文明的破坏和阻碍,完全彻底地加入汉文明阵营才是人间正道。 注一:如果看汉代的人口统计,长沙郡的人口相当少,足见湖南是中国文明发展、华夏种族传播相对较晚的区域
个人分类: 汉文明|886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环球时报社评:南方周末“致读者”实在令人深思ZT
热度 9 他乡异客 2013-1-7 18:30
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致读者”实在令人深思 《南方周末》官方微博昨晚发表“致读者”,全文如下:“本报1月3日新年特刊所刊发的新年献词,系本报编辑配合专题‘追梦’撰写,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网上有关传言不实。由于时间仓促,工作疏忽,文中存在差错,我们就此向广大读者致歉。”   南周新年献词“被改动”事件近日在互联网上扩散,有南周编辑称见报稿出自广东省委宣传部。昨晚南周的这条官方微博,把事情起因做了澄清,真相与前些天互联网流传的版本完全不同。另据环球时报通过自己的独立管道了解,所谓“改稿”确实不是广东省委宣传部所写。   但在昨晚,微博上又有人贴出与南周官方微博对抗的南周部分人员签名信,看来事情尚未完全平息,南周内部似出现分裂。   南周风波近日发酵,但仔细看,最积极在网上扩散的人除了有一些目前在南周工作,很多是早就离开《南方周末》、与该报系如今已没什么关系的人,还有一些微博活跃人士。他们在现实中很分散,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最新支持者是远在美国的陈光诚。   这些人提出的要求很激烈,表面上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实际上谁都看得出,他们的矛头指向了与媒体有关的整个体制。   不管这些人愿不愿意,有一个常识是:在中国今天的社会政治现实下,不可能存在这些人心中向往的那种“自由媒体”。中国所有媒体的发展只能是同中国大现实相对应的,媒体改革必须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媒体决不会成为中国的“政治特区”。   中国所有媒体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细节,但像《南方周末》这样出了风波时,它的大走向最终一定不会是一个“意外”。它的结果一定会展示十八大之后中国政治的确定性,而非不确定性。   即使在西方,主流媒体也不会选择同政府公开对抗。在中国这样做,一定更是输家。一直以来有一些外围人士试图推动中国个别媒体搞对抗,他们是在坑这些媒体。   近日微博上流传过一些落款“南方周末编辑部”的抗议信,但它们都不是通过《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发出来的。以《南方周末》昨晚官微的声明做参照,整个事件看来在最初阶段就被扩散者造了假。这实在不应该。   外部的一些人愿意看热闹,如果有媒体公开对抗现行体制,这可比什邡或启东的环保性群体事件“好看”多了。如果有一家媒体真这样做,而且做成功了,那可真是太有趣了,能给一些人带来太多政治遐想。   但这只能是虚幻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支持这样做的社会基础,全社会的真正注意力是搞经济,发展民生,社会不希望国家前途有变数,毁了平静生活。   在一个真正动荡的社会,某个人自焚,某个小群体抗议,甚至在网上编个谣言,都说不准成为一个惊人的开始。但现实的中国是蓬勃发展、不断改革的,那个“要出大事”的中国是一些人凑到微博上编出来想出来的。   新闻需要不断改革,但有一样改不了:中国是“打包的”,中国新闻和中国政治在宏观上必然是协调的,互动的,这些年中国新闻的弹性空间不断扩大,微博也加入进来。与此同时中国政治的弹性空间在同步扩大。但中国新闻决做不了同时期政治不能承受的单独突进。   我们应积极、大胆地实践自身改革,我们同时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驾驭自身的改革,使新闻既是中国整体改革的最活跃的部分,又不与它脱节和割裂。否则我们就是瞎闯,事倍功半,甚至损害中国前进的大局。   希望所有喜欢《南方周末》的人配合风波的平息,别逼一份中国报纸扮演它无论如何也承担不了的对抗角色《南方周末》官方微博昨晚发表“致读者”,全文如下:“本报1月3日新年特刊所刊发的新年献词,系本报编辑配合专题‘追梦’撰写,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网上有关传言不实。由于时间仓促,工作疏忽,文中存在差错,我们就此向广大读者致歉。”   南周新年献词“被改动”事件近日在互联网上扩散,有南周编辑称见报稿出自广东省委宣传部。昨晚南周的这条官方微博,把事情起因做了澄清,真相与前些天互联网流传的版本完全不同。另据环球时报通过自己的独立管道了解,所谓“改稿”确实不是广东省委宣传部所写。   但在昨晚,微博上又有人贴出与南周官方微博对抗的南周部分人员签名信,看来事情尚未完全平息,南周内部似出现分裂。   南周风波近日发酵,但仔细看,最积极在网上扩散的人除了有一些目前在南周工作,很多是早就离开《南方周末》、与该报系如今已没什么关系的人,还有一些微博活跃人士。他们在现实中很分散,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最新支持者是远在美国的陈光诚。   这些人提出的要求很激烈,表面上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实际上谁都看得出,他们的矛头指向了与媒体有关的整个体制。   不管这些人愿不愿意,有一个常识是:在中国今天的社会政治现实下,不可能存在这些人心中向往的那种“自由媒体”。中国所有媒体的发展只能是同中国大现实相对应的,媒体改革必须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媒体决不会成为中国的“政治特区”。   中国所有媒体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细节,但像《南方周末》这样出了风波时,它的大走向最终一定不会是一个“意外”。它的结果一定会展示十八大之后中国政治的确定性,而非不确定性。   即使在西方,主流媒体也不会选择同政府公开对抗。在中国这样做,一定更是输家。一直以来有一些外围人士试图推动中国个别媒体搞对抗,他们是在坑这些媒体。   近日微博上流传过一些落款“南方周末编辑部”的抗议信,但它们都不是通过《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发出来的。以《南方周末》昨晚官微的声明做参照,整个事件看来在最初阶段就被扩散者造了假。这实在不应该。   外部的一些人愿意看热闹,如果有媒体公开对抗现行体制,这可比什邡或启东的环保性群体事件“好看”多了。如果有一家媒体真这样做,而且做成功了,那可真是太有趣了,能给一些人带来太多政治遐想。  但这只能是虚幻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支持这样做的社会基础,全社会的真正注意力是搞经济,发展民生,社会不希望国家前途有变数,毁了平静生活。   在一个真正动荡的社会,某个人自焚,某个小群体抗议,甚至在网上编个谣言,都说不准成为一个惊人的开始。但现实的中国是蓬勃发展、不断改革的,那个“要出大事”的中国是一些人凑到微博上编出来想出来的。   新闻需要不断改革,但有一样改不了:中国是“打包的”,中国新闻和中国政治在宏观上必然是协调的,互动的,这些年中国新闻的弹性空间不断扩大,微博也加入进来。与此同时中国政治的弹性空间在同步扩大。但中国新闻决做不了同时期政治不能承受的单独突进。   我们应积极、大胆地实践自身改革,我们同时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驾驭自身的改革,使新闻既是中国整体改革的最活跃的部分,又不与它脱节和割裂。否则我们就是瞎闯,事倍功半,甚至损害中国前进的大局。   希望所有喜欢《南方周末》的人配合风波的平息,别逼一份中国报纸扮演它无论如何也承担不了的对抗角色。
个人分类: 转载|7710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1 15:10 , Processed in 0.056124 second(s), 2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